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辽宁省15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了包括“区位—资源—经济—社会—生态”5个约束层的综合发展潜力;采用系统聚类法对约束层潜力进行聚类,将城市划分为创新型、接续型和生态型3种类型,并提出分类发展指引。结果发现:(1)鞍山市综合发展潜力最高(67.97),北票市最低(40.12)。(2)区位、矿产资源禀赋、人口和经济变化是发展潜力的主要影响因素。(3)创新型城市仍需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持续培育创新型高素质创新人才。(4)接续型城市未来要采用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培育接续替代产业,重视矿区生态环境修复。(5)生态型城市未来要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和土地复垦。  相似文献   

2.
采用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纯收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11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陕南地区20个国家级贫困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法将贫困县(区)分成四种类型:第一类是"第二、第三产业并进型"的汉滨区,第二类是"特色农业带动型"的商州区,第三类是"优势矿业驱动型"的洛南县和旬阳县,第四类是"传统农业主导型"的其余16个贫困县,针对各类型贫困县(区)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促进山区乡镇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护好大型湖库水源地是当地政府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在对广东省万绿湖、湖南省东江湖和四川省升钟湖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保护水源以分级控制为主、经济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人口流动以有序迁移为主的发展保护模式.同时,以引导性发展为区域先行,环境保护规划、人口流动规划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同时编制、同时实施、同时评估.该模式可为我国受到湖库型饮用水源大面积保护区范围影响下的山区乡镇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一条合适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梳理和比较分析,总结了当前我国特色小镇的建设模式和成功经验,为探索新型小城镇之路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发现,我国特色小镇在形态上"小"而"特",却具有城镇化功能、经济引擎效应和生态宜居特征;各具特色的小镇在区域和省际间的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并呈现出主题定位不明、整体规划滞后、资源整合不畅、运营模式落后的共性问题;参与主体、开发主题、盈利渠道三个因素对特色小镇的运营—开发—盈利具有决定性影响。特色小镇健康发展的关键是遵循科学的产业定位,寻求有创意的规划引领,确立具有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特色品牌,保护和塑造优美的生态环境,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小镇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5.
以国际权威机构典型观点的高频指标为基础,利用R聚类—变异系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能综合反映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城市养老地产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博弈论思想,通过极小化G1法得到主观权重和余弦夹角法客观权重之间的偏差,确定各个指标的组合权重,构建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的城市养老地产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对2014年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养老地产开发适宜性进行实证分析。根据评价结果,将35个城市分为重点发展城市、潜力发展城市和不适宜发展城市三类,三类城市养老地产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为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6.
选取3大类25个指标,构建了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我国滨海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评价分析研究,并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分类,将我国滨海城市划分为7个等级,总结出上海、广州、天津既是滨海城市旅游目的地,又具有服务接待、中转功能,以公路、铁路、航空为通道构成近似"弓箭型",在空间上形成沿海地区"三核"极化特征。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结构的形成机制,提出我国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空间组织:培育旅游综合竞争力,拓展高档次竞争平台;提升旅游服务竞争力,稳定客源市场竞争力;挖掘城市和产品特色,升华旅游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要素—领域—任务”国家生态环境规划体系的形成过程为切入点,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之后我国生态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研究表明,在“要素—领域—任务”体系构建完善的关键阶段,即“十一五”到“十二五”,我国的生态环境规划体系在“污染减排”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质量改善”“风险防范”和“公共服务”三大领域,战略领域的划分逐步明确,环境规划要素逐渐充实,落实任务更加精细。而在“要素—领域—任务”体系的充实提高过程中,即“十二五”到“十三五”,进一步提出“绿色发展”“生态修复”“制度创新”三大领域。要素方面,通过推进“三大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使气、水、土三要素治理纲举目张。任务的重心则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区域统筹协调发展转变。为更好地发挥“要素—领域—任务”体系优势,支撑我国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构建,本文提出,“十四五”规划应在要素层面全面覆盖且重点突出,领域层面系统整合并统筹协调,任务层面具体落实且创新机制,助力建成适应美丽中国建设要求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地理标志概况与价值评估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43个地理标志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家地理标志的分类方法对其进行分类,构建价值评估体系,探讨地理标志产品的内在价值及发展重点。研究表明,江苏省地理标志类型较为单一,分布均匀;开发程度不同,可分为开发匮乏型、有待开发型和开发成熟型。通过价值体系评价可见,江苏省应重点挖掘产品的自身特色,发展价值意义突出的地理标志。  相似文献   

9.
