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膜生物反应器(MBR)在污水处理方面极具前景,在我国受到广泛地关注。然而膜污染严重影响膜通量,增加系统运行成本,制约MBR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膜污染分类及其影响因素两方面,概述了我国MBR研究进展,分析了研究中的不足,以期为今后膜污染研究方向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膜生物反应器(MBR)由于存在膜污染问题,使水通过膜的阻力增加,过滤性下降,导致膜通量下降或跨膜压差升高,增加运行费用,限制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通过向MBR中投加填料可以改善膜组件性能、优化系统运行条件以及改善混合液特性,从而减缓膜污染.重点分析了颗粒填料、悬浮填料和絮凝剂的投加对膜污染减缓的影响,进一步展望了可用于改善MBR系统填料的研发价值以及该工艺在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领域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3.
实验对比研究了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AGMBR)和传统絮状污泥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变电站生活污水过程中的膜污染行为及净水性能。以变电站生活污水作为进水,经60 d可以成功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与传统絮状污泥相比,好氧颗粒污泥能够有效减缓膜污染,尤其是不可逆膜污染。AGMBR水力反洗频率仅为传统MBR的33.3%,30 d连续运行的膜孔阻力仅为传统MBR的69.3%。进一步分析发现,AGMBR反应器中EPS含量显著低于传统MBR,而且EPS中多糖组分含量也远低于传统MBR(仅为MBR的46%)。净水性能对比结果表明,AGMBR对TN和TP有着优异的去除性能,30 d运行平均去除率比传统MBR分别高出37.8%和40.5%。  相似文献   

4.
膜生物反应器(MBR)相比于传统活性污泥法具有出水水质好、设备占地面积小、剩余污泥产率低和便于自动控制等诸多优点,在污水处理和回用方面极具发展前景。然而膜污染是制约MBR广泛应用的最大障碍。文章着眼于总结MBR中膜污染机理和控制的研究新进展。介绍了MBR中膜污染的分类、污染机理和膜污染影响因素的研究概况,在此基础上,综述了MBR膜污染控制方法方面的进展,并对MBR中的膜污染机理和控制的研究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膜生物反应器因其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技术优势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工业水体中繁杂污染物形成的复杂膜污染,以及对应高能耗的运行模式,制约了MBR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因此,从MBR的污染机制和防控方法角度,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MBR膜污染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污染机制。并在污染机制的基础上,探讨了对应的防控方法,重点阐述了改善活性污泥性质促进膜污染防控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膜污染是限制膜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所在,本文试图将现代清洁生产的思想应用到膜污染控制之中。采取从源头控制、过程控制以及末端治理相结合的全过程控制方法,最大限度地减缓膜污染,从而加快MBR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MBR反应器中分别采用活性污泥和颗粒污泥,通过比较两种不同形态的污泥在相同运行条件下膜通量的变化趋势及膜污染的变化情况,研究可提高MBR性能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颗粒化污泥MBR系统内的膜通量明显高于活性污泥系统的膜通量,同活性污泥MBR系统相比,颗粒化污泥MBR系统将显著降低操作过程的能耗。同时由于颗粒化污泥MBR系统显著地降低了膜污染的可能性,因而可使MBR系统在不用清洗的条件下长时间稳定地运行。  相似文献   

8.
膜生物反应器(MBR)在废水处理中必须能保证长期稳定运行,而操作方式与MBR运行性能密切相关。通过对小试规模的浸没式MBR(SMBR)恒流和恒压两种操作方式的短期以及长期实际运行研究,发现次临界区恒流操作和经济操作压力TMP以下的恒压操作有利于MBR的长期稳定运行;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对应于不同的操作区域的膜污染机理。  相似文献   

