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泥炭对溶液中铬的吸附及其在制革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初步处理的泥炭可通过吸附去除制革废水中的Cr(Ⅲ ) ,在不同的振荡时间、Cr(Ⅲ )浓度、吸附剂用量和不同的pH条件下 ,泥炭吸附和去除Cr(Ⅲ )的效果有很大差异 .Cr(Ⅲ )在 1 0— 40mg·l- 1 范围内 ,最大去除率为 73 5 %— 88 2 % ,对应的吸附剂用量为 6 6—8 0g·l- 1 .铬液的初始pH <4 5时 ,Cr(Ⅲ )的去除为吸附过程 ,pH3 6时达到最高值 ;pH >4 5后 ,为沉淀过程 .废铬液中的杂质成分与Cr(Ⅲ )产生竞争吸附 ,使去除率略有降低 .经二次吸附后 ,废水可达到排放标准 .但Cr(Ⅲ )吸附的复杂性 ,使泥炭解吸率较低 .  相似文献   

2.
生物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铬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吸附时间、吸附液pH值、溶液含铬浓度与菌丝球投加量的效应值与极值进行正交分析 ,确定出影响生物吸附效果的各因素依次是 :吸附时间→吸附液pH值→菌丝球投加量→铬浓度 .实验筛选出了两个对铬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菌种 :黄曲霉 (Aspergillusflavus)、曲霉属 (Aspergillussp .) .在吸附 8h的条件下 ,它们对含铬 1 5mg·l- 1的吸附液除铬率分别达 6 7 1 %和 71 2 % ,两者的最佳吸附条件是 :pH =5 ,铬菌投加比为 5mg·g- 1.以这两种霉菌为主 ,通过吸附性能实验 ,探讨了多种因素对生物吸附剂除铬性能的影响 .  相似文献   

3.
氨氮在天然沸石上的吸附及解吸   总被引:83,自引:2,他引:83  
研究了氨氮浓度、温度、时间、共存阳离子等对氨氮在天然沸石上吸附的影响 ,比较了HCl及NaCl溶液对氨氮解吸的效果 ,初步探讨了沸石吸附氨氮后自然硝化的规律 .结果显示 ,随着氨氮浓度的增大或温度的升高 ,沸石吸附量上升 ,最大可达 1 1 5mg·g- 1 ;沸石吸附的初始阶段 (0— 8h) ,沸石吸附量随时间显著上升 ,此后趋于平缓 ;在不同阳离子共存的情况下 ,K 可使沸石吸附量降低 5 0 %以上 ;HCl溶液对氨氮解吸的效果好于NaCl溶液 ,解吸率最高可达到 6 0 % ;沸石吸附的氨氮在硝化细菌作用下可转化为硝氮 ,溶液中硝氮浓度 1 2 0h后可达 9mg·l- 1 ,在总氮中比率达到 2 7% .  相似文献   

4.
间歇反应器内污泥衍生吸附剂去除水溶液中镉、镍离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城市污水厂的污泥化学活化法热解产生的吸附剂 ,在间歇反应器内对水溶液中Cd2 和Ni2 离子进行吸附性能的研究 .考察了溶液的pH值、接触时间、吸附剂的投加量及吸附质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Cd2 ,Ni2 离子吸附达到平衡时的接触时间为 60min,pH值为 5 5— 6 0 ,溶液的初始浓度为 40mg·l- 1 和 30mg·l- 1 ,吸附剂的投加量不少于 1 0g·l- 1 和 2 0g·l- 1 .  相似文献   

5.
电化学法同时测定水样中的间硝基酚和对硝基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郝俊英  任守信 《环境化学》2004,23(2):213-217
用微分脉冲伏安法同时测定了水样中含间硝基酚和对硝基酚的混合体系 ,在 0 1mol·l- 1 乙二胺 0 5mol·l- 1 氯化铵 (pH =8 5 0 )底液中于 - 0 5 0V和 - 0 69V (vsAg/AgCl)处出现两个灵敏度高且互不干扰的吸附波 .间硝基酚和对硝基酚分别在 4 0× 1 0 - 7— 8 0×1 0 - 5mol·l- 1 和 2 0× 1 0 - 7— 4 0× 1 0 - 5mol·l- 1 范围内与峰电流ip 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测限分别为 8 0× 1 0 - 8mol·l- 1 和 6 0× 1 0 - 8mol·l- 1 .本法可用于环境废水中微量间硝基酚和对硝基酚的同时测定 .另外 ,对双组分体系的吸附性质和电极反应机理作了研究 .  相似文献   

