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研究我国现行的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政策及环境税政策对排污交易市场费用效果的影响,从排污交易原理出发,分析排污交易、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及环境税3种环境管理手段促进企业污染物减排的原理。在此基础上设置10个虚拟企业模拟分析不同政策组合的费用效果。结果显示,当排污交易政策为主导时,3种手段并存对企业排污交易结果没有影响,且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政策和环境税政策在排污交易市场中所起的作用一样,均是压缩了排污交易市场中企业排污权的交易价格,增加了企业的污染物减排成本。若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价格或环境税税率(或二者之和)超出了原有排污交易市场均衡时企业污染物边际减排成本,则排污交易市场将会出现“失灵”现象,即企业不再寻求开展排污交易,而是缴纳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费或/和环境税。  相似文献   

2.
真空排污系统市场在中国是一个新兴产业,在中国具有广泛前景,国外真空排污系统已经趋于成熟,国外真空排污系统价格较高,国产化将会大大降低真空排污系统的成本,所以实现真空排污系统国产化有较高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刘畅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6):13-15,60
目前中国一些地区正在试点探索实施区域性排污交易项目。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将排污交易理论付诸实践的国家,作为该国最早的区域性大气污染物排污交易计划之一,加州"区域清洁空气激励市场"项目自1994年开始运行。这一排污交易项目不仅实现了氮氧化物与硫氧化物减排目标,而且形成了相对健全的排污交易规则。"区域清洁空气激励市场"的总量控制机制、初始分配和交易规则与排污交易市场运行经验,对中国地方性排污交易项目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流域城市水交易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国珍  刘慧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8):1772-1779
为了解决流域城市水资源短缺以及水环境污染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流域城市"的基本概念,并结合水权和排污权交易模式相关的研究内容,构建了包涵水权交易和排污权交易的市场平台;建立了一个在水务部门与环保部门共同监督管理之下的水交易市场体系,综合进行水交易.最后以黄河流域兰州段为实例,对由初始权分配比例、环境容量、交易保护价格等构建的水市场所需要的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当节水技术和排污浓度不变,且购入方没有剩余的水权或排污权时,排污权交易与水权交易是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的.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区域总量控制管理系统的效率,提供我国实施排污许可证有偿转让政策的理论依据,设计给出了两种水污染控制指标转让的交易市场模型并讨论其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6.
基于绿色投入产出模型的资源补偿费及经济影响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编制的绿色投入产出表基础上,对我国煤炭和石油资源的使用补偿费和理论价格进行计算,并分三种情景对征收资源使用补偿费产生的经济影响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显示,煤炭和石油资源的使用补偿费分别为623 元/t 和7 688 元/t,其理论价格分别是实际价格的5.3 和3.9 倍,我国煤炭和石油资源的价格偏低。如果征收理论资源使用费用将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部门的价格影响较大,如果按照新修订的资源税进行征收,将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欧洲绿色证书交易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证书(GREEN CERTIFICATE)是政府为了促进发展清洁电力而颁发给生产清洁电力企业的证书,该证书还可以进入市场交易.这样的制度安排和操作可以在不增加政府负担的条件下,给生产清洁能源的厂商必要的经济补偿,从而有效地推动清洁能源的生产与发展.分析欧洲国家绿色证书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及制约因素,可以作为我国建立类似的绿色证书交易市场,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论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及其具有的使用价值,指出只有在资源分配中引入市场的价值规律,才能公平地、有效地使用环境资源,避免掠夺性的占用。文章呼吁研究建立我国环境资源及排污许可证的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9.
美国是最早实践排污权交易政策的国家,在南加州地区实施的区域排污权交易市场"RECLAIM计划",通过激励固定源NO_x和SO_x持续减排,最终实现空气质量改善,形成了完善的交易机制和政策体系。RECLAIM计划在政策目标设定、管理对象纳入标准、削减目标制定、初始配额分配、交易市场运行机制、监测数据核查以及排污许可证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和论证,对我国排污权交易市场的优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基于此,提出建立区域排污权交易市场、制定科学的排污权交易政策内容、颁发区域固定源排污许可证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期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批复江苏省在太湖流域开展以水污染物排污指标为主要内容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此项试点主要包括4点内容:一是要建立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权初始价格,将排污指标作为资源实行初始有偿分配;二是2008年在江苏省太湖流域开展化学需氧量(COD)排污权初始有偿出让,建立化学需氧量排污权一级市场,2009年在太湖流域适时推进氨氮、总磷排污权有偿使用试点;  相似文献   

