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酸雨问题及其中国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2.
中国酸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前言近十年来,酸性降水与环境酸化,在我国也受到了关注。1981~1985年,我国在华北、中南,以及东北等地区先后选定了四十几个酸雨观测点,对降水酸度及其化学成分进行了观测和分析。通过对五年来的观测资料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南方地区较北方酸雨出现的频率高,有些城市酸雨也相当严重。庐山的含鄱口观测点曾出现pH值为3.1的降水。我国北部地区降水多为中性,pH值多在6.5~7.5之间,局部地区也有酸雨出现,如西安。沿海城市如青岛、广州、杭州也有酸雨出现。从降水的化学组分分析表明,我国  相似文献   

3.
中国酸雨研究现状   总被引:60,自引:7,他引:60  
中国酸雨区是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迫切需要科学有效的酸雨污染控制对策和措施,而及时总结酸雨研究现状是科学控制酸雨的重要基础. 综述了近年来中国酸雨的研究发展历程、空间分布特征、成因和控制对策的研究结果. 结果表明:中国降水化学组成仍属硫酸型,但正在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转变;南方酸雨区范围无明显变化,北方酸雨区继续扩展;强酸雨区范围为1994年以来最大,但酸度有所减弱;总体来看,与过去几年相比,2008年全国酸雨形势有所恶化. 最后对酸雨成因和控制对策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4.
污染问题常常是一方造成污染,另一方遭受危害,因果分明,责任清楚。过去可将污染问题明确分成水、大气和土壤几方面。有些污染已经有了可靠而经济、有效的解决途径。但酸雨问题却不如此。污染源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据外刊报道,中国科学院和日本千叶大学土尾教授等13人组成的研究小组,对中国长江以南的酸雨现状进行调查。测试仪器由日方提供。就酸雨对大气的污染以及对植物的影响,进行周密的现场学术调查。调查以生态环境为中心,从地面上植物受害的分布状况,阐明酸雨与植物受害之间的关系。调查现场选在四川省部分由于工业污染使农作物受害较严重的地区,及南部风景游览区。  相似文献   

6.
重庆的酸雨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重庆的酸雨问题及其对策周百兴,徐渝(重庆市环境保护局,重庆630015)(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所,重庆630020)前言重庆是中国西南的工业重镇,市辖面积2.3km2,人口1500万,也是中国特大城市之一。和全国许多城市一样,改革开放以来,重庆的经济高...  相似文献   

7.
王民强 《陕西环境》1996,3(3):22-24
商州市位于陕西东南部,地处秦岭东段南麓丹江上游,属暖温带南缘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且有四季分明的特征,年均气温摄氏12.9度,年降水量平均715.3毫米。为搞清酸雨在商州市的污染情况,商洛地区环保监测站对商州市降水酸度进行常规监测:设采样点两处,分别为商洛地区环保监测站院内、商洛军分区院内;降水PH值选用玻璃电极法,使用PHS-73型酸度仪测定;监测频率为逢雨逢雪必测。1986-1994年降水酸度测结果数据如1表所列。1986—1994年共采集981个降水样品,其中酸雨样320个,占32.6%;酸雨作品频率和酸雨量占采集降水量百分比…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1986年—1991年玉溪市降水监测资料为依据,结合当地气象条件及大气污染状况,对该市酸雨现状、成因、影响及对策进行了研究。 1 酸雨现状及变化趋势 1986年1月—1991年12月,共收集雨水样365个,其中pH≤5.6的酸雨样31个,酸雨出现频率为8.49%。pH最低值为4.25,出现在1991年4月2日监测站点。各年酸雨pH均值在5.02—5.59之间。1986年—1991年监测结果见表1。1989年—1991年酸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迅速增长,相应向大气环境排放的酸性物质大幅增加,中国长江以南成为继欧洲和北关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通过调查,发现我国酸雨面积和程度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最后,结合我国典型的硫酸型酸雨特征,提出了可行的防治酸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宁波市酸性降水资料的分析,明确了酸雨的主要成份和特征、摸清了当地酸雨的主要成因,提出在控制SO2的同时,对NO3在酸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能低估的见解,建议把治理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问题应提上环境管理部门的工作日程。  相似文献   

