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何伟  宋国君 《环境科学学报》2018,38(7):2909-2918
从公共服务部门标杆管理思想出发,构建了2007—2014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标杆体系,并以此为评估依据,对河北省地级以上城市2007—2014年水资源利用效率展开评估,识别各个城市万元GDP水耗、万元工业总产值水耗、人均综合水耗和人均生活水耗在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和不同类型范围城市中的具体位置和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标杆体系进行历史趋势外推,将标杆预测结果作为河北省各城市节水效率管理目标,结合河北省人口数量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目标,估算了"十三五"期末2020年河北省地级以上城市需水量,以期为指导河北省地级以上城市"以水定城"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河北省唐山市、沧州市、廊坊市万元GDP水耗一直处于全国先进水平;仅沧州市万元工业总产值水耗一直处于全国先进水平;保定市、沧州市和衡水市的人均综合水耗一直处于全国先进水平;保定市、沧州市、张家口市、石家庄市、秦皇岛市、邢台市的人均生活水耗一直处于全国先进水平;预计到"十三五"期末,河北省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工业需水总量减少为8.81亿m~3,居民生活需水量增加为4.26亿m~3,城市总用水量增加为16.94亿m~3.  相似文献   

2.
以黄河流域5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样本数据正态分布统计规律和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客观因素的城市分类,建立了全国总体和不同类型城市万元GDP水耗、人均综合水耗、人均生活水耗等指标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标杆体系,据此对黄河流域城市市辖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对标评估.结果发现,黄河流域城市万元GDP水耗整体水平一直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人均综合水耗、人均生活水耗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和相同类型城市中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52%和57%的城市人均综合水耗和人均生活水耗呈现上升趋势.同时,基于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和队列要素法估算了黄河流域“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期间的城市市辖区水资源需求总量,测算得出2020年、2025年黄河流域市辖区需水量主要集中于三门峡河段以东下游的地级及以上城市,整体水资源需求总量将会明显下降,2020年和2025年的需水总量较2017年分别下降14.42%和9.48%.本研究将为黄河流域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目标设定和供水总量预测提供相应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国内北京:提前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日前发布的2014年北京市能耗水耗公报显示,去年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6831.2万吨标准煤(以下简称标煤),同比增长1.6%。按2010年可比价格计算,万元GDP能耗0.3596吨标煤,下降5.29%,降幅超过年度万元GDP能耗下降目标3.29个百分点,连续四年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十二五"前四年北京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0.15%,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期间下降17%的节能目标。北京市用电量为93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4.
一、"十一五"节能工作完成情况截至2010年,全市GDP达到9108亿元,比"十五"末净增5203亿元,年均增长16.1%;综合能耗达到6818万吨标煤,比"十五"末净增2733万吨,年均增长10.8%。全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1%,达到0.826吨标准煤,提前一年完成国家下达我市的节能指标。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能耗降幅位居全国前列。全市单位GDP能  相似文献   

5.
<正>传统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耗贡献突出,好项目大项目带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在这些因素带动下,天津市工业的绿色转型之路越走越宽。从市工信委获悉,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天津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7.2%,创"十二五"单年最大降幅。"十三五"期间,天津市万元GDP能耗年均力争下降3.66%,今年确保完成下降4%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00~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选取新疆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万元产值废气排放、烟尘排放、水耗、废水排放、COD排放等8个指标,建立了各污染物排放及水耗随着行业人均GDP变化的环境学习曲线,结果表明:新疆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万元产值污染物排放及水耗与行业人均GDP的增长呈幂指数衰减规律,其环境负荷及节能减排潜力均呈下降趋势,说明今后新疆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的发展,不仅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环境意识和环境管理,还要在节能减排技术的更新及设备产品的更新换代上有所突破,研究结果将对如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新疆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协调经济、资源和能源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基于IPAT模型,参考《天津统计年鉴》,定量分析天津市1999—2008年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并将生态足迹模型引入其中,对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进行评估,得出以下结论:10a中,天津市经济增长给环境带来的负效应超过了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正面效应;人均GDP从1999年的1.54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5.55万元,同比增加了2.6倍,同时,单位GDP生态足迹从0.62hm2/万元到0.30hm2/万元,同比下降了52%;针对天津市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问题提出有关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2月22日,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预计2014年全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左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同比下降5.8%。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指出,"十二五"前四年,工业能耗、水耗累计下降21%和28%左右,基本实现"十二五"目标。高云虎介绍,2014年,工信部严格落实电解铝阶梯电价政策,推进电石、铁合金能耗限额标准试点方案。编制发布《工业能效指南(2014年版)》,完善水泥、  相似文献   

