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ZHOU Hongchun 《中国减灾(英文版)》2000,(4)
The initiative of" West China Development(WCD) " ,launch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is ofgreat importance:to realizing the enormous resource and market potentials of the region,topromoting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to improving the living standards ofpeople in the western areas,to achieving the goal of" common richness" set up by former stateleader H.E.Mr.DENG Xiaoping,as well as to consolidating solidarity of the nation,socialsecurity and border safety in the west.It…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雹灾灾情及其季节分区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根据中国雹灾灾情数据库资料,中国雹灾受灾、成灾面积均呈下降趋势,但成灾率仍呈上升趋势。雹灾季节变化明显,春夏为全国降雹的主要时段,4~9月出现的冰雹次数约占全年总次数的92.3%。降雹与成灾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差异,成灾中心集中在黄淮海平原及江南丘陵地区。本文基于县级雹灾季节类型图和农业综合区划图,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对雹灾进行了季节分区,将全国分为5个雹灾类型大区:夏季型(I)、春末夏初-夏季型(II)、春末夏初-双峰型(III)、春季型(IV)、夏季-双峰型(V),以及16个二级雹灾亚区,28个三级雹灾区。 相似文献
3.
西部开发中的泥石流问题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西部地区的青、甘、陕、川、滇、黔、新、藏、宇、桂、内蒙和重庆等12个省区市内都有泥石流分布,已查明的泥石流沟计15500余条,受泥石流危害或威胁的县级以上政府驻地城镇逾百座,一场泥石流致死百人以上的灾害点达23个,泥石流及其灾害是西部大开发中必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城市建设、公路和铁路等交通建设、水利建设,西气和西电东送工程建设等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领域,,在开发建设中都将要遇到泥石流问题,吸取以往这类建设中抗御泥石流灾害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减轻泥石流灾害和保障西部大开发顺利进行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部生态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介绍西部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恶化的症结所在,并指出西部应增强生态意识,重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促进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Since 1997whenChinesePresidentJiangZeminadvocatedthereconstructionofabeau tifulareaoftheNorthwest,aheateddriveofeco environmentalconstructionwiththethemesof“ecologicalagriculture”and“ecologicalrehabilitation”hasbeenlaunched .Howisthewesternagriculturetome… 相似文献
6.
昆仑山口西地震激发的地球环型振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改造后的7个台站3天的VHE、VHN波形资料,采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在没有对资料进行去固体潮处理的情况下,提取了2001-11-14昆仑山口西地震激发的0T2~0T40地球环型自由振荡,并与地球初步参考模型(PREM)的理论自由振荡周期进行对比,发现环型振荡振型周期与PREM预测的环型自由振荡周期符合得很好。频率与PREM模型略微不一致的环型振荡振型可以解释为地球介质的横向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所致。因此地球自由振荡信息可用于揭示地球的三维不均匀结构信息或各向异性信息,并可能对区分地幔对流模式(全地幔对流或上地幔对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市场分析及其合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萎靡的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市场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从产品特性、风险和费率设定三方面分析了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市场的特征,通过对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市场进行经济学分析,找出其衰退的原因,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干旱是威胁我国及世界农业发展的自然灾害之一,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干旱监测与评估已成为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手段。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持续干旱,给冬小麦的生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基于2000年至2009年Terra卫星MODIS传感器8天合成的地表反射率数据,结合地面实测土壤水分和实地调研数据,利用距平植被指数(AVI)和距平水分指数(AWI)对我国北方冬小麦主产区的干旱程度进行了分级,对干旱的发生、发展和时空变化情况进行了连续监测,得到了该时期的旱情分布结果:2008年10月份以后旱情逐渐加重,2009年1月下旬各地旱情达到了最严重的程度。研究表明,AWI对干旱的反应比AVI敏感而且准确。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省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协调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保证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之一。本文指出了目前湖南主要面临着农业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加剧、农业环境污染事故频繁发生和农产品质量下降等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从群众认识、环境管理、资金投入等方面,分析了造成湖南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原因,简要介绍了国际上农业环境保护的先进经验和发展趋势,提出了解决湖南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东北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城市化的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基础与目标。在经济全球化、普遍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为提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极为重要。构建了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行了评价,以期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农业旱灾是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由于处在季风的尾闾区,降水极不稳定,旱灾频繁发生。以内蒙古兴和县为例,在实地考察、统计数据分析和农民访谈等基础上,从调整种植结构、增加非农经营收入、农牧交错的生产方式、生态建设以及设施农业五个方面,对农牧交错带的农业旱灾适应措施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表明,农牧交错带农业旱灾适应模式包括:"因地制宜"的空间适应模式、"减轻风险"的时间适应模式和"风险共担"的社会适应模式三个方面,研究成果可为区域防范旱灾风险、制定防灾减灾对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地震减灾系统工程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组织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综合减灾系统,有利于一个社会单元综合对待多种紧急的灾情事务,有利于政府处理紧急事务的专业化、资源的集中运用和行政管理与指挥的专职高效.地震减灾系统工程,原则上包括四个工作领域和十个工作方面,即:监测、预测(报)、评估(专业系统);防灾、抗灾、救灾(社会公共安全系统);安置-恢复、保险-援助、立法-教育(社会保障安全系统);规划-指挥(社会组织系统). 相似文献
18.
中国财产保险业巨灾损失赔付能力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保险是社会化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中国现阶段巨灾事件频发的复杂环境中构建合理的损失分摊机制,不能不考虑以损失补偿为主要功能的财产保险业应对巨灾损失的能力。在Cummins、Doherty和Anita的保险赔付能力度量模型框架及改进后的损失对数正态分布假设下,引入1998~2008年中国财产保险业经营数据,对2009年初时点上在中国大陆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39家财产保险公司及全行业巨灾损失赔付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由于全行业资本与盈余的低水平以及再保险市场发展的严重滞后,在1 200亿到2 000亿元的损失区间内,中国财产保险业的赔付能力缺口在26.8亿到815.6亿元之间,且缺口增长速度大于损失增长速度。通过与2008年初的赔付能力实证分析结果对比发现,灾害频发的2008年客观上显著降低了中国财产保险行业应对极端损失的能力。度量结果从实证基础上昭示了政府大力扶持和参与巨灾保险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9.
20.
30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变化趋势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1979-2008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近30年来农业气象灾害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1979-2008期间,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的灾情日趋严重,农业气象灾害总成灾面积和成灾比率都呈增加趋势;各类灾害中,旱灾和霜冻成灾面积和成灾比率呈增加趋势,风雹成灾面积和成灾比率变化不大呈略微下降趋势,而1989-1998年段水灾严重。(2)旱灾成灾面积在总成灾面积中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总成灾面积的1/2),其次是水灾(约占总成灾面积的1/4),再次是风雹,而霜冻成灾面积最小。(3)在区域分布方面,旱灾灾情华北地区最为严重,其次是东北,再次是西北;水灾和旱灾的轻重程度往往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华中的水灾最严重,其次为华东、华南和西南;风雹灾情的轻重程度在我国的分布也有较强的区域性,华北、西北和东北是风雹的重灾区;霜冻分布各区域差异较小,西北和华中的灾情相对较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