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燃煤源是城市环境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燃煤产生的颗粒物由可过滤颗粒物 (FPM) 与可凝结颗粒物 (CPM) 两部分组成,且CPM在排放的总颗粒物中占比较高。采用EPA Method 202方法,对燃煤供热厂湿法脱硫系统 (WFGD) 进口及出口烟气进行平行取样,并对燃煤烟气中CPM质量浓度、成分组分、金属元素、水溶性离子及WFGD对CPM的脱除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WFGD进口与出口处CPM在TPM中均占有主导地位,且CPM中以CPM无机组分为主。CPM中含量较高的10种金属元素为Na、Ca、Al、K、Fe、Zn、Mn、Ba、Cr、Ti,其中Na、Ca、Al三种金属元素之和占总金属元素的80%以上。燃煤烟气CPM中水溶性离子以SO42−为主,其中WFGD进口处SO42−占CPM总水溶性离子的59.49%,WFGD出口处SO42−占CPM总水溶性离子的81.07%。通过对WFGD进口与出口处颗粒物浓度对比发现WFGD对CPM的脱除效率为69.29%,对CPM有机组分脱除效率为负,对CPM无机组分的脱除效率为77.27%。WFGD对10种金属元素的脱除效率为55.52%,WFGD对总水溶性离子的脱除效率为78.74%。本研究结果可为供热厂的可凝结颗粒物排放源头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燃煤电厂非常规污染物的排放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为全面表征燃煤电厂非常规污染物脱除性能,针对某1 000 MW燃煤超低排放机组,分别采用FPM和CPM一体化采样系统、安大略法(OHM)、控制冷凝法、HJ 646-2013规定的有机物测试方法,系统研究了CPM、Hg、SO3、PAHs等非常规污染物的梯级脱除特性。结果表明:100%、75%负荷时低-低温电除尘系统对CPM脱除率分别为87.15%、92.20%,湿法脱硫分别为49.65%、45.55%,不同负荷下FPM分别为3.6、4.4 mg·m−3,但CPM却分别达14.2、15.3 mg·m−3,CPM的浓度远超FPM;低-低温电除尘系统脱Hg效率为64.81%,整个系统的脱Hg效率为75.5%,Hgp全部被脱除,剩余的是难以脱除的Hg0、Hg2+,脱除率分别为为63.01%、64.29%,Hg0排放浓度为5.4 μg·m−3,Hg2+排放浓度为0.5 μg·m−3;SCR脱硝催化剂将SO2氧化成SO3的转化率约为0.7%,低-低温电除尘系统可脱除88.7%的SO3,湿法脱硫对SO3的脱除率为29.63%,最终SO3排放浓度为1.9 mg·m−3;全系统对16种PAHs脱除率达94.25%,其中,气相、固相脱除率分别为91.61%、99.27%,最终气相、固相PAHs排放浓度分别为2.39 μg·m−3和0.11 μg·m−3。现有超低排放设备对非常规污染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协同脱除效果,满负荷条件下该机组CPM、Hg、SO3、PAHs排放浓度分别为14.2 mg·m−3、5.9 μg·m−3、1.9 mg·m−3、2.5 μg·m−3,Hg的排放浓度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中30 μg·m−3的要求,CPM、SO3、PAHs尚无国家强制排放标准。本研究结果可为燃煤电厂后续非常规污染物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常温搅拌制备了对污水中NH4+具有高选择性去除的硅铝型弱晶态铵离子筛,其平均孔径介于2倍水合Ca2+直径和2倍水合Na+直径之间。结果表明,铵离子筛对NH4+具有优良的吸附选择性和可再生性,吸附容量可达到25 mg·g−1。受Na(AlO4)双位点吸附规则制约,铵离子筛对Ca2+、Mg2+具有优良的筛截效果,市政污水中质量浓度为70 mg·L−1的Ca2+ 不影响铵离子筛对NH4+的吸附性能Na(AlO)。吸附饱和的铵离子筛经0.5 mol·L−1 NaCl溶液多次洗脱和再生之后,仍能将污水中的氨氮质量浓度由40 mg·L−1快速降至1 mg·L−1以下。本研究可为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氨氮提供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厌氧氨氧化(anammox)为新型生物脱氮工艺,面临N2O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羟胺(NH2OH)与亚硝酸盐 (NO2) 是影响anammox体系N2O排放的重要环境因子。基于批次实验,考察了不同质量浓度NH2OH和NO2对anammox体系中N2O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O2]为100~300mg·L−1条件下,N2O排放量随NH2OH质量浓度递增;而当[NO2]增至300~500 mg·L−1,投加高质量浓度NH2OH(30、50 mg·L−1)能抑制N2O的产生。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表明,低[NO2]的环境中,NH2OH会增加体系中异养菌的相对丰度,并抑制anammox菌的生长;而在高[NO2]的环境中,高质量浓度的NH2OH可促进anammox菌与共存异养细菌的生长。