6.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研究褐藻对铜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研究了褐藻紫菜对铜离子的吸附作用 .结果表明 ,经过0 0 5mol·l- 1 氢氧化钠预处理的紫菜其吸附量最大 ,控制pH值为 3 6,其生物吸附作用是一种快速的过程 ,在 8min内吸附量为 1 3 2 6mg·g- 1 ,已基本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7.
有机沸石对水中BTEX及铬酸根离子的吸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莺  刘学良  王俊德 《环境化学》2003,22(4):373-376
以天然沸石作为对比物 ,考察了有机沸石对水中BTEX (苯、甲苯、乙苯、二甲苯 )及铬酸根离子的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 :有机沸石对水中BTEX和铬酸根离子的吸附性能较天然沸石有了很大提高 ,在低质量浓度范围 ( 0— 0 2 5g·l- 1 )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对铬酸根离子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 ,1 5℃时的饱和吸附容量为 1 5 97g·kg- 1 .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离子对酵母降解苯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慧  杨柳燕  肖琳  陈鹏 《环境化学》2004,23(5):495-500
研究了铜、镉、锌和铅对酵母 (Pityrosporumsp .)降解苯酚的影响 .急性毒性试验表明 :Cu2 36h时对菌体生物量的毒性抑制微低于对苯酚降解的抑制 ;48h时对菌体生物量的毒性高于对苯酚降解的毒性 .受试时间段 ,Cd2 对菌体生物量的毒性均高于其对苯酚降解的毒性 .在 0— 36h内 ,Cu2 对菌体比增长速率的EC50 是 45 0nmol·l- 1 ,对苯酚降解速率的EC50 是 0 32nmol·l- 1 ;Cd2 相应的EC50 分别是 681nmol·l- 1 和 33 3nmol·l- 1 .Cu2 比Cd2 具有更高的毒性 .而锌和铅在低浓度时 ,对酵母降解苯酚过程中菌体生物量以及苯酚的降解均有促进作用 ,其促进作用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减弱 .  相似文献   

9.
氧化亚铜光催化降解对硝基苯酚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采用生物效应灯模拟自然光源 ,研究氯化亚铜水解法制备的超细颗粒Cu2 O对对硝基苯酚的光催化降解作用 .结果表明 ,1 1 2mg·l- 1 ,2 2 4mg·l- 1 和 44 8mg·l- 1 对硝基苯酚 1 0h的降解率均达到 90 % ,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且 7次重复使用试验显示 ,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比硼氢化钠法制备的催化剂明显延长 ,降解的主要中间产物为对苯醌与对苯二酚 .  相似文献   

10.
丁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及环境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实验室条件下 ,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丁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 ,以及腐殖酸 (HA)、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SDBS)、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HDAB)、NH4NO3和土壤粒度对吸附的影响 .结果显示 ,土壤对丁草胺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HA和NH4NO3明显地增加了土壤对丁草胺的吸附 . 40mg·l- 1 和 2 2 4 0mg·l- 1 的SDBS也可以提高丁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能力 . 40mg·l- 1 的HDAB能降低丁草胺的吸附 ,而2 0 0mg·l- 1 的HDAB则可以增加这种吸附 .丁草胺在沙土中的吸附强于在粘土中的吸附 .在同样含沙量条件下 ,土壤颗粒愈小吸附愈强  相似文献   

11.
立柱无土栽培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立柱无土栽培研究初报龚颂福,李止正(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200032)关键词立柱无土栽培;蔬菜;花卉STUDIESONTHESOILLESSCULTURESONVERTICALCOLUMNS¥GongSongfuandLiZhisheng...  相似文献   

12.
鱼塘水面无土栽培美人蕉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1990年起,采用浮床无土栽培技术在鱼塘水面种植陆生植物美人蕉(Cana generalis Bailey)。结果表明,美人蕉对水栽表现出良好的生态适应性,水栽美人蕉单位面积生物产量比陆栽增加了50%左右,开花量增加近1倍,水栽美人蕉花期比同期的陆栽美人蕉延长21d。水栽美人蕉的良好适应性还表现在它的分枝根多,根系活力强,白根所占比例较高。图1表4参5  相似文献   

