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资源(以下简称资源)系统的整体性决定了必须从“资源-经济-生态系统”的观点来研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在研究时要注意资源的层次性。从资源管理的角度考虑,可把资源分为国家级资源、省级资源和县级资源三类。所谓县级资源是指该县域内除国家和省所管理的资源以外的所有的自然资源的总称。开发县级资源既要注意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生态效益,因此县级资源系统是资源-经济-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严峻资源环境约束的背景下,发展废旧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发展废旧资源的再生利用产业,打造"资源-产品-废旧资源-废旧资源再利用"的循环发展模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可以直接减少对原生资源的依赖,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是缓解经济发展资源约束的必然选择。废旧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将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划定土地资源红线是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而设定的土地资源总量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控制目标,土地资源红线的内涵包括土地资源总量控制和土地环境质量维护。我国划定土地资源红线的价值在于为土地资源利用设置限值,维持土地生态价值。构建完备的土地资源红线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土地资源规划制度、土地分类管理制度、耕地利用制度和耕地资源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4.
资源条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城市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把资源分为必需型资源和特色型资源两种类型,分别讨论了这两类资源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然后在评价城市资源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庆市基于资源条件的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植物种质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是一个国家和地区重要的基础性战略物质,四川植物种质资源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在全国都居重要地位。在分析四川种质资源特点和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积极开展四川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了大力开展植物种质资源及其保存和利用现状的全面调查,摸清家底,逐步建立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数据库和网络信息平台,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示范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植物种质资源监测网络建设,加强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开发,加强植物种质资源管理运行机制建设,搭建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对策及其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科学合理地评价乡村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开发的前提。考虑到乡村旅游开发的需求,本文提出一种熵权法结合COPRAS的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安徽省桐城市43处乡村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43处旅游资源单体分为一级旅游资源单体、二级旅游资源单体和三级旅游资源单体。对一级旅游资源,开发时要秉承"优先开发、重点开发"的原则,做好科学长远规划,深入挖掘资源价值;对二级旅游资源,资源自身价值很高但开发受到外在条件限制的要积极寻找不足,补齐短板,资源各方面均一般的可作为辅助产业进行开发;对三级旅游资源,应从长期的视角保护其完整性,等待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河北省资源文明城市、社区建设的经济社会背景以及省辖主要城市的社会经济和资源状况,研究了资源文明城市、资源文明社区的建设和限制因素,概述了能源和矿产资源型、港址资源型、人文旅游资源型城市以及白洋淀水乡社区和西柏坡革命纪念地社区的总体规划方案,提出了资源文明城市和资源文明社区建设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资源型城市的资源不断耗竭,我国"矿竭城衰"现象越来越严重,许多资源型城市都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因此,应以科学发展观为出发点,从改革资源税费制度和理顺资源利益分配关系两方面来完善我国资源开发补偿法律制度,以促进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脆弱性问题,降低资源型城市敏感性和提高适应能力是实现资源型城市反脆弱性发展的关键。基于资源型城市脆弱性研究现状,梳理了资源型城市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资源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具有的脆弱性特征,如产业结构单一、金融市场缺乏活力,下岗失业和棚户区改造问题严峻,资源枯竭、利用率低,生态环境破坏等。设计了资源型城市各子系统脆弱性耦合作用模型,从加快经济转型、促进社会发展、合理利用资源和重建生态环境等方面为资源型城市反脆弱性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环境资源也遭到了严重破坏,本文从旅游资源开 发对环境和旅游资源的影响入手,提出了开发旅游资源的风景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温州市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国家标准(GB/T18972-2003)进行旅游资源普查所获的资料为依据,从资源丰度、品质、空间分布对温州市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得出温州市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资源类型丰富;资源品质优良;自然山水型旅游资源占相对优势,但人文旅游资源份量也较重;级别较高,单体分布相对集中,级别较低,单体分布则相对均匀;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2.
区域资源开发的系统转换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在分析资源与资源功能的基础上,以区际资源功能互补转换和区内资源结构对应转换为主题,论述了有关“区域资源开发的系统转换理论”的新思想。  相似文献   

