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城市绿地景观缓解城市热环境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城市化过程导致城市热环境问题加剧,而城市绿地景观具有净化空气、吸附粉尘、减弱噪音以及调节温度等多种功能,不仅能改善城市热环境问题,还能提高城市宜居性,丰富城市景观。文章通过总结近20年来国内关于城市绿地景观与热环境效应的研究成果,分别从我国城市绿地景观缓解城市热环境效应的研究现状、方法及进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指出其不足之处,突出不同尺度绿地景观与热环境效应分析,为缓解热环境效应带来的环境压力、城市绿地景观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系统框架。  相似文献   

2.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基于GIS技术对芜湖市绿地空间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芜湖市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1556、优势度为3.4775、均匀度为0.4977、破碎度为0.4046;城市绿地系统内部景观多样性偏低,优势度明显,类型分布不均,城市绿地生态功能较弱,易受人类活动影响,总体绿地空间布局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3.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中区域绿地概念是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生态源"与"锚固点",目前被视为提升人类福祉的重要环节。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本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梳理国内外具有区域绿地类型特征的生态用地起源与形成脉络。根据我国区域绿地所处的发展阶段,分析今后我国区域绿地的发展方向,从三个方面探讨区域绿地深层发展方向:①依据区域绿地类型划分保护的优先级,建立完善的保护政策;②深化研究区域绿地空间形态与功能的耦合协调机制,促进区域绿地最优效能发挥;③统筹多类型的区域绿地,维系区域一体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决策树技术的城市建设用地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6年中巴多波段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决策树分类技术对济南市城市建设用地信息进行提取.在建立研究区先验知识的基础上,对城市建设用地及不同类型背景地物的光谱响应特征进行了统计,建立了基于地物光谱特征的决策树分类模型与分类知识库,然后进行图像分类,最后经过精度评价,发现该方法能有效地将城市建设用地信息提取出来并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与效率.  相似文献   

5.
城市绿地是缓解城市热环境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调节城市气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分析了城市绿地斑块景观指数与地表温度的相关关系和绿地斑块的降温辐射范围。结果表明:(1)成都市其他绿地的降温效果最为显著,公园绿地次之,街旁绿地和居住区绿地的降温效果不明显;(2)其他绿地和公园绿地的周长、面积、植被覆盖度与其平均温度呈较强的负相关性;(3)不同绿地类型降温辐射范围存有差异,降温范围为:其他绿地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街旁绿地。研究结果对城市规划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减缓城市热环境效应等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徐建辉  苏娅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4):291-293,F0002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数据量大、空间分辨率高、结构信息复杂、地物同物异谱现象更为突出等特征给专题信息提取技术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植被的光谱特征,利用监督分类、植被指数分类和目视解译等方法对QuickBird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的绿地信息进行提取,并对分类精度作了比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监督分类方法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运用植被指数分类方法则有明显改善,其中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精度最高,因此NDVI能有效地对植被进行分类与识别。  相似文献   

7.
徐建辉  许晓静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3):195-197,F0002
分析了QuickBird多光谱遥感影像各个波段的光谱特征,并进行了定量评价。根据信息量的大小和波段相关性得到最佳波段组合,在最佳组合波段下利用遥感影像处理软件ERDAS9.2选择或利用建模模块建立不同的影像融合模型对QuikBird多光谱数据与全色遥感影像进行融合,按照定性及定量指标对融合前后的遥感影像进行色彩、分辨率及信息量评价,得到QuikBird影像数据最佳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8.
研究以滁州市2007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分别应用Haar小波和Daubechies小波系中的Db2、Db4小波基,对样区的主要景观类型进行了特征尺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Haar小波和Db2小波基的二维小波分析均检测出滁州市主城区主要特征尺度存在5个像元150m处,而Db4小波基景观尺度检测效果较差,不适用于对基于遥感数据源的城市景观特征尺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和田河流域景观空间格局演变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0年、1999年TM和2002年中巴假彩色合成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作主要信息源,经图像增强处理和解译,获得了和田河流域的区域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图.采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对研究区域进行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演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根据生态系统学基本理论,提出了综合利用水资源进行和田河流域生态环境整治的基本方案.  相似文献   

