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分析了中国部分自然保护区面积与生物物种(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关系;其次讨论了动物与植物以及动物与动物物种数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部分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多数偏小,鸟类、哺乳类、种子植物、爬行类、昆虫和两栖类等与其面积的相关关系依次减弱;其植物种数与鸟类种数的作用影响最大、关系最密切;两栖类与各类动物之间以及鸟类与各类动物之间的物种数目呈显著的相关关系;两栖类与昆虫类为负作用影响;鸟类与两栖类和爬行类以及哺乳类与两栖类为最大的正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湖南省绥宁县黄桑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1)可将黄桑自然保护区的滩地、撂荒地和山坡地划分为3种群落类型:鱼腥草-蕨群丛、早熟禾-井栏边草群丛和杉木+马尾松-三尖杉+水苏-莎草+地稔群丛;2)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大小顺序为:Patrick丰富度指数(R)、Simpson指数(D)和ShannonWiener指数(H)的大小顺序为:山坡地(S,D,H)撂荒地(S,D,H)滩地(S,D,H),Pielou均匀度指数(E)的大小顺序为:潍地(E)撂荒地(E)山坡地(E);3)3种样地之间的物种Czekanowski相似性系数(CC)较低,在0.0001~0.356 8之间,样地内的物种相似性指数(CC)沿滩地→撂荒地→山坡地的顺序递减;(4)相关分析表明:S、D、H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E与S、D、H呈显著负相关(P0.05).生境条件差异是物种多样性差异形成的直接原因.表3,参16.  相似文献   

3.
利用样方法进行野外群落调查.共调查了6个样地,每个样地大小为20m×20 m,研究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针阔叶混交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古田山针阔混交林的科、属、种组成多样性较高,植物种类丰富.组成复杂.群落的属种多样性>科属多样性>科种多样性.从灌木层、乔木层至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依次递减,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  相似文献   

4.
对宁夏沙坡头自然保护区不同沙化和人工固沙草地地段昆虫和植物群落特征参数、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按不同营养层类群、栖息型类群和重要目分别进行了昆虫多样性变化规律的研究,应用主分量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了草原沙化和人工固沙草地生态演替中昆虫不同类群多样性间以及多样性变化与植物、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昆虫多样性随草地沙化的加重而降低,以直翅目、膜翅目和食叶类群的下降率最大;随草地的恢复昆虫多样性趋于增加,以鳞翅目、同翅目、半翅目、脉翅目及捕食类群增长率为大.寄生类群和捕食类群多样性取决于植食类群多样性;杂食类群与地栖性类群成显著性相关.影响昆虫多样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植物种类、层次结构、盖度和表土层厚度、坚硬度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群落物种组成及α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的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群落内有维管植物25科51属96种,其中乔木4种,灌木29种,草本62种;植物种相对集中分布于海拔2 680~2 890 m的阴坡;随海拔梯度升高,群落内植物种数减少,且相邻样地的共有种数呈不明显的先减少而后增加的趋势,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呈降低趋势;不同林型的植物种的丰富度依次为:青海云杉混交林〉草类-青海云杉林〉苔藓-青海云杉林〉灌木-青海云杉林〉马先蒿-青海云杉林。  相似文献   

6.
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环境因子关系研究一直是自然地理学和山地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特别是在不同温度带过渡区。该文以位于中国暖温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地区的伏牛山北坡的白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采用实地调查法,对1 650~2 158 m海拔高度范围内15个样地内的乔木、灌木和草本种类数及乔木丰富度指数(Margalef)和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化的3类20种环境因子进行分选和排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白云山植物物种多样性空间格局的3类环境要素贡献率大小排列依次为地形要素最大、土壤性状次之、气象因子最小;海拔、土壤厚度、大气湿度等9种环境因子是影响植物物种多样性空间变化的主要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乔木物种多样性变化的环境因子最明确,无论乔本层种类数,还是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都与海拔、土壤厚度极显著相关(P0.01),与坡向和速效磷含量显著相关(P0.05);草本种类数与大气温度、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碱解氮等微域气象或土壤性状关系密切;而影响灌木物种多样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还尚不清晰,仅有坡向与之有统计上的显著相关性。研究结论丰富了秦岭-伏牛山作为中国主要气候区和生态区分界线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丰富了山地生态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煤矸石山复垦地不同植被下草本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采用TWINSPAN分类、DCA排序和物种多样性分析方法,对阳泉矿区五矿2座不同复垦年限(2003年、2013年)煤矸石山复垦地不同植被下草本植物群落60个植物样方的数据进行分类、排序与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1)TWINSPAN分类将该复垦地不同植被下草本植物群落分为12个群丛类型,群丛Ⅰ-Ⅴ位于复垦年限(2013)较短的矸石山,群丛Ⅵ-Ⅻ位于复垦年限(2003)较长的矸石山;(2)样方的DCA排序第一轴反映了复垦年限变化,沿DCA排序第一轴从左往右煤矸石山复垦年限逐渐缩短;DCA第二轴反映了复垦地地形的变化,沿DCA排序第二轴从上到下煤矸石山复垦地由平台→边坡;(3)不同植被下草本植物群丛的物种多样性表现为平台边坡(即群丛Ⅴ群丛Ⅱ、群丛Ⅻ群丛Ⅶ),乔木林下灌草丛下(群丛Ⅻ群丛Ⅵ),复垦年限较长的群丛Ⅻ复垦年限较短的群丛Ⅴ.本研究表明植被类型、复垦年限、地形对煤矸石山复垦地不同植被下草本植物群丛物种多样性影响明显;随着复垦年限的增长,群丛向更加稳定、多样的方向更替.  相似文献   

