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废盐酸——聚合氯化铝法处理废乳化油技术的工艺流程和主要特点,肯定了治理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经济先进性并建议推广这种技术.使废乳化油的污染得到较好的控制和解决.乳化油做为机械加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润滑与冷却材料,在目前还不能被其它材料完全代替的情况下,为了适应日益严格的环境保护要求和日趋完善的企业经济核算管理,不断采用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更合理的乳化油处理新技术,新工艺已成为机械行业环保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去除矿井水中乳化油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大同矿务局矿井水含乳化油影响电渗析正常使用问题,在实验室与现场采用七种单项技术,四种组合工艺反复试验,取得了大量有效数据,经分析研究提出了去除乳化油的最佳工艺。该技术可对含乳化油矿井水处理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利用适当混凝对废乳化液破乳絮凝,其出水通过生物接触氧化装置,然后辅以煤渣灰吸附,可使CODCF=15660mg/L,油含量13600mg/L,PH为11左右的呈乳白色的废乳化液处理为CODCr为88mg/L,含油3.1mg/L,PH为7.1,清澈透明,无色无嗅的出水,并呆回收乳化油,减轻了由于混凝絮渣引起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利用适当混凝剂对废乳化液破乳絮凝,其出水通过生物接触氧化装置,然后辅以煤渣灰吸附,可使CODcr=15660mg/L,油含量13600mg/L,pH为11左右的呈乳白色的废乳化液处理为CODcr为88mg/L,含油3.lmg/L,pH为7.1,清澈透明,无色无嗅的出水,并可回收乳化油,减轻了由于混凝絮渣引起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5.
超滤技术处理乳化油废水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滤工艺处理乳化油废水,选用聚乙烯乙二醇超滤膜(PEG)和卷式膜组件。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处理乳化油废水。对超滤膜透水率的不同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超滤工艺对乳化油废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超滤技术在处理乳化油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整理归纳了近年来超滤工艺乳化油废水的发展动态,并介绍了一些典型的应用技术,做了一定的评述。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来源于机械加工和金属表面处理等行业的乳化油成分;介绍了乳化液含油废水的多种处理技术,指出对含油废水进行重力隔油处理后的乳化液用联合的方法处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超滤法处理乳化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CMPS,PS,PS/CMPS共混,PAN,PS和PDC共混中空纤维超滤膜,对乳化油废水进行了超滤实验和比较,探讨了料液流速,操作温度,操作压力,运行时间膜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清洗方法对膜性能的恢复效果,试验表明,采用CMPS,PS/CMPS中空纤维膜处理乳化油废不效果较好,透过液含油量符合生产回用标准(300mg/L)适宜的适宜温度为50℃,进口压力为0.12MPa,出口压力为0.10MPa,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评估地下水中溶解组分对制备纳米乳化油的潜在影响,通过人工模拟配制天然地下水开展地下水TDS对制备纳米乳化油稳定性影响的批实验研究.分别采用动态光散和多重光散技术表征TDS影响下纳米乳化油粒径、背散射光通量、光子自由程以及峰厚度等指标的动态变化,以此来反映TDS对制备纳米乳化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TDS浓度为300、500和1000 mg·L-1 的情况下,TDS对纳米乳化油稳定性起到正向作用.反映纳米乳化油整体稳定性的TSI随TDS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相较于空白样稳定性分别提高了68.1%、55.6%和14.3%,其中300 mg·L-1 的样品稳定性最好.依据局部TSI、背散射光强度、峰厚度和光子自由程的变化进行局部稳定性分析,识别出纳米乳化油的不稳定性主要受顶部不稳区和底部不稳区的影响.纳米乳化油顶部不稳区的不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为液滴上浮、聚并,具体表现为体积分数增大,液滴粒径增大;而底部不稳区受上浮影响引起的纳米乳化油体积分数减小是其不稳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表明,TDS降低了纳米乳化油的布朗运动速率.相比于空白样,实验设计的TDS(300、500和1000 mg·L-1)对纳米乳化油的上浮现象和液滴的聚并现象起抑制作用,并随浓度增大逐渐减弱. 300 mg·L-1的样品对两种不稳定因素分别减轻了88%和87.7%.因此,适宜的地下水TDS可以减弱布朗运动,降低上浮现象和聚并现象,从而对纳米乳化油的稳定性起正向作用,有利于纳米乳化油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  相似文献   

