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总体目标,为未来几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路线指引。通过与《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对比分析发现,《"十三五"规划》呈现新特征,标题由"环境保护"发展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目标发生纲领性的变化;横、纵、深三大维度体现三大特征,横向上提出空间管控的概念,纵向上提出绿色科技和制度两大创新,深度上与国家重大发展规划相结合。文章认为,落实《"十三五"规划》要求,要通过具体制度的建设对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围绕空间管控、绿色科技创新、社会共治等与实际对接。  相似文献   

2.
2016年底,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了路径规划,并提出具体要求。通过《规划》,可以看到"十三五"时期针对加强源头防控的五个方面创新,即认识方面,由单一的生产源头防控转变为立体的生态源头防控;理念方面,由多种污染要素管控转变为整体生态空间管控;目标方面,由被动的节能降耗减排转为主动的绿色科技创新;路径方面,由需求驱动的源头防控转为供给驱动的全过程治理;政策方面,由地方辖区内环境管理转为区域共治的绿色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前阶段城市生态建设、城市环境优化治理体系处在萌芽起步阶段,对于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具体的实施措施的研究成为了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研究方向。再加上《"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指出提高环境质量,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是当前核心任务,这表明了我国对于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环境治理形势的分析和讨论,总结了城市环境治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其具体策略,以供广大从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文章对《规划》的内涵和实质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十三五”时期环境质量改善应牢抓环境质量改善的核心,深化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两大领域两大领域,打好水气土三大战役,把握绿色发展等四个坚持,推进向全社会共治等五个转变,建立污染防治区域联动等六项制度.  相似文献   

5.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首次提出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指标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这是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突破,为有效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提供了一套新的制度安排。"十三五"生态环境空间治理的重点任务包括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划、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动"多规合一"、推动区域绿色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分区推进生态环境整治与修复。为推进"十三五"生态环境空间治理,应做好技术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热点追踪     
<正>十三五规划纲要发布"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目标首次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于3月17日正式发布。在"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中,无不体现着绿色发展理念。今后五年,绿色理念将成为发展的主基调。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纲要》提出了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生态环境质  相似文献   

7.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同步实施,规划是"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行动的总纲,实施三大行动计划也是规划的关键任务,二者相互促进。规划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空间分区分类、差异化管理为重点,对"三大行动计划"的目标任务进行了系统整合。规划在目标上进行了系统化、定量化延伸,系统设计了源头防控、质量管理、重点领域治理、风险防范、生态保护和治理能力建设等战略任务,在重点任务上突出了分区施策与协同控制,大幅度提升了政策机制的系统性与保障能力,将"三大行动计划"路线图转变为分区分类、精准治理的施工图。  相似文献   

8.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17年7月,环保部等部委联合印发《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切实保护和改善长江生态环境。文章对《规划》的内涵和实质进行了分析,认为《规划》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为遵循;以严守"资源利用上线、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三线为纲;推进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从末端治理到全过程治理,从传统环境管理到精准环境监管,从条块保护到系统保护等五项转变,是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重要原则的检验。  相似文献   