功能基因分析表明,N2O的排放量受到硝化、反硝化及硝酸盐异化还原产铵(DNRA)代谢途径调控,并与norB、nrfA基因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 ) 。因此,anammox体系N2O产量受到NO2与NH2OH综合作用的影响,当进水[NO2]较高时可通过投加适量NH2OH降低N2O排放量,而当进水NO2不足时可通过抑制NH2OH的累积量以减少N2O的生成。该研究结果可为anammox工艺的低碳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GC-MS,对我国7家典型燃煤电厂和2家焦化厂燃煤锅炉在脱硫工艺设施前后排放烟气中的VOCs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燃煤电厂锅炉的排放因子和VOCs的排放量。2种锅炉在脱硫后VOCs的浓度分别为85~1 374 μg·m−3和27~45 μg·m−3。脱硫设施对VOCs的排放影响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脱硫设施的种类、VOCs的性质、脱硫浆液等。通过计算得到各企业的臭氧生成潜势值(OFP),为17~2 640 μg·m−3,其中苯系物对臭氧生成的贡献最大。计算得到燃煤电厂的排放因子为2.37 g·GJ−1,每年因火力发电排放的VOCs为4.2×104 t。以上结果可为燃煤电厂的VOCs控制设备和工艺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臭氧催化氧化-BAF组合工艺深度处理抗生素制药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抗生素制药废水组分复杂、毒性强、难生物降解的特点,以Ce负载天然沸石作为催化剂(Ce/NZ),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曝气生物滤池(BAF)组合工艺对抗生素制药废水二级生化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Ce/NZ催化剂可显著改善臭氧预处理单元的处理效率,在臭氧进气浓度为50 mg·L−1、臭氧进气量为600 mL·min−1、催化剂用量为1 g·L−1、臭氧反应时间为120 min的条件下,臭氧催化氧化预处理对抗生素制药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43%,平均COD由220 mg·L−1降至125 mg·L−1,BOD5/COD由0.12升至0.28,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显著提高。臭氧预处理单元出水采用BAF进行生化处理,在进水平均COD为125 mg·L−1、平均NH4+-N为12 mg·L−1、水力停留时间为4 h、气水比为4∶1的条件下,COD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2%和64%。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平均COD和NH4+-N分别为46 mg·L−1和4.1 mg·L−1,出水水质可以稳定达到《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3-2008)。相较于单独BAF工艺,组合工艺出水COD和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了66%和15%,出水水质明显优于单独BAF工艺出水。  相似文献   

7.
吕恺  姚雪薇  彭党聪 《环境工程学报》2021,15(10):3368-3377
为探讨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好氧池生物膜作为接种污泥启动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可行性,启动了两段式亚MBBR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并成功运行。结果表明,经过90 d的启动,在进水NH4+-N质量浓度为750 mg·L−1的条件下,亚硝化反应器负荷(以NH4+-N计)可达到9 000 mg·(m2·d)−1,平均出水NO2-N和NH4+-N质量浓度比值为1.28,满足厌氧氨氧化的反应要求。经过180 d的启动,在进水NH4+-N和NO2-N质量浓度分别为360 mg·L−1和380 mg·L−1的条件下,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负荷(以TN计)可达到13 875 mg·(m2·d)−1,TN去除率可达(84.14±0.66)%。活性测定结果显示,AOB和ANAMMOX活性(以NH4+-N计)分别可达6 423.84 mg·(m2·d)−1和6 448.32 mg·(m2·d)−1且均可维持恒定。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亚硝化反应器中的Nitrosomonas占比由0.02%增至20.09%,为AOB的主导菌属;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Ca. BrocadiaCa. Jettenia为主要的ANAMMOX菌,占比分别达到11.00%和2.07%。