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建立土壤侵蚀动态变化数据库,本文以土地利用数据、植被覆盖指数、最大风速等值线图和DEM数据为信息源,对干旱荒漠区新疆克拉玛依市2000年和2007年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了动态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8年间克拉玛依市土壤侵蚀强度有所增加,变化区域主要集中在克拉玛依市中部平原区。该方法的应用实现了土壤侵蚀的定时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2.
以河南省大别山水土保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研究区,基于RS与GIS获取2012年和2017年研究区植被覆盖、土地利用、土壤侵蚀等遥感解译数据,从生态功能、生态结构和生态压力3个方面,采用综合指数法,对研究区生态状况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2012—2017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较明显的变化,林草地覆盖率上升9.85%,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比上升13.23%,水域湿地面积比变化不大;植被覆盖指数上升 62.74%,中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比略有增加;生态状况变化度ΔF=4.95,整体生态状况等级由良变为优,生态状况变化度评级为显著变好。  相似文献   

3.
基于RS和GIS技术的贵州省植被生态环境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贵州省植被生态环境变化的整体状况,基于RS和GIS技术,应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最新的全球植被指数变化研究数据(GIMMS),通过计算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率,并对研究区一元线性回归模拟,分析了贵州省1982年-2003年的地表植被覆盖。结果表明:22年来,研究区植被覆盖呈增加趋势,表明贵州省植被生态环境向好的方向发展;贵州省平均植被覆盖在春季和秋季呈上升趋势,夏季和冬季呈下降趋势,其中春季对植被覆盖总变化量的贡献最大;植被覆盖程度增减因区域不同而异,变化程度呈增加的区域主要位于贵,ki-I省的中部地区;变化程度呈减小的区域分布在贵州省的四周边缘。  相似文献   

4.
采用2014—2021年福州新区的地表温度、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和土地利用类型等数据,从乡镇单元尺度分析热环境的空间分布情况,并探究植被和土地利用对热环境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2021年福州新区地表温度在空间上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集聚特征显著,新区热岛比例指数(URI)呈现出下降趋势,表明在此期间热岛效应状况总体有所缓解;植被覆盖率(FVC)影响热环境的空间分布,可将福州新区的“热点”划分为FVC、NDVI均较低的乡镇和FVC较高、NDVI较低的乡镇两类;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程度及周边环境亦影响热环境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5.
噪声污染具有复杂的空间分布特征,传统的噪声评价方法难以达到准确、直观的效果。噪声分布的空间特性和GIS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及可视化图像操作界面,使得GIS在处理与空间位置有关的环境噪声问题方面体现出巨大优势。以大学校园为例,探讨了GIS方法在区域环境噪声评价方面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GIS 方法评价噪声高效、准确、直观,是区域环境噪声评价理想的技术工具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GIS支持下的盐池县土地沙漠化动态遥感监测与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个不同时期遥感图像为主要信息源,分别解译编制2期土地沙漠化类型图,在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建立空间数据库,获得了盐池县1985—1995年土地沙漠化动态图和动态转移数据矩阵,可以定位、定性、定量地显示出前后两期间动态演变格局。并用Markov链模型对未来演变趋势进行模拟和预测。说明盐池县属于正在发展的沙漠化地区,沙漠化程度进一步加剧,同时存在着“一边治理,一边破坏”的双重现象。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推,城市生态环境正逐步恶化。徐州作为老矿业城市,情况尤其不为乐观,以徐州市区为例作生态评价分析。按照代表性、可操作性、适应性、可比性和方便性原则,选取了植被覆盖度、生物丰度、水网密度、人均绿地面积、城市环境污染负荷指数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作为评价指标来进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的计算。根据评价指标,选用1994年、2000年和2007年三个时相徐州市TM影像,对土地利用、河流水库、植被、人均绿地等方面进行遥感动态监测,然后对该地区13年来生态环境演变做了定量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徐州市区生态环境质量由1994年的良好水平退化为一般水平,且有逐年下降恶化趋势,这与该区城市化进程一致。  相似文献   

