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远 《环境教育》2008,(4):65-65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太阳能热利用市场。面对环境与能源问题的挑战,发展太阳能这种可再生能源成为许多国家的国策。诺贝尔环境奖获得者马丁·格林表示,到2050年人类可以通过太阳能发电来满足四分之一的能源需求。  相似文献   

2.
观点     
《绿叶》2011,(9):143
基于对我国能源现状和发展约束的理解,我国低碳转型战略应该是节能为主,发展清洁能源为辅,通过清洁能源多元化积极寻找石油替代,保障能源安全。需要通过能源战略调整,推进量到质的转变,选择更为清洁有效的能源结构。能源战略调整之一是改变以前简单地从能源供给侧考虑满足能源需求,将节能(能源需  相似文献   

3.
考虑能源—经济—环境大系统的协调作用,构建中国能源需求预测预警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情景模拟方法模拟新常态下经济增速、产业结构、能源政策不同的三种情景,分别预测"十三五"期间中国能源需求量、需求结构、CO2排放量和能源预警指标。研究发现:新常态下,能源需求总量增速由高速增长变为中高速增长;当经济增速为6.5%时,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加大能源调控力度,到2020年时我国能源需求量达到50.78亿t标准煤,非化石能源需求比例为16.1%,CO2排放量将达到103亿t,能源自给率为82.7%,该指标处于预警区域。本研究为新常态下中国能源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考虑能源—经济—环境大系统的协调作用,构建中国能源需求预测预警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情景模拟方法模拟新常态下经济增速、产业结构、能源政策不同的三种情景,分别预测“十三五”期间中国能源需求量、需求结构、CO2排放量和能源预警指标。研究发现:新常态下,能源需求总量增速由高速增长变为中高速增长;当经济增速为6.5%时,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加大能源调控力度,到2020年时我国能源需求量达到50.78亿t标准煤,非化石能源需求比例为16.1%,CO2排放量将达到103亿t,能源自给率为82.7%,该指标处于预警区域。本研究为新常态下中国能源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简要回顾了核电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对核电厂的安全特性进行了评述,强调核电是一种安全、可靠和清洁的能源,对缓解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逐步增加,其引致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越来越不容忽视。本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分别测算了居民消费引致的直接和间接能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然后参考发达国家相应发展阶段的居民消费结构,展望未来居民消费发展趋势,进一步测算未来居民消费的能源与环境效应。未来我国消费占GDP的比重将稳步上升,到2050年逐步提高到70%以上;居民消费结构将显著调整,食品占比显著下降,仅为15%,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和其他服务占比显著上升;居民消费引致的一次能源需求到2050年将达到30.4亿吨标煤,占全社会能源需求的52.4%;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将分别达到2497万t、261万t、1722万t、1157万t,占全社会污染物排放产生量的60%以上。研究表明,进一步强化居民消费产品绿色低碳发展、优化居民消费结构,将成为未来推进我国高质量发展和污染防治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7.
缤纷资讯     
《绿色视野》2012,(1):70-71
国际资讯欧盟发布最新能源路线图欧盟日前发布最新能源路线图,准备在2050年基本实现无碳的燃料组合,指导投资者超越欧盟现有的能源目标。欧盟总体目标是,到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在1990年水平的基础上削减80%至95%;2030年之前,欧盟能源组合中的30%应该来自可再生能源;2050年电力生产应基本实现无碳化。  相似文献   

8.
国际资讯     
《绿色视野》2012,(1):70-70
欧盟日前发布最新能源路线图,准备在2050年基本实现无碳的燃料组合,指导投资者超越欧盟现有的能源目标。欧盟总体目标是,到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在1990年水平的基础上削减80%至95%;2030年之前,欧盟能源组合中的30%应该来自可再生能源;2050年电力生产应基本实现无碳化。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辽宁省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对辽宁省能源供需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95-2011年能源供需相关数据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对辽宁省能源供需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能源供给影响能源需求,能源需求又直接影响能源经济效率,能源经济效率通过影响经济增长反作用于能源需求.在各影响因素中,经济与人口增长对能源需求的影响较突出,能源经济效率受能源加工转换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中国清洁能源发展重点——核电、水电、天然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必须考虑传统能源远未优质化的国情。如何向节约高效、清洁环保的能源利用和开发体系转化?怎么发展新能源?投入哪些清洁能源?如何避免出现投了很多钱、搞了一堆项目后能源增量仍然依靠煤炭的前景?这就要讲求科学发展,将现阶段清洁能源的重点放到可以尽快形成大规模供应能力的核电、水电和天然气上。  相似文献   

