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武汉东湖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武汉东湖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近年来,由于游客量大增,旅游环境受到污染与破坏,严重影响旅游环境气氛与质量,运用有旅游环境容量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了东湖风景区旅游环境与旅游环境容量问题的出现与原因,并以土地与景区构成为基础,计算得出其旅游环境容量为每年2350万人次,每天为64393人次,同时最大游客在园量为16058人,经比较,东湖风景区目前每年和每天的实际游客量远小于其环境容量,但由于游客时空分布不均,淡季冷清,旺季拥护,特别是旺季中千前后的同时游客在园量可达25000人,远大于共容量,且信要中分布于建筑园林区,研究表明,东湖风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现状是;建筑园林区处于其容量,且集体分布于建筑园林区,研究表明,东湖风景区的旅游环境容现状是:建筑园林区处于饱和、过饱和状态,自然风景公园与水上公园远未饱和,因此,大力开发林地、水面,改善旅游环境,搞好淡季促销,是东湖风景区调整旅游环境容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2.
翁丁古寨有近400年的建寨历史,2004年发展旅游,2006年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近年来由于游客量增长迅猛、客流时间分布不均匀、接待能力有限等原因,现已给原本就脆弱、敏感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破坏和影响。本文利用旅游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对翁丁古寨旅游环境容量极限开展研究和分析,其结果显示:现在翁丁古寨旅游环境容量受旅游设施容量的限制,其最大容量为0.131万人次/d,年旅游容量47.835万人次。为此,笔者们提出了翁丁古寨旅游环境容量调控的基本对策,可为翁丁古寨的环境及文化保护提供技术支撑,促进翁丁古寨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遗产地环境容量的测量与管理,是涉及许多学科的研究命题。传统的环境容量研究是以静态测量为技术手段,获得的是每一个特定空间静态容人量的最佳值和饱和值。但现实中影响环境容量的主体——游客的行为是动态的,而且在山岳型遗产地的线形游览空间中,不同节点的环境空间特征是多样化的,当游客集中到访时,同样规模的客流对不同特征的环境空间所造成的压力不同,这就使静态测量的环境容量值在管理实践中失去了效力。本文引入时间维度、遵循旅游流时空聚集规律提出了山岳型遗产地环境容量动态管理的新方法——旅游流时空卡口识别,并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泰山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运用时间地理学方法分析旅游流时空分布特征识别泰山中路旅游流时空卡口。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泰山中路旅游流时空卡口主要集中分布在红门、经石峪、中天门、南天门、天街、玉皇顶、日观峰七个空间区域,而时间上则相对分散,在各个时段都出现了旅游流时空卡口;整个泰山中路的旅游流时空卡口仅占全部时空区域5.52%,但却吸引了接近50.04%的游客在此聚集停留。由此可见,对于时空卡口的观测和管理,是山岳型遗产地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最关键环节。文章最后从调节游客个体行为、动态控制旅游容量、建立智慧旅游预警系统三个方面,讨论了旅游流时空卡口识别法在山岳型遗产地环境容量管理中的应用前景。旅游流时空卡口概念的提出及识别方法的构建,不仅在理论上弥补了旅游环境容量测算体系的缺陷,更在遗产地环境容量、资源与游客安全管理体系中解决了旅游流动态监控、及时预警、提前调节等关键问题,实现了遗产地旅游开放状态下的环境、资源与游客管理的安全可控。  相似文献   

4.
