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二氧化氯预氧化工艺处理微污染黄河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二氧化氯预氧化工艺替代预加氯系统处理低温、含异味和较高色度的黄河原水进行了综合研究。与预氯化、混凝沉淀系统相比,二氧化氯预氧化、混凝沉淀系统对藻类的去除率提高了30%~40%,使嗅和味的阚值降低了10~20,但CODmn和氨氮的去除率的变化不明显。由于进水色度变化较大,对色度的去除率变化也不明显。运行证明,该系统改造后对降低以微污染黄河水为水源的北方给水处理厂冬季运行过程中的出水嗅和味的阚值、增加藻类的去除率具有明显的效果,同时,运行费用也较低。  相似文献   

2.
采用预氧化 微滤组合工艺对三家店微污染水库水的实验研究表明:使用预氧化剂(过氧化氢、聚合硫酸铁),可使出水浊度低于lNTU,大部分时间在0.5NTU左右;有机物去除率达到25%~30%;叶绿素a去除率达到97%;由于原水含氨氮较低,为了考察工艺组合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进行了氨氮加载实验,在氨氮投加剂量为1mg/L的情况下,氨氮去除率可达到40%左右。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大部分净水处理厂都是采用预加氯消毒工艺,但在预氯化的过程中易生成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物质,降低了出厂水的安全性。文章以上海石化水厂微污染水源水为对象,针对折点预加氯工艺的不足,研究了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作为辅助手段的消毒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预氧化辅助氯消毒工艺比单独预氯化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并能有效保障饮用水的生物安全性。最后对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检验臭氧预氧化在北方地区的效果,结合东北地区某微污染水源做出了分析和探索,发现臭氧氧化对净水处理效果良好。并全面阐述了微污染水源采用臭氧预氧化技术后带来的效果,可用于脱色除臭、控制氯化消毒副产物、去除藻类和藻毒素、助凝和助滤、初步去除或转化污染物,为相关的工程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臭氧多相催化氧化处理微污染水中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中试系统初步比较了非均相催化剂催化臭氧化与传统中间臭氧化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中的净化效能.结果表明,对有机物污染宏观指标CODMn、TOC的控制,催化臭氧化具有明显优势,降低了后续处理工艺的有机物负荷;催化臭氧化与中间臭氧化对UV254的去除率相当;催化剂能够强化臭氧氧化,使其进一步去除水中持久性有毒有害有机物,并且显著地提高了臭氧氧化氨氮生成硝酸盐氮的能力,催化剂也强化了臭氧的传质与利用.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氯氧化法处理偏二甲肼污水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二氧化氯氧化法处理含偏二甲肼的污水,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初步确定二氧化氯氧化偏二甲肼的化学反应机理。采取二氧化氯多级串联氧化法,再通过活性炭吸附柱处理含偏二甲肼的污水。偏二甲肼与二氧化氯的摩尔之比控制在1:9~1:11,并采取多级氧化塔串联方式,可提高二氧化氯的氧化效率与利用率。对于发射场的实际污水处理工艺条件为偏二甲肼/ClO2摩尔投料比:1:9;氧化温度:15℃;陈化时间:15d;污水通过Φ25×400吸附柱(100g活性炭)流量3mL/min。处理后的污水各项指标符合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氯催化氧化法处理PTA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PTA废水国内外处理技术状况,实验中系统地考察了pH、反应时间和氧化剂投加量对COD值、色度去除率的影响,优化了废水处理的操作条件,最终以较低的成本和方便的操作将PTA混合污水的COD值降至420mg/L左右,该废水可进入生物降解系统进行处理使其COD值降至150mg/L以下。方法操作简单,工艺流程合理,处理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氯是强氧化剂,能够与多种有机和无机化合物发生反应而将其破坏分解成无毒无害物质.二氧化氯制造容易,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是处理工业污水、医院污水、饮用水;净化空气、除臭脱色漂白;降低COD、BOD;消毒灭菌、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理想制剂.  相似文献   

9.
