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近期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结合四平市地下水赋存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论述了监测区内由于不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而产生地下水水位下降、水量削减、水质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全面、准确地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意义重大。以秦皇岛新兴产业园规划环评为例,在分析项目概况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用地下水位的长期动态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识别和验证。运用识别后的模型预测了评价区不同时期的地下水流场和溶质运移范围,为评价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德令哈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玉民  崔向红 《青海环境》2002,12(4):161-162
根据对德令哈市供水水文地质条件的统计,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分析计算2010年用水量供需平衡分析,德令哈市的地下水资源可以保证2010年需水量。  相似文献   

4.
硬度是衡量地下水环境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根据长春市水文地质特征,对水质数据进行筛选,并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地下水常规组分数据与地下水硬度值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由此得出形成区内硬度异常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长春市地下水硬度增高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未来地下水资源短缺,特别是由于地面沉降、地表退化、海平面上升等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将对沿海地区的地质环境及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通过对崇明地区地下水资源利用现状以及影响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改善传统的灌溉系统来减少地下水资源的使用、海岸沿线修建人工湖泊防止海水入侵、鼓励农民大面积种植水稻、制定管理措施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总量、进一步加强崇明岛地面沉降动态监测与研究等相应的防范措施。强调控制地下水位的下降,以减轻淡水资源短缺所造成的危害,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确定地下水开发利用总量控制指标,实现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是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研究针对阜康市地下水超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采用历史动态分析法和水均衡计算法,提出地下水位管理下限作为地下水位管理控制指标,确定了阜康市各乡镇2020年、2030年地下水管理的控制水位分别在3.88 m~55.26 m、4.10 m~56.58 m之间。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存在截渗墙情况下地下咸水恢复的优化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咸水分布区的自然地理和水文地质条件,然后对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概化,建立了相应的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数值模型,最后通过地下水模拟软件Visual—MODFLOW3.1对存在截渗墙情况下的不同咸水恢复方案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纯的抽水方案对于高浓度咸水的去除非常有效,但是低浓度咸水残留量较大;抽水——注水方案对高低浓度的去除效果都比较好;而抽水优化方案对高浓度和低浓度的咸水的去除更加经济、快速和彻底。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河下游工程输水后的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塔里木河下游为研究区域,分析了生态输水工程实施以来该区地下水埋深、水质、植被生长状况的不同响应程度。研究表明:生态输水工程使得原本较低的地下水位在一段时间内得到抬升,局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尤其在输水中期(2003-2005年),植被物种组成发生变化,物种多样性增加,植被盖度提高,地下水水质有所好转;但2007年以后,尤其是2008年,随着输水的间断,下游地下水位开始回落,草本植物物种数量又开始减少,因此,生态输水工程必须持续进行才能真正挽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现状不容乐观,饮用水源污染已经成为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其中地下水饮用水源污染更为突出.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是保证水质安全的重要措施,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较多,其中数值模拟法能客观并详细地描述含水层结构与水文地质条件,适用于各种背景的地下水水源研究.本文以崇州市城区饮用水源为例,采用MODFLOW软件建立地下水渗流场,应用MODPATH对水源地抽水井进行粒子逆向示踪模拟,根据不同的时间标准确定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并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地标、地界特点确定各级保护区的界线.  相似文献   

