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煤泥水的处理国内多采用加药絮凝沉淀法,但对于煤泥粒度细、含泥量大等特殊性质的煤泥水,难以得到令人满意的处理效果。作者分析了难沉煤泥水的性质和难沉的原因,阐述了应用电絮凝法处理难沉煤泥水的原理,介绍了自行设计制作的小型连续电絮凝装置,结构和技术参数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应用该装置处理难沉的铁法矿务局煤泥  相似文献   

2.
利用微生物絮凝剂处理煤泥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利用微生物絮凝剂处理难于自然沉降的煤泥水进行试验研究,考察了草分枝杆菌这种微生物絮凝剂对煤泥水的絮凝效果,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草分枝杆菌絮凝煤泥水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处理后的煤泥水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并可回收利用煤泥水中的可燃物质,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煤泥水沉降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选煤厂煤泥水难以自然沉降的问题,从煤泥水本身的矿物组成出发,探讨了絮凝的机理,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选用了3种凝聚剂和3种絮凝剂对煤泥水进行絮凝沉降实验,研究出最佳的凝聚剂和絮凝剂以及最佳药剂配比,加速了煤泥水的沉降,实现了洗水闭路循环。  相似文献   

4.
用聚丙烯酰胺作絮凝剂,研究了所含黏土类型、絮凝剂投加量等因素对煤泥水絮凝效果和絮凝体分形维数的影响. 结果表明,含高岭石的煤泥水絮凝剂最佳投加量为10.0 mg/L,所对应絮凝体的分形维数最大,为2.70. 投加量不足时分形维数降至1.55,投加量过量时分形维数降至1.95;含蒙脱石的煤泥水絮凝剂最佳投加量为15.0 mg/L,所对应絮凝体分形维数最大,为1.68. 投加量不足时分形维数降至1.01,投加量过量时分形维数降至1.51.   相似文献   

5.
以上清液浊度和沉降面高度作为表征煤泥水沉降性能指标,利用正交试验设计软件--Design Expert software设计研究了粘土类型、pH值、絮凝剂用量、水质硬度和煤变质程度五个因素对煤泥水静态澄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粘土类型是影响絮凝效果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在相同条件下,含高岭石的煤泥水比含蒙脱石的煤泥水上清液浊度大,而沉降面高度小.pH值越大,上清液浊度越小,但沉降面高度越高;絮凝剂用量对两个指标影响都不显著,其值越大,上清液浊度越小,沉降面高度越大;提高水质硬度有利于降低上清液浊度和沉降面高度,但影响不显著;煤变质程度对两种指标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电石渣在煤泥水混凝中的作用机理 :电石渣对煤泥水混凝作用不是补给了 OH- ,而是提供了大量的 Ca2 + 。Ca2 +通过压缩双电层 ,破坏了煤泥颗粒的稳定性 ,从而使煤泥颗粒发生凝聚。OH-和 Ca( OH) 2 对煤泥水的混凝不直接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电石渣对煤泥水的混凝作用由实验可知,不是补给OH~-,而是提供了大量的Ca~(2+),Ca~(2+)通过压缩双电层,破坏了煤泥水颗粒的稳定性,从而使煤泥颗粒发生凝聚。OH~-和Ca(OH)_2对煤泥水的混凝不直接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石灰在煤泥水混凝中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石灰在煤泥水混凝中的作用机理:石灰对煤泥水的混凝作用不是补给了OH-,而是提供了大量的Ca2+,Ca2+通过压缩双电层,破坏了煤泥颗粒的稳定性从而使煤泥颗粒发生凝聚,OH-和Ca(OH)2对煤泥水的混凝不直接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鹤岗矿务局南山选煤厂从1966年开始对煤泥水进行治理,研制了具有国际水平的旋流浮选机,1975年实现低灰份煤泥不出厂,1980年以后建立了尾矿回收系统,引进和制造新设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强化煤泥水治理和洗水闭路.1991年实现煤泥水二段闭路循环,被公司评选为环境优美和环保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0.
石灰在煤泥水混凝中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石灰(或电石渣)在煤泥水混凝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灰对煤泥水的混凝作用不是补给了OH~-,而是提供了大量Ca~(2 )。Ca~(2 )通过压缩双电层,破坏了煤泥颗粒的稳定性,从而使煤泥颗粒发生凝聚。而OH~-和Ca(OH)_2对煤泥水的混凝不直接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尾煤泥水的组成和性质,絮凝剂和絮凝条件的选择,结合实例解析了影响尾煤泥水絮凝的因素,相应地提出了一些优化絮凝尾煤泥水的原则和参数。  相似文献   

