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丰产廉价的海洋巨藻(Durvillaea Potatorum)所制的生物吸附剂对Hg2 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该生物吸附剂经特殊的稳定化预处理而得。研究表明,该生物吸附剂的Hg2 吸附容量对溶液的pH值十分敏感,在pH=3时,最大吸附容量达到3.1mmol/g(干重),在溶液pH=0.4~5.0的范围内,Hg2 的吸附容量为0.49—3.1mmol/g(干重);溶液中的C1-能显著地降低生物吸附剂对Hg2 的吸附容量;其对Hg2 的去除率可达到99%以上。该生物吸附剂可以有效地去除工业废水中的Hg2 。  相似文献   

2.
海洋巨藻生物吸附剂对Hg2+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10):489-491
就丰产廉价的海洋巨藻(DurvillaeaPotatorum)所制的生物吸附剂对Hg2+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该生物吸附剂经特殊的稳定化预处理而得.研究表明,该生物吸附剂的Hg2+吸附容量对溶液的pH值十分敏感,在pH=3时,最大吸附容量达到3.1mmol/g(干重),在溶液pH=0.4~5.0的范围内,Hg2'的吸附容量为0.49~3.1mmol/g(干重);溶液中的Cl能显著地降低生物吸附剂对Hg2+的吸附容量;其对Hg2+的去除率可达到99%以上.该生物吸附剂可以有效地去除工业废水中的Hg2+.  相似文献   

3.
海藻生物吸附废水中铅、铜和镉的研究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9  
对几种大型海藻作国吸附剂,吸附重金属废水中Pb^@+、Cu^2+、Cd^2+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度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它们对Pb^2+、Cu^2+、Cd^2=平衡吸附的等温曲线。实验表明,海藻的最大吸附容量在0.8~1.6mmol/g(干重)之间,吸附容量比其他种类的生物体高得多。吸附速度较快,10min内,重金属从溶液中的去除率可达到90%。实验结果还表明,大型海藻适合于发展成为高效的生物吸附材料用  相似文献   

4.
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对水中铬的去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毛木耳子实体(Auricularia polytricha)为生物吸附材料,通过批量实验研究起始pH值、反应时间、生物量、Cr浓度等因素对毛木耳子实体吸附去除水中铬的影响及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铬的生物吸附过程明显受溶液pH影响,其中总Cr和Cr(Ⅵ)的最佳去除pH分别为2.0和1.0;48 h后生物吸附达到平衡,生物吸附剂的最佳浓度为4 g/L;A.polytricha对Cr的最大吸附容量为113.8 mg/g;在整个吸附过程中伴随着Cr(Ⅵ)转化为Cr(Ⅲ)。生物吸附剂的X射线光电能谱显示:吸附在生物吸附剂表层的Cr大都呈+3价。在等温实验中Freundlich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毛木耳子实体对Cr的等温吸附过程,同时准二级模型很好地拟合了生物吸附Cr的过程。毛木耳(A.polytricha)子实体在去除水体中的Cr方面具有很强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以富营养化湖泊水华暴发的主要藻种-微囊藻干物质作为生物吸附剂,考察不同生物量、初始pH值、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废水中锑(V)生物去除作用的影响,探讨微囊藻对Sb(V)的生物吸附性能;通过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技术揭示其吸附机理,并推断其反应方程式.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吸附剂用量为0.5g:20mL,pH值为2.0,时间为1h时,Sb(V)的生物吸附达到最大容量为5.84mg/g(以干重计),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R2=0.993),生物吸附动力学过程遵循假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4).在pH值2.0~9.0范围内,其生物吸附效率随pH值增加逐渐下降.Zeta电位和ATR-IR光谱结果表明微囊藻细胞壁表面的氨基、羧基和羟基为Sb(V)的主要吸附位点,其中质子化的氨基通过静电吸引作用结合Sb(V),羧基和羟基则通过表面络合作用与Sb(V)结合形成内源络合物.  相似文献   