采用好氧池生物膜作为接种污泥可快速启动两段式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典型燃煤机组超低排放系统的经济性运行区间以及经济性优化策略,建立了长三角区域115台燃煤机组(共计79 370 MW)超低排放技术路线数据库;通过建立污染物控制技术成本评估模型,探究了机组容量、煤质、运行时间和“上大压小”策略对运行成本的影响。针对典型超低排放技术路线,机组容量由100 MW增加至1 000 MW时,超低排放系统运行成本由0.051元·(kWh)−1下降至0.027元·(kWh)−1。根据环保电价补贴,将超低排放系统运行成本划分成了4个区间。当超低排放电价补贴为0时,600 MW及1 000 MW机组超低排放系统原有的环保电价补贴仍可满足超低排放系统运行的成本要求。“上大压小”策略可以显著降低污染物控制成本,在实现相同发电量的情况下,如果用3台1 000 MW燃煤机组替代10台300 MW燃煤机组,SO2、NOx及PM控制年运行成本下降幅度分别为20.7%、27.6%和34.4%。本研究结果可为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系统的经济性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人工快渗(CRIS)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HSSFCWs)构建了水平流人工渗滤系统(HFCIS),研究了该系统对耗氧有机物(以COD计)、氨氮(NH4+-N)的沿程去除情况和污染物在系统内的垂向分布情况,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0.083 m·d−1、进水耗氧有机物(以COD计)浓度为220~630 mg·L−1、NH4+-N质量浓度为13~47 mg·L−1时,COD、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88.6%和91.9%以上。在水力负荷为0.25 m·d−1的条件下,进水耗氧有机物(以COD计)和NH4+-N质量浓度分别为613~690 mg·L−1和36~48 mg·L−1时,总去除率分别为95.5%和78.2%以上。水平方向沿程污染物质量浓度呈现逐渐衰减的趋势,污染物降解符合一阶动力学模型,去除速率常数在CRIS和HSSFCWs的速率常数范围内并处于较高水平。该HFCI系统填料简单,复氧效果好,污染物去除性能优异,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建造位置选择较为灵活,在分散式污水处理中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以花生壳为原料、LaCl3∙7H2O为镧前驱体,通过一步热解法制备了载镧生物炭(La-BC),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考察了溶液pH、吸附时间、La-BC投加量、F初始质量浓度、共存离子等因素对La-BC吸附性能的影响,评估了La-BC在真实地下水中的应用潜能。结果表明:在pH为5~8时,La-BC表现出稳定的除氟性能。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在25 ℃和35 ℃下,La-BC的最大理论吸附容量分别为29.50 mg∙g−1与33.17 mg∙g−1。SO42-、HCO3与CO32− 对吸附过程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Cl、NO3和NH4+影响较小。加标地下水经酸化预处理后,La-BC对工业园区地下水和农村饮用井水均表现出优异的除氟性能。La-BC上的含镧物种包括La(OH)3、LaOCl、La(OH)2Cl以及少量La2(CO3)3和LaPO4,其中La(OH)2Cl为主要的除氟活性物种,F主要通过静电作用和化学沉淀转化为LaF3沉淀去除。  相似文献   

11.
钙钛矿类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催化氧化技术已成为一种有效处理难降解有机物的方法。然而,关于其活化PMS降解阿特拉津的性能、机理和无机阴离子及天然有机物对催化的影响并不清晰。为此,制备了钙钛矿催化剂,系统地研究了LaCoO3催化PMS降解阿特拉津(ATZ)的性能和机理,并探究了常见无机阴离子和腐植酸(HA)对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性pH下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SO42−和NO3轻微抑制降解,高浓度Cl则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他无机阴离子(低浓度的Cl、H2PO4、HCO3)和HA抑制降解。自由基淬灭实验和EPR测试证明体系中1O2和SO4·起着重要作用,HO·对降解过程也有贡献。XPS测试表明LaCoO3表面的Co(Ⅱ)位点、晶格氧和氧空位在催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计时电流测定表明LaCoO3/PMS体系存在电子转移过程。LaCoO3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连续使用5次后ATZ去除率略有下降。最后提出了LaCoO3活化PMS降解ATZ的可能机理。以上研究结果可为LaCoO3活化PMS去除ATZ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陈东瑞  刘涛  乔森 《环境工程学报》2023,17(4):1355-1364