8.
基于HRS和GIS的城市污染场地动态监测原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择有代表性的城市场地,运用网格法土壤采样,并通过实验室化学分析得出土壤的重金属等污染物质含量,运用地物光谱仪在实验室设定条件下测定土壤反射光谱,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高光谱遥感(HRS)影像定量反演模型,预测场地土壤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并在遥感影像中直观表示。结果表明,HRS技术能提供大量、连续性的光谱信息;PLS模型为大尺度城市场地污染快速评价与监测提供了可能性;并通过结合G IS技术可实现城市污染场地的动态监测,为城市公共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城区环境质量评价是环境评价的重要研究内容,但是目前关于城区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还不够完善,为此提出了城区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系统分析,建立城区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城区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并通过实例详细分析了城区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河流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流程的分析,研究了基于GIS的河流污染应急监测方案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对事故发生地点的空间定位、事故发生地周围应急监测单位及专家组分布信息的查询、应急监测队伍及仪器设备到达事发地最短路径的确定,以及重点研究的一维水质模型与GIS的集成技术。以昆山市河流突发性污染事故为例,探讨了基于GIS的河流污染应急监测优化方案的自动生成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11.
新疆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RS和GIS技术,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全疆区域各县市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综合评价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新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较差,而且在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与2000年相比,2002年新疆生态环境质量呈现总体变化不大的态势。  相似文献   

12.
"3S"技术在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针对传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方法的不足,论述了"3S"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并结合"四川省岷江中上游生态环境遥感综合调查与评价"项目,介绍了应用"3S"技术进行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的方法和流程.  相似文献   

13.
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新疆生态环境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新疆生态环境调查中的作用,为新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监测、生态建设等方面提供动态的基础数据和科学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n integrat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cellular automata (CA) model for simulating insect-induced tree mortality patterns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forest management activities to control insect outbreaks. High-resolution multispectral image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susceptibility of trees to attack, whereas the GIS-based CA model simul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clear-cuts and thinning practices for reducing insect-induced tree mortalit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nning susceptible forests should be more effective than clear-cutting for reducing tree loss to insect outbreaks.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benefits of an integrated approach for understanding and evaluating forest management activities and expresses the need for spatial analysis and modeling for improving for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综合分析系统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将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信息与空间地理信息相结合,建立北京市重点锅炉烟气、污水处理厂两类主要污染源和水环境质量等大量在线监测数据的监控和综合分析系统。系统不仅实现了对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的实时监控、数据展示、统计分析、超标报警等常规业务功能,还在污染源扩散模拟展示、污染源与环境质量信息相互作用的空间综合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北京市的污染源监控管理和自动监测数据利用水平做出了创新性的技术尝试。  相似文献   

16.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垃圾填埋场选址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ArcGIS 8.3软件空间分析模块(spatial analysis)支持下,以江苏省长江以南市辖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空间叠加和空间复合查询分析,以确定垃圾填埋场候选区域分布,并同已有的垃圾填埋场监测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垃圾填埋场辅助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of local air pollution pattern with urban land use and with urban thermal landscape using a GIS approach. Ambient air quality measurements for sulfur dioxide, nitrogen oxide, carbon monoxide, total suspended particles, and dust level were obtained for Guangzhou City in South China between 1981 and 2000. Landsat TM images and aerial photo derived maps were used to examine city's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at different times and changes. Landsat thermal infrared data were employed to comput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s and to assess urban thermal patterns.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air pollution, land use, and thermal landscape were sought through GIS and correlation analyses.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air pollutants probed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urban built-up density, and with satellite derived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values, particularly with measurements taken during the summer. It is suggested that further studies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of this linkage, and that remote sensing of air pollution delves into how the energy interacts with the atmosphere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how sensors see pollutants. Thermal infrared imagery could play a unique role in monitoring and modeling atmospheric poll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