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和瑞典,两国长期以来,由于资本家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不顾劳动人民的疾苦,造成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激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反抗,形成了反对“公害”的斗争。为了缓和国内矛盾,减少舆论压力,近年来,  相似文献   

2.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行为关系规范的总称。“行为规范”也就是行为准则。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内容,大体包括三个方面: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精髓。道德的根本问题就是解决“为他”、“为我”的问题,“为人民服务”正是“为他”的最好概括。  相似文献   

3.
郑秀亮 《环境》2012,(7):34-36
在那些破坏环境的人眼里,他是一个十足的“恶人”;在百姓的眼里,他是一个尽职的公仆;在同行的眼里,他是一个不屈的斗士.为了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得到维护,为了阳江的水更清、天更蓝、环境更美好,他一次次向那些破坏环境、危害人民健康的违法行为发起冲锋.虽然屡次使自己身处险境,但是他仍坚守岗位二十几年,为阳江的环境保护工作立下了赫赫战功.  相似文献   

4.
他喜欢在大自然中写作,他把大自然作为一生唯一的创作对象,这在世界文学史上是不多见的。他不是凭记忆,而是像画家写生一样,铺纸在潮湿的树桩或光滑的石头上,照着自然界的模样,“在森林的口授下写作”……这就是人们对俄罗斯“绿色作家”米·普里什文的生动描述。  相似文献   

5.
张明纯 《环境》2023,(9):66-67
<正>李海彬是汕头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局投诉举报科科长,他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和办理全市生态环境信访投诉案件,24小时“待机”工作,以维护群众环保权益诉求为己任,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公务员的忠诚担当。他很忙!24小时“待机”接件,随时现身信访一线  相似文献   

6.
古代安徽叙府地区有个知府(相当于现在地级市市长),名叫李经照。此人为官清廉,为人正直,秉公执法,不循私情。他关心民众疾苦,重视农业生产,深受百姓爱戴。他经常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有一次,他独自一人微服下乡去考察农业,走村串户,下到田边地头,观察庄稼的长势。考察中他发现在水边田头,白天一群群手持鱼叉,身背鱼篓的人肆无忌惮地在  相似文献   

7.
“诗圣”杜甫知识渊博,经历坎坷,一生正直善良、忧国忧民。他广泛阅读经典作品,杜甫在37岁时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并写…流传千占的诗句“读节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相似文献   

8.
为了人类的幸福,马克思以其毕生精力顽强探索,不断奋斗。斗争,成为马克思最重要的"生命要素":他不仅为确立和坚持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同各种错误思想进行不懈斗争,为创立和发展解放全人类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大量艰苦斗争,同时也为推动和领导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进行了长期斗争。斗争是贯穿马克思一生的宝贵品格,是马克思一切思想和活动的中心、主题和主线。深入理解和领会革命导师马克思为人类和真理而斗争的伟大品格,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革命精神和斗志,继续推进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90多年的伟大社会革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抓紧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他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  相似文献   

10.
孔子生活在春秋战乱之际,一生处境坎坷,却能在世上度过七十三个春秋,不能不说他养生有道。从辑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中采撷一鳞半爪,似可窥见一斑。精神豁达孔子的心胸开阔,对待生活一向达观。“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不怨天,不尤人”。“发愤忘食,乐于忘忧”,“发愤忘食”是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乐以忘忧”是对事业的兴趣和信心,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他经常教育弟子们也要养成开朗的性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5):104-107
马驹誉是一位只读过私塾,没有上过正规中学和大学,没有一张文凭,靠刻苦勤奋自学成才的教授、学者和诗人。马驹誉1941年至1949年曾先后在桂林师范学院、南宁师范学院(均为广西师范大学前身)中文系任教授,并与谭丕模、张毕来、杨荣国结为挚友。他从12岁开始习作旧体诗词,著有诗歌30多册,多被抄家散佚。出版的《马驹誉诗文集》,收入旧体诗词250余首。他的诗词直面当时的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黑暗,抨击贪官污吏,寄情山水风物,感叹世态炎凉,字里行间流露出忧国忧民的"仁民情怀"。  相似文献   

