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的地震异常信息是否在我国现有的技术手段中有明显的异常体现,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本文用收集到的全国“十五”地热观测网中的190个地热前兆观测点的数据资料,对汶川8.0级地震的映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0个观测点震前有前兆异常,86个观测点有同震响应及震后调整。其中有前兆异常的观测点仅占16%,震中距〈1100km出现前兆异常观测点占全部异常点(30个)的77%,占震中距〈1100km观测点(83个)的28%。由此分析了我国地热观测的现状及预测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例如观测孔勘选不理想有待筛选改进,数据资源私有应在全国及时实现资源共享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的地震异常信息是否在我国现有的技术手段中有明显的异常体现,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本文用收集到的全国“十五”地热观测网中的190个地热前兆观测点的数据资料,对汶川8.0级地震的映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0个观测点震前有前兆异常,86个观测点有同震响应及震后调整。其中有前兆异常的观测点仅占16%,震中距〈1100km出现前兆异常观测点占全部异常点(30个)的77%,占震中距〈1100km观测点(83个)的28%。由此分析了我国地热观测的现状及预测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例如观测孔勘选不理想有待筛选改进,数据资源私有应在全国及时实现资源共享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以地热勘探程度高、探明储量多、利用规模大、管理秩序好、技术水平高、产业化程度完善,成为我国地热资源勘察、开发和管理工作领先的大城市。2005年世界地热大会发布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地热直接利用最多的国家是中国,而中国地热直接利用最多的城市是天津。  相似文献   

4.
西藏羊八井热田是我国目前唯一用于地热发电的高温热田,地热电厂产生的高砷废水直接排入了藏布曲(河)——热田内最主要的地表水体。通过地热废水、藏布曲(河)河水、羊八井河水和藏布曲南溪水的砷含量的对比,阐明了地热废水排放与其他水体汇入对藏布曲河水砷含量变化的影响。地热废水中的砷在排入藏布曲后受到了河水稀释作用与河床沉积物吸附作用的影响。计算了藏布曲不同河段内砷的综合衰减系数,并与河床沉积物对砷的吸附分配系数进行了对比,发现二者的拟合曲线符合指数关系。这表明随着河床沉积物吸附作用的加强,河水中砷的天然衰减将相应呈指数形式增加。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地热温室的温室特性和地热特性,研究了提高温室地热利用率的关键技术.构建了地热温室复合供热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天津仁爱大学城地热、热泵供热工程进行工艺系统设计.介绍了以地热为基本热源,热泵为升温装置,锅炉为调峰热源的供热技术及能源配置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总结昆明主城区地热井水资源分布、特性、开发利用现状。结果表明:主城区地热水井出水量大,水位下降明显,水温高,水化学类型以HCO3-Na、HCO3-Na·Ca型为主;昆明主城区地热水利用现状以洗浴、酒店、休闲娱乐为主,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建议对地热井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分析变化趋势及规律,科学合理多元化开发利用地热水资源。  相似文献   

8.
<正> 引言一般认为,太古代期间地球内部的发热量比现代高3—4倍。然而,这种高发热量是否会产生较高的地热梯度,这是一个值得认真讨论的有争议的课题。Burke和Kidd(1978)指出,太古代的大陆地热梯度与现代大陆的相近,而且太古代多有的地热是由于洋脊系统的总长度较长或扩张速度较大而释放出来的,或者是由于这两种作用共同作用而释放出来的。太古代大陆下面的地热梯度与现代的类似,自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西藏高温地热显示区内12个主要地热田采集的地热、地表水样共30组测试和分析可知,研究区氟含量0.34~19.2mg/L,地下热水中氟含量均高于2.0mg/L,研究区南部氟含量较北区偏高.氟含量高区,地热显示较明显.氟离子在水化学类型为Cl-Na或Cl×SO4-Na等Na型水中富集程度高于HCO3-Na×Ca或HCO3-Ca等Ca型水.研究区高氟地热水的富集机制主要有:深部地热流体的升流混合作用,补给水向下渗流过程中含氟硅酸盐矿物、萤石的溶滤作用.两种机制相比,深部热流的混合作用对地下水形成高浓度F-的贡献更大,但矿物的溶滤作用相对而言更为普遍些.研究区砷的富集机制与氟相似,这也使得二者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共生性.应加强高氟高砷区地热水的管理与防护,防止其污染地表水环境.  相似文献   