6.
以麻黄草废渣(ER)为原料,经硫酸改性制备了改性麻黄草废渣生物吸附剂(SER),并将其用于水溶液中Pb2+的吸附。考察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Pb2+初始浓度和温度对SER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了SER对Pb2+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Pb2+离子在该吸附剂上吸附速率快,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随溶液中Pb2+离子浓度增加,吸附量增大,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根据Langmuir模型计算SER在298K时对Pb2+的饱和吸附量为1.85 mmol/g,高于改性前(1.0 mmol/g)。热力学参数ΔG0,证实了吸附过程为自发的放热过程。SER对Pb2+的吸附性能优良,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好氧颗粒污泥细菌藻酸盐对Cu~(2+)的生物吸附和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玲  林跃梅  王琳 《环境科学》2010,31(3):731-737
以好氧颗粒污泥中提取的细菌藻酸盐为原料制备干藻酸钙吸附剂,对水溶液中的Cu2+进行了吸附研究.对比了不同pH值和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吸附过程进行了模型拟合,测定了该吸附剂的解吸性能,并用傅立叶变换红外二阶导数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分析对吸附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藻酸钙对Cu2+的吸附反应是一个比较快速的过程.当Cu2+初始浓度为100 mg/L,吸附剂投加量为0.7g/L时,吸附最佳pH值为4,吸附能力为67.67 mg/g.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来描述.好氧颗粒污泥藻酸钙吸附剂对Cu2+的吸附过程中有离子交换和pH值升高现象发生,溶液中的Cu2+与吸附剂上Ca2+交换的同时需要有H+的参与来维持电荷平衡.傅立叶变换红外二阶导数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分析表明,好氧颗粒污泥藻酸钙吸附剂中MG嵌段与Cu2+和Ca2+结合的方式不同,Cu2+能与吸附剂表面的MG嵌段发生螯合,使藻酸钙表面的结构更加有序.以100 mmol/L HCl为解吸剂,解吸效率可达到91%.  相似文献   

8.
生物吸附剂对重金属Cr(Ⅵ)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邹继颖  刘辉 《环境工程》2014,32(2):64-67
利用锯末和花生壳制备出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好吸附性能的生物吸附剂。研究了此种生物吸附剂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并深入分析了吸附时间、pH、Cr(Ⅵ)初始浓度、吸附剂粒径、搅拌速度、共存阴离子对吸附的影响,并通过再生试验检验了吸附剂性质的稳定性和重复利用性。最佳吸附条件组合为:生物吸附剂Ⅰ初始浓度7 mg/L,吸附时间120 min,pH=2.0,温度30.2℃,投加量0.8 g,此时去除率达到85.01%;生物吸附剂Ⅱ初始浓度100 mg/L,吸附时间360 min,pH=2.0,温度30.1℃,投加量1.0 g,此时去除率达到87.96%。  相似文献   

9.
纳米Fe3O4负载的浮游球衣菌去除Cr(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纳米Fe3O4负载浮游球衣菌(Sphaerotilus natans)为复合生物吸附剂,考察了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并对生物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复合生物吸附剂吸附Cr(Ⅵ)的主要因素,吸附的最佳pH为2~3;用此复合生物吸附剂对Cr(Ⅵ)进行吸附,其单位吸附量为0.0217 mmol/g.用HCl对其进行再生,再生率在90%以上;-CONH2和-NH-是菌体吸附Cr(Ⅵ)的主要活性基团,静电吸引是复合生物吸附剂吸附Cr(Ⅵ)的主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
Sphaerotilus natans对Zn~(2+)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球衣菌作为生物吸附剂,研究了球衣菌对Zn2+吸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吸附时间,pH,菌龄等。结果表明:Zn2+浓度为1.0mg/L,菌体浓度为0.5g/L,菌龄32h,pH7.0,吸附时间30min时,吸附的效果最好,吸附率达到77.2%,吸附量为3.86mg/g。吸附作用是一个快速的过程,30min就基本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1.
该文研究了生物炭对戊唑醇的吸附性能、机理及其生物炭粒径、用量、pH和共存干扰物等对生物炭吸附的影响,为控制唑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虽然生物炭对戊唑醇的理论最大吸附容量10.8 mg/g,小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理论最大吸附容量53.6 mg/g,但是性价比远高于MWCNTs;吸附发生源于戊唑醇中的羟基氢吸引生物炭芳环的π键电子云和C-O中氧的孤对电子,其中芳环骨架上的吸附能大于C-O处的吸附能。生物炭对戊唑醇的吸附容量随粒径增加开始增加显著后不明显;吸附剂用量增加对生物炭的吸附容量影响很小,但戊唑醇去除率增加;弱碱条件(pH=8.5)生物炭对戊唑醇的吸附容量最大;共存环丙唑醇引起戊唑醇的吸附量降低,浓度越大吸附竞争能力越强,戊唑醇吸附竞争能力强于环丙唑醇。  相似文献   