11.
2017年年底我国正式启动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市场为我国实行二氧化碳减排提供了有效手段。由于碳市场起步晚,市场交易机制、法规制度等方面亟待完善。本文在探究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和碳价格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尝试将技术进步作为解释变量之一进行分析。实证研究选取2014年7月—2018年12月五个活跃度高的碳试点日交易价格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六个影响因素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市场、能源价格、空气质量、国际碳市场、技术进步均与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技术进步因素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与碳排放交易价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影响因素的确定可为我国健全和完善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Facing requiremen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remendous international pressures, China has initiated a serious of trials for mandatory carbon trading schemes. In this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carbon trading on commodity prices, emissions, outputs and profits of the regulated agents such as power plants in China, a partial equilibrium model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Cournot theory of oligopoly. Three key results were found. First, follow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carbon trading scheme there is a shift of production from plants with high emission rates to those with low rates. Second, the emission-based updating (EBU) allocation of allowable emissions would provide a buffer in which the reduced outputs and profits of plants with high emissions are alleviated. Third, if the electricity price is market oriented it will vary with the carbon price. Based on these results, we conclude that the carbon constraint will result in cleaner generating technologies and be helpful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technologies in China. In addition, the EBU allocation is more feasibl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ational carbon trading in China. Given that electricity prices in China are regulated now, we argue that mandatory carbon trading should be implemented at the beginning of coordinated reforms of market-oriented pricing in electricity.  相似文献   

13.
张宁  庞军  冯相昭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4):1901-1911
基于电力部门细分的CGE模型,针对碳配额分配中有偿拍卖的引入、是否配套实施碳税政策以及碳减排目标设定等关键机制问题,设置了差异化的政策情景,模拟分析了不同机制设计对碳市场及宏观经济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全国碳市场引入配额拍卖机制有助于降低碳交易价格、促进我国碳市场总体规模扩大并激发碳市场活力,高碳行业将成为碳配额拍卖市...  相似文献   

14.
排污权交易初始价格定价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益萍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Z2):380-382,400
排污权交易初始分配价格的合理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排污权交易市场的活跃程度,并使排污权交易更好地发挥市场经济手段的最大效用。初始价格的确定依据应为结合排污权时限及贴现率下的不同污染物的社会平均污染治理成本,并兼顾区域经济发展、行业水平、企业公平等因素。文章从定价方式、时限、发布与调整机制、配套措施等方面研究排污权初始价格的定价方案;并以某市为例,通过调查排污量占全市排污量85%以上的企业的污染治理成本,根据所研究的方案获得该市COD、SO2等排污权交易初始分配价格。  相似文献   

15.
碳交易作为一种碳减排的市场化手段和政策工具,在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碳排放基准线是碳交易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标行业先进碳排放水平,是碳交易机制中使用基准线法计算碳配额的主要依据. 我国已发布了全国发电行业的碳排放基准线,随着碳交易市场的稳步推进和发展,对于其他行业碳排放基准线的研究和制定需求愈发迫切. 本文以水泥行业为例,概述了碳排放基准线的制定方法,梳理了国内外碳排放基准线的应用实践及研究进展. 总体上,当前我国碳排放基准线工作滞后于欧美地区,面临覆盖行业少、行业内部标准不一、数据基础薄弱、区域及企业间差异未充分考虑等问题,难以保证碳配额分配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未来,建议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尽快统一各行业内部基准线制定方案,优先考虑高碳行业;构建适用于我国碳市场的产品分类体系,完善不同主体的碳核算技术标准,明确不同产品的碳核算边界;加强对企业活动数据的监管力度,严格碳配额核算、分配过程,保证碳额分配的透明、公平;围绕地区或企业间的差异量化与配额修正等关键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提高基准线适用水平.   相似文献   

