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在对乌克兰生态鉴定制度与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应借鉴乌克兰生态鉴定制度,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立法规格,扩大其适用范围,增加对生态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引入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宏  周琳 《环境导报》1999,(6):40-41
TheNewProgressoftheSystemofChineseEnvironmentallmpactAssessmentLuoHongZhouLin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人们在采取行动(兴建建设项目和实施法规、政策、规划与计划)前,识别、预测与评估这些行动可能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且为减缓不良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决策方案、制定相应预防措施并按法定程序进行报批的法律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是正确认识环境与经济间关系的必然结果,是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建设项目投资渠道和立项管理程序发生较大变化,我国在实行环…  相似文献   

3.
赵柯 《世界环境》1998,(1):14-15
本文在对乌克兰生态鉴定制度与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应借鉴乌克兰生态鉴定制度,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立法规格,扩大其运用范围,增加对生态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引入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决定了在未来发展中环保工作指明了方向,而要在具体实践中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必须要进行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价。本文在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的基础上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论论述,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生态城市的建设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现状入手,探讨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促进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工具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并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城市建设与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乌克兰实行的是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相类似的生态鉴定制度,该制度在制度设计的完备性、科学性、合理性,特别是保障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和直接参与生态鉴定活动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特点。在简要介绍乌克兰生态鉴定制度的基础上,探讨其确保公众参与的几种途径,以期对我国相关的立法与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新近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家新近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为主体的一系列管理条例,办法、文件和通知识,导致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的重大改进,标志着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在近期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8.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制定的一项重要制度,能够对环境保护起到制约作用,完善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能够使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活动得到有效地落实,能够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统一起来,但是,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其管理体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措施完善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9.
中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若干问题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中国与美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依据,评价范围,评价者与评价内容,中美环境法中均规定了该项制度、但美国法院判例也成为重要依据;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环境影响评价之评价对象的唯一限制条件是“对人类有重大影响”,公众参与原则在美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贯彻较好,美国环境影响报告书包括真实可行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10.
李波 《沿海环境》2003,(6):41-42
环境影响评价的依据与发展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世界是最早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之一。1979年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确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地位。经过20多年来的实践,这一制度不断完善,对于推进产业合理布局和企业的优化选址、预防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制度。为了更好地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力求从源头上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体现“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全国人大历经4年的时间,制定出台并由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唯 《云南环境科学》2001,20(Z1):51-52
分析了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改革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尤其是针对我国进入WTO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将面临的重大改变, 阐明了改革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包健 《环境科技》2005,18(1):47-49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公路建设环评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给出定量分析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水土流失面积的估算方法时,预测生态环境影响,提出减轻生态环境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中国环境保护法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制度.但是在实践中存在价值判断、环保执法、公众参与等问题,并没有达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预期效果.本文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景观生态评价法在规划环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景观生态评价法的基本原理,即依据景观生态学理论,通过建立栖息地预测模型来评估规划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提出了应用该方法的基本程序。以南京沿江化工开发规划为例,以鲤鱼作为指示生物,苯酚作为栖息地限制因子,评估了南京沿江化工开发3种规划方案对水生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区域优化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展,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生态经济评价预测层次上的环评,对其评价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国内外所用生态价值评价方法缺乏环境与经济相联系起来和在决策中体现生态环评结果的方法,缺乏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没有从系统的角度考虑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的环境影响因素。在系统分析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经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对吉林省三岔子林业局天然林生态系统中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大气等生态价值进行生态环境影响经济分析、预测、评价,首先建立该区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并结合野外调查测量及实地数据分析,初步对天然林生态系统价值进行测算;其次利用灰色系统预测分析,对2009年-2028年三岔子林业局天然林生态系统价值进行预测,最后计算出天然林生态系统带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公众参与的代表性、公众参与的内容、方法和公众意见的汇总,对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介绍了公众认可度和认可等级以及公众参与的定量评价方法.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使单纯的污染型逐步走向生态型和社会型.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灌区工程作为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未来其建设步伐将不断向前迈进,而作为预防、治理生态破坏的基础,灌区工程开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现实意义及作用将日益显著。本文介绍了大中型灌区工程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及灌区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特点和重点,并对灌区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进一步完善与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生态适宜度评价在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川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8):180-182,71
从工业生态学的原理出发,结合规划环评的特点,以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的评价方法,在将多个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引入工业因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践基础上,建立了既能满足环境管理的要求,又具有可操作性的三级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环境空气、声环境等9项自然生态指标和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等9项人文生态指标,实现了对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的定量评价,为工业园区的合理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潘岳 《环境保护》2005,(9):10-14
2005年8月28日,“绿色中国”第八届论坛在京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战略环评与可持续发展”。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史上一次高规格的战略环评理论探讨会。会上,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指出,中国将积极推动以规划环评为主的战略环评,将环境因素更为系统地纳入宏观战略决策。以此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使产业发展、生产力布局与区域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和生态功能相一致。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实现循环经济。使我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本刊在此全文发表讲话内容。  相似文献   

20.
区域开发生态影响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一套系统的区域生态影响评价方法,对于区域环评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济南舜湖社区区域开发为例,建立和应用由生态指标法、图形叠图法、景观生态学方法构成的方法体系,对舜湖社区区域开发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并提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具体措施。结果表明,3者构成的方法体系,能较全面的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现状,预测生态环境影响,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