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李恩成 《安全》2012,33(8):36-37
1地下建筑防火分区的技术措施在地上建筑中应用的可行性 1.1扩大非商业建筑地下防火分区面积的可行性 对于防火分区面积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绝大部分建筑物给出的地上部分面积均大于地下部分,比如《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一类高层建筑防火分区面积为1000m2,二类高层建筑防火分区面积为1500m2,地下室防火分区面积为500m2;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建筑物防火分区面积为2500m2,地下室为500m2.但是对于地下商业建筑当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且采用不燃烧或难燃烧材料装修时,地下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达2000m2.而其他类型的地下建筑当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且采用不燃烧或难燃烧材料装修时,其防火分区面积最大也就是1000m2.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下综合体在大型城市中迅猛发展,而现行防火规范中对其商业部分防火分隔的要求难以满足设计需求。结合城市地下综合体的建筑特点,提出将采取加强消防设计的步行街作为防火分隔的措施,以某城市地下综合体为例,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的方法,证明了该防火分隔方案能够达到现行防火规范要求的分隔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地下大型商业建筑消防设计在防火分隔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几种常用防火分隔方法的适用性,初步设计几种防火分隔替代方案.采用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思想,分析替代方案所应达到的安全目标,利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评估这些方案的分隔效果,给出火灾时防火卷帘迎火面和背火面的温度发展曲线.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防火分隔方案3能够达到防火墙的分隔效果,满足该建筑的消防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4.
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的疏散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天光  智会强  王宗存 《安全》2013,(11):13-16
针对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的特点,以某市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为例,采用计算软件对2种不同疏散方式进行模拟,从人员疏散时间、隧道内疏散出口利用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采取有效防火分隔的情况下,利用地下停车库进行疏散,可以提高疏散效率,显著缩短必需疏散时间。  相似文献   

5.
中庭在大型地下商业建筑防火分隔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俞翔  陈素娜  姚斌 《火灾科学》2010,19(2):104-108
某大型地下商业建筑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防火分隔设计超出现行防火规范的要求。提出一种利用采取强化防火措施的中庭对该地下商业建筑进行防火分隔的方案,并对若干最不利火灾场景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防火分隔方案能够达到现行防火规范要求的分隔效果,即使在中庭消防设施失效条件下也可以防止火灾在不同区域之间蔓延。  相似文献   

6.
高层住宅楼已经成为城市建筑中最主要的建筑形式,高层住宅楼的小天井由于具有采光、通风功能又可以节省占地面积而受到开发商和用户的青睐。高层住宅楼采用小天井和外廊结构可能带来的消防安全问题,给城市的消防安全管理增加了不确定因素。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构建了采用小天井与外廊结构的高层住宅楼火灾场景,并开展现场热烟试验,研究了小天井与外廊结构的火灾危险性,对采用防火玻璃分隔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研究结果显示,采取使用防火玻璃将小天井和外廊进行分隔的消防措施,不利于外廊烟气的排放和人员疏散。  相似文献   

7.
<正>《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规定,凡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都属于高层建筑。高度100米以上的建筑物为超高层建筑。根据公安部消防局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有高层建筑近10万幢,100米以上的超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用地日益紧张,私人拥有汽车数量不断增加,因应停车的需要,大型地下停车库不断涌现,在大型地下停车场的建设巾,如何有效解决地下停车库的通风和防排烟的问题是地下停车场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本文总结了大型地下停车库(面积大于2000平方米)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昕哲 《安全》2005,26(3):41-42
随着现代建筑向大型化、高层、地下方向发展,给建筑物的火灾预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做好建筑物的防火分隔是控制火灾扩大蔓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大庆  喜为 《安防科技》2013,(11):35-36
建筑越高火灾危险性越大,因此,高层住宅的居民应时刻绷紧消防安全这根弦,一旦发生火灾,才能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高层住宅楼的防火注意事项按照我国现行规定,住宅楼高于10层以上的均属于高层建筑。而目前我国消防部队的消防云梯车高度都极其有限,即使高度能满足要求,由于各种交通等方面的原因,有时候不能在火灾发生的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救援,所以高层灭火、救援仍旧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高层住宅楼的居民必须强化防火意识,掌握相关的防火常识与技能。例如遵守电器安全使用规定,不超负荷用电;遵守燃气安全使用规定,严禁私拆、改、装燃气设施;进行室内装修时,必须严格执行有关防火安全规定;室内不得放置过多的汽油、酒精、香蕉水等易燃物品;不得卧床吸烟;楼梯、走道和安全出口等部位应保持畅通无阻,不得擅自锁闭;消防设施、器材不得挪作  相似文献   

