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pH对生物滤池处理含H2S和NH3混合恶臭气体的影响,以及不同pH下的物质转化情况和去除机制。结果表明,不同pH下,生物滤池对H2S和NH3的去除率是不同的。在强酸性(pH为2左右)和中性(pH为7左右)条件下,H2S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这分别归于嗜酸性硫细菌和非嗜酸性硫细菌的生物降解作用。低pH下,NH3的去除归于化学中和作用;中性(pH为7左右)条件下,NH3有较高的去除率,主要依靠生物硝化作用。通过考察pH对生物滤池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生物滤池处理含H2S和NH3混合恶臭气体的pH控制条件和去除机制,为恶臭气体生物处理工艺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生物技术在有机废气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法净化有机废气主要有生物吸收法、生物滤池和生物滴滤池等几种形式。与传统的有机废气处理方法相比,生物技术具有费用低、处理效率高、安全性好及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在德国、荷兰、日本及北美等国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生物清消技术是一种迅速发展的污染物处理的生物技术,用于处理分散在土壤、地下水、海洋和湖泊中的污染物。生物清消技术通过向环境供给营养物、共作基质和供氧,并依靠有机污染物自身的碳源促进天然微生物群体的生长繁殖,也可进一步向污染环境中补充在实验中筛选和增殖的微生物(强化技术)稳定和加速生物降解过程。本文介绍了生物清消的几种方法:生物促进法、生物耕作法、固相清消法、土壤堆制法、生物泥浆法,还介绍了强化技术应用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生物滤池、生物洗涤塔和生物滴滤池处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及恶臭的特性、近期发展状况及其应用。阐述了亨利系数在选择生物处理技术中的作用 ,以及生物反应器内填料、微生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生物法处理挥发性有机废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物法处理被污染的空气这一技术已经被德国和荷兰成功地运用了20年之久,但是在国内还属于一种较新的空气污染治理技术。本文主要概述了有机废气生物处理的3种主要形式:生物滤池、生物滴滤塔和生物洗涤器的原理、流程和几种影响反应器性能的因素,并比较了以上3种反应器及其不同支撑材料的优缺点。目前,气态生物反应器主要以通用的指导方针、试验性的研究和来自类似应用的经验为基础进行设计的。  相似文献   

6.
生物修复剂在清除海滩石油污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生物修复石油污染海滩时常用的修复剂类型及其特点.当实验室环境条件能较好控制时,生物强化剂一般是有效的;然而污染现场得出的证据不能表明其对生物降解有促进作用.实验室和现场的研究均表明营养型生物促进剂能有效促进石油的生物降解.水溶性营养易被波浪和潮汐冲刷掉;缓释型营养盐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控制其释放速率,以保证孔隙水中能较长时间维持理想的营养浓度;亲油型肥料中含有有机碳,有可能在微生物降解石油之前被优先降解.建议根据污染环境的特点选用适合的生物促进剂.  相似文献   

7.
生物法处理挥发性有机废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法处理被污染的空气这一技术已经被德国和荷兰成功地运用了 2 0年之久 ,但是在国内还属于一种较新的空气污染治理技术。本文主要概述了有机废气生物处理的 3种主要形式 :生物滤池、生物滴滤塔和生物洗涤器的原理、流程和几种影响反应器性能的因素 ,并比较了以上 3种反应器及其不同支撑材料的优缺点。目前 ,气态生物反应器主要以通用的指导方针、试验性的研究和来自类似应用的经验为基础进行设计的。  相似文献   

