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梅州市是广东省地质灾害易发和多发地区之一,灾害类型多,发生频率高,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较大,且灾害发育呈现一定的地域分布特征。本文通过对梅州市地质灾害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和发生频率的统计,引入突变理论的突变级数法,建立了地质灾害灾度的评估指标体系和等级划分标准,并对梅州市地质灾害灾度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梅州市地质灾害灾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五华县、兴宁市、大埔县、平远县、梅县、丰顺县、蕉岭县、梅江区。  相似文献   

2.
塌岸地质灾害遥感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遥感技术发展现状,从塌岸灾害体识别、灾害体监测、灾害影响因素监测、灾害承灾体识别与隐患分析四个方面阐述了遥感技术在塌岸地质灾害监测研究中的内容、方法及作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初步构建了塌岸地质灾害遥感监测的技术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3.
昆明市地质灾害易损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明市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其灾害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危害性大的特点。本文根据昆明市各县、区的具体情况,构建了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昆明市各县、区地质灾害易损性进行了定量评价,从而得出昆明市各县、区地质灾害易损性等级,该研究可为当地政府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规划和灾害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地质灾害不仅给人类生命带来威胁,而且对环境、资源、财产等均具有破坏性。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区域性、突发性、分布广、频率高等主要特点,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现有400多个县级城镇、1万多个村庄受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的威胁。虽然,我国在地质灾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防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灾害威胁依然存在,而且越来越严重,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原因:(1)预防性、区域性研究远远跟不上治理工程需要;(2)治理工程偏重工程技术忽略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机理研究;(3)人类因素的参与,造成自然地质体平衡状态的恶化、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加速了大区域范围内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规模。因此,作为我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一条有效道路,就是要加强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和风险区划,开展预防性研究,圈定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和灾害高风险区域,为国土规划、减灾防灾、灾害管理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从而达到综合防灾与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2019—2021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承担了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的"浙江丽水地区灾害地质调查"项目。重大地质灾害隐蔽性强,危害严重,具有灾害链特征。因此,2019年,"浙江丽水地区灾害地质调查"项目组采用地面调查、遥感调查、INSAR、地质勘查等技术手段探索了台风暴雨条件下重大地质灾害的早期识别机制,提升了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识别精度,对支撑台风暴雨影响区重大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重大滑坡、沟谷岸坡滑坡-堰塞湖、暴雨型泥石流是东南沿海台风暴雨影响区三类重大的地质灾害类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煤矿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矿山地质灾害高分辨率遥感监测方法与技术流程。它是在建立矿山地质灾害遥感识别标志的基础上,对高分辨率数据进行空间分辨率融合和信息增强,利用"已知推未知"的工作思路,对多种地质灾害类型进行识别与提取;结果表明,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和"3S"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矿山地质灾害诱因的建模分析结果表明,人工采矿活动是导致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最直接原因,构造、岩性和坡度等是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矿山非法采矿的遥感监测与治理,注重对已采矿区的回填和管理是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对九大城区各种地质灾害进行分级评价,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得到灾害发生的频率和严重度,从而计算出灾害指数。利用这种方法,可以简单直观地对各种地质灾害进行危害程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矿山的开采为国家带来了很多资源和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引发了很多地质灾害,如何减少和避免灾害的发生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本文以云南省龙井沟铜矿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对类似小型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和主要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力求为类似小型矿山的地质灾害评估提供一点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封石洞油库属于大型地下工程,岩爆灾害是施工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之一。本文以某地下水封石洞油库实际为例,介绍了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岩爆灾害预测方法。借鉴目前国内外岩爆判别的主要方法,并依据拟建工程场地实际情况,选用岩体初始应力及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作为定量评估指标,对岩爆灾害进行预测评估。根据宏观分析与定量评价结合的方法最终确定岩爆灾害程度。  相似文献   

10.
彬长矿区环境地质灾害的分析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系统分析彬长矿区主要环境地质灾害特征及成因的基础上,确立了矿区各类地质灾害评价预测的原则与数学模型,依据计算与分析结果,将矿区划分为稳定区、次稳定区、危险区和极危险区,并确定出了8个灾害段。  相似文献   

