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春豹 《环境》2003,(1):45-45
隐蔽核电站发生事故时,对居民采取保护的办法之一就是隐蔽,一般是在事故危害不太大的地区实施。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处于下风向的普里皮亚镇的居民,最早就是被告知隐蔽起来,尽量减少户外活动,等待专业人员不断进行着的监测结果,再作进一步打算。所谓隐蔽,通俗说法就是躲起来,别看这种做法很简单,倒是挺管用的。居民只要呆在屋里,把门窗关紧,堵塞  相似文献   

2.
《环境》2011,(8):54-55
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进入场外应急状态时,核应急管理部门将会根据当时事故情况组织周围公众采取如下一些有效的防护措施:隐蔽隐蔽,在应急响应时,迅速进入砖或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内,关闭门窗和通风系统,以避免或减少来自烟羽和地面沉积的外照射、吸入内照射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是一种比较容易采取的代价较小、在事故早期可能非常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前言 本建议供参考的对象是因1968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而遭放射性污染地区的居民。该地区放射性污染现已经定型,有关居民如何安排生活的建议,与事故期间和事故刚过去时的建议有根本性的不同。切尔诺贝利事故污染区与车里雅宾斯克区  相似文献   

4.
钻机进行钻孔的作业是由人操纵和控制的.这样钻机和人就形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称为钻机的人机系统.在钻机的人机系统中,人与钻机建立的关系叫人机关系.在设计钻机的人机系统时,人机关系是不确定的,有许多方案可供选择.当钻机制造出来后,人机系统确定了,人机关系也成了固定的型式.钻机是野外流动性作业机械,在钻机作业过程中,容易发生孔内、机械、人身事故,这三种事故称之为钻探生产三大事故.钻探生产发生三大事故的原因很多,例如自然灾害、环境条件、孔内复杂情况、人为操作失误、管理不善等等.当出现故事时,一般多从上述几方面去找原因,而忽略另外一种原因,那就是钻机人机系统设计的缺陷.钻机人机系统设计缺陷是隐蔽的,但存在的事故隐患是长期的、普遍的.由此引发的事故可能是很多的.而现有的某些钻机就存在一些人机系统设计缺陷,也引发不少钻探生产事故.对钻机的设计者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氰化物是一种在生产劳动中经常用到的剧毒化学药品,氰化物在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泄露,危害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保障人民健康和环境安全,本文对液态氰化物应急事故的处理提出了一些建议,来减少污染事故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我国水污染事故信息披露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我国历次水污染事故信息披露情况及水污染防治的立法沿革,指出《水污染防治法》应要求污染事故责任单位向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及时、准确和完整地披露污染事故信息,也应明确污染事故责任单位在违反信息披露义务时所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住入高层住宅楼的居民越来越多,伴随而来的二次供水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二次供水污染事故屡有发生,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给经济带来损失。1992年上半年,本市连续发生三起二次供水污染事故,现报告如下:1992年春节前夕,鼓楼区庆云桥西轻工住宅楼,居民大量用水排入下水井,因地下蓄水池“Z”型溢流管与下水井连接,下水道长年未清污,淤泥淤积堵塞。尽管溢流管进出口落差1.5M,但短时大量污水排入下  相似文献   

8.
在川东北地区高含硫天然气勘探开发过程中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当事故发生时,做好公众安全保障措施是确保员工及附近居民生命安全的根本。涉及含硫气井事故公众安全保障的直接途径有以下3种:疏散、就地避险和个体防护。本文针对就地避险选择的条件和应用过程中注意的要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余勇 《环境》2009,(1):46-47
近日,湖南省一起牵涉到120多户居民投诉的环境污染事故,因企业投保了环境污染责任险,赔偿问题在不到10天内就得到妥善处理。这是国内第一起由保险公司负责赔  相似文献   

10.
<正>"花开无痕,教育无痕",有专家说这是最美的教育。在育儿中,我也深深受益于"无痕教育",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不留痕迹,以一种自然和谐的方式实施教育。如果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是感受不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也就越大。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善于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放下家长的架子,以平等的对话者身份,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发挥影响作用,这就是"教育无痕"的基本含义。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不是没有教育意图,而是不让孩子直接感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11.
日本核电站接连发生事故,造成核泄漏,泄漏产生的污染对人体会有哪些危害?遇到核泄漏后产生的核辐射,我们又该怎样应对?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介绍,应急状态下为避免或减少工作人员和公众可能接受的核辐射剂量可采取一定的应急防护措施,如隐蔽、撤离、服碘防护、通道控制、食  相似文献   

