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浙江温黄平原地下水控采后地面沉降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5,(4):306-310
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检测数据,分析浙江温黄平原地下水控采后的地面沉降特征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随地下水大幅减采,地下水位回升明显,地面沉降同步快速减缓,由区域性沉降转变为局部工程性沉降,认为工程性沉降监测防治是今后温黄平原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上海是我国著名的地面沉降灾害城市,经过45年来防治地面沉降的探索,取得了防治平原区地面沉降灾害的宝贵经验.上海地面沉降历史可分为两大时期,即1921~1965年快速沉降时期和1966~1995年的缓慢沉降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来,上海的主要地面沉降灾害有:潮水上岸、暴雨导致地面积水、高潮桥下通航受阻、基础设施遭损、地貌形态改变等.自1956年以来,上海采取了如下八个方面的防治措施:建设防汛墙、建设排涝泵站、压缩地下水开采量、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调整地下水开采层次、地面沉降监测与研究、制订地下水采灌方案及地面沉降法制措施等.如今,抵御住了潮水上岸的洪灾;暴雨导致地面积水程度大大降低.1966~1995年,上海市中心城区沉降量仅116mm(年均4mm),仅为1921~1965年的7%,取得了以中心城区最小的地面沉降量换取全市最大量地开发地下水资源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淮南市抽排松散层地下水造成区域性地面沉降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淮南地区地面沉降观测结果资料,分析了市区松散层特性,重点探讨抽排松散层地下水引起区域性地面沉降的机理,为本区地面沉降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面沉降问题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是导致地面沉降大面积发生的主要因素。针对城市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量预测和计算问题,在分析地下水水位变化引起的地面沉降机理的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依据工程实例分析了地面沉降量与地下水水位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基于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的地面沉降量与地下水水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来预测未来地下水水位下降后引发的地面沉降量。该研究方法可为城市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工业设计院与杭州第二棉纺织厂,联合进行空调废水地下处理,消除了污水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有效地控制了地面沉降.杭二棉是一家大型棉纺织企业,四个基本生产车间温湿度调节采用地下水,每年高温季节,一昼夜的用水可多达二万吨,降温用过的  相似文献   

6.
运用科学方法利用工业污水灌溉农田能够缓解我国一些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但如果缺乏科学的管理和监督,工业污水就有可能成为新的地下水污染源。首先说明了工业污水排放导致地下水污染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工业污水中对地下水能起到污染影响的污染物成分,分别讨论了重金属、盐类、硬度矿物等污染物在地下水系统中的搬运和衰减原理,同时分析了影响污染物成分迁移的因素,最后提出了工业污水灌溉对地下水影响的防治措施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地下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排出大量污水,导致地下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基于此,本文以地下水环境影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人类活动给地下水带来的不良影响,结合实际情况分别从源头控制法、科学灌溉、改进农药化肥等方面阐述地下水资源污染的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污水灌溉引起地下水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使人关注,对于这个问题,应因地制宜地采取防治的措施,达到化害兴利、综合利用的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华北某城市西郊污水灌区,含酚、氰污水在农田土壤中下渗及对地下水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污染物受纳量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通过污水处理率来评价生活污水处理水平,但污水处理率仅考虑了污水处理设施进水处理的水量,忽略了雨污合流、地下水混入、抽取河水处理等原因导致的污染物收集水平不足.以成都市岷江外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开展了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评价指标优化研究,提出了基于污染物受纳量的城镇生活污水污染物处理率概念和核算方法体系,在划分控制单元基础上,核算生活污水污染物的产生量和处理量.研究发现,该流域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普遍偏低,进水水质存在季节性波动,说明可能存在丰水期雨水、河水或地下水混入稀释的情况,枯水期的进水数据更能反映区域生活污水排放情况;传统污水处理率计算显示该流域污水处理率高于100%,但全流域的CODCr、氨氮和总磷污染物处理率分别为37.50%、36.25%和30.14%,与该流域的水环境质量特征和污水管网建设水平相符;在污水管网未完善的地区,采用污染物处理率更能有效评价和反映区域污水收集和处理程度.  相似文献   