选择贵州省具有典型贫困山区特征的六盘水市风景名胜区为例,通过分析空间承载量、社会承载量、经济承载量三大要素的主要影响因子,定量分析了六盘水市风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表明,六盘水市六大风景区的空间日容量为3.4万人/d,社会环境容量为1.37万人/d,经济环境容量为1.59万人/d,总旅游环境承载量为501万人/年。社会承载容量成为制约喀斯特景区发展并限制接待游客容量的主要因素,这主要是因为游客对该景区认知少,部分景点由于地势险恶或资金投入少等还未开放和宣传,交通不发达,景区内的可达面积开发较小。本研究可为深层次推进旅游业的经济拉动效应和环境优化效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运用自下而上法和市场替换法,以舟山普陀旅游金三角为案例地,以2014年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获取的数据为基础,对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区域差异性与减排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华中和华东地区等中短途客源地游客量占游客总量的比例达到了88.04%,但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却只占总排放量的43.25%;其他长途客源地游客量占游客总量的比例不足12%,却产生了56.7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长三角地区游客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9.18 kg/人次,分别相当于华中和华东地区、广东和京津冀地区、东北和西部地区和港澳台及国外地区游客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8.22%、8.90%、6.55%和2.42%。3长三角地区短途客源地游客以乘坐汽车为主,汽车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其旅游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86.57%;其他地区中长途客源地游客飞机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其旅游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例均超过了50%,最高比例达到了99.17%。4旅游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差异是引起各客源地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广义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各客源地旅游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其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例处于62.59%-99.14%之间。研究显示:市场替换对于减少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区域环境容量评价与分析是区域合理开发和布局的重要依据。在ARCGIS技术的支持下,首先对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大气、水和土壤环境容量分别进行评价与分析,形成等级图,然后,进行各因素空间叠加,经综合分析与评价,将核心区划分为5个区域:优良区、合理区、饱和区、超饱和区、过度饱和区,并且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其主旨是为促进该区域空间科学开发与布局、生态环境的合理保护,对规范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理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意愿调查法,通过支付卡式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武汉素山寺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游客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57.3%的受访者愿意为环境进行补偿性的支付;问卷调查结果认为,支付意愿值随年龄、个人月收入和文化程度等不同而变化,年龄大、文化程度和收入高,而且游览次数多的游人,支付愿意值更高。支付意愿分布范围是4.4~7.8元,平均值和多元线性回归两种方法估计得到支付意愿值分别为6.1元/人和7.7元/人。以2011年游客量43万人次计算,总支付意愿为296.7万元。  相似文献   

8.
水利风景区作为发展水利旅游的载体,是一种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模式。文章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空间计量地理方法,以省域为单位,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结构性、均衡性和组合性分析,并基于谷歌地图测算其交通可达性。结果表明:中国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呈凝聚分布态势,空间分布均衡性差,空间分布高密度区集中在东部沿海,低密度区分布在东北三省和西部地区。(2)其分布与河流和降水量密切相关,集中分布在黄河干支流、渭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等区域,以及400mm年降水量分界线以南地区。(3)其可达度均值为261.89 min,64.53%的可达度在240min以内,全国分布差异十分明显。最后对不同区域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态补偿标准是生态补偿研究的核心问题,但目前有关旅游生态补偿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以旅游生态补偿相关理论(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购物和废弃物等旅游过程,对旅游目的地及其外部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产生负外部性影响)为基础,运用生态足迹成分法(自下而上方法),构建了5类(渔家乐旅游)生态足迹模型,以此为基础,确立了(渔家乐旅游)生态补偿标准评价模型;并以山东省长岛县渔家乐为案例,以2011年为评价基准年份,进行了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结果表明:①长岛县渔家乐每位游客每天的生态足迹为0.008 676 hm2,每位游客每天需承担的生态补偿标准为15.97元,其中承担养殖海域的生态补偿标准为10.53元;②13个村渔家乐游客对海产品的消耗量均较大,各村生态足迹(水域)占总生态足迹的比例最低值为57.07%,各村渔家乐每位游客每天承担养殖海域的生态补偿标准最低值为5.02元;③北长山乡的店子村等4个村和南长山镇的黑石嘴村等3个村渔家乐的户均生态足迹较大,其每位游客每天承担的生态补偿标准额度也较大;④非山东游客比例、散客游客比例、停留2天及以上游客比例、电话或网络预定游客比例和每位游客每天给渔家乐带来的收入等,是渔家乐旅游生态补偿标准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提出:养殖海域是优先考虑的生态补偿对象;依据渔家乐的不同收费标准,有差异的向游客征收生态补偿费用,将其用于养殖海域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恢复。  相似文献   

10.
