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胶生产污水由于其污泥量极高且污泥本身的特点,所以处理技术一直是一大难题。本文以青海明胶股份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工程的成功实例,探讨了高SS污泥处理的问题,以及在高海拔高寒地区冬季的明胶污水生化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西虎 《环境教育》2009,(11):24-25
引子:2009年6月19日,一支民间NGO组织的西部水资源考察队由地质、水利专家杨勇率领从成都出发,前往江河源区的青海,开始了长达4个月行程约5万公里的考察。考察区域包括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山西,最后返回成都。这是继06、07年两次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独立科考的第三阶段考察,重点了解以上地区主要河流及用水现状,为国家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较为详实的一线资料。  相似文献   

3.
夜宿魔鬼城     
西虎 《环境教育》2009,(12):19-20
2009年6月19H,一支民间NGO组织的西部水资源考察队由地质、水利专家杨勇率领从成都出发,前往江河源区的青海,开始了长达4个月行程约5万公里的考察。考察区域包括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山西,最后返回成都。这是继06、07年两次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独立科考的第三阶段考察,重点了解以上地区主要河流及用水现状,为国家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较为详实的一线资料。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从长江上游引水至黄河上游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该工程实施后,对青海省受水区的生态环境将产生良好影响。(1)黄河青海段的水资源可增加43.3%—84.4%;(2)改善水环境,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得到控制;(3)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加强生态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生宝 《青海环境》2011,21(2):51-58
青海是中国乃至亚洲的重要水源地和全球重要生态屏障,在落实省委提出的四个发展任务工作中,生态保护和推进绿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任务任重而道远,需从构建生态体系、实施重点工程、采取有效措施等方面推进绿色发展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6.
青海洁神环境能源产业有限公司是青海洁神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青海洁神集团)旗下专业从事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项目以及各类污水处理项目的技术集成、工艺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和设备制造的高新技术环卫环保企业。公司由青海洁神集团全体股东出资,于2006年1月在西宁市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成立。  相似文献   

7.
《青海环境》2002,12(2):90-92
1月 2日 《青海环境》杂志完成改版工作 ,由 1 6开改为大 1 6开本。1月 1日~3月 1 5日 省环境监理站组织全省环境监理部门开展锅炉烟尘污染专项检查活动。1月 6日 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正式挂牌 ,转制为国有科技服务型企业。1月 1 8日 青海省白水泥厂 1 5万t回转窑项目、青海省特种水泥厂年产 1 5万t水泥扩能降耗技改工程环保设施通过省环保局竣工验收。1月 2 0日 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对青海门源松树南沟金矿青石嘴选矿场尾矿及周围地表水、地下水污染事故开展调查监测。1月 2 0日 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对青海门源大西沟金矿青石嘴选…  相似文献   

8.
马庆全 《青海环境》2004,14(4):164-165,167
青海东部是青海省农村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也是人畜饮水最困难的地区,文章根据实际调查和有关资料,初步分析了青海东部人畜饮水困难的类型和分布,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大通河年总流量约25.5亿立方米,而青海、甘肃两省都企图将大通河有限的水利资源引至非大通河流域.甘肃省已建和拟建的“引大”工程有引大入秦工程、引大济西工程、引大济黑工程;青海省拟建的“引大”工程有引大济湖工程、引大济湟工程.上述“引大”工程拟从大通河调往其他流域的水量达24.96—28.31亿立方米.由此产生如下忧虑:生态环境恶化、河谷工农牧业水源枯竭,河谷内外民族关系恶化.为避免产生大通河谷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改善青海生态刻不容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明 《青海环境》2000,10(3):125-129
青海生态形势严峻,努力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青海大开发、大发展的根本。全社会务必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抓紧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1.
刘涛 《青海环境》2021,31(3):105-110
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在这一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青海考察,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高度重视,对青海改革发展稳定的殷切期望.我们共同回顾党的光辉历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这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一项重要举措,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青海是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生态法治文化建设对青海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具有助力作用。文章立足于青海生态法治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了青海在迎接生态法治文化建设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从完善生态法律法规、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提高人民群众生态法治意识、塑造良好的生态法治文化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地处世界第三极,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潜力巨大,是一个旅游业开发前景广阔的地区.当前,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青海旅游业遇到了一次绝好的发展机遇.为此,全省各部门,特别是旅游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借鉴国际、国内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开拓进取,使旅游业沿着正确方向快速前进;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把青藏高原风光、特有人文景观、特种旅游的开发作为青海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十五"期间,青海旅游业发展首先要在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开发、登山狩猎旅游等方面有新的突破,让游客充分领略青海美好的自然风光."让世界了解青海,让青海走向世界",这是我们的目标.目前,要认真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李清源 《青海环境》2006,16(2):74-77
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课题。文章对青海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就推动青海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绿色视野》2009,(6):5-5
青海省围绕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强化项目储备。由青海省林业局委托国家林业局规划院编制的青海西宁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工程,青海可可西里卓乃湖、太阳湖湿地保护建设工程,青海黑河源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工程,青海贵德黄河清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建设工程等可行性研究报告日前已通过省级论证,并上报国家林业局。  相似文献   

16.
区域生态监测评估与预警体系建设是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有机组成。针对青海三江源生态监测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着眼于三江源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构建由生态监测指标系统、生态监测系统、综合评估与预警系统和运行保障系统构成的青海三江源综合试验区生态监测评估与预警体系,为区域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创新提供基础支撑,提升生态环境监测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青海环境》2020,30(1)
正《青海环境》杂志是由青海省生态环境厅主管、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青海省环境科学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环境保护科技期刊。刊物立足青海,面向全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特别是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要求,紧紧围绕打造高原一流环保学术交流平台目标,突出高原生态环保特点,反映高原环保科技成果,普及环境保护科学知  相似文献   

18.
正《青海环境》杂志是由青海省环境保护厅主管、青海省环境科学学会、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环境保护学术期刊。刊物立足青海、面向全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特别是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要求,紧紧围绕打造高原一流环保学术交流平台目标,突出高原生态环保特点,反映高原环保科技成果,普及环境保护科学知识,倡导  相似文献   

19.
高层信息     
<正>习近平青海考察时要求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8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习近平强调,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  相似文献   

20.
李发娟 《青海环境》2006,16(1):18-20
文章从青海矿业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矿业可持续发展入手,对青海传统矿业生产模式进行分析,指出要推动青海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以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为基本特征的生态矿业模式,并提出了实施生态矿业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