10.
分类回归树(CART)是一种非参数化的分类与回归方法,在用于遥感影像自动分类时,可方便地应用多源知识,提高分类精度.以延边州试验区土地利用/覆被分类为例,利用分类回归树分析从训练样本中集中发现分类规则,集成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辅助地学特征进行分类试验,并与传统的最大似然分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CART的决策树分类结果的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0.37%和0.8863,分类精度比MLC监督分类方法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EO-1 ALI多光谱遥感影像各个波段的信息特征,根据信息量大小和波段间的相关性,联合偏度—峰度指数JSKF,提出针对ALI图像新的最佳波段组合方法。在最佳波段组合下对ALI多光谱数据与全色数据分别进行IHS、HPF、PCA和Wavelet变换融合,从信息量角度出发,按照定量指标对融合前后的遥感影像进行评价,并对融合前后影像进行分类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生态移民安置区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特征,以及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的变化,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红寺堡区为研究区,选取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三期遥感影像数据,运用RS和GIS技术分析了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定量分析了几种常用景观格局指数随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红寺堡区土地景观要素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是草地,其次为耕地;各类土地景观变化较为复杂,总体而言,红寺堡区土地景观正朝着破碎度、异质性程度增加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3.
艾比湖地区是中国沙尘暴的起源地之一,而且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变化具有指征作用。利用中巴资源卫星影像,结合Modis数据,采用遥感数据分类与实地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植被指数模型,建立解译标志,采用无监和有监相结合的分类方法,提取了艾比湖湿地保护区LUCC的现状信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14.
毛富仁 《青海环境》2011,21(2):91-93
用以往的TM、MSS、CBERS、SPOT卫星影像由于数据本身的分辨率低,很难精确地监测牛羊圈的位置及数量,QuickBird影像数据弥补了这一缺陷,可以较清晰地监测牛羊圈的位置、边界、大小等。应用QuickBird遥感影像解译技术来监测分析区域牛羊圈的分布情况,可为生态工程建设成效评估提供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15.
遥感技术在油田开发建设项目景观生态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油田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使用遥感技术,将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分类处理,结合传统生态学中计算植被优势度值的方法,对油田开发过程中的景观生态进行了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简要介绍了该技术的功能特点及应用实例。应用结果表明:遥感技术是对油田开发建设项目景观进行生态评价的重要手段,可以取得真实、可信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态休闲绿地不同于城市绿地,主要包括其中的城市公园绿地和其他绿地。结合市民平时主要在居住地附近散步、节假日喜欢到郊区游憩的休闲活动特点,把生态休闲绿地分为日常短时休闲绿地和节假日长时休闲绿地。在城市生态休闲绿地建设中,应重点建设日常短时休闲绿地,配套开发节假日长时休闲绿地,完善城市公共绿地的休闲设施,增强城市公共绿地的大众性,提高专有绿地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RS与GIS的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景观类型与破碎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Landsat--7遥感数据和GIS技术对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类型、面积和分布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滨海湿地景观特征及景观破碎化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类型以盐田、滩涂和养殖池为主,人工湿地面积占整个湿地面积的78.22%.该区主要受人为干扰活动影响,区域景观斑块破碎化程度较高,对研究区湿地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合理调控人类干扰活动是改善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环境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低碳城市是一种实现低碳经济、进行低碳生产与消费、形成低碳生活、建设良性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生态体系的城市模式。通过调控城市绿地系统、优化城市开放空间,有利于低碳城市理念下的生态城市建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对低碳城市建设与城市绿地系统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其次对郑州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借助AreGIS9.3软件分析了郑州市绿地服务区的影响范围;最后基于城市绿地系统优化原则提出四方面的优化建议——注重城市的生态设计;优化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实现“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实施适度的绿地容量限制;发展立体绿化与推广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  相似文献   

19.
选择1987年、1995年、2000年和2006年4个年份的安徽省遥感影像,提取17个地级城市用地面积数据,采用首位度、分维数、结构容量、城市规模基尼指数等指标对安徽省的城市规模分布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首位城市发展强劲,小城市发展不足,城市规模有向少数城市集中趋势,城市体系趋于复杂;以建成区面积作为衡量城市规模的指标,17个城市规模分布符合位序—规模法则;城市规模分布的均衡度不断增强,建成区用地规模总量增速加快;根据位序—规模曲线的形态,这些城市按建成区面积可分为4类。结合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分类结果认为,安徽省的区域差异在增大,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总体发展规划和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元超  颜梅春  张先聪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2,(2):99-101,166,F0002
采用重庆市主城区2000年和2010年两个时相的TM影像提取城市扩展信息,对影像数据的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进行RGB组合增强,再进行决策树分类和减法运算获取研究区扩展信息,发现建筑区面积增加了1.62倍,大部分是由植被区转变而来。其扩张方向受地理影响,南北方向为外延型,东西方向为飞地型。借助统计资料进行精度验证和城市扩展的驱动因素分析发现,区域发展政策、经济增长和人口扩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对经济增长、城市扩张和人口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以遥感手段监测与研究城市发展变化的趋势是可行和高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