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饮水除氟剂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衍初  姜兆春 《环境化学》1994,13(6):561-567
本文对国内饮水除氟剂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对常用絮凝剂和滤料的除氟性能、适宜条件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比较,同时对近期研制和生产的新除氟剂,如CF-1,PC85-3,6210,以及新型除氟滤料,如GT,SBC,CF型微型过滤管、蛇纹石、UR-3700螯合树脂等的除氟效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改性天然沸石的除氟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除氟材料的应用能降低饮用水中的氟质量浓度.采用静态吸附实验,比较了天然沸石和实验室制得的氢氧化铝、硫酸铝、聚合硫酸铁(PFS)改性天然沸石的除氟性能.结果表明,PFS改性的天然沸石具有良好的除氟效果,静态除氟容量可达25 mg·g~(-1).通过动态吸附试验,进一步探讨了饮用水的氟质量浓度、流速、停留时间、床层高度等因素对PFS改性天然沸石除氟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原水氟质量浓度越低,最佳除氟停留时间越短,PFS改性天然沸石滤柱床层高度越小.当停留时间为68 s,滤柱床层高度为47 mm时,含氟为5.8 mg·L~(-1)的模拟水样经吸附滤柱后,其氟质量浓度降到0.95 mg·L~(-1),低于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的上限值1 mg·L~(-1).当含氟为4.14 mg·L~(-1)时,停留时间缩短为58 s,最小床层高度为40 mm;含氟为2.5 mg·L~(-1)时.停留时间为47 s,最小床层高度为32 mm,出水即可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因此,可根据不同高氟水地区的氟质量浓度来确定停留时间和床层高度,从而确定材料的适宜用量和流量.  相似文献   

3.
用于降氟的亚粘土改性方法与吸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改性方法和改性条件对用于降氟的亚粘土除氟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每 种改性方法的最佳改性条件,探讨了改性亚粘土的吸附机理,研究表明,改性亚粘土除氟率高、工业产换容量大,除氟率最高达100%,最大工作交换容量达243.30mg.kg^-1,改性亚粘土降氟功能归因子于所含针铁矿和伊利石对于F^-的专性吸附。  相似文献   

4.
稀土铈基无机吸附剂对氟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焦中志  张昱  杨敏  黄霞  马可民 《环境化学》2002,21(4):365-370
利用稀土铈基无机吸附剂(CFA)对水溶液中的氟进行了静态吸附试验和脱附再生试验,并对其部分物理化学特性表征和除氟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FA吸附剂对氟的吸附具有较高的动力学特性和罗高的吸附量,较低的pH值有利于对氟的吸附,在平衡pH3-6的范围内对氟的吸附量较高;可以用Freundlich方程表示该静态吸附的吸附等温线;吸附后的吸附剂可以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再生,脱附率达到100%,再生后的活性比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5.
粉煤灰复合吸附剂的研制及其在工业废水除氟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粉煤灰复合吸附剂是一种新型得除氟剂,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在一定条件下,可用于处理高含氟量的工业废水,粉煤灰复合吸附剂处理50mg/L左右的含F^-废水时,当投加量为0.6%-0.8%时,去除率可达90%以上,从而达到排放标准,粉煤灰复合吸附剂所需原料易得,除氟后可将原料固化制成建筑用砖,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6.
饮用水水源污染现状与除污染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饮用水水源污染以及传统水处理工艺对污染水源处理能力的局限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严重关注。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饮用水水源污染的现状和特点;论述了当前水处理技术的进展情况,并对不同水处理工艺的处理特点和除污染能力进行了分析阐述。最后,根据作者的研究实践,提供了若干解决饮用水污染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用等温平衡吸附法研究了柠檬酸、草酸对砂姜黑土和潮土氟吸附的影响 ,提出了有机酸影响氟吸附的可能机理。实验结果表明 ,有机酸对土壤氟吸附有较大的影响 :(1)当有机酸处于低浓度时 ,土壤氟吸附量随浓度升高而增加 ;高浓度时 ,土壤氟吸附量随有机酸浓度升高而降低 ;(2 )在有机酸存在条件下 ,土壤氟的吸附量与平衡氟浓度间呈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或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9.
土氟静态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4种土对氟的静态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四种土的吸附性能与氟质量浓度的关系用回归方程拟合达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水平,土吸附系数差异,表现为中沙<粉土<粉质粘土<粘土.此外,土吸附氟后的平衡溶液pH值随氟加入质量浓度增大而上升,主要是氟与OH-发生交换吸附作用;干扰因素试验中,HCO3对氟吸附有重要影响,随其质量浓度增加而减少,CR、S042-表现不明显;pH值因素试验中,氟的吸附性能随pH值先增加后下降,原因是酸碱条件影响了氟的存在形态,导致土氟吸附性能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低分子有机酸对土壤氟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等温平衡吸附法研究了柠檬酸,草酸对砂姜黑土和潮土氟吸附的影响,提出了有机酸影响氟吸附的可能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有机酸对土壤氟吸附有较大的影响:(1)当有机酸处理低浓度时,土壤氟吸附量随浓度升高而增加;高浓度时,土壤氟吸附量随有机酸浓度升高而降低;(2)在有机酸存在条件下,土壤氟的吸附量与平衡氟浓度间呈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或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XPS研究镉在蒙脱石表面的吸附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XPS方法,通过对比吸附镉前后蒙脱石表面元素结合能的变化,对镉在蒙脱石界面吸附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吸附镉离子后电子由镉离子向氧、铁、硅原子转移,Al基本没有参与配位.除表面配位的化学吸附作用外,镉离子还通过与蒙脱石层间阳离子进行交换吸附而进入蒙脱石的层间.  相似文献   

