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克洛高—圣戴维兹矿山黑色页岩围岩中石项脉型金矿化的流体包裹体的初步研究揭示,流体中的几含量与金矿化品位之间存在着联系,表明产矿化过程中有氮化合物的活动和(或)参与。我们分析了蚀变和未触变的脉体围岩中硅酸盐的NH4含量,试图确定氮的来源。蚀变围岩中的氨含量与远离矿化的同类岩石不同,这意味着氮具有活动性,但在最强烈蚀变带中的页岩围岩却严重贫NH4。然而,注入岩脉体系的流体,其氮含量都低,而且从页岩中林滤出的NH4很可能是矿化期的氮源。流体相平衡的热力学模拟表明,来自硅酸盐中的NH4的氧化作用是在流体中维持…  相似文献   

2.
正在开采的罗达尔基拉金矿床以及废弃的特里温福和玛丽亚·何塞法金矿山位于西班牙东南部阿尔梅里亚以东约40km的卡沃-德加塔山火山区内。罗达尔基拉的金矿化主要受破火山口构造控制,而特里温福和玛丽亚·何塞法的脉构造则未受到这种控制。特里温福和玛丽亚·何塞法的围岩蚀变的特征是泥质蚀变(伊利石/绢云母、高岭石)。在特里温福,金矿化脉构造周围的蚀变分带为前进泥质蚀变(多孔石英、明矾石、叶蜡石、迪开石)到泥质蚀变到区域性发育的绿磐岩化。对所有这三个矿山的包裹体研究均表明,金是在170—250℃温度下从低盐度流体(2—5eq.wt% NaCl)中沉淀的。然而,罗达尔基拉的热液体系是由次生流体源供给的。高盐度的含石盐和(或)钾石盐、富液相和以蒸气相为主的含CO_2流体包裹体被认为是岩浆成因的。深部的高硫化作用矿石矿物组合(铜蓝、硫砷铜矿、砷黝铜矿)和部分前进泥质蚀变可能与这些流体有关。因此,使罗达尔基拉金矿床归属于酸式硫酸盐或高硫化型浅成热液金矿床的这些特征的一部分,源于代表斑岩环境是典型的岩浆成因流体,而所有这三个地点的金矿化与可能是海洋成因的低盐度流体有关。  相似文献   

3.
梅杰克里克金矿田的矿化脉主要由石英和碳酸盐脉组成,伴有Au,Au-Ag碲化物和贱金属硫化物,围岩为硅化、绢云母化岩墙或布雷德伍德花岗岩体的花岗闪长岩。流体包裹体研究揭示,沉淀作用是在350~380℃温度范围内由低盐度流体发生的。重要的Au-Ag碲化物矿化作用发生于155℃温度时。矿物沉淀是由于初始富CO_2含水流体中液相CO_2的分离造成的。所观察到的泥质蚀变是沸腾带上酸淋滤作用的结果。矿化作用属于浅成热液性质,可能是在热液对流体系存在时形成的。我们推断,毗邻的埃顿-亚尔瓦尔裂谷带中具有形成类似的浅成热液金矿床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克尔艾迪生——阿伯蒂比带中的一个大型太古代脉金矿床,位于紧靠区域性构造破裂——柯克兰莱克-拉尔德莱克断层带南面的一个滑石-碳酸盐和绿泥石-碳酸盐岩带中。残余的火山结构连同活动性比较低的特征元素的比值表明,矿体的围岩原来大多是镁铁质和超镁铁质岩石及其派生的碎屑岩。 CO_2与碱金属饱和指数移动平均值的投影与金丰度变化的惊人一致,说明金的富集作用与热液蚀变有成因联系。就大范围来说,金富集在柯克兰莱克-拉尔德莱克断层带以南,就细部来说,富集在碳酸盐-白云母型蚀变和碳酸盐-钠长石型蚀变之间的过渡带中。 金富集在柯克兰莱克断层带的一侧被认为是由氧化态梯度变化产生的交代分带所造成的,贵金属富集在还原的一侧。柯克兰莱克-拉尔德莱克断层带南面的蚀变类型分带代表了与外生流体的成分相适应的、连续而逐渐加深的岩石变化过程的不同阶段。