海洋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环境友好型海产品、可持续海洋原材料、可持续基因资源、生态旅游产品、海景观房地产等海洋生态标签生态产品和减缓温室效应产品、净化环境要素产品、灾害控制产品等海洋关键环境要素生态产品。本文以海洋生态产品理论为基础,将海岛旅游绿色发展含义界定为旅游目的地环境友好型海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旅游目的地海洋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持续稳定地提供核心生态系统服务和旅游业低碳排放;并运用海洋渔业生态标签制度(MFELS)、生态系统服务付费(PES)和市场替换法(MRM),以山东省长岛县为案例地,以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获取的数据为基础,对海岛旅游绿色发展经济激励额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运用MFELS可获得0.207 0×10~8元/a的经济激励资金,其中山东省短途客源地游客、京津冀晋豫中途客源地游客和其他省市区长途客源地游客平均每人次分别承担13.26元、17.57元和17.56元;(2)运用PES可获得0.673 6×10~8元/a的经济激励资金,其中短途游客、中途游客和长途游客平均每人次分别承担43.44元、57.89元和54.42元;(3)运用MRM可获得0.154 1×10~8元/a的经济激励资金,其中各类游客平均每人次分别承担0.00元、14.59元和34.58元;(4)运用MFELS、PES和MRM可获得1.034 7×10~8元/a的经济激励资金,其中各类游客平均每人次分别承担56.70元、90.05元和106.56元。研究建议:各客源地游客承担海岛旅游绿色发展经济激励资金应考虑区域的差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旅游环境承载力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测度、分析、研究,不但是对一旅游地进行开发、规划的有效工具,也不仅是被动地控制游客流量,不使其超过承载力的某一阀值,更重要的是,通过它可以指导我们主动地对旅游地进行合理管理,更好地延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这对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运用模糊线性规划测度模型来分析云南丽江云杉坪景区的合理环境承载力及合理的资源配置,以期为旅游规划和景区开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城市自然景区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自然景区是城市中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和游憩空间,游客旅游行为对城市自然景区的游憩冲击一直是城市旅游管理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研究游客的环境责任行为是控制游憩负面冲击,增强城市自然景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在国内外文献综述和实践观察基础上,将游客社会责任意识引入游客环境冲击感知和环境责任行为的关系研究中,建立了包含生态环境冲击感知、不友善行为感知、游客冲突感知和设施管理冲击感知四个游憩冲击感知变量,自我约束行为和保护促进行为两个环境责任行为变量的"游憩冲击感知—社会责任意识—环境责任行为"理论模型,应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以长沙岳麓山国家5A级景区为案例,对城市自然景区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展开定量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游客游憩冲击感知对环境责任行为的直接影响作用较小,生态环境冲击感知对环境保护促进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游客社会责任意识对环境自我约束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在游客环境冲击感知、设施管理冲击感知、游客冲突感知与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游客冲击感知对社会责任意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游客生态环境冲击感知和设施管理冲击感知对游客社会责任意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游客冲突感知对游客社会责任意识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文章最后指出城市自然景区游客环境责任行为若干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景区可达性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该文在系统分析景区可达性主体与客体内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因旅游交通服务水平差异所引致的游客对景区选择的主观优先级,从景区外部交通可达性和市内换乘便捷性视角构建了景区可达性测度模型,以云南省76个4A级以上景区为例进行验证,并提出了景区可达性的优化对策。结果显示:(1)云南省4A级以上景区的外部交通可达性空间分异特征显著,约60%景区的外部交通发展滞后,且离散分布于县级行政区;景区的市内换乘可达性水平整体较高,换乘平均耗时为0.472 h,存在个别景区级别与可达性不匹配。(2)景区可达性水平整体较差,约33%的景区可达性一般或较差,并呈一定的高值或低值空间集聚格局;可达性热点具有明显的自东向西递减规律,外部交通可达性差异是造成景区可达性差异化的主要原因。(3)应以"旅游点-轴结构"为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核心节点功能,"连点成线"完善旅游运输通道建设,提升景区外部通达性;强化景区与重大交通枢纽的无缝衔接,实现景区内外交通协调;因地制宜建设休闲公路,以缓解自然风光型景区的市内换乘劣势。  相似文献   

14.