12.
FTIR研究非完全脱乙酰甲壳质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傅立叶交换红外光谱(FTIR)法研究了非完全脱乙酰甲壳质(NCTS)与Cu~ (2+),Ni~(2+),Co~(1+),Zn~(2+),Cd(2+),Hg~(2+),Ag~+,Pb~(2+)等八种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结构特征,并对各配合物在4000—400cm~(-1)范围内的主要吸收带作了经验归属.研究结果表明,在NCTS的金属离子配合物中,除—NH_2,—OH参予了配位外,羰基((?)C=O)和酰胺基(—CONH—)亦在不同程度上参予了配位;NCTS对Hg~(2+),Ag~+的吸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氧化还原现象,Hg~(2+),Ag~+,分别被还原为Hg_2~(2+)和Ag~0,而NCTS分子中的—CH_2OH有可能被氧化成—COOH.  相似文献   

13.
银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行为和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银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行为,探讨了影响吸附效率的各种因素。考察了多种溶液对吸附银的洗脱效果,发现银在活性炭上的吸附不是还原吸附,而是以离子形成与活性炭表面的-NH2和=NH形成络合物而被吸附。  相似文献   

14.
镧掺杂纳米材料合成及其高氟选择性吸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镧渗杂的纳米镁铝层状双氢氧化物材料(LDHs),获得了一类对氟具有选择性的新型吸附材料.实验表征了LDH、其焙烧产物(LDOs)以及吸附氟后的材料(F-LDHs)的微观形态、体相组成等性质的变化,通过批处理试验和吸附柱试验对其工艺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材料经600℃焙烧10min,在含200mg·l~(-1)SO_4~(2-),氟浓度为10mg·l~(-1)的配水中投加0.1g LDOs吸附240min,最高除氟率可达93.53%;在含200mg·l~(-1)SO_4~(2-)的氟溶液中,镁铝铜LDOs吸附氟的容量高于镁铝LDOs;吸附柱实验中,14h时出水氟含量小于国家标准(1 mg·l~(-1));共存阴离子对材料的除氟干扰强度排序为:Co_3~(2-)>PO_4~(3-)>NO_3~->Cl~-.材料吸附氟后可用0.5mg·l~(-1)的Na_2CO_3洗脱,并经600℃焙烧10min再生,再生4次后选择性除氟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15.
改性绿茶对汞的吸附研究——汞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顺兴  黄淦泉 《环境化学》1997,16(4):374-378
试验了用改性绿茶分离,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无机汞,烷基汞和苯基汞的条件。在pH5的溶液中吸附无机汞,与有机汞分离;在pH1的溶液中吸附有机汞,然后分别以1.5,3.0和6.0mol·1^-1盐酸解吸无机汞,烷基汞和苯基汞,用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汞,探讨了吸附机理,分析了牡蛎和水样中汞的形态。  相似文献   

16.
黄浦江底泥对多环芳烃吸附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王郁  李咏梅 《环境化学》1997,16(1):15-22
本文主要介绍黄浦江底泥对以蒽为代表性物质的多环芳烃的吸附研究,着重探讨其吸附机理,在实验条件下,黄浦江底泥对蒽的吸附属多分子层吸附,可用de BoerZwikker公式所表示的极化模型较好地描述,这表明原描述非极性气相分子在极性吸附剂上吸附的多分子层极化模型可应用于稀溶液中溶剂化蒽分子在极性吸附剂上的吸附过程,本研究认为吸附等温线上出现阶梯状形式是由于蒽-甲醇分子的溶剂作用及底泥颗粒的表面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17.
以活性炭纤维(ACF)对水中CS:的吸附处理作为研究对象,并与另外两种活性炭(颗粒活性炭GAC和粉末活性炭PAC)进行对比研究,展示了ACF对CS:的优异吸附性能与处理效果,即吸附容量大,吸附低浓度效果好.同时运用新的宽平衡浓度吸附试验方法,测试了ACF、GAC、PAC对CS2的吸附平衡曲线,并对几种常见的吸附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18.
沉积物的逐级分离与硝基苯的吸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薛大明  全Xie 《环境化学》1994,13(2):107-112
采用逐级分离法将大连近海海底沉积物进行分级处理,每级相继去除碳酸盐、有机质和金属水合氧化物,最后一级为粘土矿物。每级沉积物的电子显微镜形态观察结果与逐级分离的预期结果基本吻合。硝基苯在各级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同时证明本文所用的逐级分离法对大连近海海底沉积物的分离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定义、来源以及我国涉及POPs的工业生产与数量分布,明确氯碱工业、有机氯工业等精细化工业与垃圾焚烧厂产生的POPs成为未来的主要污染源;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指出,由于历史上POPs的应用以及排放,我国工业发达地区河段水体中普遍检出POPs,浓度为几到几十ng·L-1范围,部分流域超标;...  相似文献   

20.
H-酸萘环上含有的两个磺酸基团,在水溶液中可以解离一个或者两个.pH 2.5条件下,主要有一个磺酸基团解离,此时,H-酸通过一个磺酸基团吸附在TiO2表面,占位小,饱和吸附量大,但吸附键较弱,吸附较可逆.pH 5.0条件下,主要有两个磺酸基团解离,此时,H-酸通过两个磺酸基团吸附在TiO2表面,占位大,饱和吸附量小,但吸附键较强,吸附不可逆性较强.这种吸附模式的差异是导致H-酸在不同pH条件下饱和吸附量和吸附不可逆性差异的根本原因,也是导致不同pH条件下H-酸具有不同光催化降解途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