以流域为单元进行水资源综合规划和管理是实现水环境改善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太湖流域第二大省界湖泊—淀山湖为例,在综合分析流域水环境质量基础上,利用GIS 分析工具划分流域治理片区并制定分区管控策略。根据流域所含骨干河流流向、骨干河流与淀山湖交汇特点、上中下游不同河段及镇域行政边界,将淀山湖流域分为吴淞江流域、千灯浦- 淀山湖流域、昆南湖荡流域、元荡湖荡流域、太浦河流域五大片区138 个子评价单元。通过水环境容量与压力两类空间叠加分析,构建形成污染重点减排区、污染综合治理区、产业绿色化提升区、生态环境保育区等四个类型区域,并提出差异化的产业准入和环境治理措施。本研究不仅为以流域为治理单元的水环境治理规划提供了较为可行的技术体系,而且为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思路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海西州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目标。根据青海省海西州2005—2016年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可持续发展模型,运用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2006—2011年海西州整体的综合可持续发展指数偏低,且波动较大,但总体呈上升状态;(2)该区域的发展受政府投资影响较大,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制约未来发展的瓶颈,尤其是环保基础设施;(3)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连接我国西南与西北的交通支点,海西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发展优势。综合分析得出,该区域未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是实现综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研究结论和实际情况,从资源利用、经济发展、人口素质和环境保障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作为深入贯彻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目标,特色小镇已被广泛认可。运用空间分析、因子分析和波特钻石模型对我部住建部公布的403个国家级特色小镇的空间格局和竞争优势进行了研究,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相关发展建议。结果表明:国家级特色小镇分布不均,中、东部密集,西部稀疏。根据因子分析将特色小镇按照综合得分进行分类,发现得分高的小镇大都位于沿海地区;因素条件、发展战略与竞争状况、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政府和机会在特色小镇的发展竞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特色小镇发展还不成熟,要尽可能规避存在的问题,把握机遇,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争取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广东与东盟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是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可行性与必要性兼备的战略选择。广东—东盟科技合作应是平等互利的双边合作,鉴于东盟众国科技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广东—东盟科技合作的总体模式下分类探讨了广东同东盟不同国家科技合作的区域合作模式,主要为:广东同新加坡的二次开发模式、与马来西亚和泰国的联合开发合作模式、与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国的技术(产品)输出型合作模式。同时,配以囊括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中介服务平台、人才交流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在内的广东—东盟科技合作平台与配套的法律、政策、人才交流与监管合作机制,保障科技合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胡文海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8):711-714,749
皖南山区是我国著名的南方亚热带丘陵山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基础、科技支撑、发展资金等方面对本区特色农业发展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了皖南山区特色农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尊重农民意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及皖南山区特色农业的发展重点是茶叶、蚕桑、干鲜果、中药材、蜂产品等的生产与基地建设。从合理布局与科学规划、开拓资金来源渠道、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科技兴农、建立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制度和进行组织创新等方面提出了皖南山区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助力长江大保护,襄阳市建设了"市级运营总中心—县级运营分中心—乡镇厂站监测点"三级综合智慧水务运营平台。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根据《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湖北省襄阳市委、市政府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推进乡镇污水收集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选择1987年、1995年、2000年和2006年4个年份的安徽省遥感影像,提取17个地级城市用地面积数据,采用首位度、分维数、结构容量、城市规模基尼指数等指标对安徽省的城市规模分布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首位城市发展强劲,小城市发展不足,城市规模有向少数城市集中趋势,城市体系趋于复杂;以建成区面积作为衡量城市规模的指标,17个城市规模分布符合位序—规模法则;城市规模分布的均衡度不断增强,建成区用地规模总量增速加快;根据位序—规模曲线的形态,这些城市按建成区面积可分为4类。结合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分类结果认为,安徽省的区域差异在增大,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总体发展规划和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SWOT分析方法在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编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我国省、市、县三级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的一项经常性环境管理工作。本文针对目前规划编制中存在现状定性描述较多、规划框架不确定、对策措施关联性较差等情况,提出将SWOT分析作为一种规范化的编制方法的建议,并以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之一的上海市闵行区为例进行了探讨。以该区"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为例,采用SWOT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了闵行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的优势(S)、劣势(W)、机遇(O)和挑战(T)4项要素,通过SWOT要素交叉分析,给出适合的规划措施建议。结果表明,SWOT分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可以作为一种规范化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文中论述了新疆地区乡镇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有关的产业结构特点和分布,分地区、分行业计算了乡镇工业1985—1988年的“三废”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并对1995年和2000年“三废”污染控制数量及生态—经济规划指标作了综合评述。提出了新疆乡镇企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中论述了新疆地区乡镇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有关的产业结构特点和分布,分地区、分行业计算了乡镇工业1985—1988年的“三废”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并对1995年和2000年“三废”污染控制数量及生态—经济规划指标作了综合评述。提出了新疆乡镇企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生活垃圾分选分类设备在垃圾资源化处理中的目的与意义,介绍了国内外垃圾分选分类设备,分析了国内外垃圾分选分类的优势特点,对国内类似设备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20.
基于核心—边缘理论建立了区域旅游发展水平的空间自相关模型,对中国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区域核心—边缘空间格局时空演化和结构形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区域旅游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和区域经济空间格局时空演变模式.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将长期处在核心—边缘空间结构中,其核心区与边缘区之间差异较大,空间格局的演变虽然以集聚型极化发展为主,但是扩散力量正在不断增强,其空间格局形态也逐渐由集聚型向扩散型演变,表现为集聚与扩散并存的空间格局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