9.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占地面积小、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出水水质好等优点,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本文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膜污染的过程和机理,综述了膜污染的研究进展和现状,提出膜污染的有效防治措施,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将膜特性与膜-生物反应器(MBR)运行状况相结合,进行3种膜的优选. 对3种膜进行膜表面形态、孔径、孔隙率及水通量、临界通量的测定,同时将其置于MBR中进行短期高通量连续恒流运行及长期低通量间歇恒流运行,考察2种运行模式下的跨膜压差(TMP)平均增长率(Δp). 结果表明:具有平整表面、最小孔径、高孔隙率、高水通量以及高临界通量的A膜在MBR长期运行中表现出最低的膜污染速率,因此确定A膜为3种膜中的最优膜;在优选具有工程适应性的膜时,应采用长期间歇恒流运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MBR工艺较传统生化水处理工艺有着出水水质好且稳定度高,污泥膨胀现象不会对处理出水水质带来影响,无需污泥沉淀,处理效率高,占地空间少,操作简便等优越条件.但膜污染一直是MBR发展道路上最严重的阻碍,本文以此为主体,将清洁生产理念与之进行有机结合.利用清洁生产的从源头控制、减污增效的思想,在应用MBR处理废水的过程中,减少反应池中可造成膜污染的因子的产生.从而,在清洁生产理念的指引下,为膜污染的防治和减缓带来了新的途径,促进了MBR工艺在水处理和净化领域中的发展,展现了清洁生产理念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开发膜生物反应器的经济技术因素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济因素是制约膜生物反应器废水处理工艺发展的关键,影响经济性的直接原因是能耗,间接原因是膜受污染失效。MBR中降解有机物的主要手段仍是生物反应器,膜分离对生物反应器起到了独特的强化作用,但必须考虑适当的运行条件,否则会带来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3.
膜污染问题是影响膜生物反应器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文章对膜污染中凝胶层的产生机理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认为凝胶层形成首先是由有机物在膜表面的吸附开始.在膜面浓差极化、生物污染及膜孔堵塞影响的共同作用下,使凝胶层迅速增厚,从而导致膜的严重污染;文章还对膜污染的控制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4.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展望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膜生物反应器是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上结合而开发的新型系统,该文就膜生物反应器的特征、研究现状、不同形式反应器的技术参数与处理效果等。进行了综述、由于膜生物反应器具有明显的优点,故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和范围不断拓宽,有的已进入污水处理实用阶段,建议今后在开发适合于分离的特种膜方面,在组件形式,操作条件,清洗方式等对膜通量的影响方面,以及生物作用与膜分离工艺的相互  相似文献   

15.
生物膜—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性能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膜生物反应器中投加聚乙烯悬浮填料,考察生物膜—膜生物反应器对生活污水中污染物质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投加悬浮填料使膜生物反应器去除有机污染物质的能力得到增强,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由45.5%和47.2%分别增至57.4%和71.8%.投加悬浮填料还可以延缓膜污染,膜生物反应器中膜丝比流量在试验结束时为0.1L/(hkPa),而未投加悬浮填料的膜生物反应器中膜丝比流量降至0.036L/(hkPa).  相似文献   

16.
ABR-MBR一体化工艺节能降耗措施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鹏  陆爽君  徐乐中  刘捷  沈耀良 《环境科学》2015,36(8):2934-2938
能耗高和膜污染是限制膜生物反应器(MBR)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为降低工艺运行能耗和延缓膜污染,以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M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为例,对工艺结构和脱氮除磷运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通过优化ABR-MBR工艺结构,可降低43%的运行能耗,同时可保持较高的COD、NH+4-N、TN和TP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85%、76%和86%.另外,添加颗粒填料可有效延缓膜污染,不过也改变了膜污染的形成过程,膜内部污染物含量显著增多,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而蛋白质含量减少,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比明显增大.最终,增强了MBR反应器的实际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膜生物反应器(MBR)运行能耗和延缓膜污染,以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M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为例,采用间歇曝气和添加颗粒填料两种方式对工艺脱氮除磷运行条件和膜污染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增大间歇曝气时间有利于提高氮磷的去除效果,对COD、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95%、84%和92%(工况4),而添加颗粒填料对氮磷的去除没有显著影响.双重好氧-缺氧交替环境强化了工艺对磷的去除.添加颗粒填料比间歇曝气更能有效延缓膜污染,同时改变了膜污染的形成过程,膜内部污染物含量显著增多,与泥饼层相比,多糖成为了膜污染的主要因素,不会对膜组件本身构成危害,增强了MBR反应器的实际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18.
The present work presents a study of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fish processing wastewa at salt concentration of 55 g/L. Wastewater was treated by both continuous stirred-ta reactor(CSTR) and membrane bioreactor(MBR) during 50 and 100 days, respectively. Th biological processes involved salt-tolerant bacteria from natural hypersaline environme at different organic loading rates(OLRs). 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correspond excised DGGE bands h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taxonomic affiliation of the most domin species includes Halomonadaceae and Flavobacteriaceae families of the Proteobacteria(Gamm proteobacteria class) and the Bacteroidetes phyla,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MBR w better than those of CSTR in the removal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with efficiencies from 97 to 98.6%. Nevertheless, salinity with increasing OLR aggravates fouling that requires m cleaning for a membrane in MBR while leads to deterioration of sludge settleability a effluent quality in CSTR.  相似文献   

19.
The present work presents a study of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fish processing wastewater at salt concentration of 55 g/L. Wastewater was treated by both continuous stirred-tank reactor (CSTR) and membrane bioreactor (MBR) during 50 and 100 days, respectively. These biological processes involved salt-tolerant bacteria from natural hypersaline environments at different organic loading rates (OLRs). 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corresponding excised DGGE bands h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taxonomic affiliation of the most dominant species includes Halomonadaceae and Flavobacteriaceae families of the Proteobacteria (Gamma-proteobacteria class) and the Bacteroidetes phyla,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MBR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CSTR in the removal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with efficiencies from 97.9% to 98.6%. Nevertheless, salinity with increasing OLR aggravates fouling that requires more cleaning for a membrane in MBR while leads to deterioration of sludge settleability and effluent quality in CST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