连续产生的断裂组合和矿脉有着相同的蚀变型式,因此,流入的热液流体的成分看来在整个时期中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 克尔艾迪生矿山的金矿化及其邻近的蚀变晕被解释为周期性出现的水力压裂、流体渗透及其与岩石的局部反应所造成的结果。流体-岩石的相互作用使流体的成分发生了侧向变化,导致了金的富集(这可能是由于pH值梯度变化的缘故),使金优先富集在?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东南部未蚀变含锡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含二价铁高,其Fe/(Fe+Mg+Mn)>0.75,而无矿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含Fe较低,其Fe/(Fe+Mg+Mn)<0.65。具含锡专属性的花岗岩和无矿花岗岩的这种差别,在其他层状硅酸盐,特别是绿泥石中也能见到。与该区无矿花岗岩中黑云母和白云母相比,含Sn花岗岩的黑云母和白云母中Be、Cs、(F)、Li、Mo、Rb、Sc、Sn、Tl、(Y)和Zn的含量较高,而Ba的丰度较低。无矿花岗岩蚀变的结果也在云母中违成类似的富集。在这些元素中,由于Sn和Zn丰度高并且在黑云母退变为绿泥石的过程中得以保存下来,因而它们是判别无矿花岗岩和含锡花岗岩/蚀变花岗岩的最有用的痕量元素,而层状硅酸盐的Sn含量则是比Zn含量更好的指示剂。未蚀变含锡花岗岩层状硅酸盐中的金红石包襄体含Nb_2O5高达26%。Ta含量往往随Nb含量的增高而增高,但在形成伟晶岩矿床的花岗岩的金红石包襄体中,Ta的含量特别高。含锡花岗岩中的金红石包裹体也可以具有相当高的Sn、W含量。无矿花岗岩的金红石中Nb、Ta、Sn和W的含量低,但Sn和W随蚀变增强而增高。同时,层状硅酸盐的Fe/(Fe+Mg+Mn)比值和Sn含量及金红石的成分可用来确定花岗岩的Sn矿化远景。  相似文献   

6.
新疆香山铜镍矿区热液作用性质及其成矿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山铜镍矿床位于东天山土墩-黄山-图拉尔根铜镍矿带中部,具有较好的铜、镍资源前景。矿区内热液作用发育,出现大量蚀变矿物、含金属硫化物的石英/方解石脉状矿石贯穿基性岩石。通过对蚀变矿物特征、石英/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金属硫化物成分等研究,探讨热液作用性质及其成矿意义。研究表明,岩石蚀变矿物主要为蛇纹石(两个世代)、纤闪石、绿泥石和黑云母等,说明热液流体具有多阶段特征,含有一定量的卤素挥发分;矿石蚀变矿物主要为针镍矿、紫硫镍矿、红砷镍矿、辉砷钴矿等,说明热液流体的硫逸度逐渐增高;脉状矿石中,石英/方解石中以富液相流体包裹体为主,其大小为4~12μm,气液比5~15%之间,均一温度峰值为200~240℃,表明热液流体具有中高温性质。在对比邻区热液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和硫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上,认为香山铜镍矿区内热液作用可能为与含铜镍拉斑玄武质岩浆相关的中高温热液事件,它具有富集Pt、Ag和Au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新疆马热勒铁金矿床特征及其流体成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热勒铁金矿床产于中泥盆统北塔山组安山岩和安山质凝灰岩间的韧性剪切带中。