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医疗废物焚烧过程中脱氯机理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卿山  王华  何屏  吕国强 《环境工程》2007,25(3):66-70
医疗废物中包括含有大量的PVC,焚烧时会产生HCl从而污染环境,因此医疗废物在焚烧处理时需要进行脱氯。经热力学计算可知,医疗废物焚烧炉内喷入脱氯吸收剂在燃烧过程脱氯,效果最好的脱氯剂是Ca(OH)2、CaO、CaCO3、MgCO3、Mg(OH)2和MgO。在固定床上进行的医疗废物焚烧过程中脱氯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脱氯有着重要的影响,最佳脱氯温度为800℃左右;吸收剂粒径越小,脱氯效率越高;随着Ca/Cl值的增大脱氯率增大,但增加的速度却趋于平缓,所得最佳Ca/Cl值为2.5~3。  相似文献   

2.
煤粉炉内喷射吸收剂脱硫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小型热态煤粉炉煤燃烧试验装置上,进行了炉内直接喷射吸收剂脱硫和二段燃烧降低NOx研究。试验显示脱硫效率与脱硫剂种类、喷入量和喷入位置有关,二段燃烧可降低NOx排放。以石灰石、白云石和消石灰比较,消石灰脱硫效果最佳;以CaCO3为脱硫剂,当Ca/S为4时,脱硫效率为80%;当喷入温度为1050℃,脱硫效果最好。合理的二段燃烧有利于降低NOx排放,但对SO2排放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水处理固体废物用作燃煤锅炉炉内脱硫的机理与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处理固体废物用作燃煤锅炉炉内脱硫添加剂的机理与实验研究表明 ,水处理固体废物用作炉内燃煤脱硫添加剂时生成一些可以有效地催化脱硫反应 ,以及减缓高温下 Ca SO4分解速度 ,使燃煤脱硫过程的最佳脱硫温度更加接近煤燃烧温度 ,提高燃煤脱硫效率的物质 ,如 Fe2 O3、Si O2 、Al2 O3、K+、Na+等 ;并使得脱硫反应温度更加接近煤燃烧温度 ;当脱硫反应温度在 870~ 92 0℃、脱硫剂与水处理固体废物的重量比为 1∶ 1、Ca/S=2 .0等条件满足时 ,可以得到燃煤脱硫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重庆高硫无烟煤的沸腾炉脱硫采用硅酸盐脱硫剂,在Ca/S比为1.8时,脱硫效率可达95%。脱硫剂最佳使用温度为940℃左右,与重庆高硫无烟煤在沸腾炉内的最佳燃烧温度(950℃)相匹配。  相似文献   

5.
循环流化床烟气悬浮脱硫技术中试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设计了新的循环流化床烟气悬浮脱硫中试装置,其烟气处理量达3500m3/h.首先进行了进料钙硫比(Ca/S)、过饱和温度对装置脱硫效率影响实验,进一步研究了脱硫塔内固体颗粒物循环和烟气流速等因素对脱硫装置性能的影响.对比实验研究表明:在Ca/S=1.2时,固体颗粒物的循环使系统脱硫效率提高15% 左右;脱硫塔内烟气设计流速可以偏高一些.本文同时对系统脱硫过程进行了机理分析,指出了延长脱硫剂有效停留时间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工业规模装置上对双碱法烟气脱硫工艺进行了系统实验研究了,主要考察了Na OH和Ca(OH)2浓度、烟气含尘量、钙硫比(脱硫剂中钙的摩尔数与煤中硫的摩尔数之比)、液气比(脱硫剂流量L与烟气流量G之比)、烟气温度、烟气与脱硫剂接触时间以及加氧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气脱硫率随Na OH浓度在5%~30%范围内的增加逐渐增加,Na OH浓度高于30%对脱硫率影响不大,Ca(OH)2浓度为10%~12%时脱硫率最高;烟气含尘量由1 600 mg/m3降低到400 mg/m3,脱硫率从95%线性降低到84%;钙硫比为1.1时脱硫效果最好;脱硫率随液气比的增加逐渐升高,当液气比高于15.5 L/m3,脱硫率变化不大;较低的烟气进口温度利于SO2的吸收,脱硫率越高;烟气与脱硫剂接触时间越长,脱硫率越高;氧气的通入将亚硫酸盐氧化为硫酸盐,提高了脱硫率,同时可避免结垢。  相似文献   

7.
燃煤飞灰制备脱硫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飞灰和石灰为原料,经消化制得不同消化时间、消化温度和原料配比的脱硫剂,对实验样品进行比表面积、孔径分布等表面特性测定,并在固定床上进行脱硫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合理的孔径分布利于脱硫反应,实验制得最佳脱硫剂的比表面积是54.953m2/g。  相似文献   