13.
传统发展模式引发的资源环境问题迫使人类思考去寻求新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资源环境一体化就是适应此背景的新兴发展理念。以海南西部沙地环境资源化与山区资源环境化的发展实践,实证分析了资源环境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机制。按资源与环境是可相互转化的这一资源环境一体化理论基础,海南西部干旱与多沙的环境可将其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而针对山区资源过度利用的现状,则通过实施设立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措施实行保护性开发,实现山区资源环境化。重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思想、资源与环境的同源性与资源时效性、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环境政策的完善与严格、政府与企业推进是促进资源环境一体化的主要推动机制。  相似文献   

14.
彭磊 《青海环境》2001,11(4):156-158
政府是资源环境的供给者,厂商是资源环境的生产者,产权交易是厂商显示意愿的动力源泉。中国资源环境的改善最终取决于资源环境产权制度的创新,为此,现行的资源环境法律制度必须作出抉择。  相似文献   

15.
基于旅游价值的陵墓资源开发研究——以扬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陵墓资源是一个地区人文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一定的旅游开发价值。对陵墓资源进行旅游功能开发,首先要分析陵墓资源自身价值对旅游开发的意义。在阐述这一问题的基础上,对扬州地区陵墓资源的旅游价值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指出陵墓资源开发对发展旅游业的启示,最后提出陵墓资源旅游价值开发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洪  潘辉  杨燕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2,(11):1046-1049
在构建旅游资源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位序得分法对安徽省17个地市的旅游资源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同时借助两轴折线图、散点图及拟合曲线等工具对17个地市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收入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绝大多数地市旅游业发展仍依赖于旅游资源;少数地市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收入出现偏离,成为非旅游资源依赖性城市。从资源属性来看,综合类旅游资源与旅游收入的相关性最大,其次为自然类旅游资源,人文类的相关性最小。  相似文献   

17.
峨眉山资源植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资源植物的用途与相似有机化学物质类群,将峨眉山资源植物分为5大类11小类.统计表明,绝对数量最高的大类资源植物依次为药用植物、园林植物和食用植物,而药用植物、芳香植物在我国同类资源中占较大的相对比重;绝对数量最高的小类资源植物依次为纤维、鞣质、油脂与蛋白植物资源种类,而淀粉、维生素与色素资源种类比重达到或超过全国同类资源植物数量的1/2.峨眉山资源植物的特点是:种类丰富,蓄积量小;珍稀度高,特有性强;品类齐全,潜力巨大.围绕峨眉山资源植物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建立长效的科技合作与资源共享机制,提高资源编目与监测水平,建立"峨眉山植物园",逐步树立"峨眉山"资源植物品牌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向中西部资源富集地的转移问题,采取系统工程的原理,深度分析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的运营困境、优势要素和可行出路,以及中西部资源富集地的开发困境、优势要素和发展需求,探究双方优势要素耦合的可行性。研究表明:(1)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十分突出,解决的关键在于有效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2)中西部资源开发存在产业集中度较低、资源浪费较多、安全隐患较大、环境破坏较重等问题,必须从管理体制和调控政策上进行有效创新;(3)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与中西部资源富集地双方优势要素具有明显的耦合性,促进双方优势要素的耦合,是助力企业走出资源枯竭困境,加快中西部资源产业转型升级的可行举措。  相似文献   

19.
以兰州市黄河风情线为例,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和最近邻指数方法,对其游憩资源空间分布总体特征和不同类别游憩资源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风情线游憩资源分布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空间格局。(2)黄河风情线游憩资源总体是以城关区段为"单核心"的集聚空间结构,不同行政区游憩资源分布集聚度不同,东段游憩资源分布呈片区密集状分布,西段游憩资源则为组团离散状分布。(3)4类游憩资源区域分异:自然风光类和人文历史类游憩资源为资源主导型分布模式,休闲健身类游憩资源因受到政策引导和规划建设而呈相对均匀分布态,购物餐饮类游憩资源则为市场主导型集聚分布在城市繁华商圈中。  相似文献   

20.
正《资源开发与市场》重点刊登国内自然与社会经济资源方面的科学理论成果,资源与环境、资源管理、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等创新性科研成果。1.本刊设置有5个栏目:方法与应用、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管理、开发与利用、旅游资源,请投稿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