10.
污水收集与处理效能直接影响合流制排水体制下的水安全和水环境,是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解析评估的重要内容.以迁安市为例,建立覆盖"污染源—管网关键节点—污水处理厂"的监测网络,基于同步水量、水质监测结果,定量解析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系数和污水处理系统收集与处理效能,并定位问题管段具体位置和主要问题.结果表明:①合流制小区CODCr、NH3-N排放系数分别为43. 4、13. 3 g(人·d),分流制小区CODCr、NH3-N排放系数略高,分别为53. 1、14. 5 g(人·d).②受地下水、河水入渗的双重影响,生活污水从进入市政管网后污染物质量浓度大幅下降,保守估计下入渗率约为32. 5%,合流制管网截污干管至污水处理厂地下水、河水入渗量达到了14 471 m3d,分流制干管至污水处理厂地下水入渗量约为19 777 m3d.③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指标均远小于设计进水水质,还存在C源不足、一部分比例的污水可生化性较差的特征,进水BOD5TN〔ρ(BOD5)ρ(TN)〕变化范围为0. 47~4. 32,平均值仅为1. 68.研究显示,地下水河水入渗严重降低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建议海绵城市建设中重视对于污水收集处理效能的摸底评估,并从污水处理系统设计和管网缺陷修复上大力整改.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城市地下水、矿产资源被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城市高层建筑建设,导致城市地面沉降危害日益显著,及时的掌握和了解地表沉降情况,是预防城市环境沉降危害的关键,本文提出采用GPS测量技术的地表沉降观测站的研究和设计,通过在美国休斯敦大都市采用构建地表沉降观测站,对地表沉降进行全天候观测和数据采集,为分析美国休斯敦大都市地表沉降变化规律,对城市环境沉降危害预测提供了准确的观测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未来地下水资源短缺,特别是由于地面沉降、地表退化、海平面上升等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将对沿海地区的地质环境及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通过对崇明地区地下水资源利用现状以及影响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改善传统的灌溉系统来减少地下水资源的使用、海岸沿线修建人工湖泊防止海水入侵、鼓励农民大面积种植水稻、制定管理措施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总量、进一步加强崇明岛地面沉降动态监测与研究等相应的防范措施。强调控制地下水位的下降,以减轻淡水资源短缺所造成的危害。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抽水引起地面沉降问题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取用地下水的国家共同面临的严重环境保护问题。我国地面沉降研究工作的开展已有10多年的历史,主要方法是利用沉降模型进行模拟推测,其弊端较多。由于缺少地下水水位和地面沉降的实际观测资料,难以进行细致的研究。蓟县地震台进行地形变监测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地形变观测中,不仅能监视到抽水引起地面倾角的地变化(经换算可得地面垂直方向的变化),还能监视地面因抽水引起地面水平方向的变化。为具体研究人工抽水与地壳形变的关系进行抽水实验。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角洲地下水开采的负环境效应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角洲位于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发达区,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产业规模最大的地区.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高度集中,也进一步加剧了对地下水的需求,使三角洲大部分地区普遍出现地下水位大幅下降,从而引起各种环境负效应,如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海水入侵和水质污染等,严重影响了长江三角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本文对长江三角洲因地下水强烈开采而出现的一系列环境地质灾害进行了总结和讨论,并初步提出了有关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岩溶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硝酸盐来源定量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岩溶地区花溪河流域典型农业区为研究对象,运用δ15N-NO3-18O-NO3-和δ18O-H2O同位素示踪技术和水化学分析方法,阐明了研究区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分布特征,并揭示其来源和形成过程,基于R语言下运行的贝叶斯模型(stable isotope analysis in R),对研究区水体中各种硝酸盐来源的贡献比例进行了定量识别.结果显示:受碳酸岩盐风化的控制,流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硝酸盐在研究区水体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受土地利用类型影响明显;在研究区水体硝酸盐形成过程中,硝化作用起主导作用,水体中的硝酸盐来源主要有化肥、降雨中的氨盐、土壤有机氮、粪便和污水,与地表水相比,地下水中硝酸盐受粪便和污水的影响较大;基于SIAR源解析模型分析,大气沉降、化肥、土壤有机氮和粪便污水对研究区地表水硝酸盐的贡献比例分别为3.97%、26.87%、36.80%和32.37%,对地下水硝酸盐的贡献比例分别为2.83%、13.96%、21.03%和62.18%.  相似文献   

16.
大同盆地浅层地下水水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宏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4,11(2):21-23,54
主要分析了降雨入渗补给、山前侧向补给、地表水入渗补给、引污灌溉的入渗补给及地下水排泄过程对大同盆地浅层地下水水质的影响。通过对盆地浅层地下水水质实测资料的分析,了解了这些因素综合影响着地下水水质。分析了大同盆地浅层地下水受污染原因,建议该地区必须控制污染源,同时建立和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7.
刘春  谭利敏  尹国勋  范俊玲 《环境科技》2006,19(Z2):124-126
通过对研究区河流、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分析调查,并对污灌区土柱的淋溶和静溶试验,分析了土柱溶液的产生过程,同时分析了污水灌溉与该区地下水中氯离子浓度升高的关系,得出污水灌溉是造成污灌区地下水无机氯化物污染的重要原因,并由此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城市污水灌溉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污水灌溉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对保护水资源有一定的益处,又能给农作物带来养分,增加产量。利用河海大学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专业实验室的汉王野外基地一汉王试验站,选择以生活污水为主的奎河污水为灌溉水源,通过田间污水灌溉模拟实验,探讨了污染物质在土壤及地下水中的转化规律,为充分利用土地污水处理系统、科学地指导污水灌溉具有实际意义,为污灌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神府东胜矿区主要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神府东胜矿区是晋陕蒙能源基地的核心,矿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本文通过新构造运动、地面塌陷、水土流失、滑坡、崩塌、泥石流、水环境的演化、土地资源的变化、堆放的废弃物等方面系统的分析了神府东胜矿区存在的主要的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并探讨了它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