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露草花序四分体和蚕豆根尖细胞微核频率大小分别反映花粉母细胞(性细胞)和营养细胞(体细胞)遗传物质(DNA)的损伤程度。目前,以此原理建立了高等植物致突变性检测系统,并广泛地应用于监测物化因素,药物和环境污染物。外源性损伤染色体因素对性细胞或体细胞的作用有一定的毒理学差别,最终诱导的效应将有所不同。因此,在单独或平行使用紫露草  相似文献   

2.
以小鼠为对象,对其注射汞化合物,然后检验其骨髓细胞微核和染色体,了解畸变情况。这项试验为汞及其化合物的安全生产、使用和卫生标准修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乡市城市污水对泥鳅的生理毒性与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鱼体外周血细胞微核技术研究新乡市城市污水对泥鳅的遗传毒性,实验各组(A组、B组、C组、D组)中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以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泥鳅肝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力变化,以赖氏法检测肝组织和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酶活力变化,研究该污水对泥鳅的生理毒性.结果表明,实验各组肝组织中SOD、GOT和GPT酶活力均低于对照组.且随城市污水浓度升高而减小;血清中的SOD、GOT和GPT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且随城市污水浓度升高而增强.由此可知,直接排放的城市污水对泥鳅有显著的遗传毒性与生理毒性,水样中有致突变酶活力物质存在.  相似文献   

4.
以双子表面活性剂为疏水改性剂,采用直接混合的方法制备得到一种新型的海藻酸钠杂化微球。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微球的结构、表面和内部形貌、稳定性能进行了表征。以甲苯为模拟污染物,对比了纯海藻酸钠微球和含双子的海藻酸钠微球对含甲苯废水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双子表面活性剂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1∶5时,可得到规整球形,平均直径(2.14±0.08)mm的微球;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引入能提高微球对甲苯的吸附能力,最大去除率达44.5%;升高温度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其吸附能力,65℃时微球在8 h内对甲苯的去除率达到了85.2%。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微球的表面和内部因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引进导致微相分离,增大了疏水物质在微球内的溶解度。在稳定性实验中,微球具有较长时间的稳定性,避免了给水体带来新的污染,在水处理中此类微球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三种不同浓度的低水平放射性溶液~(90)Sr+~(90)Y、~3H,~(139)Cs、~(131)I、~(239)P_u及低剂量~(60)Co_γ射线外照射诱发紫露草微核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紫露草花粉母细胞都有诱变作用,不同浓度溶液诱发的微核率与对照组微核率作统计学处理,差异是显著的。 1986~1987年应用于秦山核电站本底调查,表明1986年因受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影响,紫露草微核率本底偏高。湖塘水平均值5.4%~5.7%,饮用水5.2%,厂区取水口和排水口(海水)在7.5%~9.3%之间。1987年紫露草微核率已降至本底水平,分别为2.6%~2.7%、3.2%~3.6%、3.3%~4.5%之间。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壬基酚(NP)对斑马鱼(Danio rerio)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损伤的影响,同时为探讨茶多酚对NP的急性致死和遗传损伤的保护作用,开展了急性毒性实验,分析NP对斑马鱼的半致死浓度,并通过统计斑马鱼外周血细胞中微核率和核异常率来评估NP对斑马鱼的遗传损伤。在NP基础液中加入茶多酚进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保护实验,通过与NP对照组中斑马鱼的死亡情况、微核率和核异常率的对比来评价茶多酚对急性致死和遗传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高质量浓度的NP(500.00、1 000.00μg/L)对斑马鱼具有较强的致死性,中、低质量浓度的NP(125.00、250.00μg/L)对斑马鱼具有一定的致死能力,此浓度范围内存活的斑马鱼外周血红细胞中存在比清水对照组显著增多的微核和异常核。在NP基础液中加入一定质量浓度(2.50~20.00ng/L)的茶多酚后,与NP对照组相比,斑马鱼的死亡率显著降低,同时,斑马鱼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也都显著降低。这表明一定浓度的茶多酚对NP的急性致死和遗传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渗滤液中污染物的粒度分布及其在渗滤液污染控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通过系列微滤膜(1.2μm及0.45μm)对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各处理单元的渗滤液进行梯度分离,发现悬浮物对COD、浊度的影响较大;COD主要在胶体态和可溶解态间分配,不同渗滤液中的分配情况不同;磷主要与胶体、悬浮物以各种形式结合而存在;细胶粒和溶解态等小分子对TN的贡献大;不同粒度物质对pH的影响不明显;总残渣在可溶态组分中所占比例较大。膜微滤处理渗滤液可以有效的去除一部分物质,使COD、TP、TN、浊度、电导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H逐渐升高,但对总N、残渣的去除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8.
许多化合物对生物能诱发遗传突变,能导致癌症。我们选用三种强诱变剂(平阳霉素、乙烯亚胺、甲基磺酸乙酯)进行实验,研究这三种化合物对紫露草四分体产生微核率的影响。平阳霉素(PYM)是抗癌新药,可以用于治疗癌肿,但它又有一定致癌的危险性。乙烯亚胺(EI)是一种较强的诱变剂,又是致癌  相似文献   

9.
环境污染造成经济损失的估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估算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是环境经济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是直接为环境决策中计算环境改善带来的效益服务的。目前我国有关课题研究,以及近年来我们对苏南太湖水环境污染造成经济损失的估算,均采用直接估算法。从实践来看,应用这种方法需要大量反映环境污染程度与环境功能损害两者之间关系的定量资料,而目前我国尚缺乏这方面较完整的数据,严重影响估算精度。此外,对于损失项目、估算参数和方法的选择也缺乏规范性。由  相似文献   