8.
生物标志物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概况与趋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标志物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日显重要,近几年国内已有这一领域的文献综述,但若干基本方面还有待阐述。文章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旨在提出侧重于这些方面的全面评述,包括:生物标志物及相关术语的基本概念;暴露生物标志物,反应或毒性效应生物标志物和易感性生物标志物的性质和实例;生物标志物对污染物的特异性和生物标志物有害效应的关系;生物标志物在环境评价中的作用和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9.
生物流化床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硝化强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厌氧/好氧/硝化耦合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垃圾渗滤液,通过摇瓶富集与开放体系扩大培养得到高浓度的硝化菌液,用于硝化生物流化床反应器的挂膜启动、驯化与动态运行实验。结果表明,扩培菌液中亚硝化细菌与硝化细菌的浓度分别达到9 .0×107 和3. 5×107 MPN/mL。硝化生物流化床的强化挂膜启动与驯化约历时30d,实际废水动态运行的结果显示,当进水垃圾渗滤液平均氨氮浓度为284 .4mg/L时,出水氨氮浓度为14. 3mg/L,达到了GB16889 1997一级排放标准,经过硝化生物强化的流化床反应器处理高浓度垃圾渗滤液的硝化速率高达28. 1gNH+4 N/m3·h,与未经生物强化的同类系统相比高出近1倍。  相似文献   

10.
2种填料作为生物膜载体修复微污染河水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BR),在水温为(19.0±1.5)℃,DO≥4.5 mg/L条件下,比较基于2种生物膜填料(竹丝和空心塑料球)上的微生物对微污染河水中高锰酸钾指数(COD Mn)、总氮(TN)和总磷(TP)等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经过4 h的运行,竹丝作为生物膜载体时,COD Mn、TN的去除分别为17.5%~48.8%和49.38%~70.93%,但TP的去除效果不明显;而基于空心塑料球的生物膜对COD Mn的去除率仅为2.4%~42%,对TN和TP去除效果均不明显。通过显微分析发现,基于竹丝填料生物载体上微生物种类、数量明显多于空心塑料球。  相似文献   

11.
填料材质、结构等影响到生物膜的性状和水力学特性 ,是决定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文分别选取了悬挂式填料和悬浮式填料各 2种填料 ,分别从COD与NH3 N的去除、充氧效率和出水浊度等方面对各种填料处理城市污水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悬挂式填料具有挂膜快、处理效果稳定 ,受环境变化影响较小 ;悬浮式填料受气水作用能够悬浮转动而具有较强的布水、布气功能 ;生物量的差异导致悬浮式填料和悬挂式填料处理效果和充氧效率不同 ,悬浮式填料生物膜容易脱落导致系统受负荷冲击时生物量流失而处理效果变差 ;软性填料生物膜容易板结成球 ,容易导致其处理效果降低  相似文献   

12.
应用固定化生物催化剂(IBC)进行SBR处理系统强化实验,考察了IBC的投加对SBR的处理效果和活性污泥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IBC能够提高SBR的污染物处理效率,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的COD、NH3-N、BOD5和TP去除率分别提高了9.75%、19.36%、6.28%和28.09%。实验组和对照组SVI变化不大,投加微生物制剂IBC并没有显著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但实验组活性污泥的OUR、SOUR和SBI均高于对照组,这表明IBC的投加提高了SBR中污泥活性,且优化了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3.
生物标记物可用来评价水生生态系统中污染物 (金属、有机异生物质、有机金属化合物等 )的暴露和效应。金属硫蛋白、乙酰胆碱酯酶、细胞色素 P4 5 0、性别异常、应激蛋白等都是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文章对几种重要生物标记物的适用范围、测定方法及应用前景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与恶臭的生物处理技术及其工艺选择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介绍了生物滤池、生物洗涤塔和生物滴滤池处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及恶臭的特性、近期发展状况及其应用。阐述了亨利系在选择生物处理技术中的应用,以及生物反应器内填料、微生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生态塘系统分析及生物种属合理组成的设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怪我国北方城市污水处理氧化塘的生态系统的调查和综合系统分析,按照能量在食物链中以1/10的乘余值,从你级往高营养级逐级传递规律,对生态塘中的生态系统(由分解者、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对物质和能量在食物各的传递进行了定量分析。根据调查和综合系统分析结果,提出了生态塘系统部各种物种的优化组合与分配的设想,由此构成的食物链(风同效进行物质和能量逐级传递从而使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有效的生物降解,同化、转化和  相似文献   

