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区发展:历史,理论和模式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文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社区发展的兴起和扩展的历史,阐述了世界上社区发展的理论和基本原则,提出了社区发展的若干模式  相似文献   

2.
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是优化城市资源分配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空间结构逐渐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探索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至关重要。基于2004—2019年的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和Landscan高分辨率全球人口分布数据,探索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利用地形起伏度和明朝驿站获取的数据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运用静态面板门槛模型探讨在不同阈值区间的城市规模在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城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同作用。此外,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人口流动对多中心空间结构影响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并基于城市等级和地理区位进行异质性分析,通过去除副省级城市、替换被解释变量以及选取典型时间段等方式展开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多中心程度提升有利于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2)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城市高质量发展呈非线性关系,存在双门槛效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对于规模较大的城市而言,多中心空间结构会减弱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3)人口流动在多中心空间结构与城市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显著。(4)相对于等级较低的城市,等级越高城市的多中心结构对城市高质量发展越具有负向影响;不同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城市多中心结构更有利于城市高质量发展。据此认为应在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遵循自身发展规律、确保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头作用、形成有序的城市发展布局规划等方面综合施策,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了加快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首先要对发展状态进行评估。该文以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据,探索建立表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并以山东省17市为例,进行主成分分析,评价山东省各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找出各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距,为推动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研究发现各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与区域总体发展水平并不一致,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忽视农业资源的节约利用导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为加快出东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建议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节约资源投入;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合理规划和确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环境与发展的研究现状及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我国的现实条件,讨论了环境与持续发展的关系,阐述了各发展阶段的特征和持续发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公平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首先,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的内涵;然后,提出了代际财富转移的公平性模型;最后,讨论了自然资源消耗和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代内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市居民无疑是城市周边旅游带的目标客源市场,在进行城市周边旅游资源开发的规划中,必须注重客源城市居民对旅游产品的期望特征的研究。黑麋峰森林公园是一个毗邻株洲市的旅游地。采用了问卷调查的途径,用抽样的方法进行了调查,得出了株洲市居民对其旅游物期望特征。多数居民期望生态景观为主的旅游产品,希望在黑麋峰进行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对于生态景观观光、奇山异石观光有特别兴趣,期望以家庭和亲友结伴的方式,以公共交通方式出游,多数人认为一次旅游消费的花费应该是100-300元,在黑麋峰旅游2天,期望住在旅馆招待所里。这一案例表明,城市居民普遍喜爱生态旅游产品和休床度假旅游产品,回归大自然的意向明显,对于旅游产品的价格敏感,希望开发低价旅游产品,形成大众旅游格局。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峡地区坡地发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坡地发育是地貌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三峡地区坡地发育的研究对三峡库岸稳定性的评估和三峡移民的土地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从概括坡地发育的研究进展,阐述科学家们对坡地发育的不同看法入手,引出三峡地区坡地发育的特殊性。初步研究三峡地区的坡地发育具有分段式分进的特点,包括中山峰陡坡的剥蚀后退过程,山顶缓坡的风化剥蚀夷平的过程,上段斜坡的片流坡地侵蚀过程,下段陡坡的剥坡后退过程,山麓堆积缓坡的剥蚀过程等。通过分析三峡地区坡地的五种坡段的成因、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它们对三峡库区的稳定性和三峡移民的土地开发的影响,预测未来的三峡库岸,大部分为剥蚀陡坡,部分为崩塌滑坡陡坡,三峡沿岸城镇开发建设的重点将是库岸有坡地的防护工程。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的述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中国21世纪议程》发布10年以来,中国学术界对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基本论问题进行了广泛地研讨,在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的反思,实现途径、实现途径、实现模式和全球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等基础理论问题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对学术界关于可持续发展基础理论的研究进行综述和评价,对推动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基础论的研究和学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优势能力空间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空间统计方法研究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可持续发展综合优势能力的空间关联关系,结果显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资产能力、总负债能力和综合优势能力均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综合优势能力Z值与总资产Z值存在显著正相关(R=0.944),而与总负债Z值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952)。利用综合优势能力空间关联Z值对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初步的分区,并采用古典聚类(K means)方法对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同质性研究,利用K聚类结果对空间聚类(G统计)结果进行修正,将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划分为3种区域类型:中国东部沿海强发展区域、中国中部中等发展区域和中国西部弱发展区域。分区结果与中国传统的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划分基本对应,东部沿海省市除海南和广西处于中等发展类型外,其他省市均处在强发展类型之列,中国中部全部省市均处于中等发展类型而中国西部全部省市均处于弱发展类型。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人类认识史上引起的七大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发展的理论,是人类于20世纪末在总结成功的实践和失败的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崭新的发展观念,本文详细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人类认识史上引起的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对长江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新模式的探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生态产业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研究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发展的理论和现实基础,探讨了生态产业运行的经济发展原则、生态友好原则和产业优化原则,建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城镇2007年城镇辐射力模型,并根据区域经济开发“点-轴”理论,分析认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发展要实现从“点(南昌) 圈”式发展模式向“双核(南昌 九江)双轴(沿路和沿江)多动力”发展模式转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发展政策建议,即要做到区域内严格的空间开发管制和和谐的财政转移支付;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大力发展新型工业;要加快新农村建设,促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要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12.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各项事业取得快速发展。但是,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与全国平均相比差距仍较大,公共服务领域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以丽江市为例,分析了丽江过去30 a的经济包括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比较了其小康社会和现代化指标完成情况,分析结果表明,纵向上丽江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横向对比全国其他地区和城市,在经济尤其在社会发展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少数民族问题尤为突出。最后结合丽江的区域和旅游发展实际,讨论了今后国家西部开发政策的倾斜和定位,指出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制定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发展战略以及支持西部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区规划和建设是这一定位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在宏观分析长江下游经济带(九江以下)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的基础上,选取经济基础、生产管理、基础设施劳动力素与科教实力、主要资源和环境质量状况六大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对划分的上海、南京、杭州、宁波、扬通、芜湖和安九七个区段经济发展的条件进行了分层次的比较分析与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与原有拉业基础,提出各区段适宜的产业重点投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