矿体呈脉状 ,主要为蚀变岩和含金石英脉。矿石由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黝铜矿、自然金、银金矿、毒砂、辉铋矿、磁铁矿、石英、绢云母、绿泥石、方解石等矿物组成 ,围岩蚀变有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和绢云母化。金矿成矿主要经历黄铁矿—石英—金、石英—金属硫化物—金、石英—碳酸盐—金三个阶段。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中泥盆统北塔山组含金建造。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 ,成矿温度为 16 0℃~ 2 80℃ ,成矿压力为 (73.4~ 12 1.9)× 10 5Pa ,成矿时成矿流体pH为 4 .2 0~ 5 .0 1,呈酸性 ,Eh为 - 0 .6 6~ - 0 .4 5eV ,属还原环境 ;流体为Na+ —Ca2 + —HCO3 -—Cl-型体系和Na+ —Ca2 + —HCO3 -—SO42 -—Cl-型体系的酸性—弱酸性流体 ,流体中成矿物质金主要以[AuCl2 ]-、[Au(HS) 2 ]0 等络合物形式存在并运移 ;流体的溶液来自岩石建造水、古大气降水及变质水组成的混合水。区域构造应力作用、成矿流体环境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古大气水不断加入、成矿流体与围岩的蚀变反应等引起成矿流体周围一系列环境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 ,是马热勒铁金矿床成矿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丽州金-银矿区位于汉城东南约60km的朝鲜半岛前寒武纪京畿变质岩带内。该矿区的矿山沿含金热液石英脉分布,这些石英脉穿切了早元古代眼球状片麻岩和中生代花岗岩。矿化分三个阶段(Ⅰ阶段、Ⅱ阶段和碳酸盐阶段),这三个阶段的矿化均充填早期的断层角砾岩带。流体包裹体资料表明,含硫化物-石英的Ⅰ和Ⅱ阶段从早期高温(约350℃)演化至后期较低温度(约180℃)。成矿后的碳酸盐阶段的流体包裹体资料反映出热液流体的温度更低(220—190℃),盐度更低(4—5当量%NaCl)。 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证据证明,银金矿、辉铜银矿、辉银矿、方铅矿和闪锌矿在温度为285—185℃时,从盐度为14.0—2.6当量%NaCl的流体中沉淀出来。流体包裹体的沸腾证据说明,Ⅰ和Ⅱ阶段矿化期间压力小于100bar,相当于深度为500的岩石静压力和1250m的静水压力。 Ⅰ阶段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随共生时间而系统地减少,算出的δ~(34)S_(H_2S)值从7.7‰降至0.7‰。流体的硫酸盐/硫化物比值的逐渐增大很可能是由于沸腾时H_2S的丢失以及温度的降低造成的。不仅使δ~(34)S_(H_2S)值随时间而系统地减少,而且可能也导致金因Au(HO)_2~-分解而沉淀。 丽州矿区热液流体的氢和氧同位素值与以大气降水为主一致,而接近于未交换的大气降水值。这些值与南朝鲜其他?  相似文献   

9.