8.
污泥与煤在循环流化床混烧过程中的汞排放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密相床截面积为0.23m×0.23m、高度为7 00m的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装置上进行了含汞污泥与煤的混烧试验.测试并分析讨论了污泥与煤混烧过程中汞的分布,探讨了Ca/S摩尔比、脱硫剂种类、过量空气系数等运行参数以及烟气成分对汞在烟气、飞灰和炉渣中形态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大部分汞进入烟气,且元素汞是混烧烟气中的主要存在形态.钙基脱硫剂对烟气中氧化态汞有较强的吸附脱除作用,CaO对汞的脱除效果要好于CaCO3.随着烟气中SO2、NOx浓度的增大,烟气中二价汞所占份额呈上升趋势.过量空气系数对烟气和灰渣中汞的浓度和形态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硫化氢废气净化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合论述了目前对H2S废气净化的多种方法并加以比较,指出了适用范围。此外,还是出用废物制取脱硫剂的研究方向,该法制取的脱硫剂稳定性好,脱硫效率高,制取方便且成本低,是对H2S废气净化及废物综合利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焚烧是医疗废物处置的主要方法,但在医疗废物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持久性剧毒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PAHs)、二噁英等。提出利用多孔氧化铝替代传统石英砂作为流化床焚烧炉床料,研究了流化床不同运行工况下多孔氧化铝对医疗废物焚烧过程中PAHs生成的影响规律,获得了多孔氧化铝床料抑制医疗废物焚烧过程中PAHs生成的最优工艺参数,并从传热、催化和吸附角度揭示了多孔氧化铝抑制医疗废物焚烧过程中PAHs生成的机理。结果表明:采用多孔氧化铝床料替代传统石英砂床料后,医疗废物焚烧烟气中PAHs浓度和其毒性当量浓度均可以降低50%以上;多孔氧化铝床料主要通过传热、催化和吸附作用降低了烟气中PAHs前驱物的浓度,削减了PAHs的生成;当焚烧温度为800℃、过剩空气系数为1.50时,多孔氧化铝床料抑制烟气中PAHs生成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采用1964—2013年廊坊市9个气象站的气温观测资料,分析廊坊市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Morlet小波变化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廊坊市日平均、日最高、日最低气温进行周期分析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1)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高温极值变暖趋势显著,年际增长率分别为0.38℃/10a、0.28℃/10a、0.38℃/10a、0.36℃/10a;(2)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高温极值、低温极值和高温日数均具有4~6a的短周期、9a的较长周期和一个年代际的长周期;(3)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高温极值、低温极值和高温日数均存在一个显著突变;(4)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高温极值、低温极值和高温日数在空间分布上均呈现南高北低趋势。  相似文献   

