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珠三角之忧     
王振武 《环境》2003,(9):6-7
珠三角曾有无数的辉煌,以大规模工业制造为轴心,源源不断地把“MADE IN CHINA”的产品以令人惊叹的廉价运往全国乃至整个世界。2002年,珠三角完成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达34.6%。这里出现了世界最大的灯具市场、最大的电脑产品市场、亚洲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2.
张广才 《福建环境》1998,15(5):27-29
调查,分析了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临临的七大问题及其危害,对珠湛列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小刀 《环境》2003,(9):8-9
早在1999年,珠三角地区人均GDP就已经达到3000-3500美元左右,恩格尔系数已经降到0.5,这意味着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已经达到小康水平。目前,珠三角的主要任务不仅是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且必须发挥排头兵作用。显然,排头兵的示范意义不仅在于经济的高速增长,还在于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仇和 《环境导报》2003,(13):2-3
宿迁作为新组建的地级市,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抓,扬绿色家园优势,走生态文明之路,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坚定建设生态文明的决策思路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将宿迁市优越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化为生产要素和发展资本,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大力提升区域竞争实力一个区域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市场和资源双重因素,在两者的有效结合中形成自己独有的、其他地方难以复制仿效的核心竞争力。宿迁市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被称为“华东的一块净土,江苏的两湖清水,淮海经济区的一片森林和最…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南宁市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了南宁市的生态优势,指出创建生态城市已是南宁市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综合整治的当务之急,根据生态理性结合南宁市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对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巴林左旗的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现状入手,探讨了巴林左旗的重庆环境问题,并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对策,以期实现以山川秀美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7.
如果生态安全不牢固,就意味着大片国土失去对国民经济的承载能力,这与国土的割让一样会给国家造成无法衡量的损失;生态环境的破坏,会造成工农业生产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这与经济危机所带来的损失并无二致。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朱钅容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就语气沉重地说: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相当严重。“两会”期间,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曲格平说,我国生态环境问题逐步上升发展成为生态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他说,维护国家安全,确保国民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稳定进行,是每一个国家政府最基…  相似文献   

8.
发展生态水泥保护生态环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生态水泥是广泛利用各种废弃物,包括各种工业废料、废渣以及城市垃圾作为原燃料制造的水泥。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生态水泥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并对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最后指出,生态水泥是我国水泥工业,尤其是大都市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也是促进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必须加强对生态水泥的研究和投入。  相似文献   

9.
本文引进生态膜和自组织概念 ,并运用此概念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环境污染的特点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作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的环境污染与我国社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的固有特性有关 ,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社会的自组织性功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省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针对我省生态环境现状,省委、省政府不失时机地提出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省的构想国家环保总局已经批准黑龙江省为国家级生态省建设试点省.目前我省已经开始着手开展有关工作.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南宁市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了南宁市的生态优势,指出创建生态城市已是南宁市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综合整治的当务之急,根据生态学原理,结合南宁市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对江苏省海安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的调研,并针对同类地区生态设施存在的问题,以海安县为例,提出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基本构架、传统产业生态转型的方向、支持生态产业发展的各类基础设施服务功能的调控与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3.
对山区县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溪县是福建省典型的山区县,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地的生态环境逐渐遭到破坏。如何使山区县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以尤溪为例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加强领导、扩大宣传、改革财政体制、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也随之增大,所以在经济急速发展的同时,需要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以实现城市的生态环境能够被处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文章主要就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快速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城市生态环境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  相似文献   

15.
1996年9月3日至4日广州市环境科学学会环境质量评价专业委员会组织丁中山大学、珠江水资源保护局、广州市公用事业设计院、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广州市农业环境监测站等单位的专家一行十五人,前往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的中山市,以其为代表进行城市与乡镇现代化建设中环境保护状况的考察.  相似文献   

16.
为了量化生态保护成本作为生态补偿的理论最低标准,以三江源区为例,将生态保护成本作为生态补偿标准下限,从实际需求角度分析基于生态保护成本的生态补偿标准核算范围与指标体系,结合相关政策和调研资料,采用费用分析法对生态保护成本进行动态核算,以2010年为基准年,确定与量化2011—2030年三江源区16县1乡的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① 2011—2030年三江源区生态补偿标准下限为4 095.4×108元,其中,2010年为177.7×108元,2011—2020年为2 069.5×108元,2021—2030年为2 025.9×108元.② 按补偿资金的不同投入类别,生态保护与建设投入的补偿下限为1 728.6×108元,居民生产生活改善投入的补偿下限为1 250.4×108元,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投入的补偿下限为1 116.4×108元.③ 2011—2030年,三江源区土地生态保护投入由12元/(hm2·a)增至180元/(hm2·a),农牧民生产生活改善的投入由4 500元/人增至8 000元/人.生态补偿资金的差异主要源于草地退化严重程度、人口分布相对集中程度等方面,这将有助于缓解三江源区“人-草-畜”这一核心矛盾,同时有助于推进三江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组织大力提倡的最佳形式的旅游活动。风景名胜区为生态旅游提供了绝好的生态本底条件。发展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业,一方面给旅游者提供一个自然、舒适、洁净、无污染的旅游环境;另一方面可促进保护自然、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协凋发展。基于此,本文对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正成为全球热点之一,但关于生态城市指标的研究目前尚处于概念性层次上。根据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国际进展的调研,本研究从不同学科角度采用5个模型来综合评价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1)基于经济学的货币化模型——环境近似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和真实储蓄串;(2)基于生态学的模型--生态足迹;(3)基于社会政治学的模型——真实发展指数和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在此基础上,根据模型的计算结果和案例城市的实际情况,通过指标的筛选和比较,提出了一套基本适合案例城市情况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建立起了综合评价方法,为政府和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扬州建设生态城市崇尚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地处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区位和环境优势非常显著,是一座可以用“古”、“文”、“水”、“绿”、“秀”五字概括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扬州市总面积6638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190平方公里。境内高邮湖系江苏省第三大湖,有46条主要河流网络其中。如何建设现代化园林城市是21世纪扬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城市建设的两个显著特征,不可逆性和社会性,决定了城市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的方方面面围绕共同的目标、步调一致地进行城市形象的再创造。而生态城市具有的现代与传统相伴、古朴与…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恢复和退耕还林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人类迈入21世纪之际,环境与发展仍然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2002年3月26日至4月2日,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陕北及杨凌时,再次强调了“退耕还林(草)”的作用。文章针对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发展经济的形势,分析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的发展简况,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提高农民收入之要求,提出了相应之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