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胭脂鱼资源现状及其资源恢复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胭脂鱼为我国特有鱼类 ,已知仅分布于长江和闽江。目前胭脂鱼在长江水系中的资源量明显减少 ,数量已较国家一类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中华鲟和达氏鲟为少 ;闽江胭脂鱼种群几近绝迹。造成胭脂鱼资源下降的原因主要与其自身繁殖力低 ,发育时间长 ,以及过度捕捞和水域污染等因素有关。人工放流是恢复长江胭脂鱼资源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9月30日,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政研中心)在北京召开长江大保护环保产业可持续环境经济评估模型研究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暨项目启动会。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代表及有关专家出席会议。政研中心吴舜泽主任主持会议,裴晓菲副主任,政策部、战略部、国际  相似文献   

3.
水电站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标记方法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是缓解水电建设对鱼类资源影响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标记放流可以帮助人们准确获得鱼类的种群信息,是鱼类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标记方法主要有体外标记法、体内标记法、自然标记法、化学标记法、生物遥测法、分子遗传标记法,文章介绍了这些标记方法的特点及应用,分析了中国鱼类标记放流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鱼类标记方法的科学研究、采用多种途径对标记鱼类进行回收、建立科学合理的回收体系和加强鱼类回收后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是我国长江流域的旗舰物种,在长江十年禁渔的大背景下,研究中华鲟无损化检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环境DNA(eDNA)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生物监测技术,可以在不直接观察或捕获生物体的情况下对物种进行检测。从文献中筛选出可以用于检测中华鲟eDNA的特异性引物,于2020年9月在长江中下游选取4个中华鲟常出现的区域,进行各断面立体式采样;提取16个点位的e DNA,使用筛选得到的引物对中华鲟进行eDNA的检测,以探究中华鲟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成功筛选到1组可以检测中华鲟eDNA的引物,使用该引物成功检测到包括中华鲟在内的长江4种鲟类的eDNA,共计测得约300万条鲟类序列。依据测序结果分析不同断面检测到的中华鲟eDNA的差异,发现宜昌江段断面的中华鲟eDNA最多,洞庭湖口断面最少,且表层和底层水体的中华鲟eDNA检出也有显著差异。筛选得到的引物可以用于中华鲟eDNA的检测,中华鲟e DNA的检测结果与中华鲟的历史调查和洄游特征较为吻合。不同水深条件中华鲟eDNA的检出量有显著差异,表明在今后的调查中采用混合或者立体采样可以更加全面地进行中华鲟eDN...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湖北省采取各种措施保护中华鲟,长江湖北段捕杀中华鲟数量显著下降.中华鲟坝下人工繁殖科研协作组人工繁殖幼鲟已获成功,又发现中华鲟开始在葛洲坝下自然繁殖,引起国内外关注的中华鲟危机已经缓和,但保护白鳍豚的实际措施,由于种种  相似文献   

6.
中华鲟产于我国长江、钱塘江和黄河,沿海各地也有分布。国外见于北至朝鲜海域,南到大洋洲洋面。中华鲟是鲟类家族中的佼佼者,它至今仍保留着一千多万年前的软骨硬甲形态,所以被称为古生物活化石。中华鲟是底层鱼类,在春、夏季喜欢成群聚集在河口处,秋季上溯至江河上游。它主要吃动物性食  相似文献   

7.
陈爱和 《环境》2004,(11):45
数亿吨沿岸泥沙被水冲走,古森林急剧减少;长江里的白鳍豚、中华鲟、刀鱼等可能灭绝;长江生命力在消失……专家们呐喊:如果再不及时保护长江,十年内长江就可能变成黄河。  相似文献   

8.
《环境导报》2003,(4):33-33
中华鲟(Chinese sturgeon )别名鳇鱼、腊子、鲟龙,主要分布在东海、黄海的大陆架海域及长江、珠江、闽江等地,是我国特有的名贵珍稀野生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濒危物种,有“水中大熊猫”的美誉。中华鲟是世界上个体最大、分布区域纬度  相似文献   