广东始兴良源铌钽铷钨多金属矿床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始兴良源铌钽铷钨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南岭东段地区实施钨多金属矿调查评价中找到的具有大型远景的铌钽铷钨多金属矿床。最新成果显示该矿床主要有五种矿化类型:云英岩型铌钽铷钨多金属矿、白云母化钠长石花岗岩型铌钽铷钨多金属矿、石英脉型钨矿、破碎蚀变岩型钨锡多金属矿和矽卡岩型白钨矿,且以白云母化钠长石花岗岩型铌钽铷钨多金属矿潜力最大。矿区含矿花岗岩具明显分异演化特征,自上向下为:似斑状花岗岩—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中细粒二云母钠长石花岗岩—中细粒白云母化钠长石花岗岩—云英岩的分异演化系列;含矿花岗岩蚀变分带清晰,自上向下为:白云母化、绿泥石化和钾长石化三带,矿体以云英岩、细粒白云母化钠长石花岗岩为主,石英脉次之,矿石矿物主要有黑钨矿、白钨矿、锡石、辉钼矿、钨铅矿、钼铅矿、砷铋矿、辉铋矿、辉锑矿、褐钇铌矿、铌钽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铀钍矿、白云母等;初步研究表明广东始兴良源铌钽铷钨多金属矿体可能为深部含矿岩浆经分异演化形成,矿床具有品位稳定、规模大的特点,成矿元素复杂,主要为Nb-Ta-Rb-W-Mo-Sn-Bi组合,并富含Be、稀土、Ag等。该矿床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南岭东段地区找矿新突破,而且对整个南岭乃至华南地区铌钽铷钨多金属矿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多尔盖莱金矿带的克洛高一圣戴维兹金矿山和几个小矿山的矿化脉(包括包裹体流体)、蚀变围岩和页岩主岩中的矿物进行了同位素测定。作为矿化主岩的克洛高页岩建造含有方解石(平均6‘’C为一11.5脉PDB)和石墨(平均6’‘C为一22.2幼PDB),得出其平衡的同位素交换温度为300”~315C土20C(可能的变质温度)。矿化脉方解石的碳同位素比页岩中的方解石轻,后者的平均6“C为一12.9%。PDB。矿化脉石英的氧同位素组成(9.6%~11.OM。SMOW)类似于页岩主岩石英(9.4饰~13.6轨SMOW)。由于方解石总是极富‘’0,故即使在同…  相似文献   

11.
罗德奥-德洛斯莫耶斯稀土元素(REE)和钍矿床位于阿根廷中部东潘帕所草原山脉(Sierras Pampeanas)南段拉斯查克拉斯-波德拉斯科罗拉达斯岩基的花岗质岩石中。矿化产于沿复式岩基东北边缘展布的长条形碱长花岗岩(白岗岩)岩体(2km×0.6km)中。白岗岩周围的岩石主要是羔云二长花岗岩。白岗岩及其内分布有限的石英碱长正长岩都是由二长花岗岩的晚期结晶相通过热液蚀变而形成的。REE矿物主要是铈族矿物,包括铈硅磷灰石和褐帘石,这两种矿物在局部都被氟碳铈矿或水氟碳钙钍矿交代。这些矿物与石英、萤石、霓辉石、榍石和Fe-Ti氧化物一起呈团块状产于细晶质-似伟晶质石英碱长正长岩中。铀钍石与第二世代萤石和少量Mn-Ba氧化物一起(但没有见到铈矿化),呈团块状产于白岗岩中,或者产于石英充填的晶洞中。 石英和萤石中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开放系统流体的运移和流体与容矿岩石二长花岗岩的相互作用具有复杂的历史。使REE矿化、石英沉淀、二长花岗岩蚀变为白岗岩和石英碱长正长岩的流体具有较高的温度(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356—535℃),中等的盐度(15-25 eq.wt%NaCl)。萤石中原生包裹体和次生包裹体中存在的CO_2-H_2O混合流体(X_(co)。=0.13—0.07),是引起氟碳铈矿交代铈硅磷石灰-褐帘石,方解石交代榍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海外风勘选区评价项目为基础,结合该地区已探明的多处铜矿床特征,贝克矿区铜矿赋存于台缘中-基性安山岩-玄武岩杂岩体中,产于安山熔岩上部的构造裂隙带中,伴随着矿化作用,产生围岩蚀变,形成脉型铜矿(化)体。