10.
震陷造成软弱地基上建筑物沉降导致建筑物的破坏,这一现象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震陷是软土地区的主要震害之一,但由于软土自身强度低、渗透性低、灵敏度高、压缩性高、固结时间长的特征,导致震陷机理非常复杂。现阶段造成软土震陷的机理还没有取得共识,震陷的判别方法和震陷量的估算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从软土震陷的评估及判别、机理及影响因素、计算方法等方面评述了软土震陷发展现状,讨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的研究设想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格尔木井的基本情况及所架数字仪器的技术系统构成,对水位、地热、气氡等主测项2003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的数字化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地热数据基本稳定;气氡数据由原集气装置的不合理,数据上下波动较大,基本无法使用,经改造后,数据趋于稳定;水位受到调节集气装置出水量的影响,但排除该影响后数据基本可以使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格尔木井的基本情况及所架数字仪器的技术系统构成,对水位、地热、气氡等主测项2003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的数字化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地热数据基本稳定;气氡数据由原集气装置的不合理,数据上下波动较大,基本无法使用,经改造后,数据趋于稳定;水位受到调节集气装置出水量的影响,但排除该影响后数据基本可以使用。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连江地热水利用排放对水体、土壤农作物、鱼类的影响,为今后保护环境和合理开发利用地热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西北干旱区环境及其变迁的特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瑞俊 《环境科学》1990,11(2):76-80
本文以对比的观点,从形成原因、空间结构、水热组合、自然和人为因素对环境变化的不同影响等问题,对西北干旱地区环境的特殊性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利用CASA模型估算黑河流域净第一性生产力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陆地生态系统是维系生物圈乃至人类存在与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该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估算研究有助于寻找陆地植被从大气中固定碳的数量及影响其时空分布的驱动因子。基于CASA(Carnegie Ames Stanford Approach)模型,结合多光谱遥感数据和气候数据,模拟干旱半干旱典型区黑河流域1998~2002年净第一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并分析和探讨了上、中、下游NPP的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证明CASA模型适用于内陆河流域范围内NPP研究;通过分析黑河流域上、中、下游的NPP变化与气温、降水、太阳辐射和NDVI的相关关系,发现上游山区NPP与热量相关性显著,中游地区由于人工绿洲对水资源的截留用于作物灌溉,NPP相对稳定,下游的NPP受热量和水分因素共同复杂控制。  相似文献   

16.
The radiation budget of planets substantially determines their climates. For the terrestrial planets having their own imperceptible heat source compared to the solar radiation, the radiation budget supplies energy that can be transformed and used in their atmospheres and at their surfaces. The crucial role of the radiation budget for the Earth's climate is manifested in current international programs like the World Climate and Global Change Programs. The inter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radiation budget of the terrestrial planets, due to quite different atmospheric compositions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provide a deeper insight into the relations of the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the radiation budget.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将邦多—措麦地区新构造运动划分为冈底斯北缘稳定上升区、冈底斯掀斜上升区和纵贯南北的当惹雍错—许如错地堑区。概述了研究区新构造运动以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和火山、地震活动等为主要表现形式。从现代地貌格局、活动构造形迹、近代岩浆作用和地热、地震等方面,阐述了研究区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根据中新世以来的构造作用、沉积特征、岩浆活动等特征,对区内的新构造运动的演化作了初步总结,大致划分为4个强烈活动期,即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末—早更新世初、早更新世末和中更新世末—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气候的反馈作用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引起全球变化的主导因子---人类活动,关于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理解。文中基于地球表面的能量与水分平衡方程,从理论上探讨了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对于气候的反馈作用,研究表明:①植被对于降水的作用不大,植被的存在有助于减少径流,增加保水能力,对于全球气候变化有减缓作用;②植被对于气候变化的作用是增温还是降温须视具体地点的情况而定;③对于中纬度地区,当下垫面反射率的变化与径流量的变化满足以下关系时:Δf=5Δα×10g/cm·min下垫面变化对于地表温度无影响。这表明在制定全球变化对策时必须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9.
植物化感物质由于对藻类抑制的高效性和选择作用性,以及对环境无污染等特点而备受关注,有望成为具有应用价值的安全性生物抑藻技术。文章探究了利用植物化感作用抑制有害藻类生长的进展,从藻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超微结构及生长代谢、抗氧化酶活性等方面分析了化感抑藻作用效果的评价方法,重点阐述了陆生植物对水华藻、赤潮藻主要藻种的抑制作用,包括草本植物中一些农作物和药用植物以及木本植物中的常见树木,同时对这些陆生植物中所含抑藻物质开展了探索与分析,为开发新的抑藻制剂提供理论指导,深入讨论了陆生植物化感物质抑制丝状藻的潜在价值,实现了抑藻对象的多元化,提出了陆生植物化感抑藻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酸雨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危害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健康。本文主要阐述了酸雨的成因、危害及目前比较流行的控制方法及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