石化废水具有成分复杂、生物毒性和可生化性差等特点,废水中的高浓度耗氧有机物(以COD计)以及有毒物质会抑制生物活性,传统厌氧/好氧工艺在处理此类废水时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为强化生物处理效果,构建了一种新型电化学强化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EMBR)与基于悬浮生物载体的生物膜与活性污泥复合工艺(IFFAS)处理实际石化废水。通过AnEMBR构建的生物电化学系统去除COD,并通过IFFAS内的改性载体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SND)以去除NH4+-N和TN。运行期间COD去除率大于95%,在-1.2 V的外加电压下缓解不可逆膜污染并回收沼气 (CH4占比90.7%) 。稳定运行阶段的COD、NH4+-N、TN的平均去除率可达到97.9%、93.1%和72.2%,平均出水COD为52.11 mg·L−1、NH4+-N为3.70 mg·L−1、TN为15.19 mg·L−1,达到了《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石化废水强化生物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降低电解锰渣中Mn2+和NH4+-N的污染,实现多种固体废物减量化处理,采用锰渣、赤泥、粉煤灰3种大宗固废协同处理,并加入少量生石灰,制备无害化固结体,利用水浸法评估无害化效果,并通过BCR提取、XRD和SEM对最佳处理固结体固锰除氨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优化实验,当固结体中锰渣、赤泥、粉煤灰、生石灰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44%、24%、2%时,浸出液中可溶性Mn2+质量浓度降至5.23 μg·L−1,固化率达99.99%;NH4+-N质量浓度降至0.70 mg·L−1,去除率达到99.93%,pH=8.86,能够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8978-1996)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一级标准限值;同时浸出液中Mn2+、NH4+-N的质量浓度均满足《锰渣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HJ 1241-2022) 中锰渣利用污染控制要求,可以作为替代原料用于生产除水泥之外的其它建筑材料产品。赤泥、生石灰为处理体系提供碱度,粉煤灰增加胶凝作用,使得无害化处理效果良好。本研究结果可为大宗固废协同无害化、减量化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全过程除臭是一种以微生物法为核心的低碳除臭方式。为评估其应用效果,分析了北京市某再生水厂的产排污关键环节中的气液两相污染物削减情况。结果表明:初始污水中[NH4+-N]高于H2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5 mg·L−1和6 mg·L−1,二者随污水反应进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分别在生化段和粗格栅处去除效果最好;气相污染物主要为NH3和H2S,其中NH3在粗格栅处排放通量较高,质量浓度为0.4 mg·m−3,化学浓度贡献率为71%~91%,H2S在污泥储池处质量浓度较高,为0.16 mg·m−3;对粗格栅处进行模拟换气实验,H2S、NH3和臭气的浓度分别为 0.027~0.036 mg·m−3、0.023~0.031 mg·m−3和10~15;厂界的NH3和H2S质量浓度在上风向的检测值均低于下风向,最高值为0.100和 0.007 mg·m−3,臭气 (无量纲) ,甲烷体积分数为1.7×10−6,粗格栅模拟换气和厂界排放浓度均达到北京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DB11/501-2017) 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该研究结果对北京某再生水厂进行气液两相污染物削减分析,证明了全过程除臭工艺应用的有效性,可为同类水厂的除臭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典型超低排放除尘技术组合下的尘排放特性,梳理了目前超低排放除尘技术改造的主流技术路线,归纳出典型的7种改造技术路线。依据典型的改造技术路线,选择了27台在2015—2017年完成改造的燃煤发电机组,并对其烟尘排放进行长期的连续监测,根据机组长期运行的排放表现对典型超低排放除尘技术路线的实际减排效果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7种除尘改造技术路线均可达到控制烟尘排放浓度在10 mg·m−3以下的超低排放标准,其中路线6改造后尘浓度控制在2 mg·m−3以下。对减排效率的研究表明,各技术路线改造后的减排效率均可达到99.97%以上,计算得到机组的平均排放因子为0.025 7 kg·t−1(95%置信区间0.025 4~0.026 1 kg·t−1),其中路线6的排放因子最低,为0.008 6 kg·t−1(95%置信区间0.008 4~0.008 8 kg·t−1)。  相似文献   

16.