9.
基于“十三五”时期广州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监测数据,重点分析了广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十三五”时期,广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明显,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PM2.5、PM10、NO2、SO2、CO均达到“十三五”时期最低水平,O3则呈现出由郊区向中心城区逐渐扩散的特征,并逐渐成为首要污染物;地表水环境质量实现较大改善,2020年优良断面比例较2016年大幅提高23.1个百分点,劣V类断面实现清零;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昼间道路交通噪声、生态环境状况保持稳定;酸雨问题得到大幅改善,降水pH略有上升,酸雨频率大幅下降。本研究有助于为“十四五”时期广州市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在改善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宏观引领作用。为查找规划实施薄弱环节、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本研究采取定量评估与定性结合的方式,开展规划中期评估研究。结论表明:该规划的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均完成较好,"三大战役"进展明显,制度改革不断突破,"三大工程"扎实推进。针对管理制度、环境质量、基础能力等六方面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严格调度考核、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碧水行动等八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邹晶 《世界环境》2012,(3):8+2-8
化腐朽为神奇最早出自《庄子知北游》:"是其所美者为神奇,所恶者为腐朽.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然真正融会贯通之并将其发扬光大者非伟人毛泽东莫属. 毛泽东从普通师范生、无人"问津"的图书管理员到新中国缔造者本身就是神奇.遵义会议后他力挽狂澜带领工农红军转战南北,最后建立红色根据地,扭转了乾坤,奠定了解放事业的基础;特别是他化腐朽为神奇的诗词更是中国近代文化的瑰宝,激励了无数的将士和民众,正如柳亚子先生所评 "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两课"教学方面既存在"假缺乏"实效性的误解,更存在"真缺乏"实效性的现实."假缺乏"实效性的原因是评价标准错位,"真缺乏"实效性的根本原因是授课教师授课时不能有效解决"为什么"有何用"层次的问题,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增强"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官二代"、"富二代"是一个从出生就拥有得天独厚的物质资源,有着优越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的群体,与此同时他们就要经受各方面更多的诱惑,父母作为"官一代"、"富一代",并作为他们的监护人,就更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本文就从李刚的儿子李启铭的交通肇事案和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的飙车闹事和强奸案为切入点,浅谈对"官二代"、"富二代"家庭教育的问题及其策略。  相似文献   

15.
Aspen,一个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小镇,群山环绕,景色秀丽。冬天,这里是滑雪者的天堂;夏天,这里则是智者的清谈馆。来自美国各地上千名政要、企业家和学者云集此地,参加为期一周的思想节——Aspen Ideas Festival。  相似文献   

16.
邹晶 《世界环境》2009,(2):53-58
瑞典,一个900万人口的高福利小国,却涌现出了许多享誉世界的人物和企业。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卡尔·冯·林奈、英格丽·褒曼、葛丽泰·嘉宝……可以说他们都是瑞典王国永恒的“形象代言人”;而宜家、爱立信、伊莱克斯、ABB、沃尔沃等则为全世界的消费者带来了高品质的生活和工业消费品,成为时尚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7.
邹晶 《世界环境》2006,(3):23-26
6月4日,对于北京35中这所位于市中心的普通中学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非同寻常.尽管当天气温较往日凉爽,天空甚至有点阴郁,但一大早,操场上布置一新的舞台,红地毯衬出的浅绿色背板,围绕舞台那光彩夺目、姹紫嫣红的鲜花,使早早来到校园的学生和老师感到格外的兴奋,抑制不住的喜悦挂满了他们的笑脸,而招展的彩旗和广播里的音乐也吸引了无数市民奇异的目光.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分析我国环保产业“走出去”面临重大机遇的基础上,对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趋势做出进一步判断,并提出环保产业“走出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政府引导,以援外项目为先导和示范,搭建环保产业国际化发展平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升龙头企业产业链整合能力;借力绿色金融,采取公私合作伙伴模式,解决资金瓶颈;搭建服务与技术支撑平台,为产业国际化发展提供支持;融入区域环保国际合作大格局,打造环保产业与技术交流国际合作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9.
碳酸锶生产中"三废"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碳还原法生产碳酸锶过程中"三废"的主要成分;提出了用克劳斯燃烧法和吸收氧化法生产硫磺,用直接合成法和4级联合吸收法生产硫脲综合利用废气的途径;提出了2种治理废水方案,不仅达到脱硫、脱氮、降解有机物目的,而且还可得到硫磺、碳酸氢氨副产品;探讨了锶渣在砖、水泥的生产及公路工程建设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朱琳 《世界环境》2007,(3):90-90
人是天生就有消费欲望的。如今,中国13亿人拥有一项世界其他国家人都可能无法企及的比较优势——强烈的求富心理。中国极其富裕而不想再富的人有,但数量极少;中国富裕的人很多,但还想富;中国不富裕的人更多,也更想富;最后,中国贫穷的最多人,也最想富。可以说,中国人正处于求富心理的最高位。这个最高位即使不“绝后”,那也一定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