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深秋的北京,金风飒飒,云淡天高。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盛大节日即将到来。70年沧桑巨变。中国人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如今,良好生态环境已成为至关重要的的民生福祉。70年来,我国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大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不断深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蓬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地位不断提升,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2.
廖雅  侯晓姝  任哓红 《环境科学》2022,43(4):1853-1862
明确京津冀地区水生态环境保护方向与策略,对于实现京津冀水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协同发展,以及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三水”统筹视角下,面向京津冀地区水生态环境管理问题和需求,以重点城市作为基本分析单元,从“三水”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污染物排放量和环境治理力度这6个维度研究构建水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分析体系,为量化水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提供逻辑框架.在设立理想值的基础上应用PROMETHEE-GAIA方法分析京津冀各城市水生态环境现状与理想值之间的差距,因地制宜制定各个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结果显示水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北京市>天津市>秦皇岛市>衡水市>张家口市>廊坊市>净流(Phi)均值>邯郸市>承德市>沧州市>保定市>唐山市>石家庄市>邢台市,各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水平距离理想值仍有不小的差距;分别从单维度和单指标层次分析得到各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京津冀区域城市未来水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助力京津冀地区水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3.
“十三五”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奋力拼搏,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生态环境9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大家以实际行动展现出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不断发展完善,有效支撑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本文在梳理和总结生态环境监测从“跟跑”变为“并跑”,并向“领跑”迈进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立足新发展阶段,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支撑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服务效能、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理论和战略研究方面提出了未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江镕 《环境》2023,(2):19-22
<正>刚刚过去的2022年,可谓起伏跌宕、令人难忘,广东全省上下众志成城,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历程。在“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明确要求下,广东生态环境系统承压前行,稳中求进,凭着龙腾虎跃的干劲、敢入虎穴的闯劲,有效应对疫情冲击、经济下行等带来的困难挑战,主动融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标准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落实,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推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6.
坚持保护优先护航“三区”高质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以下简称为“三区”),初步确定了国家空间优化格局。从宏观上看,“三区”还缺乏相适应的制度政策、标准规定等顶层设计。本文立足于“十四五”和二〇三五两个时间节点,在“三区”的范围、用途、价值等维度上,以绿色创新为基础,首次提出构建生态价值集成管理体系,结合“三区”的特征,提出生态环境治理的政策建议,包括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谋划、建立适应“三区”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环境管治制度、建立“三区”生态价值测量和运用机制以及实施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被称为“江河源头”和“中华水塔”,是我国主要的水源地之一,区域涵养水源功能显著,是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战略要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青海省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否将直接影响到长  相似文献   

8.
2001年,国务院发布《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首次正式提出以“三区”为重点,全面推进我国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从根本上遏制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趋势.要点包括:第一,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实施抢救性保护,重点是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实行严格保护下的适度利用和科学恢复;第二,对生态良好地区生态环境实施积极性保护,主要通过批建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示范区、生态市、生态省的建设,开展生态农业县的建设,积极引导,努力实现生态环境良好地区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使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得到有效保护;第三,对重点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实施强制性保护,主要是加大立法执法力度,强化监管,防止重要自然资源开发时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重大破坏,把资源开发对环境的破坏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9.
长江横贯我国东中西部,是我国第一大河,全球第三大河.保护好长江生态环境既是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的基本要求,也是体现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扩大全球影响力的必然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成效显著,但在部分区域、领域依然存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和治理短板.“十四五”期间,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坚持源头预防、“三水共治”,在巩固以往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认清生态环境保护中长期战略形势,把握好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以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做好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顶层设计,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对"十三五"生态环境分区管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分析,对"十四五"生态环境管理的相关政策趋势做出了研判,即精细化管理、环境监管效率提升和生态环境安全将愈加受到重视。进而从以下方面展开思考并提出了建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中分区规划的科学性,提高环境监管效能;明确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严控开发强度;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提高生态环境安全管理的系统性;基于分区构建完备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治理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2021年12月28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简称《规划》)。本文就“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跨越提升”“提高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保证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等“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总体思路进行了深度解读,对《规划》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就“十四五”时期碳监测评估、PM2.5和O3协同控制追因溯源监测、水生态监测、土壤与地下水监测、生态质量监测评价、智慧监测等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12.
罗洁琼 《环境》2024,(2):39-40
<正>韦洋,中国共产党党员,2003年6月参加工作,现任珠海市生态环境局斗门分局局长,曾获珠海市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环保先进工作者表彰,受嘉奖7次,立三等功2次。所任职的斗门分局,集体8次上榜省市表扬名单,20余人次获通报表扬。近日,韦洋荣获“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工作者”。作为一名环保铁军,从跟监测数据较真到和违法排污碰硬,韦洋在生态环境保护基层一线工作了15年。他深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扬“三牛”精神,在苦干实干中争先创优,坚守为民情怀,  相似文献   