8.
对宁夏沙坡头自然保护区不同沙化和人工固沙草地地段昆虫和植物群落特征参数,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按不同营养层类群,栖息型类群和重要目分别进行了昆虫多样性变化规律的研究,应用主分量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了草原沙化和人工固沙草地生态演替中昆虫不同类群多样性间以及多样性变化与植物、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我样性随草地沙化的加重而降低,以直翅目、膜翅目和食叶类群的下降率最大;随草地的恢复昆虫多样性趋于增加  相似文献   

9.
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青冈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青冈林的植物区系组成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8个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147种(含变种),隶属51科92属。其中蕨类植物5科7属14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45科84属132种。青冈林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具有较高的热带成分比例。群落科、属、种组成多样性较高,植物种类丰富,组成复杂。群落垂直结构中,物种多样性依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次序递减,乔木层、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草本层。  相似文献   

10.
广东丰溪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东大埔丰溪自然保护区设置30个样地调查采集昆虫标本,并将所采集的标本进行区系分析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丰溪自然保护区作为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带,其昆虫区系以东洋区成分占绝对优势;昆虫物种多样性指数在1.7491~2.7728之间,阔叶林下昆虫物种多样性指数平均数要高于竹林.  相似文献   

11.
根据野外典型样方调查结果,以群落植物种类组成、群落外貌特征、群落垂直结构特征、群落多样性几项指标,分析山东半岛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盐肤木Rhuschinensis群落特征。结果表明:盐肤木群落共出现种子植物66种,隶属于32科57属。在盐肤木群落属的区系组成中,群落植物主要由温带区系和热带区系成分组成,其中温带植物属占显著优势,其次为热带分布属,说明该群落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并具有过渡特征。群落层次分明,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3个层次,各层次的优势种依次为盐肤木和赤松Pinusdensiflora、麻栎Quercusacutissima、披针叶苔草Carexlanceolata。盐肤木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低均匀度导致物种丰富度最高的草本层具有最低的物种多样性。调查显示盐肤木幼苗幼树多,自我更新良好,群落处于稳定增长状态。通过对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揭示了昆嵛山盐肤木群落的自然生态规律,为保护和开发利用盐肤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IUCN保护区分类系统与中国自然保护区分类标准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我国分类系统的比较,提出应该根据我国生物多样性、自然及其相关文化资源保护和维持的现状及特点,参照IUCN保护区分类系统,尽快制定出我国新的保护区分类系统。新分类系统应该以保护区主要管理目标为基本依据,同时综合考虑保护对象的特点及人类干扰程度来确定保护区类型,从而促进保护区的规范管理和进一步发展,实现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3.
基于IUCN保护区分类系统的中国自然保护区分类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实施我国自然保护区分类标准的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依据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现状和特点,借鉴IUCN保护区分类系统,提出了中国新的自然保护区分类标准,并据此对已建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重新分类,以期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以及国内外的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4.
刘秉儒 《生态环境》2010,19(4):883-888
土壤微生物量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开展土壤微生物量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的研究,能促使人们对土壤微生物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的认识,预测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本文对贺兰山不同海拔梯度具有代表性的荒漠化草原(HM)、蒙古扁桃灌丛(BT)、油松林(YS)、青海云杉林(QH)和高山草甸(CD)等5种植物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微生物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0~20 cm)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大小次序为:CD〉QH〉YS〉BT〉HM,MBC、MBN随海拔梯度的升高显著增加,与土壤有机碳、氮含量有着一致的变化规律,但是微生物商(qMB)表现出沿海拔梯度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蒙古扁桃灌丛土壤,MBC/MBN则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不仅与年均降水量、土壤含水量,而且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但是与年均气温、土壤容重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P〈0.01)。贺兰山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降水量、气温、土壤湿度、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可能是影响土壤微生物量沿海拔梯度变化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5.