区内铜多金属矿为火山作用与后期热液作用叠加成矿,矿区内安山熔岩裂隙带为高渗透带,既可作流体物质运移的通道,又可成为良好的成矿场所,为寻找分布于火山口内、火山颈下的次火山岩体中块状硫化物型铜矿脉,次火山岩型铜矿床指明远景区。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流沙山金(钼)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类型的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沙山矿床是近年来在内蒙古西部发现的一处金 (钼 )矿床。金 (钼 )矿化主要在海西期花岗闪长岩内呈大脉细脉和线脉产出 ,其空间展布形态受一系列环状断裂带控制。金 (钼 )矿体多为环状到半环状透镜体 ,局部地段为扁豆群和楔状体。矿石的金属矿物有辉钼矿、白钨矿、辉铋矿、黄铜矿、黄铁矿、钼钙矿、自然金和银金矿。脉石矿物有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 ,其中辉钼矿Re 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 (2 6 0±10 )× 10 6a。矿体的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和钾化 (钾长石化和绢云母化 ) ,次为绢英岩化和青盘岩化。本文重点研究了与矿化有关的花岗岩类岩相学和岩石化学 ,阐述了金 (钼 )矿床的矿化特征 ,划分了矿床的蚀变分带。在对比流沙山金 (钼 )矿床与国内外经典性斑岩型金属矿床主要特征的基础上 ,将流沙山 (钼 )矿床确定为深成岩型斑岩金 (钼 )矿床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万载县野猫冲铜矿床为中低温热液(成矿流体)沿构造破碎带蚀变-蚀变岩型铜矿床。在地表地质调查、钻孔岩芯考察及岩矿鉴定的基础上,对野猫冲铜矿控矿构造进行详细研究,表明北东东向大型叠瓦状推(滑)覆构造控制矿区内各地质单元的延深与展布,北东向韧性剪切变形带控制矿区铜金矿体的展布,矿体呈似层状赋存于韧性剪切断裂之间的次级层间破碎带和小断裂带内,带内发育较强的动热变质,硅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发育。矿石以黄铜矿为主,贫硫,成矿流体具有多期次的活动、叠加改造的特点。上栗-潭埠-宜丰断裂带自西至东已发现20余处铜多金属矿床(点),显示该带具有巨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5.
圣迈克尔山(St.Michel's Mount)和克利加黑德(Gligga Head)矿床是英格兰西南部康沃尔(Cornwall)地区W-Sn矿化的典型范例。矿化由石英、黑钨矿、锡石以及席状脉中数量不等的贱金属硫化物组成。有关的蚀变包括云英岩化和泥岩化。在圣迈克尔山和克利加黑德,矿石矿物(黑钨矿和锡石)与石英同时沉淀的结构证据一般是不明确的。前人的研究表明,石英与黑钨矿是连生的,但没有提及二者之间的成因关系。本研究对黑钨矿、锡石和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在红外显微镜下观察了黑钨矿中的包裹体,在可见光下观察了锡石和石英中的包裹体。 圣迈克尔山石英中原生包裹体的平均均一温度为311℃,黑钨矿中原生包裹体的平均均一温度为369℃。石英中原生包裹体的平均盐度为7.3 eq.wt%NaCl,黑钨矿中原生包裹体的平均盐度为4.2eq.wt%NaCl。克利加黑德不同矿物中原生包裹体的平均均一温度为:锡石,352℃;黑钨矿,324℃;石英,295℃。流体包裹体的平均盐度为:锡石,5.3 eq.wt%NaCl;黑钨矿,3.9 eq.wt%NaCl;石英,6.0 eq.wt%NaCl。各矿物之间均一温度测量值数量级的变化不能说明流体被捕获时温度的变化,因而必定是由矿物的沉淀温度的实际变化造成的。这些数据表明,矿石矿物(黑钨矿和锡石)比与之共生的石英早沉淀,尽管缺乏明  相似文献   

16.