12.
浦公甫 《沿海环境》2000,(12):18-20
1999年9月30日上午10点多钟,位于离日本东京160公里的茨城县突然响起了紧急广播:“特别警告!特别警告!全体居民注意了,由于核电站发生事故,本县已遭受核辐射的严重污染,要求全体居民留在家中关上门窗,学校让学生呆在教室里,不要轻举妄动!”在资源稀缺的日本,经济的发展带来能源的需求,核电为日本提供了三分之一的电力,同时也使日本置身于核电事故的危险之中。这次茨城县东海村的核泄漏是日本有史以来的最大核电事故,3名受严重核辐射的工人当场瘫倒在地,工厂里的辐射量是正常量的10000倍,泄漏的放射性气体逸入茨城县上空。美…  相似文献   

13.
由于老旧小区的地下管线错综复杂,供水管线和液化气管线不易区分,施工作业空间窄小,居住人口多等不利因素,使现场施工难度很大,施工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安全生产事故.2010 年 3 月 15 日,湖南汉口黄浦大街附近,施工作业引起管道天然气泄漏,熊熊燃烧的大火腾起30 余米高的火焰,事故造成附近 5000 余户居民停气,50000 余户居民停电,社会影响较大.因此,社区现场施工安全监督与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2007年7月17日9时左右,位于美国堪萨斯州山谷中心的巴顿溶剂公司的威奇托工厂发生了爆炸和火灾事故。11名当地居民和1名消防队员接受了医学治疗。这次事故导致大约6000名山谷中心居民的撤离,摧毁了1个储罐区域并且极大地影响了巴顿溶剂公司的经营业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严重事故为例,简要介绍了事故对人类居住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核事故不仅使得大量放射性物质进入大气层,造成全球性放射性污染,并使欧洲居民接受额外辐射剂量。人体健康可能在较长时间内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6.
美一“化学列车”发生大爆炸化学物质已经泄漏大火严重威胁生态  美国一列载有危险化学物品的货运列车在5月28日发生爆炸,爆炸引起的大火足足有几百英尺高,列车载有的化学物已经开始泄漏,给周围环境和居民带来严重威胁。这是一列属于美国太平洋联合铁路运输公司的列车,它从得克萨斯州的自由港出发,在行驶到圣路易斯安那州西南部巴顿·路杰镇附近77公里时发生爆炸,并引起熊熊大火。火焰及散发出的有毒气体足足有几百英尺高,事故还导致20多节车厢出轨。事故发生后,当局采取紧急强制措施,疏散了周围成千上万的居民。圣路易斯安那州警方发言人…  相似文献   

17.
一位前苏联核专家尼克皮诺夫1989年6月公布了1957年发生在南乌拉尔地区核废物填埋场的核废物爆炸事故情况。这位专家现住在英国。1957年12月一只盛有放射性废物的大罐在靠近卡什里城的一个工厂附近发生爆炸,放射性元素扩散到100英里长、5英里宽的范围内,这次事故释放出来的放射性元素为切尔诺贝利事件放出的四倍。事故发生厂撤离了一万多居民,当地的水受到严重污染。现在仍保留有1.7万英  相似文献   

18.
3月 1 4日晨 ,哈尔滨市发生一起煤气中毒事故 ,造成 9人死亡 ,9人中毒。1 4日晨 ,哈尔滨“1 1 0”接到居民报警 ,道里区工厂街 1 76号 2楼、5楼有人煤气中毒。市燃气调度中心抢险人员以及巡警赶到事故现场后 ,发现 2楼用户煤气阀开启 ,造成大量煤气泄漏。抢险人员迅速疏散居民 ,控制事态 ,并将中毒人员送往市第一医院及哈铁中心医院。据了解 ,除死亡者以外的其余中毒者已全部脱离危险哈尔滨发生煤气中毒事故 9人死亡 9人中毒  相似文献   

19.
每一次重大环保事故的警钟敲响,都值得我们反思。这次,发生事故的是全国最大的金矿上市公司——紫金矿业公司。2010年7月3日,紫金矿业公司旗下的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发生渗漏,造成汀江流域水污染。其间首次泄漏污水达9100立方米,仅流域附近鱼类死亡就达到378万斤,但由于消息封锁,直至事故发生后9天,当地居民才了解到自己面临如此严重的环境危机,目前该事故仍未排除警报,这引起全国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大量事实和事故统计表明 ,单纯物的不安全状态引发的事故一般不到事故总数的 1 0 % ,而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相关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0 %~ 90 % ,所以 ,正确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 ,并加以管理 ,是杜绝、减少事故发生的关键。1 事故隐患和事故发生过程1 .1 事故隐患分直接隐患和间接隐患。事故直接隐患就是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方面的缺陷 ,归结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指机与环境 ) ,即人与物之间没有做到安全匹配。事故间接隐患就是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的缺陷。1 .2 事故发生过程(1 )单纯物的不安全状态引发事故极为少见 ,如“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