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的实施,标志着矿山的安全工作进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煤炭行业与其它行业相比较.安全生产问题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煤矿企业事故还时有发生。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的天字号任务。  相似文献   

2.
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有些单位习惯于使用“奖罚”手段。诚然,将奖励与处罚纳入安全管理之中,有利于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有利于维护安全生产秩序。只有有奖有罚,才能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查找出安全工作中的不足和差距,将事故隐患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3.
总结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特别是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参考世界发达国家的做法,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1.加强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建立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由上级的党政一把手和下级的党政一把手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双签),严格考核,奖惩兑现。2.建立统一、高效、权威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省以下实行以条为主、地方为辅的垂直管理体制。3.加快安全生产立法步伐。根据即将出台的《安全生产法…  相似文献   

4.
安全检查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检查,能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稳定状态、不良的安全环境和管理缺陷等,使安全生产管理有的放矢.提高安全工作的预见性、计划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激励机制是针对安全管理中所涉及的人或人群的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激发其动机、鼓励其行为,促进其形成做好安全工作的动力,并通过努力达成一定的期望,它是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合理运用好安全激励机制,能促进提高安全目标的完成度和安全准则的执行度.让企业安全绩效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如果运用不良,则会做无用功,起不到预想的效果.甚至还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建筑施工安全关系到建筑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高度概括了安全工作的意义。安全工作,人命关天,责任重大。多年来的安全管理经验告诉我们,施工现场是事故多发、易发的场所。因此,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安全生产工作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之一,各级政府也把安全生产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队伍建设.出台一系列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和制度.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普遍的、明显的加强。但是与政府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精力相比,安全生产管理的效果不够显著,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程度和事故发生总量的下降幅度并没有产生质的变化。从总体来看,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事故多发、频发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分析其原因,除了经济增长方式落后、安全欠帐严重、企业管理滑坡、安全教育培训不足等因素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长期得不到有效落实,则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2004年连云港市安全生产工作紧紧围绕省局提出的努力实现“可控安全”的目标,强化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努力夯实可控安全基础。全年同口径比较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1367起、死亡327人。分别下降12.37%和8.14%。其中,道路交通事故841起、死亡294人,分别下降23.96%和6.07%;火灾事故492起,死亡3人。分别上升33.3%和持平;建筑事故14起、死亡17人,分别下降8.9%和上升20.9%;  相似文献   

9.
加强安全教育,是强化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安全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要使安全教育收到实效,必须改进方法,创新形式.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抓好。  相似文献   

10.
危化品安全整治瓶颈何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是去.今两年各级安全生产监管局和涉危企业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重头戏。继去年5月7日.国务院10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工作之后.今年4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管局又发出《关于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整治工作的总体目标.具体任务和整治进度。以贯彻实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为契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其目的一是要通过专项整治,使《条例》规定的各项制度.措施尽快得到落实.扭转各类化学事故频发的局面:另一方面是要通过强力实施《条例》及其相关配套法规.规章.迅速建立起化学品安全领域的法制秩序,实现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经营.使用.废弃处置各个环节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一年多来.整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整治工作在一些环节上出现瓶颈现象.使得整治工作进展缓慢。  相似文献   

11.
有的单位在安全工作中.谈成绩讲经验时夸夸其谈.查问题找不足时闪烁其辞.尤其是对相关部门所查出的问题不能正确对待.不能认真整改.反而认为是“鸡蛋里挑骨头”,是小题大作,并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12.
本期,我们向读者推介河南油田安全文化建设的经验.河南油田在推行安全、健康、环境HSE管理体系过程中,把泊来的安全管理方法,通过消化、融合、改造、吸收,成功地转化为一套适用性较强、特色鲜明的企业安全文化,形成"以人为本、尊重规则、注重细节、超前预防"的安全管理理念和"安全才能生产,安全才有效益,安全才能回家"的职工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对河南油田的安全生产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主持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不久前在湖北宜昌落幕。这次会议,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总结交流一个时期以来全国安全生产宣教工作的情况和经验,探讨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宣教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部署下一阶  相似文献   

14.
近日,南京白下区止马营街道举行了一场社区安全工作经验交流会,街道所属各社区主任在会上认真交流总结了近来各社区安全工作的经验、成绩和不足,坦陈体会和希望。为乡镇安全达标如何更好地向下延伸,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江宁是南京三大新市区之一,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万人。全区现有工矿企业3400多家,其中矿山企业176家、化工企业152家。随着开放开发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全区现有建筑工地1800多个、务工人员10万人。此外.区内拥有等级公路1080公里,交通发达、路网密集.全区安全生产的防控压力很大。近年来,区政府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与经济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紧抓不放。尤其是2005年,围绕市委、市政府创建“平安南京”的总体部署要求.进一步狠抓安全生产长效管理.较好地保障了全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定。我区全年工矿商贸企业、建筑业、交通和火灾发生的事故和死亡人数较好地控制在市下达的控制指标内.是近几年来安全生产形势最好的一年。总结全区安全生产工作.主要是围绕“四个一”,做到“四个到位”。  相似文献   

16.
吴瑞祥 《安全》2004,25(3):45-45,44
安全工作应当如何做,才能达到安全健康的目的,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人们积累了许多经验,从中理出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控制事故的方法,那就是安全法规及其规章制度、质量标准.但这些法规、制度在贯彻、落实、执行过程中却十分困难,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缺乏一个科学地落实安全法规的运行软件的一把尺子,一种衡器,那就是安全工作的量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对那些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和重要项目签订责任状,制定相应的考核管理办法,明确领导干部和管理部门在其中的职责,有利于保证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和考核兑现到位。签订责任状是基层管理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把这一方法和手段运用到安全生产工作中,既体现了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更是为做好安全工作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抓手。  相似文献   

18.
2005年9月27日,全国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座谈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会期两天。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紧急通知》和《特别规定》的有关精神,在高危行业(企业)强化全员培训;总结“十五”期间特别是新疆会议以来的安全培训工作,交流工作经验,研究解决安全培训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方法途径;在“十五”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十一五”安全培训工作水平,为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同志们: 这次全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回顾总结近年来全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交流各行业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经验,分析当前我区企业面临的安全生产形势,明确中央驻桂企业和区直企业安全监管体制,统一思想,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部门监管职责,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迈上新台阶,推动全区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稳定好转。  相似文献   

20.
事实表明,安全生产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而安全生产的关键则在于管理。如何保证安全管理措施到位,如何完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并有效实施,如何将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一线,将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是当前亟待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