11.
各种灾害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巨大的损失.本文主要从市场影响和非市场影响及存量损失和流量损失两个方面,从经济学角度对灾害损失的内涵进行深入探讨.在论述灾害损失原则的基础上,论述在灾害损失评估中应该注意市场价格和影子价格选取以及重复计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由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共同导致的环境灾害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环境灾害的发生与发展机制,环境灾害宾一般原理和特征,以及控制和防止环境灾害的原理和方法,都是重要的研究内容,特别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处理好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消除发生环境灾害的潜在原因,以及在环境灾害发生以扣如何减轻环境灾害的影响等都是环境灾害学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3.
层次分析法在重庆某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重庆市某县地质环境条件、发育特征等特性,选取了地层岩性、斜坡结构类型、坡度、坡高、降雨量、结构面、人类工程活动等7个因素作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并采用专家系统法赋值,建立了该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通过划分评价单元及利用危险性评价模型,将该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分为危险性大区、危险性中等区和危险性小区。研究成果对相似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划分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了2006年全球十大巨灾事件,简要分析了巨灾原因,总结归纳了去年国内灾害的四大特点,最后从灾前、灾中和灾后的应急响应过程的角度比较详细地阐述了由分析巨灾事件得出的三点启示,指出了政府应急管理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汶川8.0等多次大地震前后气候、森林、植被等因素强烈变化的对比研究,表明地震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给人类、动植物等带来巨大灾害。地震灾害可能影响和破坏生态环境,而某些生态环境的改变也可能为地震预报预测研究提供重要的震兆信息。同时,重视环境保护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杨娟  王龙  徐刚 《地球与环境》2014,42(2):252-259
在重庆市灾害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科学性、系统性、可靠性和简明性的原则,结合实际选取评价因子,初步建立了重庆市综合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统计资料及政府公开资料为主要数据来源。使用模糊综合评判(FCE)方法构建数学模型,采用二级综合评判对重庆市各评价单元灾害风险度进行评判。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将重庆市各区县灾害风险度划分为五个等级,并使用GIS软件生成"重庆市灾害风险等级分布图"。最后对评判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重庆市整体灾害综合风险水平较高;(2)全市存在两个灾害高风险等级中心;(3)沿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的各区县综合灾害风险等级高于其他各区县。  相似文献   

17.
湖北四湖流域的洪涝灾害与生态减灾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四湖地区洪涝灾害的灾变趋势和生态成因进行了分析 ,讨论了生态减灾的含义及其在本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指出景观结构的调整是生态减灾对策的中心内容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初步研究了本地区的景观结构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8.
针对1509号台风"灿鸿",2015年7月10日至14日,中国气象局组成联合调查组,选取浙江省宁波市区、余姚、象山,舟山市区和朱家尖等地一些典型受灾点,对"灿鸿"的预报服务情况、灾害影响情况等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调查和致灾原因分析。台风"灿鸿"造成浙江受灾严重的原因主要包括:降雨强度大、大风持续时间长是致灾严重的主要原因;强降雨与前期梅雨偏多的叠加效应加重了洪涝灾害;当地孕灾环境特征和2015年强台风影响相对偏早也是造成浙江受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的苏北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其中以水、旱、蝗灾害最为突出。频发的自然灾害在对地方民生构成严重损害的同时,也导致了灾害信仰的盛行。在官方的倡导和推动下,祭祀龙神、八蜡、刘猛将军等灾害神的庙宇遍布苏北各州县。灾害信仰呈现出极强的普遍性和功利性特征,在调适民众心理、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救灾过程中,抢救和保护生命、健康、财产、环境的紧迫需要使救援效率成为国际救灾中的首要追求。这一要求必须在救灾法中得到体现。效率原则就是要求重大灾害发生后,国际社会应当以最快的速度提供国际援助,而受灾国则应当尽快地作出救灾响应,在国际救灾人员的签证、工作许可,资金、物资、设备等的建立账户、通关、运输、储存、分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