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逸江 《灾害学》2007,22(4):128-133
叙述了建设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必要性,分析了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提出了系统的4种运作模式即集权模式、授权模式、代理模式、协同模式,强调了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应包含的重要内容,设计了系统技术支撑体系和系统基本功能。最后得出应加快我国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统一协调和建设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地震灾情快速上报接收处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维锋  郭红梅  张翼 《灾害学》2014,(2):116-122
地震灾情信息的快速获取是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关键。介绍了四川省地震灾情快速上报接收处理系统的建设目标、总体架构和系统建设内容。在2013年芦山7.0级强烈地震实战考验中,四川省地震灾情快速上报接收处理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缩短了灾情"黑箱期"。  相似文献   

3.
《民防苑》2006,(Z1)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作为城市重要的自然资源,对城市的经济建设、民防建设、环境建设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充分利用GIS技术,建立城市地下空间数字化系统对于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及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GIS的城市地下空间数字化系统的框架结构,论述了系统所包含的内容及实现的技术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技术的海塘防洪减灾信息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塘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维护和管理,对沿海省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十分重要,历来受到政府和沿海居民的高度重视.介绍了基于GIS技术的海塘防洪减灾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及逻辑结构,分析了海塘数据库的特点,详细讨论了海塘属性和空间数据库的建库内容及方法.最后通过应用实例,验证了系统技术路线的合理性、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九五”重点项目江苏省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中提出了建立基于Web的系统集成 ,全省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库及分析预报系统的建设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与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合作建立了江苏省前兆数据库和分析预报方法集成系统JSOMEN ,编写了适用于江苏前兆观测资料的控制主表 ,用C、VB等语言编写程序整理入库了 1 990年以来全省 4 3个测点 75个测项的一百多万组前兆观测数据 ,同时建立了台站和市局的前兆数据库 ,以达到全省前兆观测数据的共享  相似文献   

6.
分布式防震减灾系统的初步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以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DGIS)软件为开发平台的分布式防震减灾系统的初步设计和系统建设的目的、原则,讨论了系统的软硬件配置,结合某系统实例阐明了分布式防震减灾系统的框架结构以及模块功能组成.指出分布式网络GIS的应用研究已经成为防震减灾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该思路正在结合具体的城市实施,探索为防震减灾系统的建设提供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大型渡槽结构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渡槽是灌区生命线工程中的关键性建筑物,其在地震及风载作用下的安全性已是渡槽建设的瓶劲,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渡槽结构的抗震、减震和抗风技术的核心是渡槽结构动力学的问题,而渡槽结构动力学系属流固耦合(FSI)系统的动力学范畴。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渡槽结构FSI系统模型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述;然后简述了渡槽结构动力特性和响应的求解技术以及抗震、隔震、减震与抗风技术的研究概况;最后总结了渡槽结构动力学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该学科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震应急指挥技术体系初探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37  
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是防震减灾建设的核心内容。”十五”期间,将建设中国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其体系结构,关键构成、设计和实现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根据所从事的项目建设过程,对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在此基础上开展的首都圈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工作,并就今后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以日本神户市的水道耐震化项目考察为基础,对该市应急供水系统的建设方法进行梳理,归纳了系统建设目标、系统方案、应急水源储备、应急水源输送和应急供水管道抗震等重要环节的建设思路和技术方法,对我国城市应急供水系统建设以及解决灾后供水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区电网备用调度系统的建设模式的选型问题,在深入分析了集中式建设模式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地区电网备用调度系统分布建设模式,并将其成功应用。应用结果表明:地区电网的备用调度系统采用分布建设模式,既能够满足新形势下地区电网备用调度系统的各项功能要求,又降低了系统维护和运行使用的各项成本,实现了实用效果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对防洪系统可靠性基本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清富  江见鲸 《灾害学》1994,9(4):14-18
基于可靠度理论,对防洪系统可靠性分析中涉及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给出了问题的处理方法或分析框架,其目的是为防洪系统的设计与决策提供一个较为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电力系统抗震可靠性研究与分析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波  牛荻涛  赵鹏 《灾害学》2007,22(4):86-90,108
地震是最可能造成电力系统遭受严重破坏的自然灾害。对电力系统的震害特点进行了一些研究和介绍,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提高电力系统抗震可靠性的措施和建议,并对电力系统抗震可靠性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曹琦  何中市 《灾害学》2012,(1):139-143
计算机模拟训练是增强抢险救灾应急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联合仿真建模技术的基础上分析并设计了抢险救灾物资保障模拟训练系统。提出了系统功能需求,主要包括物资保障业务、分布交互式协同、模型管理与优化、数据管理、过程推演与保障流程控制等;分析了三层系统结构,基础平台层由指挥系统、导调控制系统、RTI等组成,资源层由模型库、知识库、数据库等组成,应用层则由生活、野营、医疗、工程、装备等五个模拟训练子系统组成;给出了基于联合仿真建模技术的仿真模型设计流程,并完成了基于HLA的分布式系统设计,构建了抢险救灾物资保障的四类联邦成员,设计了FOM与SOM模型,完成了Agent-DEVS联邦模型与RTI的接口。以上研究为开展抢险救灾应急保障模拟训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根据印度电网的调度架构,以及现有的调度自动化系统没有专门的负荷切除和恢复工具的现状,综合考虑电网的各种参数和相关的因素,开发了基于DF8000系统的自动需求管理系统。介绍了系统的概况和架构,系统的算法,系统的相关配置和人机界面。该系统实现了自动负荷切除和恢复,方便了调度系统的投切负荷操作。该系统已经在印度中央邦输电公司上线运行。  相似文献   

15.
为加强岩溶隧道突涌水预警的准确性,基于理论分析方法及岩溶隧道实际特点,提出溶洞侵入及未侵入隧道两类情况下的岩溶隧道突涌水预警体系的建立方法.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突涌水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发生过程中变化显著的监测项目.选择溶洞特质、水的变化、岩盘破损程度、节理裂隙形态为预警体系的主要评价指标.根据溶洞与隧道相对位置关系,建...  相似文献   

16.
城市供水安全应急保障体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王郑  王祝来  张勇  杨明明 《灾害学》2006,21(2):106-109
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城市供水安全应急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国内外供水应急保障体系的发展现状,对适应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城市供水安全应急保障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介绍了研究复杂性系统的混沌分析方法,并利用上海城市降雨的时序资料重构了相空间,计算了一系列表征其混沌系数的特征值,对其混沌特征进行了分析,随后,文章进一步探讨在不同热力背景条件下降雨系统混沌特征,研究发现,从自然、低温到高温热力背景其降雨序列之间的可比性依次增大,而表征系统所需的独立变量数目则是依次减小,平均系统可预报尺度依次减小,最大可预报尺度依次增大。  相似文献   

18.
吴会胜  刘兆礼 《灾害学》2007,22(1):27-30
利用GIS组件ArcObjects开发了洪灾淹没模拟与避难决策系统,介绍了系统的需求分析、数据来源、数据处理、系统结构及系统功能的实现。对系统涉及到的利用矢量模型与栅格模型的优点以及复杂性最短路径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系统考虑了小尺度上的灾情时空变化情况、灾民避难能力的强弱、道路的可行性等,体现了洪灾动态模拟、避难决策、损失统计的详细性、真实性;基于B/S体系结构,实现了基础数据的共享。  相似文献   

19.
GIS在城市防震减灾应急决策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应用于城市防震减灾工作,建立了“上海市防震减灾应争决策信息系统(宝山试点区)”。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及各功能模块的结构和作用,并重点分析了系统的核心模块: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子系统和地震应急决策信息子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