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搞环保课题的一名幼儿教师,也作为一名家长,深知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俗语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环境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不仅可以让孩子终身受益,对于全民环境观念和行为的提高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父母,我们肩负着养育另一个生命的崇高使命,现在却几乎都是无证上岗——从没受过关于怎样做父母的"岗前培训"。因此,身为父母的"在职培训"(包括自学),什么时候开始都是必须的。每次家长课堂后,都有家长跑过来,希望我也能给他们的孩子上上课。咨询室里,许多父母抱怨孩子"不像小时候那么听话了";他们把孩子带来咨询室,期待我能让孩子重新变得"听话"。我总会问他们:  相似文献   

3.
华嘉小学着力于绿色校园建设,在教育孩子的每一个细节上下足了功夫,他们把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渗透到了环保宣传中,融入到了教学实践中,渗入在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环境教育亦是如此。中小学,作为基础环境教  相似文献   

4.
策划人语:元杂剧《包待制智勘灰栏记》讲述了一桩真假母亲夺子的公案。两位女性都自称是孩子的亲生母亲,要夺回孩子。面对此案,包拯是何等聪明,复审时,他命人用石灰在庭阶中画一个栏(即圈),将孩子放置其中,宣称谁将孩子拽出来了,谁就是孩子的亲生母亲。结果立刻判然。  相似文献   

5.
卷首言     
新的春天,新的起点。《地球的孩子》自2004年创办至今,已迎来她的一周岁。虽然目前《地球的孩子》未能脱离《环境教育》单独发行,但是许多热爱该刊的读者通过汇款征订了2005年《地球的孩子》全年杂志。近日,从我社发行人员那里了解到  相似文献   

6.
征稿启事     
《环境教育》2005,(2):3-3
新的春天,新的起点。《地球的孩子》自2004年创办至今,已迎来她的一周岁。虽然目前《地球的孩子》未能脱离《环境教育》单独发行,但是许多热爱该刊的读者通过汇款征订了2005年《地球的孩子》全年杂志。近日,从我社发行人员那里了解到  相似文献   

7.
<正>您好!我最近遇到一件事情想跟您聊聊。今年9月,我的孩子上小学了。开学后,孩子背回来一堆新书,还捎回来一个学校给家长的通知,让家长帮孩子把新书都包上书皮。开始我还以为随便包个书皮就行了,一打听,学校的要求是每本书都要包上那种商店里买的塑料书皮,而且必须是新的。我算了一下,光包书皮这一项,花费就要几十元。  相似文献   

8.
<正>有一个中国家庭在暑假期间来了个6岁的美国孩子。美国家长希望孩子利用暑假学习中文。正好,这位朋友自己也有个差不多大的孩子。有一天,两个孩子玩得正开心,忽然电视里响起了美国国歌。只见6岁的美国孩子马上原地站立,把自己的右手放在胸口,神情严肃。这个场景是我听来的。但是我自己也亲身经历过类似的场景。有一次在美国旅游时,我前往美国国歌诞生地——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麦克亨利堡参观。麦克亨利堡是一个五角形要塞,位于帕  相似文献   

9.
正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对昆虫发生兴趣,了解昆虫世界,从而了解自然。中科院动物所昆虫学家刘晔博士开启了虫虫特工队的"筹建"工作。刘晔作为专事昆虫研究的专家,有其大量的研究工作任务,所谓筹建不过是个比喻,真正的意思是希望把他掌握的知识分享给孩子们,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对昆虫发生兴趣,了解昆虫世界,从而了解自然。  相似文献   

10.
一路向北     
张绵林 《绿色视野》2012,(11):58-62
很多事情,谋划了三个月,决定时,不要三分钟。 这次,去木兰围场,就是印证。这么热的天,出门远足,完全是因为孩子。孩子说,他的主张一贯被我们否定,言毕,小眼睛变成泉眼,泉水涌流,顺利地泡软了他娘老子的心,当即决定洗心革面,抛陈去腐,做一双尊重孩子,言必行,行必果的新式好爸妈!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个刚做妈妈不久的朋友在QQ的个性签名里这样写道:"孩子的教育是个难题"。同样作为一个家有幼儿的母亲,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难题"。但当我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突然间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12.
<正>亲自然的活动能让孩子在玩耍中释放天性,学会探究和思考,接触自然、探究自然。幼儿园和家长应该为孩子的亲自然活动创造条件,将孩子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作为一项重要教育内容。所谓亲自然,就是多与自然进行接触和互动。大自然里有很多的知识可以供儿童去挖掘与探索,而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奇且愿意接触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陈鹤琴教授是幼儿教育的创始人,他认为传统教育是固定的、呆板的。因此,在他的校园中经常会发现老师领着学生们一起去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美妙~([1])。幼儿教育不仅要教学生基本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另有专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在美国,孩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所以告诉孩子他们在家庭中应该负起的责任是很重  相似文献   