11.
林伯强 《绿叶》2014,(5):26-30
如果能把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的比例压缩到40%~45%左右,空气污染治理将不会有很大的问题。但由于现在我国的能源需求还在增长,大规模进行低成本的煤炭替代还不具备条件,这个目标不可能很快达到。因此,我们短期内只能进行区域性空气污染治理,而在这个过程中,污染转移没法从根本上避免。如果我们重点在工业制造、供暖等领域进一步提高煤炭使用效率和清洁利用水平,同时从多个方面进行能源消费的变革,短中期内也可能从整体上缓解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12.
王梅 《绿叶》2006,(11)
丹麦在节约能源以及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方面一直有着良好的口碑。目前,丹麦政府正致力于推行一项名为“能源21”的行动计划,预计到2030年,丹麦有35%的总耗能将由可再生能源来生产提供,其“省能赚钱”之道值得借鉴。另类的能源出口大国在全世界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能源产业在未来绝对是明星产业。国际能源总署(IE A)的报告指出,未来30年为了满足全球能源的需要,至少要投入超过16兆美元的经费。丹麦人深知这一点,因此很早就针对未来的能源需求做技术投资,把目标放在新能源或是对环境友好的能源上。目前丹麦在能源领域的优势包括:节…  相似文献   

13.
雄安新区的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千年大计。因此,在创建雄安新区的绿色能源体系时,要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顺应全球能源发展大趋势,彰显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导向,创新能源体制机制和政策,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高质量能源需求,先期力争实现"碳中和",到2040年后完全依靠可再生能源实现零碳排放。  相似文献   

14.
于宏源 《绿叶》2012,(12):37-45
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大背景下,清洁能源日益成为未来国际能源体系的支撑。2012年以来,中国的风电和光伏产业连续遭受欧美反倾销等制裁。清洁能源领域逐渐成为中美经贸摩擦的重要领域。这些事件的背后意图不仅是因为中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已经威胁到有关发达国家的核心发展战略和竞争力.而且折射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国家之间围绕清洁能源发展主导权的争夺日趋激烈。本文认为,在应对全球能源环境挑战中,世界各国既有全球主义下的合作也有功利主义下的竞争.推动全球合作才可能实现全球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呼吁全球发展清洁能源潘基文指出,“清洁能源革命”对实现新千年发展目标至关重要。目前全球有16亿人缺电,20到30亿人仍依赖木柴、泥煤、畜粪等传统能源。他认为,必须让更多的人以清洁、高效的方式使用能源。  相似文献   

16.
国际资讯     
《绿色视野》2010,(1):62-62
撒哈拉太阳能发电将照亮欧洲 一项耗资4000亿美元、跨越北非与欧洲的太阳能输电项目即将运行,不久撒哈拉沙漠的太阳能就可以为欧洲供电。该项目计划到2050年或更早,通过横跨撒哈拉沙漠和地中海的电缆,为欧洲提供15%的发电量。该计划主要运用集中太阳能技术,使用高电压直流电缆,跨越了从北非到欧洲的遥远距离,造价达4000亿美元,工程规模空前。  相似文献   

17.
国际动态     
《绿色视野》2013,(7):4
人口增长抵消可再生能源红利联合国日前发布新能源《全球跟踪框架报告》称,过去20年,人们在提高能源利用率、增加可再生能源份额以及为民众提供基本电力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但上述进展所带来的红利没有满足人口急速增长引发的巨大的能源需求。过去10年,世界上有17亿人口使用上了电能,但与此同时,世界人口也增加了16亿,两者几乎相互抵消。  相似文献   

18.
<正>能源效率相关国际经验和政策是能源效率研究的重要参考。从目标引导和立法保障、促进节能技术的研发、节能技术推广应用、能源消费控制、节能市场培育、能源需求侧管理和公众节能意识引导七个方面对能源效率相关国际经验和政策进行了梳理,为中国提高能效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缤纷资讯     
国际资讯撒哈拉太阳能发电将照亮欧洲一项耗资4000亿美元、跨越北非与欧洲的太阳能输电项目即将运行,不久撒哈拉沙漠的太阳能就可以为欧洲供电。该项目计划到2050年或更早,  相似文献   

20.
国际能源市场每年提供给人类的能源约有95%来自于传统能源。国际能源机构统计资料显示,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能源需求约占世界总能源需求的1/3,而世界80%—90%的赤贫国家集中在该区域。目前,生物燃料的消费总量相对较小,市场份额仅占总能源需求量的10%。发达国家对生物燃料的关注缘于价格上涨、世界能源产区政治不稳定的战略考虑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人类已经探明的能源总量乐观估计仅能满足人类几百年的需求,世界能源价格上涨也反映出世界能源逐渐枯竭的趋势,因此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发展生物燃料的主要动力。生物燃料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