11.
吕红卓  华高英 《安全》2018,39(3):55-58
本文介绍了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的发展及隧道特征,对国内与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消防设计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辨析。依托多个实际环隧的工程消防评估经验,对环隧防火分隔、排烟设计、消防救援等主要消防设计难点进行探讨,提出消防对策及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正确的理解是消防设计人员以及公安消防机构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人员审核高层建筑的前提.本文在正确理解规范的基础上总结出高层民用建筑设计审核中常见问题,并提出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高层建筑地下室消防安全性能的分析与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建筑性能化消防安全设计理论与方法为基础,以建筑物性能化规范标准为原则,以某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工程为例,对其超出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地下室油罐和制冷机房安全通道等对整体建筑消防安全有重大影响的防火设计部分进行消防安全性能的分析与评估,同时给出地下室消防性能评估步骤与流程。结果表明,该地下室工程所采用的防火防爆与正常使用等措施,可对建筑物与人员提供可靠的消防安全保障。该地下室工程的消防安全设计可以供其他相关工程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中规定:凡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都属于高层建筑.  相似文献   

15.
高楼消防最大难题——烟囱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迅速的多幢高楼让城市一天天“长高”,而防火专家们认为,目前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工作是全世界消防界面临的最大难题,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有很多隐患确实需要有关部门及市民自身高度关注。首先,高层建筑的火灾隐患与少数高楼存在先天设计缺陷、消防布局不合理密切相关。比如有的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设计没按国家消防规范要求设计防火分区、自动消防系统、疏散通道。而造成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难的另一重要因素是高楼大厦的装修材料质量参差不齐,柱子、顶梁、装修材料的耐火等级  相似文献   

16.
殷霓  高云 《安防科技》2011,(6):41-44
针对高层建筑物火灾火势蔓延快、疏散困难、扑救难度大的特点,全面分析了高层建筑火灾致因因素并建立高层建筑防火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从"人-机-环境",即技术(硬件)和管理(软件)的思路入手,提出了建立以管理为纲目、技术为手段,突出管理对技术的指导与协调原则的高层建筑防火安全体系和高层建筑防火安全对策。本次研究以有效地解决高层建筑防火为目的,并希望为高层建筑设计、防火安全评价和应急预案制定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地下停车库的火灾特点。并从停车库的火灾规模、发生轰燃的烟气条件、释放辐射热的大小、相邻汽车被引燃的临界条件和自动喷水系统的动作时间等几方面对停车库潜在的火灾危险性进行了探讨。以某地下一层停车库为例,对其火灾风险性进行了具体评价。  相似文献   

18.
<正>高层住宅楼的消防一直以来都是世界性难题。2017年6月14日,位于英国伦敦西部的格兰菲尔大厦发生火灾,造成71人死亡。本文分析了此次事故消防安全设计和救援期间的纰漏问题,这对我国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中规定:凡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都属于高层建筑。  相似文献   

20.
王鑫 《安防科技》2010,(3):49-51
针对高层建筑物火灾特点,分析了高层建筑火灾致因因素并得到以火灾事故直接损失为顶上事件构建局部事件树,从"人-机-环境"和管理的思路入手,提出了以管理为纲目、技术为手段,突出管理对技术的指导与协调原则的高层建筑防火安全对策本次研究以有效的解决高层建筑防火为目的,并希望为高层建筑设计、防火安全评价和应急预案制定等方面研究提供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