12.
13.
前言因大气污染物质溶入降水而酸化则称酸雨,属跨越国境广大区域的大气污染现象,这种雨现象,在世界上大约三个地域已成为环境问题。最初发生酸雨问题是在欧洲,其次是北美,第三则是含日本在内的东亚地区,这一地域的酸雨现象较之前两个地域有很大差异。基于这种情况,仅将以韩国、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的酸雨现状汇总如下。 1、韩国的状况 1.1 酸雨观测  相似文献   

14.
一、欧州的现状一欧州大气化学观测网的最小观测项目是SO_2,气溶胶SO_4~(2-),降水SO_4~(2-),PH/H~+。进一步讲,气体观测项目有NO_2,HNO_3、NH_3、气溶胶观测项目有H~+、NO_3~-、NH_4~+,降水观测项目有NH_4、NO_3~-、Mg~(2+)、Na~+、Cl~-。通过观测分析发现东德、西德、波兰的PH值最低在4.1以下,然而,降水中的SO_4~(2-)NO_3~-、NH_4~+的浓度在欧州却呈东高西,低型,NO_3~-和非海洋性SO_4~(2-)的比高的地区是瑞士,法国北部、荷兰、比利时、西德、丹麦、瑞典南部。通过浓度和降水  相似文献   

15.
酸雨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酸雨的形成机理、形成要素、危害及酸雨的分析、监测和预测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同时指出目前酸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酸雨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1.2 发生源的对策 (1)硫氧化物①进口低硫燃料扩大进口LNG、LPG等几乎不含硫的燃料及其低硫原油。②重油脱硫直接脱硫装置 12套 6.6万千升/日间接脱硫装置 29套 13.8万千升/日国内需用重油含硫量逐年下降,1968~1988年其含硫量平均百分率为1.08%。③排放烟气的脱硫烟气脱硫装置由1970年的10套,增加到1988年的1810套。  相似文献   

17.
徐本涛 《福建环境》1995,12(6):33-33
用政策来解释目前存在的许多问题。通过立法来控制酸雨的困难之一就出在立法的开始阶段:缺少一个准确的定义。有些大气过程影响到酸性排放物的扩散和迁移,对水相和陆相  相似文献   

18.
19.
当今,酸雨已成为工业化国家及其邻国所面临的环境与政策的主要问题之一。酸雨已经造成了危害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产生酸雨的确切原因以及减轻酸雨对环境、经济及政策影响程度的最为有效的方法等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对已有的诸如大气过程、环境影响、监测手段以及政策法规等围绕酸雨问题的诸多研究领域的各种观点进行了全面考察。结果表明,产生和运移酸雨的大气过程同样能够削减酸雨,这一点有足够的证据,但却未被深入了解。这一结论基于目前科学研究中易混淆及有争议的证据,说明有必要在得出最终结论之前对酸雨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酸雨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酸雨和环境酸化,在中国也受到广泛的关注。中国的酸雨监测始于七十年代末。1981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第一次酸雨科学讨论会。这次会议对中国的酸雨研究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982年,国家环境保护局组织了全国酸雨普查和西南地区酸雨研究,开始了对酸雨的形成、影响和对策的综合性研究。1985年取得了第一批成果,初步阐述了中国酸雨形成和影响的现状和特点,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1986~1990第七个五年计划中,国家把酸雨研究列为重点研究课题,组织许多科研单位,在酸雨严重和对酸化敏感的西南和华南地区,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研究,以期弄清中国酸雨的形成、危害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合中国实际的控制对策,保证经济建设健康和顺利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