12.
采用板框压滤机处理小青矿选煤厂煤泥水、试验包括煤泥水絮凝沉降和板框压滤机脱水,从半工业性试验结果看效果较好,为铁法矿务局煤泥水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煤泥水的净化方法有多种多样,但对含高灰极细颗粒的煤泥水(如浓缩机溢流,部分矿井水等)的处理,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方法。1984年,中国矿院北京研究生部环境工程研究室在煤炭科学基金的资助下,进行了“加压溶气上浮技术净化煤泥水”的课题研究。经过大量的实验基础试验、中间性试验和  相似文献   

14.
PAM与石灰联用治理煤泥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龙  张秀娟 《环境工程》1998,16(2):11-13
通过对煤泥水ζ电位的测定,推断出煤泥水的胶粒结构。通过对各种降低ζ电位的混凝剂的测试,得出钙盐是理想的混凝剂。确定了PAM与石灰联用治理煤泥水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煤泥水ζ电位的测定,推断出煤泥水的胶粒结构。经对各种降低ζ电位的混凝剂的测试,得出钙盐是最理想的混凝剂,并确定了PAM与CaCl2联用治理煤泥水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利用电絮凝法处理脱硫废水,研究考察了废水初始质量浓度、电流密度、废水的预处理等因素对电絮凝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絮凝过程中,随着废水质量浓度的降低和电流密度的增加,处理效果变好,反应时间缩短;原废水进入电絮凝装置之前通过加碱沉淀预处理的工艺优化,大大缩短了反应所需时间,减小了反应器的体积,既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又降低了反应能耗。  相似文献   

17.
大兴矿煤泥水净化处理与循环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兴矿煤泥水的水质,结合混凝沉淀实验,选择了低分子无机凝剂和高分子聚凝剂两种药剂。工艺上采取了两次加药混凝沉淀的方式,实现了煤泥水闭路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应用斜管浅层沉淀技术处理煤泥水和矿井水装置的使用条件、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以及与斜管浅层沉淀技术相关的工艺技术,如粉状聚丙烯酰胺絮凝剂水溶液调配装置,絮凝剂添加泵,絮凝剂合理用量的试验方法,絮凝剂沉降规律等一整套工艺技术。实践证明,该项技术处理煤泥水和矿井水,具有投资少、效率高、占地少、耗电少、易维护等优点,是一项节能经济型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低温条件下絮体破碎再絮凝去除水中颗粒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了解低温条件下絮体的形成/破碎/再絮凝过程在适当条件下对絮凝去除水中颗粒物的强化效果,采用PDA2000透光率脉动检测仪对絮凝破碎再絮凝过程进行了在线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当电中和机理占主导作用时(混凝剂投加量小于0.1 mmol·L-1),絮体破碎后能重新絮凝,絮体大小能恢复到破碎之前;而当网捕卷扫机理占主导作用时(混凝剂投加量大于0.2 mmol·L-1),絮体的恢复情况不如电中和条件,再絮凝能力降低.投加适量的腐殖酸会增加絮体破碎前后的分形维数,但过量的腐殖酸则会降低破碎前后絮体的分形维数.絮体破碎再絮凝后其分形维数比破碎前高.腐殖酸的投加量并不会明显影响絮凝和破碎后再絮凝的FI指数.电中和絮体破碎前初始絮凝时间越长破碎后沉后水浊度越低,破碎后其浊度会比破碎前显著减小.较低投量的铝盐就能使得沉后水浊度降到很低,因此可以降低混凝剂投量而达到更好的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介绍采用电絮凝工艺处理安庆炼厂乳化废水的破乳除油试验过程,考察了电絮凝对不同水质的去除效果,同时与化学絮凝法作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电絮凝法具有良好的破乳效果,油和COD去除率分别在90%和60%以上,运行成本较化学法节约50%以上。目前正在安庆炼厂建设工业化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