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确处理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从省级耕地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协调性出发,基于粮食安全及区域耕地生产力均衡视角确定了耕地盈余区、平衡区、赤字区,并利用机会成本法测算了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以及补偿额度。结果表明:1)2007—2015年我国耕地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非协调性,需要进行区际间耕地保护利益协调;2)将全国划分为8个耕地盈余区、11个耕地平衡区及12个耕地赤字区;3)2015年全国平均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为2.90万元/hm2,其中,耕地赤字区最高,耕地盈余区次之,耕地平衡区最低;4)基于情景模拟法得出,不同区域的耕地盈亏量及耕地保护补偿额度存在较大差异。据此提出:实行差别化耕地保护政策;建立动态化的耕地保护制度,制定合理的区域差异化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尽快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利益协调机制,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正确处理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从省级耕地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协调性出发,基于粮食安全及区域耕地生产力均衡视角确定了耕地盈余区、平衡区、赤字区,并利用机会成本法测算了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以及补偿额度。结果表明:1)2007—2015年我国耕地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非协调性,需要进行区际间耕地保护利益协调;2)将全国划分为8个耕地盈余区、11个耕地平衡区及12个耕地赤字区;3)2015年全国平均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为2.90万元/hm2,其中,耕地赤字区最高,耕地盈余区次之,耕地平衡区最低;4)基于情景模拟法得出,不同区域的耕地盈亏量及耕地保护补偿额度存在较大差异。据此提出:实行差别化耕地保护政策;建立动态化的耕地保护制度,制定合理的区域差异化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尽快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利益协调机制,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金建君  江冲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0):1750-1757
选择试验模型法是目前国际上用于评估具有公共物品特性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物品经济价值的一种相对较新的方法。论文以浙江省温岭市耕地资源保护为例,探讨选择试验模型法在耕地资源保护经济价值评估实践的可行性。在专家咨询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确定耕地景观、田间设施、土壤肥力和耕地保护费为温岭市耕地资源保护的4个属性。在对温岭市246名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温岭市耕地资源保护不同属性的价值以及耕地资源保护不同替代方案的相对价值。结果表明,对于温岭市全体居民来说,今后耕地资源保护的实施应该重点改善田间设施和提高土壤肥力,而耕地景观的改善也同样可以增加温岭市居民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4.
论文通过研究认为耕地保护收益区域分配不平衡是我国耕地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构建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有利于提高地方耕地保护积极性,抑制耕地减少趋势。论文以经济外部性理论为依据,建立了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理论模型和经验模型,理论模型重点模拟区域耕地保护外部性的影响及对策,而经验模型则探讨了补偿的主体、补偿标准的计算、补偿方式、制度保障和机构设置;最后以潍坊市为例,计算了2005年潍坊市各区市县的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将潍坊市12个县级行政单元划分为7个保护区和5个补偿区,模拟构建了潍坊市2005年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结果表明:在耕地保护外部效益得到补偿后,保护区的土地利用效益得到提升,其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也将随之提高,区域耕地保护外部性带来的耕地资源浪费和耕地保护效率缺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5.
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是重要的发展源,也最易受到毁坏,在系统分析我国耕地不断减少和污染,退化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耕地资源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耕地质量有下降的趋势。传统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等的滥用不仅造成了能量的浪费,而且导致土壤环境的破坏失衡。本文在分析我国耕地质量下降原因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比较节能高效的耕种模式,进而概括了若干保护维护耕地质量的举措,这些举措都是生态文明的具体化,更加有利于农业产品的清洁生产,进而达到低碳排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可补充耕地资源,保证耕地总量保持动态平衡。在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需坚持生态安全这一原则,如此可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本文分析了我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研究了我国耕地后备资源特点,探究了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常态下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耕地保护的绩效评价及其省际差异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界定耕地保护绩效内涵的基础上,基于PSR模型建立耕地保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法和协调度计算函数建构评价模型,以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为样本,对耕地保护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耕地保护PSR系统的协调性反映了耕地保护的“原因-效应-响应”配合程度,可用来度量耕地保护的绩效水平;②耕地保护的PSR系统协调度最高为黑龙江1.6794,最低为海南1.4512,平均协调度1.6100。耕地保护绩效的区域差异明显。耕地保护绩效与区域经济发展外在压力和耕地资源禀赋具有较强的相关性;③在耕地保护制度安排中应遵循耕地保护机会成本和耕地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调控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把土地利用分区和土地利用收益分配相结合,建立区域间的利益补偿机制。同时,强化对耕地保护政策执行力的考核。  相似文献   

9.
中国耕地多功能管理的实践路径探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论文立足城乡居民生存与发展需求,试图从耕地多功能角度探寻我国耕地保护的可能出路。在理解耕地多功能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梳理耕地功能利用发展过程提出,解决耕地功能利用外部性问题,引导耕地功能利用合理竞争,从而优化耕地功能利用的社会效用是耕地功能管理的核心问题。据此,将耕地功能管理分为单功能管理与多功能管理两种模式。其中,耕地单功能管理是城乡居民需求发展过程中耕地资源管理的过渡阶段,而耕地多功能管理是耕地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然后,就我国耕地保护、 荷兰及美国农地保护的特点分别对以上两种模式进行了实证。最后,在耕地功能管理国际比较的基础上,综合荷兰与美国的实践经验及我国的特殊性,设计了我国耕地多功能管理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耕地保护的经济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卫 《自然资源学报》1997,12(4):383-387
本文以我国耕地紧缺的实际为背景,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了耕地保护对提高农业投资效率和保障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性,并构建了与耕地紧缺相适应的耕地保护国民经济评价方法。提出了我国耕地保护的对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