10.
按照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统一方法,本文对酶解猪血多种氨基酸进行急性毒性、二项致突变(微核、精子畸变)试验。结果表明: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经口LD_(50)大于20克/公斤体重,属实际无毒。小鼠微核试验,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未见增高,微核试验阴性;小鼠精子畸变试验,精子畸变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精子畸变试验阴性。  相似文献   

11.
1.前言 为了研究已发现的有害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有一种方法是以生活在由有害元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区的居民和工厂工人为对象,测定其血液中金属的含量。这时最理想的情况是,被测人数要多,而且能一下测出尽可能多的元素。但是,直到目前为止,  相似文献   

12.
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观察污水处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VMT)观察污水处理效果及处理前后污水致突变性的强弱及变化。环磷酰胺诱导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可以用作衡量各监测点污水中致突变性的强弱及变化,选定的监测点一污管比二污管诱导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更高,提示工业污水比生活污水中含有更多的致突变物(致癌物)。经处理后的污水COD、BOD_5及微核‰率较处理前均有明显下降,但排放的污水三个指标仍较高。VMT的微核‰与COD、BOD_5配合评价可更好地指示污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选择乙酸钠作为农家肥中羧酸类物质的代表,在确定其对铬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化学分析和红外图谱研究,探索乙酸钠与土壤中Cr(Ⅵ)之间可能存在的5种作用方式,并对其有效作用方式的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乙酸钠能显著降低铬污染土壤中的Cr(Ⅵ)含量,其有效作用方式是乙酸钠和土壤中有机组分的共同作用;乙酸钠的加入使土壤有机组分中的一些不溶于水的羧酸类物质进入液相,从而促进铬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三丁基锡在河口微宇宙中的环境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建立了实验室河口微宇宙研究三丁基锡(TBT)在多介质环境中的行为。结果表明,进入水体的TBT将在表面微层(SM)、水体、底泥、藻等构成的悬浮物及鱼之间分配。经一定时间后该体系达稳态,此时鱼体富集大量TBT;藻等构成的悬浮物对TBT有显著吸附;底泥也是TBT归趋的重要场所;而在SM中TBT存在一定富集。同时,在各介质中TBT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降解,在生物体和SM中其降解较快,而在底泥中降解较慢,降解的主要产物为二丁基锡(DBT)。  相似文献   

15.
10种灌木树种滞留大气颗粒物的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园林植物能阻滞大气颗粒物,对改善环境污染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青岛市城阳区道路绿地中10种灌木进行了滞尘效益测定,分析了植物叶表面微观结构和叶表面不同粒径颗粒物数量,结果表明:大叶黄杨、火棘、金银木的单位叶面积平均滞尘量较高,紫荆较低;金银木、大叶黄杨的单位体积滞尘量较高,棣棠较低;对叶表面微形态观察表明:叶表粗糙、具蜡质层、气孔开口较大的植物能吸附较多的颗粒物,如大叶黄杨、金银木等;植物叶表面颗粒物大部分是PM_(10)(直径d≤10μm),其数量比例均在80%以上,其中PM_(2.5)(直径d≤2.5μm)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恶臭及其监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人们对恶臭及其对人群的危害将越来越予以关注。按照国内外有关规定,凡是能产生损害人类生活环境所难以忍受的臭味的物质,以及使邻近发生不愉快感觉的气体通称恶臭。较普遍存在于气体中的氨、硫醉(CH_3SH)、硫化氢  相似文献   

17.
用中国北方滩涂湿地优势植物翅碱蓬(Suaeda heteroptera)和潮间带常见物种沙蚕(Nereis succinea)联合处理大连市黑石礁黄海潮间带模拟Pb污染土壤。结果表明,翅碱蓬和沙蚕联合作用,能对Pb~(2+)质量浓度在800mg/kg以下的土壤起到残渣态向可交换态转化的作用,使生物可利用性提高。翅碱蓬和沙蚕联合起协同作用,能显著提高生物体对土壤中总Pb的吸收速率,两者对Pb~(2+)质量浓度800mg/kg以下的土壤30d内都有富集能力,总吸收速率常数随土壤中Pb~(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
DMZ水塘长期接纳某制药厂排入的废水,塘中积累了大量的抗菌物质和污染物,虽曾采取多种治理措施,但因对微生物制剂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使其不能发挥净化作用。经应用《人造生物膜》进行治理,试验结果表明,却大幅度降低了该污染水体中的COD、NH3-N、臭气,提高了透明度,使一池死水重现生机,因此,对《人造生物膜》中应用的菌株保护作用及其生态修复效果作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概况 氯代烃是石油化工中重要的、量大的产品之一。它包括氯代脂肪烃和氯代芳烃,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部门。 所有的有机氯化烃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有的还具有相当强的局部刺激作用,能使人产生兴奋,震颤等中枢神经异常症状,使肌肉麻痹,反应机能衰退,呼吸缓慢,最终致死。氯乙烯是一个重要污染物。1974年美国首先报道氯乙烯能致癌以来,各国对氯代烃的排放限制更严。多氯联苯(PCBs)不能生物降解,美国环保局已  相似文献   

20.
进行原水和出厂水的研究(1)确定是否二氧化氯参数降低了三卤甲荒(THM)和总有机卤(TOX)的形成,(2)估算二氧化氯(ClO_2)消耗速率及亚氯酸盐形成的相应速率和程度,(3)研究亚氰酸盐在处理水中的稳定性及其它与氯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实验结果表明:ClO_2能减少THM和TOX前驱物质的浓度;并且当加到原水中时,二氧化氯不能持续太长时间,以便维持通过絮凝沉淀池的氧化条件。为了使剩余ClO_2的总量不超过二氧化氯剂量1.2~1.4mg/1,供水单位应满足1.0mg/1的建议极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