实验研究了不同间歇条件下,间歇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微污染水的处理效果,比较了其对比连续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优越性.结果表明,在曝气强度为4 m3/(m2·h),停曝比为6∶4~9∶1的间歇曝气条件下,间歇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对氨氮和CODM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69.49%~93.51%和21.12%~24.29%,生物填料上的生物量为265.53~938.63nmol/m3.在保障溶解氧大于4 mg/L的前提下,停曝比大于等于8∶2,间歇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效果好于连续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且比连续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节省气量60%~80%.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某高职院内小河水为原水,采用强化混凝气浮-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改变混凝剂种类、投加量、回流比和有机负荷等参数,分别测定出水的浊度、CODMn、NH3-N.结果表明,采用强化混凝气浮-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微污染水中的最佳运行参数为:回流比0.6,溶气罐表压0.3MPa,PAC投加量10mg/L,生物接触氧化池容积负荷1.8kgCOD/(m3.d)~1.9 kgCOD/(m3.d).在最佳运行工况下,污染物的最高去除率可达到:浊度,97.86%;CODMn,61%;NH3-N,27%.利用强化混凝气浮-生物接触氧化作为微污染水源水常规给水处理的预处理方法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氯消毒时三氯甲烷形成量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二氧化氯与氯消毒时三氯甲烷的形成量。结果表明,氯可与水中有机物反应形成三氯甲烷,其形成量随水中有机物含量,氯投加量,PH值的升高而升高,当COD为3mg/L,投氧量为7mg/L时,经48h反应后,三氯甲烷形成量将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60μg/L,二氧化氯不与有机物反应形成三氯甲烷,11.33mg/L的二氧化氯与COD为2.67mg/L水样经48h反应,三氯甲烷形成量低于检出限,二氧化氯与氯复佤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氯氧化水中苯胺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苯胺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对二氧化氯氧化苯胺的动力学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ClO2氧化苯胺的反应对于ClO2和苯胺均为一级反应,总反应级数为二级.在pH6.86和水温(Tw)287K条件下,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值为0.11L·(mol·s)-1,反应活化能为73.11 kJ·mol-1,表明ClO2氧化苯胺的反应在一般水处理条件下即可发生.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反应速率常数k值均较中性条件下大;亚氯酸根ClO2-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大CC-MS检测到对氨基酚和偶氮苯2种主要反应中间产物,文中对ClO2氧化苯胺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二氧化氯是一种具有高氧化性和强消毒性的化合物,本论文介绍了二氧化氯制备的化学法、电解法以及电化学法,并对几种工艺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工艺主要是化学法中的氯酸钠法和亚氯酸钠法。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氯杀灭拟柱孢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来自某饮用供水水库的拟柱孢藻,研究二氧化氯投加量、藻的初始浓度、pH值、有机物含量和氨氮含量对二氧化氯杀灭拟柱孢藻的效果的影响,探讨二氧化氯氧化与混凝工艺结合的去除拟柱孢藻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拟柱孢藻的杀灭率随着二氧化氯投加量增大而提高,随着pH的升高及有机物含量的增大而下降;杀藻量随着藻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氨氮对二氧化氯杀灭拟柱孢藻基本没有影响。对于以拟柱孢藻为优势藻的某饮用供水水库原水,二氧化氯氧化与混凝工艺结合除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二氧化氯投加量0.5 mg/L,聚合氯化铝15 mg/L,二氧化氯与混凝剂一起投加。在此条件下,除藻率为98.90%,余浊为1.59 NTU。工艺条件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说明影响除藻率的因素依次为:二氧化氯投加量>混凝剂投加量>投加顺序。  相似文献   

15.