10.
以某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项目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场地水文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建立评价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模拟污染物在地下水环境中的运移规律和浓度变化,分析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特征,评价其对地下水环境及敏感目标的影响程度,为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预测和相应污染防治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长输油气管道穿越河流隧道施工中可能产生大量施工涌水,其影响范围内会出现地下水水位下降,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很大。文章以某天然气管道长江隧道穿越为例,根据隧址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等,计算隧址区涌水量,分析长江盾构隧道施工对地下水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河流隧道施工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隧址区原有的地下水径流及排泄条件,会导致突涌水发生,对地下水产生较大影响。据此提出了河流隧道施工前做好地下水预探、采取注浆堵水或井点降水法施工等一系列保护措施,为河流隧道建设过程的地下水保护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火电厂项目的运营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项目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项目本身的防渗措施,本文通过对新疆华电吐鲁番2×350MW冷热电多联供工程地下水环境预测,分析在水文地质条件不具备较好的天然防渗前提下,项目采取不同的防渗措施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程度,以最终确定经济可行的防渗措施,同时为同类条件项目的地下水预测及防渗措施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野马滩水源地为玛沁县第一水源地,是依靠引取野马滩构造岩溶泉为主,该泉观测期内泉水流量最大为0.59542m~3/s,最小为0.46530m~3/s,泉水中锶含量0.52mg/L,矿化度403.26~405.36mg/L,总硬度220.18~225.18mg/L,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S-C.N,为含锶低矿化天然矿泉水。其流量大、水质好且动态稳定,具有集中供水意义。文章在分析研究泉水出露的水文地质背景条件及水文地质特征等基础上,认为三山夹两谷是构成地下水坝的地形条件。二叠系灰岩地层及北东向张性断裂发育是构成地下水赋存运移通道。背景条件中北北西向下盘阻水是地下水成群分布的构造条件。依据泉水流量及动态变化开发利用潜力分析,认为野马滩泉引泉引流开采方式40 000m~3/d的可开采量是有充分保证的,并提出了水资源保护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灌区面积的变化会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产生相应的影响,通过探求沙湾县土地扩张模式下灌区的地下水位动态特征,以达到土地资源与地下水资源的协调发展。本文通过收集沙湾县2002-2017年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及近10年(2008-2018)的地下水位资料,结合数理统计法,研究土地面积变化与地下水位间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2002-2017年,耕地面积发生较大的变化,2017年耕地面积较2002年增加8.14×10~4 hm~2;林地、果园地、牧草地面积略有波动,但变化幅度不大。2008-2018年,沙湾县地下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老沙湾镇小东渠村、柳毛湾镇等监测井下降速率较大,达2.35 m/a、2.52 m/a,水位下降较严重。耕地面积的快速增加导致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加,是地下水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以某天然气净化厂为例,探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主要技术问题。以实例说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评价范围确定,项目的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通过渗水试验和抽水试验,计算相关水文地质参数以了解场地包气带和含水层的防污性能。分析了地下水污染源项,通过计算确定事故工况下污染源源强,采用数值法预测模型,对水文地质参数进行分区,并对净化厂检修污水池、生化污水处理装置曝气调节池和事故污水池的泄漏情景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净化厂各装置单元在预测时限内,除污染源附近小范围外,各污染因子浓度均可满足相应的GB/T 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要求。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环境保护目标敏感程度及评价结果,对厂址区、主体装置区、污水处理区等重点区域按GB/T 50934—2013《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有关要求采取相应防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由新疆地矿局第一水文队承担,长春地院参加而共同完成的《乌鲁木齐河中上游地下水资源的初步管理模型及合理开发利用研究》,历时4年于1990年底脱稿,日前经有关专家组成的评委会评审,认为是一份较好的科研报告,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内先进水平。该专题是针对鲁木齐地区地下水资源条件和开发现状,为解决市区供水不足、调整开发布局、合理安排开采量,以适应乌鲁木齐地区的近期和长远发展目标而进行的。研究根据水文地质和开采环境条件复杂的情况,从系统工程观点出发,对研究区通过勘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正当许多城市因水资源开采失调而出现地下水位下降,甚至引起地面沉降和水资源枯竭等环境地质灾害之际,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却发生了地下水位呈大幅度上升的罕见现象。并酿成浸没灾害,引起国务院及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本文在剖析格尔木地下水位上升机理的基础上,认为其发生与发展,与特定的地质环境,特别是与水库的兴建有关,故将其称作水库效应地质灾害。格尔木市区地下水位上升,始于1977年9月山口水库(即乃吉里水库)兴建之后,在截至1983年的六年里,市区地下水位累计升高6.203米,年平均上升1米,  相似文献   

18.
艾比湖流域典型植物生长的水文地质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实际调查资料基础上,总结了艾比湖流域典型植物胡杨、梭梭、红柳赋存的地貌位置、当前主要存在问题、适生地下水位埋深、包气带岩性与结构等水文地质条件,为流域的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最大程度缓解工程实施对当地地下水环境的破坏,文章在综合分析普光气田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现场水质监测工作,选用内梅罗指数法评价区域地下水质量现状。结果表明:普光气田开发建设工程对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影响较小,地下水水质良好。在此基础上,探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地下水环境影响因素,据此提出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以期为研究区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区域地质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入手,分析论述了阿拉尔盆地高压自流水赋存特征,并结合阿拉尔水源地开采现状和2004年水源地探采结合4眼供水井资料,以水源地规划的2.1×104m3/d生产规模为目标,选择水均衡法、断面法、开采试验法分别评价了全盆地地下水天然补给量、水源地地下断面补给量,水源地允许开采量,并分析预测了水源地随开采时间的延伸其水头的变化趋势,为今后类似地区开展地下水资源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