12.
高景峰  司春英 《环境科学研究》2015,28(11):1764-1773
基于“以废治废”的理念,以农林业废弃物——油茶饼为原料制备生物吸附剂,吸附去除废水中的RR15(C.I. Reactive Red 15,活性红15)染料,并采用响应曲面法中的Box-Behnken设计对油茶饼生物吸附剂吸附RR15的条件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pH对油茶饼生物吸附剂吸附RR15的吸附容量和去除率均有显著影响(P<0.000 1);当pH为1.0、初始ρ(RR15)为300 mg/L、吸附温度为20 ℃时,油茶饼生物吸附剂对RR15的吸附效果最佳. 相比于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Temkin吸附等温线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油茶饼生物吸附剂对RR15的吸附平衡数据. 吸附温度为20 ℃时,由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计算得到的Q0(吸附剂的单层饱和吸附量)为74.63 mg/g. 动力学分析显示,油茶饼生物吸附剂对RR15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9 7),支持了限速步骤是化学吸附的理论;内部扩散和边界层扩散都可能影响吸附速率. 热力学分析表明,该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 FTIR(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发现,油茶饼生物吸附剂上羟基、胺基等官能团可能是RR15染料的主要结合位点. 研究显示,油茶饼生物吸附剂是一种具有潜力的绿色吸附剂,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RR15染料.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桉树遗态Fe/C复合材料(PBGC-Fe/C)对水中Cr(Ⅵ)的净化能力及其动态吸附过程,以PBGC-Fe/C吸附剂为固定床,选择溶液初始pH、进水流速、溶液初始浓度、吸附剂投加量和环境温度为影响因素开展动态吸附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溶液初始pH为2,进水流速为5.14 mL/min,吸附剂投加量为2 g和环境温度为35℃的条件下,PBGC-Fe/C对水中Cr(Ⅵ)的最佳平衡吸附容量达到10.72 mg/g;提高溶液初始pH、进水流速和溶液初始质量浓度或降低吸附剂投加量均可缩短反应穿透时间和衰竭时间;Thomas和Yoon-Nelson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PBGC-Fe/C对水中Cr(Ⅵ)的动态吸附过程,说明该吸附过程中内部扩散和外部扩散均为非限速步骤,吸附速率常数(kTh)随着进水流速的增大从1.3×10-3 mL/(min·mg)升至2.6×10-3 mL/(min·mg),随着溶液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大从2.7×10-3 mL/(min·mg)降至1.4×10-3 mL/(min·mg).研究显示,PBGC-Fe/C对水中Cr(Ⅵ)具有较好的动态吸附能力,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蚯蚓粪对溶液中Cu2+的吸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蚯蚓粪吸附剂在常温条件下对溶液中Cu2+仍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溶液pH值对吸附效率影响较大。吸附效率在50min内增加极快且随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以Cu2+初始质量浓度、pH值、时间、温度、粒径为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吸附条件:Cu2+初始质量浓度为128mg/L、pH=5、投加60目吸附剂3.5g、温度为50℃条件下振荡120min,吸附效率为93.5%,吸附量为3.42mg/g。  相似文献   