9.
摸清西安市碳排放底数并了解其演变规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基于《IPCC 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修订版》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对西安市碳排放规律进行了动态分析和排放等级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在1995—2020年,西安市碳排放增长迅速,从899.12万t上升至4912.14万t,年均增长7.03%;其中能源消耗部门占比最大(77.38%~89.46%),汽车排放领域增长最快,年均增长20.07%。人均排放、单位面积排放和碳排放指数增长较快,年均增量率分别为5.28%、6.98%和6.22%,排放等级由很低(Ⅰb)升高至中下(Ⅱa)等级;单位GDP排放呈下降趋势,年均降低率为6.63%。从创新绿色低碳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激发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活力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六盘水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动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目前评价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从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和内涵出发,参考国内外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等,根据国际、国内有关标准,选取自然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法和属性理论构建评价模型,并对六盘水市2001-2010年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进行实例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六盘水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逐渐好转,从疾病状态发展到亚健康状态,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前景不容乐观,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城市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万人拥有大专学历人数、万元GDP物耗、单位GDP水耗、单位GDP能耗一直维持在很低的水平,是胁迫六盘水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主要因子。通过评价研究,了解了六盘水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状况,为六盘水市的规划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辽宁沿渤海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初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梳理了辽宁沿渤海地区的重点产业,采用狭义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计算方法,以2007年辽宁沿渤海地区用水量为基础,分别计算了辽宁沿渤海5市的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元建筑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元三产增加值用水量、人均用水量、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农村居民用水量。结果表明,盘锦人均用水量和万元GDP用水量在辽宁省沿渤海5市中均为最高,其主要原因是盘锦农业用水多,农业产出的GDP相对少。  相似文献   

12.
引进模糊数学隶属度的概念,改进了传统的生态位理论,以漳卫南运河流域上、中、下游的3个典型城市(县)(潞城市、新乡县与德州市)为例,计算其在12个资源轴不同梯度上的隶属度、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并基于此分析了水生态安全的优先调控区与优先调控指标. 结果表明:①潞城市、新乡县、德州市的平均生态位宽度分别为1.332、1.441、1.289,说明新乡县在12个资源轴上均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而德州市的适应能力最弱;潞城市、新乡县、德州市的平均生态位重叠分别为2.097、2.285、2.318,说明德州市与其他2个典型城市(县)在资源利用上具有相似性,尤其是德州市与新乡县在资源利用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可能存在潜在竞争. ②3个典型城市(县)均对森林覆盖率、万元GDP用水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改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3个典型城市(县)在人均水资源量资源轴上的生态位重叠最大,并集中于一个较窄的梯度区间内,可能会引发潜在竞争. ③德州市是漳卫南运河流域未来水生态安全保障的优先区和水生态安全改善的优先调控区,而人均水资源量、人均GDP、产水模数、城市环境用水所占比例等4个指标均可作为未来水生态安全改善的调控指标,其中人均水资源量是优先调控指标.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十一五”期间沈阳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情况的基础上,利用沈阳市经济和环境统计数据,通过单位GDP耗能和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量等指标纵向比较,探讨沈阳市产业能源结构调整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装备制造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在总产值中的占比不断提高,在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使单位生产总值煤耗持续下降。新型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能源结构出现良性转变,五年间耗煤量相对降低,燃料油、焦炭、洁净燃气占比升高,使工业废气中烟尘、二氧化硫单位产值排放量分别下降12.4t/4L元、12.2t/亿元。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能源结构的调整,相对降低废气的排放量,有效促进了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基于面板数据的我国城市水资源水环境随机前沿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客观的评价城市水资源利用差异、明晰造成差异的原因可以为决策部门制定适宜的用水供水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收集了全国283个城市15年的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市辖区年末总人口、市辖区供水总量、市辖区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市辖区地区生产总值、污水排放总量.采用基于面板数据的随机前沿面模型计算主要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环境压力,结果显示我国主要地级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普遍不高,平均值为0.464,低于平均值的城市有167个,占评估城市的59.01%.城市水环境压力具有普遍性,平均水环境压力为0.347,高于平均值的城市有106个,占评估城市的37.46%.发挥区域地理优势,加强区域间技术合作,因地制宜的开展诸如调整产业结构,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等相关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小水环境压力的举措,是实现水资源利用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科学客观地评价我国城市水资源利用差异、明晰造成差异的原因可以为决策部门制定适宜的用水供水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收集了全国283个城市15年的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占市区面积的比重、市辖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市辖区人口密度、市辖区居民生活用水量、市辖区工业用水等10项指标.采用不变规模报酬模型(CCR)分析地级市水资源利用投入产出效益,采用基于松弛变量测度效率分析方法(SBM)逐年计算水资源利用效率,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检验水资源利用效率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我国主要地级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普遍不高,全国主要城市普遍存在投入冗余、产出不足的特点.2000—2014年,全国62.2%的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变化趋势不明显,显著下降的占1.4%(p<0.05),显著升高的占13.07%(p<0.05).加强区域间技术合作,因地制宜地开展诸如调整产业结构,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推广节水设备使用等相关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举措,是实现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基于重庆市2000年、2005年、2010年的3期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矢量数据,通过分析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和方法,参考并修正国外学者Costanza和国内谢高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对重庆市2000—2010年的土地利用二级分类指标进行了4大类17种小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采用基于GIS的生态系统价值密度、ESV保持率等方法指标反映研究区10年来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重庆市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各类生态系统年提供总服务价值量分别为4285.39、4490.29和4621.18亿元,就生态系统而言,林地生态系统提供的总服务价值最高,2010年占总价值的69.03%;其次是水域和草地,分别占总价值的14.35%和9.12%;就生态系统服务类别排序为调节服务(71.31%)支持服务(19.01%)供给服务(5.87%)文化服务(3.81%);22000—2010年重庆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总体呈不断上涨的时序变化趋势,增幅达到7.27%;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保持率为1.078,虽然城市建设占用了大量的农田生态系统,但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的水域和林地面积的ESV价值增幅明显;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密度最高的空间分布上呈"西低东高,一轴两翼"的格局,中部的垫江县生态价值密度最低,主要受较为单一的农田生态系统影响;4研究区的ESV与GDP在空间分布和时序上的差异明显,2010年重庆的地均ESV为5.60万元·hm~(-2),高于全国的平均值;人均ESV为1.60万元,低于全国的平均值;人口密度大是造成人均ESV低的主要原因;2010年人均ESV与人均GDP的比值为1∶1.72,低于全国的平均接近1∶1的比值,表明重庆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对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元素循环影响越来越显著,不可持续的家庭消费已成为造成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食物元素消费的研究也成为可持续消费的重要研究内容。以厦门市为例,分析了1988-2010年居民食物C、N、P元素消费的变化趋势及特点,探讨与其变化相关的经济、社会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988-2010年全市食物消费总量不断增加,由49.33万t增长至106.36万t。但是人均食物消费量由321.28 kg/(人.a)降至301.32 kg/(人.a)。厦门市食物C、N、P消费总量均在上升,1988年食物C、N、P消费量分别为10.14、0.64、0.05万t,到2010年食物C、N、P消费量分别为17.29、1.21、0.11万t,分别增长了70.45%、88.91%、117.11%,与此同时人均食物C、N、P消费量却在降低,其变化趋势与人均食物消费量的变化趋势接近,但并不完全一致,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为人均食物C消费量,下降了24.92%,其次是人均食物N消费量下降了16.79%,下降幅度最小的为人均食物P消费量降低了4.37%。这主要是由于食物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所致,粮食在食物C、N、P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持续下降,禽畜肉、瓜果、鲜蛋、奶制品等在食物C、N、P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城市家庭食物消费模式由"以粮食为主"向"以粮食和肉类、蔬菜为主"转变。通过将相关经济、社会因子与居民食物C、N、P消费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人均GDP、恩格尔系数、人均可支配收入、食物消费支出、食物价格指数、大学人口比重、平均家庭人口数,与食物C、N消费量均相关,与食物P消费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资源短缺地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论文以人均水资源量、单位面积水资源量、人均供水量和单位GDP占有水资源量为指标,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除台湾外)进行缺水程度及缺水类型的划分。根据缺水综合指数划分为丰富区、脆弱区、缺水区和严重缺水区;根据人均水资源量、单位面积水资源量、人均供水量与全国均值的差值划分为资源型、工程型和过载型。  相似文献   

