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炼油废水处理设施的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炼油废水处理设施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在气浮池中 ,取消多孔集水管 ,增设导水集泥斜板 ,将隔墙斜置 ,改顺水流刮渣为逆水流刮渣 ;在曝气沉淀池中 ,改池底中央进水为沿回流缝多点进水 ,改周边集水槽出水为径向集水槽出水 ;将活性炭回转再生炉改造为立式移动床。运行表明 ,改造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并从设计、运行控制参数的改进以及流体力学的基础理论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炼油废水处理设施的工艺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炼油废水处理设施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在气浮池中,取消多孔集水管,增设导水集泥斜板,将隔墙斜置,改顺水流刮渣为逆水流刮渣;在曝气沉淀池中,改池底中央进水为沿回流缝多点进水,改周边集水槽出水为径向集水槽出水;将活性炭回转再生炉改造为立式移动床。运行表明,改造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并从设计,运行控制参数的改进以及流体力学的基础理论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对斜板沉淀池在新钢公司高炉煤气洗涤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报道,同时与原系统平流沉淀池从工艺参数和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运行结果表明,采用斜板沉淀池节省了投资,使循环水利用率从55%提高92%,出水水质得到显著提高,减少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4.
曝气池-二次沉淀池系统作为活性污泥法的核心部分,其合理的教育处可以减小池容、降低建设费用。系统建成以后对其进行协调运行调度,是其能够良好运转、充分发挥它们处理效能的关键。对曝气池-二次沉淀池系统的统计计算模式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系统最低停留时间函数方程组,同时还对曝气池-二次沉淀池系统的协调运行调度中一些较难控制的环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对斜板沉淀池在新钢公司高炉煤气洗涤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报道,同时与原系统平流沉淀池从工艺参数和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运行结果表明,采用斜板沉淀池节省了投资,使循环水利用率从55%提高92%,出水水质得到显著提高,减少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6.
计算了平流式沉淀池的流场,并和理想沉淀池关于速度分布假定进行了比较,指出关于理想沉淀池的速度假定并不一定十分符合实际,这是造成我国沉淀池处理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因素之一,最后给出结论,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排水系统雨天出流及地表径流沉降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际SS沉降特性是雨水池、沉淀池设计及优化运行的重要参数.采用累积曲线法测定了上海市典型排水系统雨天出流和地表径流的SS沉降特性.结果表明:地表径流中SS的2 h沉降去除率为58%~88%,且SS沉降去除率随SS初始质量浓度增加呈递增趋势;各类排水系统雨天出流中SS沉降速率和沉降去除率在合流制中相对较大,分流制相对较小,混接的分流制介于前两者之间,SS沉降去除率均在50%以上;合流制中COD的2 h沉降去除率为50%~80%.  相似文献   

8.
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染就地调蓄处理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高效混合絮凝斜板沉淀工艺进行现场中试的基础上,将化学强化处理工艺与调蓄池相结合,针对上海市某合流制排水系统,进行调蓄/沉淀池的概念设计,提出主要设计参数,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对调蓄/沉淀池进行优化设计.试验和模拟结果表明,调蓄/沉淀池与单纯的调蓄池相比具有更好的溢流污染控制效果和效益/造价比.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汽车涂装污水的特点,分析了沉淀池在污水处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斜管沉淀池的设计原理和管理使用难点,并结合实际运用对斜管沉淀池的设计参数的设定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斜管沉淀池的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高效沉淀池广泛应用于市政污水处理厂,其表面负荷是沉淀效率的关键指标。为将实际工程表面负荷稳定提升到12 m·h-1,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模拟优化了高效沉淀池的负荷。结果表明,污泥特性和几何构型的协同关系是提高沉淀池表面负荷的关键。宽下降区、长挡墙有利于提升流场的均匀性,但远端出水堰的污泥流失风险限制了表面负荷提升。优化的挡墙长度、上升区/下降区(1/2.65)之比等几何构型特征,能够减少积泥斗污泥扰动,改善总体流场均匀性,从而将表面负荷提高到11~12 m·h-1。污泥沉淀过程中的流变特性和流动本构认识不足,限制了表面负荷的进一步提升。上述结果提升了高效沉淀池工程负荷,深化了对高效沉淀池流态的认识,亦为污水处理系统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运行优化工具及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