9.
长江溶存氧化亚氮的分布与释放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赵静  张桂玲  吴莹  张经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9):1995-2002
于2008年1月对长江宜昌到徐六泾段干流以及部分湖泊和支流入江口进行了调查,并于2007年6月到2008年5月对长江徐六泾进行了逐月调查,采样测定了长江溶存N2O的浓度并选择合适的模型估算了其释放通量.结果表明,2008年1月长江表层河水中N2O的平均浓度为(22.0±3.5)nmo·lL-1,均处于过饱和状态,平均饱和度为180%±33%,长江向大气释放N2O通量平均为(13.7±14.6)μmol·m-·2d-1.冬季长江溶存N2O的分布规律为下游溶存N2O浓度高于中游,支流及湖泊高于干流.长江徐六泾段河水中N2O全年平均浓度为(19.4±7.3)nmol·L-1,呈现明显季节变化特征.长江徐六泾段河水中N2O平均释放通量为(43.9±24.9)μmol·m-2·d-1,夏季最高可达80.7μmol·m-·2d-1.初步估算出长江每年向大气释放N2O-N的量为12.0Gg·a-1,约占整个中国N2O排放量的1.1%.而长江输入东、黄海N2O-N的年通量为0.5Gg·a-1,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N2O分布及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50年来长江水资源特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长江水资源的特征如总量、用水量、水污染等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为:①1954-2004年流域平均降水量呈现下降趋势;长江上中游降水量的减少是导致宜昌、汉口水文站的径流量呈现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而大通水文站径流量呈上升趋势与汉口-大通间降水量增加有关;大通站1950到2004年的最小、最大月均径流量均呈上升趋势;长江水资源总量的变化主要受控于气候的变化。②水污染逐渐加重,水质有恶化的趋势,工业污染的增加是主要原因。③年均用水量占入海径流量的5.7%左右,人类活动尚未对长江流域总的水量构成很大的影响。结论:①长江水资源总量尚未发生巨大的变化,但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已对水资源的利用构成了影响;②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和长江三角洲工业的发展,使得中国东部地区对长江干流水资源的依赖性增加,加大了长江水资源利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长江经济带工业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张义  周心劝  曾晓敏  冯娇  刘玉荣 《环境科学》2022,43(4):2062-2070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区之一,高度密集的工业活动正加剧该区域的环境压力.工业活动是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但长江经济带工业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及典型行业污染特征仍不清楚.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等公共数据库获取了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193个工业区表层土壤8种重金属(Cd、Cr、Cu、P...  相似文献   

12.
赵海珍 《环境保护》2011,(17):51-52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是我国港口建设项目最主要的生态恢复措施,可减缓珍稀濒危物种资源的衰退速度,有利于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是指采用放流、底播、移植等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水库等公共水域投放亲体、苗种等活体水生生物的活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可以促进种群资源的恢复,改善放流水域生态群落结构,有利  相似文献   

13.
论文根据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尝试对保护区所在江段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建立了评价体系,主要对该保护区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的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保护区生态功能服务年总价值为59 920×104元,以间接使用价值为主要体现,占总价值的66.4%。间接价值中以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中华鲟、胭脂鱼)的保护价值最高,为27 290×104元/年,占总价值的45.54%,远远超过了其科研价值(410×104元/年)。表明保护区的建立对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及其特有生境的保存、产卵栖息地保留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政府应加强科研投入。  相似文献   

14.
中华鲟的乐土——东台中华鲟自然保护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乐 《环境导报》2003,(4):32-33
江苏东台中华鲟自然保护区面积约1440公顷,这里气候温和,港汉迤逦相望,荇藻蕨革密布其间,鱼虾蟹贝滋育甚繁。保护区内滩青水秀,佳景荟萃,大海、原野、林海互相映衬,宛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画卷镶嵌在黄海之滨。东台沿海为古长江入海口,长江和黄、淮河襄挟的大量泥沙及有机物质在此沉积,形成了长100公里、宽10公里左右的10多条大型辐射状沙脊群,泥螺、沙蚕、虾蛄等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资源十分丰富,这些都是中华鲟喜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保护与防洪减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宗炜 《环境保护》1998,(10):13-13
洪水灾害的出现,有其自然规律。太阳黑子活动与洪水,尤其是特大洪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地理学家[1]根据太阳黑子活动和长江-黄河流域1840-1994年历史和实测的洪水资料,推断出1997年前后长江会出现特大洪水的预警。据四川省近500年洪灾的统计,较大洪灾共发生130多次。平均4年一次,约30年出现一次大洪水,平均受灾面积76万多公顷,占耕地的11.5%。高强度、长时间的暴雨是形成洪灾的根本原因,气象学家认为今年长江全流域出现暴雨洪灾与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有关。但其它如地形地貌、地质土壤结构、植被状况、水利工程设施等也影响着洪…  相似文献   