13.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任务与实现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未来一个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本文基于《建议》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分析归纳了我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从环境保护与改善、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及国际合作等方面阐述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与实现路径,重点从构建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格局、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清洁生产和加强污染治理等4方面介绍环境保护与改善任务与路径,着重分析了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动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科学开展生态系统评估等生态保护修复重点任务与路径,提出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措施。本文可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和后续行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政策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简称“‘两山’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的集中体现,也是当代中国发展方式绿色化转型的本质体现.梳理了“两山”理论的发展脉络;研究了推动“两山”理论实践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现实意义;从生态环境质量差距、“两山”转化通道、制度体系建设、利益引导机制等方面分析了践行“两山”理论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推动“两山”理论实践的五大机制建议.建议:①建立绿水青山保护机制,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强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守好生态家底.②建立“两山”转化机制,立足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引导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打通“两山”转化通道.③建立责任机制,通过严格制度落实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企业环境治理主体责任,推动公众参与履行绿水青山保护责任.④建立生态核算机制,包括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继续推动绿色GDP核算,开展生态资产核算.⑤建立“金山银山”对“绿水青山”的反哺机制,包括建立体现生态价值、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金融体系等.   相似文献   

15.
“三江源”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长江、黄河、澜沧江河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我国江河中、下游和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影响,“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不仅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当地各民族生存与发展,而且还危及中下游地区的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分析了三江源地区所处的生态环境地位,揭示了该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与症结,提出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对策建议:①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必须重视科学研究,制定高水平的科学规划;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妥善安置核心区的移民;③建立科学研究基地,依靠科技创新和高新适用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应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④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⑤加强鼠害治理,促进草场生态系统的恢复;⑥建立上、中、下游利益补偿机制,促进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事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黄丹雯  雷轩 《环境》2023,(12):46-48
<正>为主动服务阳江高质量发展大局,高水平谋划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阳江市生态环境局于2023年3月—9月,创新开展“我为党旗增辉”活动,通过制定“异地执法检查”等工作机制,让党员干部在执法一线“双亮”身份,在执法活动中冲锋在前,在监管服务中优化执法,不断提升全市生态环境执法队伍本领和能力,打造一支在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相似文献   

17.
《资源节约与环保》2024,(3):150-151
<正>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如何?今年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将有哪些安排?如何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回应生态环保热点问题。黄润秋表示,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用“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肯定了过去一年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十四五”时期,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着重大挑战和任务。本文旨在研究我国生态环境统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指出我国生态环境统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基于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包括加强统计数据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完善生态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引入更高的时空分辨率;加强各领域数据的整合和共享等措施。通过采取相应的优化策略,可以有效提升统计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19.
高吉喜 《环境保护》2022,(20):13-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但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有待进一步提升。面对这些问题,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创新提出并设计“五基”协同生态遥感监测体系,为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和成功实践。本文阐述了“五基”协同生态遥感监测体系提出的背景,介绍了“五基”协同生态遥感监测体系的概念、体系组成、技术特点和应用场景等内容,并以通辽市为例,展示了“五基”协同生态遥感监测体系的应用成果,为读者了解“五基”协同生态遥感监测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遥感技术是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健全“天”“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中意义重大。为此,本刊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高吉喜,以更好地了解我国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现状,对标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