16.
张宁  庞军  温婧  王军霞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5):2442-2452
通过构建电力部门细分的CGE模型,分别在电价管制和完全竞争市场背景下,评估了取消电价交叉补贴和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以及引入碳税政策并将碳税收入转移支付给风电及光伏行业的经济影响.研究发现:取消电价交叉补贴对GDP有负面影响,而取消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后GDP有所提升;相比完全竞争市场,电价管制市场背景下取消电价交叉补贴对GDP的负面冲击强度增加了0.003%,而取消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对GDP的促进作用幅度则相对减小0.056%;同时取消两种补贴时,在电价管制市场背景下GDP相比基准情景下降了0.022%,而在完全竞争市场背景下GDP则增加了0.038%.电价管制市场背景下取消电价补贴对电力结构及能源结构影响较小;而在完全竞争市场背景下取消电价补贴将刺激传统电力消费并导致碳排放有所增加.引入碳税政策并将碳税收入转移支付给风电及光伏行业可以有效控制碳排放并促进电力结构和能源结构改善,但会对行业总产出和GDP产生更大的负面冲击.我国未来应适度放开电价管制,并采取诸如适时征收碳税并将其收入转移支付给风电和光伏行业的支持性政策,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排污权交易基准价的制定这一排污权交易制度设计的关键问题,在对影响排污权价值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包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环境容量、污染物排放绩效3个影响因素的排污权价值模糊数学评价模型,结合污染物削减成本构建了排污权交易基准价测算模型.利用该套模型,建立了重庆市COD和氨氮排污权价值评价体系,计算得到重庆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污染物环境排放量、工业污染物排放绩效等影响因素对排污权价值的权重分别为0.540、0.163和0.297,COD和氨氮排污权价值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分别为(0,0.715,0.285,0,0)和(0,0.865,0.135,0,0);根据重庆市废水COD和氨氮削减成本,测算了重庆市废水COD和氨氮的排污权交易基准价格分别为5 900和16 000元/t,处于全国排污权交易试点省市确定的基准价的中上水平.该套模型将排污权基准价测算过程中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表达,使测算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并且具有实用价值,但在排污权价值影响因素的筛选及其量化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排污权交易制度在中国的推行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一种有效控制污染、改善环境的环境经济政策.在很多国家的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中国排污权交易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但仍然存在配套制度缺失、法律政策滞后、市场机制不健全、初始分配方法不明确等问题。结合国外的实践经验和中国的特点.在中国推进排污权交易需要在加快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快培育排污交易市场、加快制定促进排污权交易的激励政策、加快研究初始排污权的分配方法等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深圳、重庆、湖北试点省市的排污权交易现状及其特点,对比分析了调研省市的排污权交易机制特点,从交易模式、交易体制、交易价格及初始分配机制四个方面进行了调研省市排污权交易政策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办法及交易机制的研究是进行排污权交易的首要条件,不同省市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因地制宜的交易机制,广州市需在排污权交易工作中加快推进步伐,以保障广州市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电力行业SO2排放控制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总结了中国SO2排放总量控制与排放权交易政策研究与实施3个阶段的主要内容与成果。使用YRDEGS线性规划优化模型对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电力行业实施SO2排放权交易所能产生的SO2控制费用的节省、安装FGD装机容量的变化、可引起的脱硫变动成本的节约、SO2排放许可的市场需求、不同交易方式所引起的脱硫费用变化进行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若发电量保持在2000年的水平,实现SO2减排20%的目标,采用排污交易脱硫费用将会节省38%,可以少安装FGD的机组装机容量达6.3GW;随着发电量的增加,对SO2排放许可指标的市场需求呈增长趋势,发电量的改变比逐步严格的SO2减排要求更会增加区域SO2减排的负担;当SO2排放削减率为20%时,在不实施排污交易时脱硫费用约为30亿~45亿元;实施跨省排污交易以电厂为交易单位时费用最低,约为6亿~28.5亿元,脱硫费用可以节省16.5亿~24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