污水氯、二氧化氯消毒处理中水质及毒性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从水质和毒性2方面比较了氯、二氧化氯消毒对污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质特性方面,氯消毒对污水色度影响不大,而二氧化氯消毒明显降低了污水的色度;氯、二氧化氯消毒前后污水的DOC基本没有变化;氯消毒后污水的UV230明显增加,二氧化氯消毒后污水的UV230略有降低,当二者投加量均为30mg/L时,氯消毒使污水的UV230增加约0.7cm-1,二氧化氯消毒使污水的UV230降低约0.05cm-1.在毒性生成方面,氯、二氧化氯消毒产生的急性毒性均随消毒剂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氯消毒产生的急性毒性明显高于二氧化氯消毒;氯消毒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污水的遗传毒性,而二氧化氯消毒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污水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技术对污水在氯和二氧化氯消毒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变化进行了初步解析.结果表明,与饮用水、地表水等不同,生物处理出水含有较多的芳香族蛋白质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且其中的腐殖质主要为生物源,芳香性较弱.在氯和二氧化氯消毒后,污水DOM中的芳香族蛋白质和微生物代谢产物类物质的荧光峰发生蓝移,即峰值的激发或发射波长减少了几个nm,这可能由芳香环结构的破坏引起;而腐殖质类物质的荧光峰发生红移,即峰值的激发或发射波长增加了几个到二十几个nm,此现象与地表水相反,可能与腐殖质的来源不同有关.与遗传毒性的变化类似,氨氮对水样氯消毒后的荧光变化有明显影响,但对二氧化氯消毒后的荧光变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氧化铝载体下二氧化氯催化氧化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研究了二氧化氯化学氧化体系和二氧化氯催化氧化体系。实验结果表明:单用二氧化氯化学氧化处理COD为2700mg/L的活性艳红染料配制废水时,最佳反应pH值为10,氧化剂经济用量为800mgClO2/L废水,反应时间为30min,COD去除率可达63%左右,氧化指数(COD削减量∶ClO2投加量)=2.18。当二氧化氯与自制催化剂所组成的催化氧化体系用于对活性艳红染料配制废水的处理时,最佳反应pH值为10左右,氧化剂经济用量为1000mgClO2/L废水,反应时间为90min,COD去除率可达83.4%,氧化指数=2.25。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催化氧化法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处理难降解废水的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二氧化氯对剑水蚤类浮游动物的灭活与去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志伟  崔福义  林涛  刘国平 《环境科学》2007,28(8):1759-1762
进行了氯气和二氧化氯灭活剑水蚤的对比试验,并分析了pH值、有机物含量等对二氧化氯灭活剑水蚤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预氧化与混凝过程的协同除蚤效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与氯气相比二氧化氯对剑水蚤具有更显著的灭活作用,在较低的投加量(1.0 mg/L)下,接触30 min就可以达到100%的灭活率.当水体pH值为5.7~8.0,灭活效果不受影响,但pH值为9.8可以导致灭活率降低10%.有机物含量对灭活率产生显著影响,有机物含量增加,则灭活率降低.混凝烧杯试验表明,二氧化氯投加量为0.9 mg/L时,二氧化氯预氧化与混凝沉淀的协同作用将完全去除原水中的剑水蚤.  相似文献   

19.
采用umu遗传毒性测试方法考察了二氧化氯和氯消毒对几种城市污水生物处理出水遗传毒性的影响,发现当二氧化氯消毒剂从0 mg/L增加到30 mg/L时,几种污水的遗传毒性均先迅速降低后趋于稳定,而当氯消毒剂从0 mg/L增加到30 mg/L时,几种污水的遗传毒性的变化规律不同.进一步研究氨氮对污水消毒过程中遗传毒性变化的影响,发现氨氮对污水二氧化氯消毒过程中遗传毒性的变化规律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污水氯消毒过程中遗传毒性的变化规律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氨氮含量较小(<10~20 mg/L)时,污水氯消毒后的遗传毒性小于消毒前;当氨氮含量较大时(>10~20 mg/L),污水氯消毒后的遗传毒性大于消毒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