调查了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老殿、大树王和禅源寺3个柳杉典型样地,以研究竞争在柳杉种群衰退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柳杉基本上是柳杉群落的单一优势种,相对优势度占58.79%~93.34%;单位面积内柳杉胸高截面积达59.96m2·hm-2,材积达904.9m3·hm-2。柳杉群落存在较严重的竞争,单木竞争指数以老殿最大,平均达4.35;大树王最小,平均为0.58。以竞争指数测度的竞争强度表明,种内竞争大于种间竞争。柳杉单株竞争强度与胸径成反比。认为种内竞争是导致柳杉种群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三江平原湿地典型植物群落氮的积累与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三江平原湿地典型植物群落氮的积累与分配特征。结果表明,小叶章(Calamagrostics angustifolia)、乌拉苔草(Carex meyeriana)和毛苔草(Carex lasiocarpa)群落地上器官氮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根的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枯落物的氮含量表现为乌拉苔草群落〉小叶章群落〉毛苔草群落(p〈0.01)。小叶章、乌拉苔草和毛苔草群落不同部分的氮积累量和积累速率(VN)季节变化明显,三者地上器官、枯落物的氮积累量和VN表现为乌拉苔草群落〉小叶章群落〉毛苔草群落;三者根的氮积累量表现为小叶章群落〉毛苔草群落〉乌拉苔草群落,VN表现为毛苔草群落〉小叶章群落〉乌拉苔草群落。小叶章、乌拉苔草和毛苔草群落不同部分的氮分配比在各时期差异明显,根是重要的氮储库,其分配比高达(87.76±2.55)%、(79.84±7.53)%和(89.25±5.49)%;地上部分的氮分配比均以叶最高,茎较低;地上与地下的氮分配比呈相反变化规律,反映了其在氮供给方面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南亚热带中幼龄针阔混交林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南亚热带中幼龄针阔混交林植物、凋落物和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本研究以10-11 a、7-9 a和3-5 a林龄人工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植物叶片(乔木、灌木和草本)、凋落物及土壤的碳(C)、氮(N)和磷(P)含量及计量比分析,探讨了中幼龄针阔混交林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相互关系及其N、P养分限制。结果表明,1)针阔混交林乔木、灌木和草本叶片碳含量均值分别为502.88、472.18和438.31 mg·g-1,其叶片碳含量表现为乔木〉灌木〉草本;叶片全氮含量均值分别为15.87、19.61和15.72 mg·g-1,叶片全磷含量均值为1-09、1.24和0.91 mg·g-1,其叶片氮和磷含量均表现为灌木〉乔木〉草本;凋落物碳、氮和磷含量均值分别为497-07、11-36和0.45 mg·g-1,凋落物氮和磷含量均低于植物。2)针阔混交林乔木叶片C/N、C/P和N/P均值分别为34.43、517-06和15.63,灌木和草本叶片C/N、C/P和N/P均值分别为26.60和28.55、438.77和507.59、16.52和17.95,而凋落物C/N、C/P和N/P为46.50、1193.26和26.17;不同林龄杉木叶片N/P均低于14,表明杉木生长受N限制;10-11 a林龄阔叶树生长受N的限制,7-9 a和3-5 a林龄阔叶树生长受P的限制,灌木和草本生长基本受P限制。3)植物叶片全氮和全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C/N与C/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全磷含量与C/N、C/P、N/P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P〈0.01,P〈0-05);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全氮含量、C/P、N/P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P〈0.01,P〈0-05)。本研究为中幼龄人工林抚育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闽西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水体、大气、土壤环境质量的采样、分析,查明了保护区三大环境要素水、气、土中污染物的含量,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的核心区基本未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其环境质量接近自然本底值。  相似文献   

19.
A biodiversity gap analysis is a method, now usually employ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identifying deficiencies in existing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Key principles of gap analysis were applied to a region of southcentral Ohio (U.S.A.) known as The Edge of Appalachia as part of a detailed, large-scale (1:24,000) nature reserve design project. By combining Landsat thematic mapper imagery with ancillary data (bedrock geology, elevation, slope, aspect, and stream proximity), a rule-based model was developed to differentiate and map the natural plant communities present in the 378-km2 study area. The model was then used to generate a map depicting the most likely presettlement plant community distributions for the area. These two maps were compared against the 5273 ha owned and managed by state and local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s. For the current natural plant community distributions, regional land-protection efforts represented each plant community proportionally; however, comparison with the presettlement vegetation clearly identified serious historical losses of several plant community typ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future land acquisitions should emphasize those plant community types that were once more widespread in the region prior to European settlement, a time when natural processes were less compromised by human activity. Current and historical plant-community mapping results were combined and evaluated using the ownership parcel as the fundamental mapping unit. From parcel-based desirability maps a conservation plan was developed that addressed community deficiencies using a representation target of25% for each community type, as derived from the modeled presettlement landsca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