15.
黄原胶对水中铅离子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生物大分子吸附剂,黄原胶具有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结构优势。该文主要研究了黄原胶对常见重金属Pb2+的吸附性能,并重点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pH值2、温度、黄原胶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吸附时间取30 min为宜;溶液的pH值在6.8~8.5之间时,黄原胶对Pb2+的去除率较高;适宜的吸附Pb2+温度为35℃;适宜的黄原胶用量为0.8 g/L。在此条件下,黄原胶对Pb2+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6.
真菌(Aspergillus sp.)吸附Cu2+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真菌Aspergillus sp.制备生物吸附剂,吸附重金属离子铜,实验分析了影响吸附率和吸附量的因素,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30℃, pH值5.0,起始Cu2+浓度50mg/L,摇床转速150r/min,经1mol/L NaOH预处理的吸附剂用量为5g/L,吸附时间45min,该吸附剂对Cu2+的吸附率达到92.22%.通过细胞显微观察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手段推断该菌细胞壁是Cu2+ 吸附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17.
党娅琴  邢英 《地球与环境》2022,50(5):666-675
为了探究稻壳生物炭吸附溶液无机汞(Hg2+)和甲基汞(MeHg+)的特征,研究了不同稻壳生物炭用量和溶液pH对汞吸附的影响,及其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当溶液中无机汞浓度为50 mg/L且pH为7.0时,施用50 mg生物炭后,生物炭对无机汞的吸附在18 h后达到平衡且最大吸附量为23.52 mg/g;当溶液中甲基汞浓度为30 ng/L且pH为4.0时,施用20 mg生物炭后,生物炭对甲基汞的吸附量在3 h后达到吸附平衡且最大吸附量为58.54 ng/g。生物炭对无机汞和甲基汞的吸附研究过程均符合准一级、准二级模型,其中准二级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说明该吸附作用过程更倾向于化学吸附。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都能很好的拟合稻壳生物炭对无机汞的等温吸附,而稻壳生物炭对甲基汞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稻壳生物炭对总汞和甲基汞的吸附机制主要为离子交换、静电吸附、沉淀以及络合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稻壳生物炭修复汞污染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硝酸处理的碳纳米管吸附水溶液中汞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纳米管是一种具有独特结构和优异性能的纳米材料。该文研究了硝酸处理的碳纳米管作为吸附剂吸附水溶液中的汞离子的吸附特性,考察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溶液浓度以及吸附剂的量等因素对吸附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2~5的范围内,碳纳米管对汞离子的吸附量随着pH值的增大而增大,并在pH为5时(对汞离子的吸附量)达到了最大值,在pH大于5时,pH值对吸附效果影响不大。碳纳米管吸附汞离子的量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且在60min内达到了吸附平衡,当Hg2+浓度为20mg/L时吸附量为16.63mg/g。通过对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对吸附等温线的拟合比较,Langmuir方程更适合描述吸附特性。随着吸附剂量增加,吸附效率上升。研究结果表明,硝酸处理的碳纳米管是一种有效的水溶液中汞离子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19.
作者设计了一种含有表面衍生官能团的生物质材料,用于吸附印染、脱硫等废水中的可溶性铅污染。在500℃热解下,采用熔盐法制备生物炭材料,其产率接近40%,具备介孔/大孔杂化特性,比表面积接近300 m2/g。通过高锰酸钾改性,发现其对Pb2+的最大吸附量可以达到商业活性炭的8倍。研究初始pH、吸附时间、污染物浓度等因素对生物炭吸附Pb2+的影响,发现生物炭对Pb2+的吸附倾向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结合生物炭吸附剂使用前后的材料表征,阐述了包括静电作用、π-π作用、离子交换和络合作用在内的吸附机制。研究结果还表明生物炭BC-B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快速有效地吸附Pb2+,在生物炭投加量=0.5 g/L、[Pb2+]=400 mg/L、pH=7的条件下对Pb2+的最大吸附量达到440.0 mg/g。同时循环再生实验和工业废水应用实验证明,该生物炭在治理含重金属的酸性工业废水中具有潜力。  相似文献   

20.
以传统中药-黄芪废渣为原料,分别在200℃、400℃、500℃、600℃和700℃的厌氧氛围下热解制备生物炭材料(BC200、BC400、BC500、BC600和BC700),并利用BET比表面积分析、FTIR光谱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同时考察不同投加量、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和pH值下生物炭对磺胺甲基嘧啶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随制备温度的升高,生物炭的表面积及吸附性能也显著增加.相比原状黄芪渣(SBET=0.42m2/g),BC700的BET比表面积(SBET=155.69m2/g)增大370倍,对磺胺甲基嘧啶的吸附容量增加185倍.BC700对磺胺甲基嘧啶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R2=0.9977),最大吸附容量为11.96mg/g,吸附反应过程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4),且为化学吸附.同时随着溶液初始pH值和投加量的升高,生物炭的吸附容量先增大后减小,最佳吸附pH值为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