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安全防范行业协会9月17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名牌"安防企业座谈会,庆祝安防行业四家保险柜企业获得中国名牌.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理事长柳晓川、秘书长靳秀凤、副秘书长王俊生、<中国安防产品信息>杂志主任管茂辉、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网总经理安福东等相关部门的同志参加了会议.获中国名牌称号的四家安防企业负责人:宁波永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小良、哈尔滨飞云实业公司副总经理李作忠、江西金虎保险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熊春林和洛阳花都金柜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克俊等出席了座谈会.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荣剑英应邀参加了会议并作了讲话.  相似文献   

2.
前言:韩昌电子有限公司是韩国韩昌集团驻中国下属子公司,成立于1998年,专业从事可视对讲门铃系统的外商独资企业.作为韩国韩昌集团企业在大陆的分支机构,引领着中国安防行业中楼宇对讲市场的潮流.  相似文献   

3.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楼宇对讲产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受益于国内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中国楼宇对讲行业保持着平稳、快速的增长,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楼宇对讲产品市场的总体规模超过了70亿元,生产企业数量超过300家,已经发展成为了我国安防行业中重要的细分行业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安防》2012,(5):15
在中国的产业发展中,外资企业一直是重要参与者,在安防行业也不例外。2011年包括佳能、三星S1等一批知名外资安防企业进入中国安防市场,根据统计,目前进入中国安防市场的外资企业(包括港台)及品牌超过200家,涵盖了实体防护、视频监控、楼宇对讲、报警运营服务等各大领域,可以说外资安防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安防行业的重要发展力量,并且在国内高端安防产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楼宇对讲行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至今,历经了近20年的时间.伴随着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热潮,楼宇对讲生产厂商目前已达500多家.产品也从非可视对讲到黑白可视对讲,再到彩色可视对讲,然后升级到家庭数字终端;楼宇对讲系统也从独立系统发展到联网系统,然后从通过各种总线方式联网发展到运用成熟的互联网技术联网;功能也从单一型到智能综合控制型,进步非常迅速.  相似文献   

6.
今天,我们在这里聚会,庆祝安防行业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这是我们全行业长期奋斗发展的结果,这是企业的光荣,也是我们全行业的光荣.从2001年到2004年,经过三年的努力,中国安防产品荣登中国名牌行列,这说明安防行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这是我们行业成长、成熟的一个标志.得到名牌,也说明我们这些企业成为了行业的排头兵.在此,我代表中国安防行业协会祝贺四个企业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荣誉,并感谢你们为行业发展、兴旺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楼宇对讲产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受益于国内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中国楼宇对讲行业保持着平稳、快速的增长,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楼宇对讲产品市场的总体规模超过了70亿元,生产企业数量超过300家,已经发展成为了我国安防行业中重要的细分行业之一。最近几年来,楼宇对讲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被业界所重点关注,"房地产调控"、"智能家居"、"城  相似文献   

8.
中国安全防范行业协会9月17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名牌”安防企业座谈会,庆祝安防行业四家保险柜企业获得中国名牌。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理事长柳晓川、秘书长靳秀凤、副秘书长王俊生、《中国安防产品信息》杂志主任管茂辉、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网总经理安福东等相关部门的同志参加了会  相似文献   

9.
9月11日,国家质检总局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07年中国名牌产品暨中国世界名牌产品表彰大会“安防行业楼宇对讲企业位列其中.……  相似文献   

10.
在2012年的安博会上,楼宇对讲专馆汇聚了行业内的众多优秀品牌,走访一圈下来你会发现各家展示的产品中智能家居占据不小的空间,有不少企业还在现场搭建了智能家居体验屋让观众亲身体验.目前绝大部分楼宇对讲生产企业不断延伸智能家居产品线,这主要源于楼宇对讲进入智能家居具有先天的优势,这种优势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描述,即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的区别.楼宇市场做的是批发市场,整个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容量比较大,而专业智能家居产业是一家一户的,是零售市场.此外,在市场推广面可视对讲厂商多年积累的工程商渠道、数量庞大的自建渠道以及在对讲"甲购"市场积累的房产商资源,无疑将成为助推智能家居市场发力的重要砝码.2012年楼宇对讲企业大面积进入智能家居领域成为了突出的潮流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