12.
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哪里有矿产资源哪里就有他矫健的身影;他为我国的地质勘探事业奋斗了一生,如今84岁还活跃在国内外地质勘探领域的舞台上。他就是1948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获理学士学位,曾任地质部矿床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矿床成因协会ZAGOD1主席(1992—1996),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世界地质图委员会(CGMW)全球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和世界海洋矿产资源图首席科学家的中国工程院能源矿业工程学部裴荣富院士。  相似文献   

13.
在喀布尔河畔,他静静地躺着。再无需忍受病痛的折磨,再不会看到纷飞的战火将同伴的身体炸得粉碎。他平静地走了,而阿富汗人民将永远记住他的名字———玛张。他的墓前竖着一块蓝色木牌,四周用红绿两种花朵点缀,上面用白色彩笔写着:“23年前这头狮子不满一岁时从德国来到了喀布尔动物园。现在,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狮子之一。他喜欢和阿富汗人民在一起。在这个国家,人们都叫他‘玛张’。他是阿富汗人民的宝贵财产。他于2002年1月26日去世。”喀布尔市政府决定在喀布尔博物馆内永久保存玛张的兽皮,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将在喀布尔动物园入…  相似文献   

14.
漫话口罩     
口罩是我国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据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名著《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公元1275年,他在元朝的宫庭中就已经看到了“口罩”。他写道:在皇帝左右侍候和办理饮食的人,都必须用美丽的面纱或绸巾,遮住鼻子和嘴,防止他们呼出的气息,触及到他的食物。这种“面纱”、“绸巾”就是今日口罩最早的雏形。  相似文献   

15.
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的理论学家、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 "美国野生生物管理之父",被称为"美国的先知".<沙乡年鉴>是他最著名的著作.这是一本随笔和哲学论文集,是他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  相似文献   

16.
<正>近来,同行中流传着一句话:教师须过专业的生活。教师的专业的生活主要内涵是什么呢?我首先想到了教师的备课。苏霍姆林斯基听了一位历史老师的讲课后很感动,问他是什么时候备课的,这位老师回答:备了一辈子。我相信,大凡有点成就的名师,都会像这位历史老师那样用其一生来备课,他一生所过的专业生活,主要就是备课。备课,绝不仅仅是写份教案  相似文献   

17.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一生对贵州茅台酒情有独钟,他曾对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介绍说:“在长征路上,茅台被我们看作包治百病的良药!镇痛、解毒治感冒……”1972年9月25日,他对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先生介绍,茅台酒比伏特加好喝!喉咙不痛,也不上头,能消除疲劳,安定精  相似文献   

18.
廖敏利  郑秀亮 《环境》2013,(4):44-46
当广大人民群众有新的需求时,当环保中心工作有新的任务时,许志怀总是勇于担当,冲锋在前……温文尔雅、平易随和,典型的儒者书生,这是他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见到他的人都很难将他与纷繁复杂、任务艰巨的水环境整治工作联系起来。可恰恰就是他,在人民群众有新需求、环保工作有新任务的时  相似文献   

19.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离开我们一年了。我们怀着无限崇敬,无限爱戴的心情,深切怀念我们的好总理。怀念他那光明磊落,充满革命活力的音容笑貌;怀念他那忠于党、忠于人民,为争取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英勇斗争,鞠躬尽瘁,无私地献出自己一切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20.
环境墙报     
《环境》2001,(12)
家——“放心”的地方,家——社会的细胞。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一个舒适、温馨的家庭环境是人类的永恒追求,这也是环保以家庭为载体,创建“绿色家庭”的基本着眼点。单个的绿色家庭,为个人提供“放心”的地方,许许多多的绿色家庭,绿色细胞,带给地球这个大“家”的将是满目绿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