16.
微藻在生物减排CO2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藻是一类单细胞或简单多细胞的微生物,其生长快速,并能够高效地固定各种来源的CO2,包括大气和工厂排放废气中所含的CO2及溶解性的碳酸盐.CO2的固定、生物能源的制备及污水的处理相结合为目前CO2的减排提供了一种前景非常好的技术选择.论述了热化学转化法(湿式碳化、热解及直接液化)等微藻生物质制备生物能源方法的研究状况,并分析了利用微藻生物减排CO2与污水处理相结合的可能性及目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假单胞菌L-01产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玉瑛  李冰 《环境工程学报》2010,4(11):2575-2578
通过对活性部位测定,表明菌株L-01产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主要是胞外型的糖脂类物质;提取生物表面活性剂后,采用红外扫描仪和紫外扫描仪测定其结构并进一步分析表明,该生物表面活性剂为鼠李糖脂。当以柴油为惟一碳源培养菌株L-01时,在生长的对数后期开始产鼠李糖脂,并在稳定期的初期达到最大值。菌株L-01产的鼠李糖脂对柴油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培养60 h时,其E24值高达95.2%。通常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是指在水中测得的,而对鼠李糖脂在水中和土壤中的测定其CMC值后,结果发现两者差距很大,在水中的CMC为65 mg/L;而在土壤溶液中时,其CMC值高达185 mg/L,这一点对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于石油污染生物修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添加的表面活性剂在高于CMC值时才能有效地提高生物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18.
采用序批式投加剩余污泥方式,连续34d考察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的污泥减量效果,研究了MBR中微型动物种类与数量的变化规律以及生物捕食作用对污泥减量效果的贡献.研究发现,MBR中出现密度较高的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共13种,其中以红斑顠体虫平均密度最高,达到了338.5个/mL;MBR在运行过程中,MBR内的微型动物呈现出“纤毛虫—轮虫—红斑顠体虫”的演替变化规律;MBR内的污泥减量效果与微型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在试验初始阶段,MBR内污泥质量保持相对稳定,之后随着MBR内红斑顠体虫的快速增殖,开始大量生物捕食其他原生动物和轮虫,MBR内微型动物总量降低,导致试验后期(运行约20 d后)MBR内的污泥质量迅速增加,可见保持MBR内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种类与数量的相对稳定是MBR工艺能够长期实现污泥减量的关键.整个试验期间,向MBR中投加的待处理污泥总量为126.9 g,污泥累积减少量为100.2 g,污泥总减量率为78.96%,其中生物捕食作用引起的污泥累积减少量占总的污泥累积减少量的73.9%,是MBR工艺实现污泥减量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19.
分别采用7-乙氧基异酚恶唑酮.脱乙基酶(EROD)活性测定法,重组人激素受体基因的酵母测试和Q67发光菌试验方法,对北京市某生活污水处理厂的进水、二沉出水以及经过石灰法深度处理后的出水中的类二恶英物质、类雌激素物质和急性毒性物质进行了分析。进水中的三类生物毒性效应物质中的急性毒性物质,可通过活性污泥法基本去除,而对类雌激素物质和类二恶英物质的去除率分别为76%和52%。经过石灰沉淀法的深度处理后,可使上述两类物质的总去除率达到95%和68%。出水中的雌激素当量水平与欧洲国家污水处理厂出水水平相当,而类二恶英物质的总浓度低于美国EPA饮用水中二恶英的最大允许浓度。展示了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在排水生态风险和工艺评价方面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柱生物曝气法吸附处理含铬废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复合生物吸附剂FY01与活性污泥作为吸附材料,探讨了柱式生物曝气法对高浓度含铬电镀废水的生物吸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FY01性能稳定,耐进水pH冲击能力较强。当进水pH=2—5、流速为500mL/h时,10gFY01和5g活性污泥联合处理60.4mg/L含铬电镀废水2h后,铬的去除率达78%以上;在4℃冰箱和23—28℃实验室保存50d的FY01对铬的去除分别在78%~83%和77%-84%之间。柱式生物曝气吸附法对含铬废水的处理效果理想,运行稳定。串联处理2000mL总Cr、Cu^2+和COD浓度分别为60.4、4.51和48.2mg/L的电镀废水2h后,去除率分别高达92.1%、99.2%和7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