基于短程硝化处理后的老龄垃圾渗滤液,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且氨氮和化学需氧量浓度高,C/N比低等特点。本研究以厌氧硝化污泥作为接种污泥,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快速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对其进行深度脱氮。探究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的最佳条件和脱氮性能,根据污泥形貌特征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阐明厌氧氨氧化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厌氧氨氧化快速启动最佳条件:温度为(30±1) ℃、初始pH为7.5、NO2/NH4+为1.25~1.50、无外加碳源和MLSS为4 200 mg·L−1。历经60 d后,厌氧氨氧化成功启动,进水TN容积负荷最高为0.45 kg·(m3·d)−1,TN容积负荷去除速率最高为0.36 kg·(m3·d)-1,NH4+-N、NO2-N和TN去除率超过80%。同时,UASB运行至第60天时,接种污泥形貌呈现花椰菜结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减少,Planctomycetes门为优势菌群,其丰度为44.4%。Candidatus Brocdia属为第一优势菌属,其丰度为42.8%,证实厌氧氨氧化快速启动成功,AnAOB利用NO2-N为电子受体,以NH4+-N为电子供体实现深度脱氮。综上所述,厌氧氨氧化的快速启动可为短程硝化处理后的老龄垃圾渗滤液深度脱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排水管道厌氧环境会产生甲烷 (CH4) 与硫化氢 (H2S) ,而好氧及缺氧环境又会诱发氧化亚氮 (N2O) 。污水中所含有机物 (COD) 、氮 (N) 和硫酸盐 (SO42−) 是产生这些气体的主要根源。系统综述了3种有害气体的产生机理,厘清污水中污染物、管道中微生物及管道环境对有害气体产生的影响。基于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这几类气态污染物的控制策略。其中,对CH4与H2S的抑制手段集中在向管道中投加药剂以限制其产生源头,然而投加NO3或NO2药剂与通入氧气这两种控制手段可能会导致N2O这种温室气体的大量产生。因此,应充分了解排水管道中各复杂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实现对有害污染气体的控制,并实现碳减排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的监测方法,对超低排放改造后燃煤电厂可过滤颗粒物(FPM)及可凝结颗粒物(CPM)排放水平进行监测,结果显示,超低排放改造后燃煤电厂FPM的排放质量浓度均值为2.51 mg/m3,CPM的排放质量浓度均值为4.85 m g/m 3,较超低排放改造前分别下降了88% 和77%.比较超低排放...  相似文献   

19.
为提升BiOCl光催化活性以克服其可见光响应能力差的问题,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三维BiOI/BiOCl复合微球光催化剂。利用N2吸附-脱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电子自旋共振等方法对复合材料的孔隙特征、形貌、成分、光学性质等进行详细地表征,并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了BiOI/BiOCl摩尔比、荧光灯辐照、光催化剂剂量、无机阴离子和清除剂等因素对复合材料湿法脱除Hg0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当BiOI/BiOCl摩尔比为1:9时,其脱汞效率高达96 %,是BiOI的1.4倍,BiOCl的2.7倍。与单独使用BiOI/BiOCl光催化剂相比,荧光灯与BiOI/BiOCl光催化剂联合能极大的提高Hg0脱除效率。含有CO32−的反应溶液会抑制BiOI/BiOCl光催化剂对Hg0的脱除,而Cl、NO3和SO42−对脱汞效率影响较小。自由基捕获实验表明阴离子超氧自由基(·O2)和空穴(h+)是去除Hg0的主要活性物质。根据实验结果、表征分析和密度泛函理论(DFT)提出了复合光催化剂的电荷转移过程及其脱除气态Hg0机理,以期为湿法高效脱除Hg0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CANON工艺中遭破坏的短程硝化进行恢复,并对ANAMMOX菌的活性进行强化,在第1阶段(抑制期)采用连续流反应器,限制DO质量浓度为0.1~0.4 mg∙L−1,利用限氧条件对NOB活性进行抑制,投加NH4+-N和NO2-N,经过73 d运行,ANAMMOX菌活性由0.08 kg∙(kg∙d)−1(以VSS计)上升至0.34 kg∙(kg∙d)−1;NOB比耗氧速率(SOUR)由1.68 kg∙(kg∙d)−1(以VSS计)降低至0.79 kg∙(kg∙d)−1,活性显著降低,系统TN去除率由42.7%升高至88.6%,NH4+-N和NO2-N同步去除,ΔNO3-N/ΔTN值向理论值0.127趋近。第2阶段(过渡期)、第3阶段(好氧期)采用SBR进行,分别将DO维持在0.4~0.7 mg∙L−1和0.7~1.0 mg∙L−1,至第130天,NOB活性降低至0.57 kg∙(kg∙d)−1,TN去除负荷达到0.86 kg∙(m3∙d)−1,ΔNO3-N/ΔTN值由抑制前的0.318降低至0.136,短程硝化基本恢复。在短程硝化恢复过程中,ANAMMOX菌优势菌属Candidatus Kuenenia的相对丰度由7.91%增长至13.12%,但NOB的主要菌属Nitrospira的相对丰度由低于0.01%增至1.03%,表明在后续长期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短程硝化遭到破坏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