16.
受三峡蓄水影响,长江中下游水文生态系统发生明显变化,导致四大家鱼产卵适宜度下降以及像中华鲟这类生殖洄游性鱼类鱼卵孵化率降低。建设人工鱼礁是缓解长江渔业资源衰退、保护长江物种多样性、保持长江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该文基于CFD方法,以长江中下游河道水流条件作为建模依据,研究了不同布设间距下透空正六面体型人工鱼礁周围水流的运动规律。在综合考虑鱼礁块体的生态功能性、经济合理性及施工难易程度的基础上,以鱼礁背流面的鱼类最大适应流速作为流速上限,提出以6 m作为长江中下游透空正六面体型人工鱼礁的最佳布设间距。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溶存甲烷的分布与释放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赵静  张桂玲  吴莹  杨晶 《环境科学》2011,32(1):18-25
2008年1月和9月对长江的中、下游和长江口进行了调查,2007年9月~2008年8月每月在长江徐六泾进行了调查,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长江各站位水体中甲烷的浓度并用Wanninkhof公式估算向大气的甲烷释放通量.结果表明,2008年1月长江中、下游表层水中甲烷平均浓度为(330.8±186.9)nmol·L-...  相似文献   

18.
宇琛 《沿海环境》2002,(6):25-25
杨欣,1963年出生于成都,从小热爱自然。1984年,时为摄影记者的他,开始长江上游的考察、摄影险。1986年,他参加了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源流探险队,任主力源流队员兼摄影师,全程漂流、考察长江干流6300公里江段。1991年到1996年,连续五年组织探险队考察和拍摄长江源头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并于1995年倡导策划了“保护长江、爱我自然”活动,而后成立了“绿色江河”组织并担任会长。 1997年起,杨欣通过义卖自己所著《长江魂》、《长江源》等书筹款,经过四年的努力,就在可可西里东侧的昆仑山脚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民间组织——索南达杰自…  相似文献   

19.
从1988年开始,一批批人工孵化的名贵、特产鱼种——鲟鳇幼鱼,通过设置在黑龙江省建三江农管局勤得利农场江岸边的我国第一座施氏鲟养殖放流实验站人工放流,逐浪滔滔的黑龙江.据负责此项目的农场水产公司统计:7年来,地处黑龙江畔的勤得利农场耗资180万元,先后放流鲟、鳇鱼幼苗达290余万尾.  相似文献   

20.
长江水体常量和微量元素的来源、分布与向海输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2017年4~5月期间对长江干流与主要支流共20个站位的观测,结合多元数理统计对水体中溶解态常量和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来源及入海通量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与世界其它河流的对比探讨了流域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等对长江水环境中常量与微量元素分布与输送的影响.结果表明,Cu、Zn、Pb、Cd和As是长江流域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元素,在下游区域显著高于上游与中游(P 0. 05),且各元素在长江重庆段和汉江均有较流域其他河段高的浓度值,这些河段相对较高的重金属含量主要与人类活动强度密切相关.有趣的是,长江宜昌至武汉段各元素均出现了较低的浓度值,这很大程度上受三峡水利工程蓄水所产生的"滞留效应"所致.统计分析还显示Na、Mg、K、Ca、Fe、Mn、Co、Ni、Mo、Cr和V主要与各种岩石矿物的风化与侵蚀相关,Cu、Zn和Pb主要受工业、金属冶炼、矿物开采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而Cd和As则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活动.长江重庆段和汉江区别于长江流域其它河段,表明水体受人类活动影响比较严重,但长江流域重金属浓度水平整体低于世界其它重工业和农业发达区域的河流.由于长江径流量巨大,Cu、Zn、Pb、Cd与As的入海通量是长江口及其近海重金属收支与循环的重要一环,并可能对河口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生态学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