塞浦路斯持罗多斯(Troodos)蛇绿岩内新鲜绿帘石化斜长花岗岩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分析结果表明,斜长花岗岩体内普遍存在着温度>400—500℃的富卤水流体(46—56 ep.wt%NaCl)。沿着已愈合的微裂隙分布的高盐度含Fe包裹体在温度400—500℃条件下通过石盐溶解而均一化。液相为主的低盐度(2—7wt%NaCl)次生流体包裹体在所研究的斜长花岗岩和辉长岩样品中到处可见。低盐度包裹体的未经校正的均一温度为200—400℃。 石英内高盐度流体或者显示了热液海水发生相分离,或者代表了在未校正的400—500℃温度下出容的岩浆热水相。卤水和汽相经迁移和分离进入靠近正在结晶的斜长花岗岩体边部的裂隙中,结果,富Fe卤水在深部热液系统的高温地段优先被捕获。 上部深成岩在200—400℃温度下产生破裂,使得海水渗透到裂隙内,并使斜长花岗岩普遍发生蚀变。与次生矿物的形成有关的水化反应和(或)相分离流体的混入使得流体的盐度比海水高一倍。  相似文献   

17.
新近海底打钻揭示出在大洋脊上的小海丘内水热流体活动生成铜矿体和锌矿体。小海丘矿化部位大量无水石膏的产状表明海水由其边缘渗入海丘内导致玄武岩蚀变,而后从海丘顶部冒出黑、白烟囱,由烟囱释放硫化物,经过交代作用而形成硫化矿体。  相似文献   

18.
下扬子区,在武汉至上海长约一千公里的狭长地带内,近年来通过笔者的研究,除已知的斑岩型、矽卡岩型矿床外,还揭示出一种具区域性分布规律的并可供工业利用的与中性、中偏基性侵入体有关的产于岩体边缘蚀变带及其边缘岩枝浅部蚀变带内的细脉浸染型铜矿。矿体呈透镜状,金属矿物简单,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该类型矿床在侵入体特征和类型、蚀变性质、矿化类型及赋存部位等方面,均与斑岩型铜矿床有明显的差异,难以等同。有可能确立为一种新的铜矿床类型,我们暂称之为“类斑岩型”铜矿  相似文献   

19.
山东沂南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流体包裹体出发,讨论了沂南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各成矿阶段的矽卡岩矿物、石英和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研究结果表明,包裹体主要类型有气液水包裹体、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CO2-H2O包裹体和晶质熔体包裹体,其中熔体包裹体在较早期的石榴石、绿帘石和石英中发育。Ⅰ、Ⅱ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具有高温和高盐度的特征,均一温度分别为430~520℃、340~430℃,盐度分别为56.7 wt%NaCl2、2.2~53.5 wt%NaCl,代表铁矿化时的流体特征;Ⅲ成矿阶段流体具有中低温(190~250℃)、盐度范围变化较大(6.45~53.5 wt%NaCl)的特征,代表了Cu,Au矿化时的流体活动情况;Ⅳ成矿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100~190℃,盐度为2.07~15.76 wt%NaCl。根据不同类型包裹体共生组合及流体演化特征,认为流体的不混溶性是导致大量金属沉淀的主要原因,岩浆热液在成矿流体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奥塔戈东部600km~2的范围内有四种不同的石英脉系。这些脉系形成于切穿区域片理的断层系中。麦克雷斯脉系是在约3kbar和350℃的条件下由近于纯水的流体形成的(数据来自流体包裹体和毒砂地温计)。博南扎脉系是在约1kbar的条件下由不混溶的H_2O-CO_2-NaCl流体形成的。嫩特霍恩脉系是在近地表条件下由含CO_2的沸腾的低盐度水形成的。贝尔伍德脉系与麦克雷斯脉系极为相似,但认为是在略浅处形成的。这些脉形成于奥塔戈片岩带中生代—新生代隆起过程的不同时期。碳、氧同位素数据和某些流体中的CO_2高含量表明,生成脉的流体是变质成因的。浅处脉的形成可能有部分下渗的大气降水参与。脉的形成被认为是隆起的变质岩石去挥发份的必然结果,流体便聚集在适当的构造形态中。爽塔戈片岩的西北延伸地带近1Ma以来就发生了类似的流体流动,在那里阿尔卑斯断层的上升导致了在各种接含面形成金矿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