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董岩  程蕾 《环境保护》2012,(7):67-68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国务院召开的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明确了新时期环保工作的任务和方向,之后,山东省委、省政府生态山东建设大会和全省环保工作会议对建设生态文化作了重要阐述.山东省政府、省环保厅把生态文化作为需要着力加强建设的“五大体系”之一,列入了《山东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和2012年全省环境保护总体思路.新年伊始,日照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深入开展“文化建设年”活动的重要举措,安排部署了生态文化建设的有关工作.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需要,加快构建生态文化体系,不断夯实生态日照建设的社会基础,成为摆在各级环保部门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2.
住宅不仅仅是居住的“机器”,还是提供舒适、卫生,有益于人居的健康空间。绿色住宅,又称健康住宅,应把健康落在实处。作为绿色住宅,必须具备良好的日照、通风、采光,这是住宅舒适(卫生、健康)与否的重要因素。充足的日照可以杀菌消毒,良好的通风可以获得新鲜空气,还要有无辐射、无污染的室内装饰材料等。在心理健康方面,住宅既要保证家庭生活所需要的安全性、私密性,又要满足邻里交往、人与自然交往等要求。健康还有另外一层很重要的含义,是指住宅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住宅应该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有害气体…  相似文献   

3.
《环境》2008,(9)
就像烈日下人的皮肤会受伤一样,作物同样也难免晒伤,目前在澳大利亚和智利,一种专为庄稼研制的“防晒霜”正在投入测试。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为庄稼喷洒防晒剂,防止日照留下斑点。普林斯顿大学城市和环境工程系教授、水文地理学和气候变化专家埃里克·伍德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说:“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炎热将成为植物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尤其是当它导致新型疾病出现的时候。”  相似文献   

4.
杨弢 《山东环境》2002,(2):26-26
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步伐,发展"大学经济",是中共日 照市委、市政府根据区位优势、环境优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日照摆脱沿海欠发达状态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正确选择;完全符合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努力开创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要求。 一、发展"大学经济"是日照生态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日照市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市(简称生态市),中共日照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生 态建市"的发展方针,颁布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市建设的决定》,日照生态市建 设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所谓生态市是…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完善战略部署,“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色”成为新发展理念重要内容,“污染防治攻坚战”列入三大攻坚战,“美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不断凸显。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  相似文献   

6.
《交通环保》2004,25(2):17-17
日照市南部沿海公路两侧大约4 0km的“黄金海岸线”,由于受违法建筑的影响,景观大打折扣。近几年沿海公路两侧部分民房、酒店等建筑频频“越轨”,有的建在了沿海公路东测海岸线,有的占压了沿海公路两侧15km范围内的“红线”,有的占压了适合修建港口、码头的港口岸线。日照市政府不久前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保护好“黄金海岸线”,相关部门正在合力组织制定沿海岸带总体规划日照急令保护“黄金海岸线”  相似文献   

7.
2006年是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头一年。在“十一五”规划头一年年初,回顾“十五”时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建设成果,对“十一五”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环境》2006,(2):30-30
由于众多基础性的绿色“细胞工程”的务实建设,才有了绿色广东的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说,惠州开展的生态示范村(镇、园)创建工作,就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绿色广东”战略、建设“绿色生态惠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惠州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环境》2007,(2):56-58
在建设绿色广东的战略部置下,新塘镇结合镇域实际,与时俱进,围绕建设“广州东部工商并举的现代化生态新城区”的目标,提出大力推进生态镇建设,打造“现代化新塘”、“绿色新塘”的发展目标。目前,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经济等,已经融进这个中心镇的发展思路和具体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10.
生态型城镇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搞好小城镇规划建设。”而十五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小城镇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注意节约用地和环境保护”,“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促进地区、城乡协调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人口和资源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魏佩 《环境导报》2003,(2):40-40
2002年,兴化市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在创建生态示范区的实践中,兴化市坚持以人为本,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确立以人为本的创建理念兴化市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生态示范区建设初期就明确要以人为本,提出了“实现蓝天、碧水、绿色、清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良性循环,农工商一体化,生态旅游、生态文化同步协调发展”的建设思路。在宣传上重点围绕突出人,提出“保护环境,造福人民”、“保护水环境,建设生态城,造福兴化人”、“加快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步伐,造福兴化人民”的宣传口径,多形式、多侧面、…  相似文献   

12.
天桥区环保局自1998年下半年启动“环保110”以来,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为适应环保形势的迅速发展,1999年下半年天桥区环保局又推出了坚持“33722”的长期工作制度、“1”个补充、“2”个加密联动和“4”个结合的有力措施,强化了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使“环保110”建设跃上了正规化、法制化、规范化的建设轨道。  相似文献   

13.
生态省建设的基本诉求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省建设现已在若干省市展开,但其基本诉求尚未在理论高度得到系统、完整阐述。生态省建设应当满足“生态环境质量领先”、“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兼顾”、“‘绿色GDP’最大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落实”以及“一流生活质量的创建”这五项基本诉求。这是实现生态省建设理想目标的必要条件。生态省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创建世界一流生活质量,并在此过程中为人类提供一个走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示范。  相似文献   

14.
生态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全面完成“小变”、“中变”任务和“大变”工作的初步启动,广州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上已初步展现出基于“云山珠水”上形成的“山、城、田、海”生态城市的迷人魅力。但是目前的生态城市建设,仍然是偏重于生态学和城市规划的单一子系统的单一性建设,而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必须采取行政、法制、技术等多种手段,特别是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经济手段,以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向着生态化方向转化,从而保证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态循环经济已成为政府追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全新战略选择,本文试图结合广州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实际,谈谈广州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如何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构建“和谐辽宁”,辽宁省委、省政府在“十一五”伊始就提出了“建设辽宁生态省”的目标,要求全省上下经过5年的努力,初步形成生态省建设的机制和框架。这项举措,得到了国家环保总局的肯定,近日将辽宁省列为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目前,辽宁全省上下掀起了创建生态省的工作热潮。笔者认为,在生态省建设的起步阶段,可从以下5方面推进生态省建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正>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把创建生态省、建设“绿色浙江”上升为发展战略,成为“八八战略”——浙江面向未来发展最重要的八项举措之一,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了安全饮水、科学调水、有效节水、治理污水的“四水工程”建设,推进了以浙江八大水系为重点的“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  相似文献   

17.
就抚顺采煤塌陷地环境综合治理技术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提出了建造“城市绿核”,建设绿色产业空间“城内森林”,建立“大农业、大生态、大旅游”系统的采煤塌陷地环境综合整治思路和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污染减排“三大体系”设中的一个重点建设内容,本文以山东省为例,的探讨。建设,而污染源监控中心建设则是“四个能力”建就如何建设、如何管理、如何发挥作用进行了相关  相似文献   

19.
西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乃喜 《陕西环境》2003,10(1):8-10
从建设“一线两带’’的要求出发,简要分析了西安市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建立秦岭生态安全屏障与搞好市区污染防治是西安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内容。强调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思想”为指导,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目标,为在“一线两带”建设中发挥“核心层”和带头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20.
何明亮 《环境》2006,(12):62-63
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在茂名考察时提出环保“三个一律”,即“新建项目,凡环保不符合要求一律不准上马;在建项目,凡环保设施未经验收合格的一律不准投产;已建项目,凡经限期治理和改造仍不达标的一律关闭。”。如何贯彻落实“三个一律”精神,加快建设绿色河源,推进全市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达到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双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