14.
<正>和日本孩子一起吃了一餐午饭,我看到了我们的孩子差距在哪里,我才知道什么是输在起跑线上。1我们在日本武石小学的饭堂里,看到的午餐是这样的,其实我原来在网上看过很多日本小学生午餐的文章,对比起来,这里的午餐算是比较简单的了。一碗蛋汤,一碗米饭,一点青菜,一点古老肉。个人觉得,菜的味道非常一般,没有精心制作,但原料很天然,所以吃下去很舒服,尤其米饭很好吃。2我们刚进来的时候,就看见一些孩子穿着白大褂,戴着白口罩白帽  相似文献   

15.
赵童 《环境教育》2005,(3):72-72
记忆中的儿时乡村,有一望无际的田野、树木、有数不尽 的小河溪流,水清、天蓝、地阔,处处是绿色的原野,处处是 活动的天地。长大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过的"世面"多了, 反觉得生存的空间一年年地缩小了。 如今,刚会爬的孩子,眼前就摆着一堆现代化的玩具;刚 会走的孩子,就常去设备齐全的儿童乐园;刚上学的孩子,家 里、学校、图书馆就有那么多丰富多彩的读物任你选择。当今  相似文献   

16.
烈日暴晒,河水干枯,地面龟裂。一株坚强的蒲公英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更好地生活下去,正面与太阳抗争着。善良的风姑娘走到蒲公英面前,把它的孩子带走了。小蒲公英好奇地睁大眼睛看着这个世界,仔细观察妈妈给自己讲过的美丽的世界。可是,一条条清澈的小河,变成了排污水的池子;一块块干净的土地,变成了一个个垃圾堆;一片片绿色的森林不见了,变  相似文献   

17.
六头牛 《绿色视野》2014,(11):34-39
如果一位母亲从不给孩子买超市里零食,也从不给孩子打针吃药,包括预防针,几乎不到外面餐厅吃饭,你会不会觉得她很另类、大胆甚至有点"变态"?张映辉就是这样一位母亲,她按照这套方式养育了两个已经分别11岁和13岁的男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怎么坚持做到?这让很多人好奇,也让她身边出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过,和她站在一起的这些人追求的远不止给孩子吃什么,也不止是怎样养好孩子。  相似文献   

18.
《环境教育》2004,(7):60-60
至今还让牛玉琴内疚的是,当时没给孩子和老人穿件好衣服,把钱全部献给治沙了。记得有一次,小儿子病了,几天吃不进饭。牛玉琴很伤心,拿出两个鸡蛋准备给孩子吃。站在一旁的孩子很懂事地说:“妈妈,我不吃。咱们把鸡蛋换成钱好买树苗。”  相似文献   

19.
500元改变命运魏占月的故事作为地地道道的西北农家妇女,家住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的魏占月每天的生活曾经非常简单:拉扯俩孩子,一天做两顿饭。盐池县位于宁夏东部,是中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政府确定的重点贫困县之一。和县里其他家庭一样,魏占月的家庭以前的日子  相似文献   

20.
母爱的姿势     
我至今无法忘却那难忘的一幕。那是一列春运火车。虽然这只是一趟过路车,可对于急于回家的人们而言,谁也不会轻意放弃。过道被挤得满满的,“摩肩撞踵”一词用在这里最恰当不过了。挤在人群中,我努力地想着些美好往事,想暂时忘记眼前的苦恼。“哇、哇……”一阵婴儿的啼哭,将我拉回了现实。大约五米之外,一位怀抱婴儿的母亲正弓着腰,拼命挡着来自身后的强大压力,为孩子撑出了一片小小的空间,母亲已经够痛苦的了,孩子还以他特有的方式表示着不满。我无法想象,一位柔弱的母亲,挤在这水泄不通的过道里,为了照顾怀中的孩子,每一分每一秒她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