19.
西南地区近60年商品材消耗和经济增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彬  蒋有绪  臧润国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1):1907-1917
首次定义和使用了"GDP黄金当量"作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增长的新指标。"GDP黄金当量"是指把历年GDP总量按年均汇价和国际黄金市场年均价换算成黄金重量,其可在一定程度上绕开纸币的贬值或升值,反映GDP的贵金属本质,把资源消耗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转变成物物关系分析。研究资源消耗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有助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调整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分析西南地区1949年以来历年商品材产量、人口数量、GDP总量、GDP黄金当量及其单位木材能耗之间的关系,检验了近现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中的"资源诅咒"和"库兹涅茨曲线"假设,结果表明:①1952—2008年GDP总量增长了422倍,人口增长了1倍,GDP黄金当量增加了4.5倍,商品材产量增加了12倍;②商品材产量1997—2000年因天然林保护工程下降了80%,然而2008年的946×104m3又恢复到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前的水平,总体上增长趋势未变;③经济发展出现3个GDP黄金当量"平台",目前处在第3个"平台"上,GDP黄金当量和商品材产量仅前20 a成线性相关(P0.01);④商品材产量和人口数量之间线性相关显著(P0.01),GDP黄金当量和人口数量之间非参数相关显著(P=0.005),人均GDP增长了162倍,人均GDP黄金当量只增长了1.5倍,商品材产量和人均GDP(或人均GDP黄金当量)之间不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也不存在森林资源诅咒经济增长现象;⑤每万元GDP或每kg GDP黄金当量的商品材消耗量先增加后减少,呈现倒"U"曲线走势,经济发展走过了劳动和森林资源密集型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