13.
镉对砷在二氧化钛上吸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镉与砷共吸附在二氧化钛(TiO2)上的吸附机理以及镉对砷吸附的影响,通过宏观吸附试验、红外光谱(ATR-FTIR)、表面增强拉曼(SERS)、Zeta电位表征和电荷分布多位络合模型(Charge-distribution multisite complexation model,CD-MUSIC)得到单砷及砷镉在...  相似文献   

14.
对小白菜、茶叶和番茄的大田及盆栽试验表明,与无机肥相比,有机复肥对作物的品质有良好的影响。施用有机复肥使小白菜和茶叶的硝酸盐含量下降,番茄的次果率减少而贮藏期延长。推广有机复肥,对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表面活性剂对柴油在土壤中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景环  曾溅辉 《环境化学》2007,26(5):610-613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土壤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吸附行为,探讨表面活性剂对柴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对LAS和CTAB的吸附等温线均为非线性,其吸附能力的大小顺序为:轻壤土>轻粘土>中壤土>砂壤土>重壤土>紧砂土.同一土壤中,CTAB的吸附量大于LAS的吸附量.LAS和CTAB均利于柴油在土壤表面的解吸,且LAS的解吸效果更好.柴油的吸附量随LAS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当CTAB的浓度小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吸附量随CTAB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当CTAB的浓度等于或大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吸附量随CTAB浓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大型蚤(Daphnia magna)的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研究选用大型蚤(Daphnia magna)作为实验生物,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其急性毒性作用和慢性毒性作用,同时还研究了环境因素(温度、硬度、腐殖酸)对DBP24h-EC(50)的影响.结果表明DBP对大型蚤的24h-EC_(50)为10.35mg·1~(-1),温度、硬度和腐殖酸对DBP24h-EC_(50)均有一定影响.DBP对大型蚤的捕食行为产生抑制,EC_(50)在 6—7mg·1~(-1)之间.慢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DBP对大型蚤的生长繁殖产生一定影响,低浓度DBP对大型蚤生长繁殖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高浓度DBP对大型蚤生长繁殖存在抑制作用,BDP的最大允许安全浓度为1—2mg·1~(-1).  相似文献   

17.
贡嘎山麦吊杉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吊杉群落在贡嘎山东坡海拔2200~2800m之间呈带状分布。本文从群落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群落外貌和结构特征,以及种群结构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归纳出生活型组成特征、麦吊杉种群高度和胸径的生长规律,以及立木级分布特点,分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最后与北方的暗针叶林作了比较分析,并讨论了群落的动态特点。  相似文献   

18.
全Pd三效催化剂研究涂层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作为Pd三效催化剂涂层材料组成的活性Al2O3/金属氧化物添加剂试样,用BET法、XRD法及H2-TPR法对这些涂层原材料体系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金属氧化物添加剂提高了活性Al2O3的热稳定性;添加ZrO2改善了CeO2的热稳定性;与含Ca的试样不同,含La试样没有贮氧能力。用含有Al2O3-CeO2/ZrO2和Al2O3-La2O3/BaO的涂层材料制备的Pd催化剂有好的CO,HC和NOx同时净化的三效性能和低的起燃活性。加入0.003%(V/V)SO2降低了催化剂活性,含La2O3/BaO涂层材料的Pd催化剂上NOx反应易被SO2中毒。  相似文献   

19.
芳香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黄颖怡  张瑾  戴猷元 《环境化学》2000,19(2):136-141
络合萃取法分离极性有机物稀溶液具有高效性和高选择性。本文利用三辛胺或磷酸三丁酯为络合剂,四氯化碳、三氯甲烷、正辛醇或煤油为稀释剂,实验测定了苯甲酸、邻硝基苯甲酸稀溶液的萃取相平衡分配系数,讨论了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直接耐晒蓝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溶胶-凝胶法以钛酸四丁酯制备TiO2纳米粉末,考察不同温度焙烧的TiO2催化剂对直接耐晒蓝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并用XRD和TEM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400-550℃焙烧的TiO2使直接耐晒蓝溶液的颜色逐渐褪去。最后将苯环结构分解。6h时染料溶液CODcr降解率为88%.降解产物中除含极微量有机酸外,其余均为无机物.当TiO2的焙烧温度为475℃时(颗粒大小为10-20nm),反应速率最大,为0.0186min^-1,分别比焙烧温度为400℃和550℃时的反应速率大6.8和7.1倍.当体系起始pH值为4.50-7.52时,反应速率随pH值的降低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