12.
1961—2010年阿拉善左旗气温和地温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气温变化特征已有大量研究,但关于地温变化及其与气温的关系研究还较少。该研究以干旱区为研究区域,利用1961—2010 年阿拉善左旗平均气温和0~80 cm各层平均地温的逐月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信噪比等气候统计方法研究了近50 a 阿拉善左旗气温和各层地温的年代和季节变化趋势、地气温差变化、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以及气温和地温关系。结果表明:气温与各层地温有很好的相关性;与年均气温相比,地温对气温的放大程度除0 cm外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增加趋势。年、季平均气温和各层平均地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但气温和地温的升温速率不一致;年均气温的升温率和升温幅度高于除0 cm外的各层地温变化;气温、0 cm 和80 cm 地温在冬季的升温最大,5~40 cm 地温在春季升温最大;春、夏季,随土壤深度增加,地温呈减小趋势,气温介于各层地温之间;秋、冬季,随土壤深度增加,地温呈增加趋势,气温小于除0 cm外的各层地温增加;气候变暖背景下,年均、夏、秋和冬季的气温比地温的响应更快,而春季各层地温比气温的响应更迅速。近50 a 各层年均地温(0 cm除外)和气温的温差减小0.3~0.8℃;随土壤深度增加,地气温差的减小幅度降低。年均气温和各层地温的气候突变出现在1980 年代和1990 年代,而气温和地温在四季大多无气候突变现象。四季气温和各层地温的异常年存在一定的对应性,而年均气温和各层地温的异常年份一致性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武器装备在温度环境试验过程中温度的测量方法和温度平衡稳定的时间。方法 利用直接测量方法对3种典型装备进行温度响应时间测量和分析,找出不同类型装备的传热规律,明确其温度环境试验的作用机理,确定装备的温度平衡时间。结果 通过多项试验测试的数据分析了武器装备温度试验应力的选取,在低温和高温工作试验时,整体温度平衡所需时间应适当延长8~10h,高温贮存时间偏短,应适当延长4~6h。结论 在武器装备温度环境试验中,应根据自身性能特点获得装备的真实温度相应特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敞开武器装备的密闭空间,加快热交换,以缩短达到温度平衡的时间。对于关键及敏感部件,应实时进行温度响应测量,保证试验量级选取的科学合理,为装备环境分析及试验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芬  张建新 《地球与环境》2014,42(2):193-200
利用1961~2011年山西56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和煤炭开采消费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和灰色关联法,对山西煤炭开采消费与气温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1年来山西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年代际特征,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变化平稳,90年代以后上升加速,近年来又有下降趋势。(2)山西原煤生产整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975年之前,增加缓慢平稳;1976-2000年增速有所增加;2000年后则加速增加。上世纪80年代以来,山西煤炭消费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煤炭供需总体平衡。(3)能源外调量在山西能源生产总量中占有主导地位,能源外调量基本是以煤为基础;上世纪80年代到2007年,能源外调量和煤炭外调量呈同步增加的趋势,2008~2009年则有所下降。(4)煤炭加工供热产出和煤炭产量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年平均最高气温的相关最为密切;煤炭加工发电产出和煤炭加工投入总量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年平均最高气温相关相关程度相当;能源生产弹性系数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年平均最高气温的相关较小。(5)山西煤炭生产消费对气温变化影响的排序为:对年平均最低气温影响最大,年平均气温次之,对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车载平台舱室温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车载平台整体的人机环境分析提供有益参考。方法在福建热区开展实车测试,给出平台舱室受各种因素的温度变化情况。结果车辆静止状态,载员舱内的温度主要由环境温度和太阳辐射强度决定;车辆发动时,载员舱内的温度变化主要由环境温度、太阳辐射及空调制冷功率决定;载员舱内空调开启/关闭状态对舱室温度影响较大,在热区实车测试时两类情况载员舱温度相差10℃左右;风速对载员舱内温度影响不显著。结论环境温度、太阳辐射、空调状态对载员舱室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北方地区50年来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65,自引:4,他引:61  
最高和最低温度的变化对农业和环境的影响比平均温度更加重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北方最高和最低温度变化的特点是:最低温度升温速率大于最高温度的升温速率;冬季升温速率大于夏季;偏北(纬度较高)地区的升温速率大于偏南(纬度较低)地区。黄淮海和西北区,夏季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对最高和最低温度变化作突变性检验,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的突变点发生于1992年,年平均最低温度变化的突变点发生于1981年。最低温度明显升高的年份远远早于最高气温,这说明最低气温的变化比最高气温变化敏感,中国北方气候变暖主要来自于最低温度升高的贡献。自20世纪80年代气候变暖以来,中国北方喜温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作物种植北界向北推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解决气候环境实验室超大空间温度性能的校准问题。方法通过对实验室结构及气流组织进行分析,确定实验室有效空间内温度不均匀性及波动度概率较大位置,设计实验室温度校准方案。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对实验室温度数据进行采集,并对温度校准的不确定来源进行分析,评定气候环境实验室温度性能及扩展不确定度。结果以低温工况-50℃及高温工况50℃数据分析为例,气候环境实验室在低温-50℃时,室内温度平均值处于-48.67^-50.27℃范围内的可信度是95%;在50℃时,室内温度平均值处于48.57~50.77℃范围内的可信度是95%。结论气候环境实验室温度性能校准方法可实现对超大空间实验室温度性能的校准,并验证了气候环境实验室温度的均匀性及波动度等技术指标满足其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环境试验箱变温过程中的温度分布特性。方法对具有代表特性的温度试验箱进行温场特性测定及分析,深入了解变温过程中试验箱的温场分布和影响温度特性的各个因素。结果变温过程中不同位置的温度重合性差,温变率越高,变温过程的非线性越明显。结论在变温过程中,试验箱内部测点和控制温度相比有一定的差异性,使得处于试验箱中的受试产品的不同部位,承受温度梯度应力。对于产品外表面、安装在外表面的零部件或靠近外表面的内部零部件,可能产生物理损坏或性能下降。故在使用中应充分注意这种温场特性对受试产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莹  苏永秀  李政 《自然资源学报》2013,28(10):1707-1717
利用广西88 个气象站1961—2010 年的年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数据,运用GIS 技术、气候倾向率以及Mann-Kendall 突变检验方法对广西近50 a 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突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影响下, 近50 a 广西全区年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年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的气候倾向率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年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高气温的突变时间分别为2001 年和2003 年,均比极端最低气温(1984 年) 晚了近20 a 左右;年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存在非对称变化。时空分布图表明,区域平均值忽略了研究区域内的差异,尽管近50 a 来广西气温区域平均值的总体变化呈上升趋势,但不同时期各地区间气温变化的趋势和幅度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哀牢山北段山地的地温气候资源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根据哀牢山北段东西坡山地不同海拔8个气象站的同期地温与气温资料,讨论了该山地的地温与气温差、地温及地积温气候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