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处于不断演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空间作用形式。运用洛伦兹曲线、集中化指数以及空间自相关方法,以2001年、2006年、2010年为研究时间截面,结合GeoDA和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对武汉城市圈旅游景区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武汉城市圈旅游景区空间差异显著,旅游景区主要分布在武汉、咸宁、黄冈等地,空间集中化水平呈减弱趋势;(2)旅游景区空间自相关总体上呈增强的趋势,二元化空间分布格局不断强化;(3)旅游景区发展热点区表现出一定的时空继承性,地理近邻效应明显。旅游景区热点区主要为孝感、鄂州、武汉等地区,具有向东推移的趋势,天门、仙桃、潜江一直是旅游景区发展冷点区。人口分布、旅游交通、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以及政策等因素是影响武汉城市圈旅游景区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Tourism development results in water pollution not only in water-scarce areas, but also in areas with relatively abundant water resources, such as Lijiang Ancient Town (LAT). In this article, LAT is described for its use of the freshwater resource, on account of its attractive landscaping. Tourism here has grown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water quality has deteriorated sharply. Several investigations have been made, with the aim of finding out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water quality deterioration becaus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t mode of water utilization is not sustainable, and some of the local residents have already complained about water quality degradation. Increasing numbers of tourists, relative service infrastructures, such as, shops, restaurants, and hotels, and in addition, insufficient management measures, result in the decline of water quality. Countermeasures on water management approaches are suggested to deal with the current water pollution, and make tourism development sustainable..  相似文献   

16.
The main goals of this paper are to (1) highlight the need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a means to conserve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which often represent the basis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2)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assessing tourists' preferences when designing programs and policies central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 tourism area, and (3) study tourists' interests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these goals in mind, 180 tourists from Europe, Latin America, and North America were interviewed as they were leaving the resort region of Punta Cana in the Dominican Republic. The main factors that they considered when deciding where to go on a beach vacation were evaluated, as well as their preferences regarding four programs designed to improve recre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the area. Preferences by tourists were elicited both in monetary and non-monetary terms. This paper reports the non-monetary analysis of the dat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lean ocean water and beaches, quality of services, and pric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considered by the respondents before deciding to come to Punta Cana. It was not possible to obtain reliable responses on how tourists perceived the four programs contributing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unta Cana. Nevertheless, they expressed high interest and willingness to pay for two of these programs: the outdoor aquarium and the Water Management Program. The results reported in this paper show how important it is to elicit tourists' preferences of programs central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reas since these preferences can drive managers' development decisions in more sustainable directions.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景观质量是自然风景地旅游吸引的基本因素 ,对中国而言 ,如何协调旅游开发与景观、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自然风景地主要的景观、环境问题成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些框架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毗邻黄果树瀑布风景区旅游村落石头寨村为典型案例,运用空间分析和参与式评估方法,利用聚落用地现状与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34年来石头寨村聚落用地格局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1)石头寨村聚落用地格局演变经历了缓慢起步、加速扩张及扩张回落3个阶段;土地利用实现了从村落中心区到外围区,从平面到立体的空间拓展过程;空间上呈现较为显著的沿河、沿路扩张模式;(2)"旅游化过程"促使石头寨村乡村聚落用地功能的转变,乡村单一的村民居住型用地比例降低,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服务等非居住用地比例上升,乡村聚落功能由单一的居住生活功能向居住—休闲旅游复合功能转变;(3)自然地理条件是乡村聚落空间扩展的基础,旅游资源开发是乡村用地扩展的支撑动力,黄果树瀑布景区旅游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是乡村功能转化的重要推动力,政府调控是乡村用地变化的引导动力,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驱动景区依托乡村聚落用地格局的变化。当前石头寨村进入以特色旅游发展为导向的转型升级阶段。对其乡村旅游发展而言,原有用地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因此,要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针对旅游型乡村聚落用地特点和要求,充分考虑现有乡村聚落旅游用地需求,加强乡村用地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并完善相配套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鄂西清江三峡旅游资源多层次灰色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江三峡位于湖北省西部长阳县境内,主要包括百岛湖,巴山峡和伴峡三个风景区,景区风景质量各具特色,规模不尽相同。其中,百岛湖风景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是目前长阳县境内开发最早,景点功能较为齐全,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风景区;巴山峡以岩高峡险而著称,以峡谷,溶洞与革命纪念馆为特色;伴峡风景区多奇峰异洞,辅以盐池温泉的开发和巴民族廪君文化的展现更增添了伴峡风光的魅力。为了有助于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