10.
纳米乳化油缓解多孔介质渗透性损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缓解乳化油在原位修复地下水污染过程中所产生的堵塞及修复效率降低的问题,采用升温相转变技术手段,制备纳米乳化油.并采用一维柱实验,开展微米及纳米乳化油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研究,对比分析微米及纳米乳化油造成多孔介质的渗透性损失、在多孔介质中的截留比率及迁移距离等问题,探究纳米乳化油缓解多孔介质渗透性损失的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微米及纳米乳化油所导致的中砂介质渗透性损失分别为20.40%和3.20%,乳化油截留比率分别为28.51%和20.15%.由此可见,乳化油截留是多孔介质渗透性损失的重要原因,减小乳化油粒径可有效缓解多孔介质的渗透性损失.与微米乳化油相比,纳米乳化油有效降低中、细砂介质渗透性损失84.3%和47.5%.此外,乳化油截留对多孔介质渗透性损失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其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距离,微米及纳米乳化油在中砂介质中的迁移距离分别为6.53 m和8.19 m.相比之下,纳米乳化油所导致的细砂介质渗透性损失为10.70%,截留比率为25.71%,迁移距离为7.36 m,说明纳米乳化油迁移效果更佳,可适用介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乳化油的乳化性能和在汽车发动机上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探讨,分析对比了混合燃料的优缺点。研究表明:汽车发动机燃用乳化油可提高热效率,有效降低NOx及碳烟排放,但动力性略差,CO排放有所增加。最后阐述了我国乳化油未来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特别是主要利废工业的长足发展,对废旧物资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有了大幅度的增长。改革开放以前,一方面我国工业相对发展缓慢,相应生产的废旧物资量少,对废旧物市场供给量不足;另一方面,主要利废工业产量不高,利废技术,条件缺乏,对废旧物资市场需求有限。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工业取得长足发展,废旧物资的产生量和社会存积量日益增加,大大增加了废;田物资的市场供给。主要利废工业由于产量增加,技术进步,利废条件改善,对废旧物资市场需求迅猛增加。目前我国废旧物资供需量的增加,必须促进废旧物资市场…  相似文献   

13.
科技进步已经成为引领时代发展重要动力源泉,3D打印技术是科技进步过程中重要的衍生技术之一,也是智能时代解放双手的核心科技。与此同时,科技进步产生的无机固废严重威胁到了生态环境的安全,其面临着堆存量巨大和无法大量资源化利用的问题。在资源逐渐匮乏的时代,利用无机固废制备无害化3D打印材料将成为其新型高附加值资源化处理具有广阔前景的技术手段之一。文章主要总结了3D打印技术的发展现状,解析了无机固废制备3D打印材料的可行性,提出了无机固废制备3D打印材料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该文可为无机固废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提供一条高效便捷的可行路径,为3D打印技术的应用提供一个新的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废干电池再生利用技术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我国废干电池再生利用技术研究提出了几点看法,认为我国废干电池再生利用技术既要注意环境无害化、资源化,还要考虑产业化和适应性问题,使我们的技术既有高的技术含量又符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15.
直接采用奥里乳化油做标准油,用正己烷萃取紫外分光光宝法测定奥里乳化油压载水中油的含量。结果表明,方法检出限为110μg/L,回收率在88.4%~104.0%之间,变异系数为3.6%~5.3%。  相似文献   

16.
重点介绍了有色冶金生产对各种废有色金属在物理性质,物质成分和化学成分方面的技术要点,以提高废有色金属作为再生原料的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工业固废现状及2010年固废种类及产生量的预测,根据其性质和特点,结合国内外治理固废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探索一条适合我市牧业的工业固废管理和综合利用途径,从而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量工业废催化剂的丢弃,不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且对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针对工业废催化剂的回收利用进行了探讨,着重介绍了几种工业废催化剂的综合回收技术。  相似文献   

19.
纯碱厂在生产过程中要排放许多废碱液,如果用作烟气脱硫剂,不仅降低了脱硫费用,而且消除报废碱液的主要成分,介绍了旋流板塔式除尘脱硫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探讨了影响用废碱液除尘脱硫效果的主要因素,并找出了较好的操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废认在该装置上脱硫和除尘效果均达到国内外同类装置的水平,同量,解决了因为废碱液带来的水污染。除尘脱硫装置结构简单,基建费用和运行费用低,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酒精废醪液回流复用技术的应用实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勐棒糖厂一个榨季的实践表明,酒精废醪液回流复用技术有效地削减了废醪液排放量,且对产酒率无明显影响,是一项具有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