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痕量元素在土壤中的纵向分布和迁移及其环境背景值的处理. 文中讨论了关于:1)不同层次土壤中25种元素的含量;2)我国某些地区若干元素背景值;3)若干微量元素分布频率图;4)京、津、唐某些土壤类型中的元素含量;5)25种元素在不同母质土壤中的比值;6)京、津、唐地区不同地域土壤含量比较;7)其平均值及95%的置信域.  相似文献   

2.
土壤中元素的含量变化.对动植物和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因此,土壤元素的环境背景值研究,不仅对工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而且对区域性环境质量评价也有重要参考价值.随着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对土壤环境背景值进行调查研究,已成为环境科学的一项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土壤中元素背景值的测定,是环境科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确定一个地区或某种土壤类型背景值的正常范围,并为判断土壤污染与否和发展区域性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元素的迁移,富集和转化规律以及环境对  相似文献   

4.
于铜陵矿区采集147个农田土壤样品,分析土壤样品中Cd、Cu、Pb、Zn 4种重金属总量和有效态含量,探讨该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潜在生态风险和来源,并基于不同类型农田土壤有效态重金属的风险评价提出农作物种植建议。结果表明:铜陵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平均值普遍高于铜陵市土壤背景值,局部地区潜在生态风险极大;4种重金属元素的单项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依次为CdCuPbZn,铜陵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中等,Cd为最主要的潜在生态危害因子;基于有效态重金属对不同类型农田土壤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春季农田土壤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排序为油菜地蔬菜地麦地,秋季农田土壤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排序为稻田蔬菜地。基于上述结果,建议在重金属污染程度较高的区域实施小麦-蔬菜轮作,而在蔬菜种植中选择对重金属吸收能力较低的种类或品种。  相似文献   

5.
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样分析了内蒙古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中Cu、Zn、Pb、Cr、Cd、Hg和As的含量、分布特征和富集状况,分别以现代工业化前正常颗粒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最高背景值和河套地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背景值为参照,采用瑞典科学家Lars 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7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和生态危害系数以及各采样点的生态危害指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中As和Pb的空间变异性较大;以2种背景值为参比得出的重金属污染水平顺序相近,Hg和As为对乌梁素海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主要重金属元素;同时表明,以河套地区土壤重金属背景值为参照更能直观地反映出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6.
西江流域作为广西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和有色金属矿产区,为保障土地安全利用,有必要全面了解其土壤镍含量特征和风险水平。分别采集自然土壤、旱地土壤、水田土壤和矿区土壤样品283、1 286、721、130件,以自然土壤为背景样品,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西江流域土壤镍的背景值为25.60mg/kg,基线值为156.00mg/kg。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镍含量表现为矿区土壤(42.50mg/kg)水田土壤(28.70mg/kg)旱地土壤(22.70mg/kg),在P0.05水平下,矿区土壤显著高于背景值,而旱地土壤、水田土壤与背景值差异不显著。中部和西南部地区镍含量较高,尤其是西南部的都安瑶族自治县和大化瑶族自治县,很多区域都超过了60mg/kg。以基线值作为标准或根据地积累指数进行评价,由于考虑了背景值,西江流域土壤镍污染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7.
于贵阳花溪区蔬菜种植基地及零星菜地采集叶菜类、茎菜类和果菜类样品及对应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与蔬菜样品中Zn、Cd、Pb和Cu含量,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重金属全量、有效态含量与蔬菜中重金属含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污染指数和暴露风险健康评估指数分析城郊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状况以及摄入人群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部分菜地土壤样品Zn、Cu含量超出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超标率分别为8.82%、11.76%;蔬菜中重金属含量主要取决于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研究区蔬菜均处于清洁水平,但有8.82%的蔬菜样品Pb处于Ⅱ级警戒值,且均为叶菜;Pb是叶菜类暴露健康风险的主要元素,而Cu是茎菜类与果菜类暴露健康风险的重要元素;蔬菜重金属对儿童和成人的危害指数均小于1.0,表明食用该地区的蔬菜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了兰州城关区地表灰尘中Pb、Cr含量,并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分析了其赋存形态分布.结果表明:(1)地表灰尘中Pb质量浓度以居民小区最高,Cr质量浓度以商业中心最高,分别达到120.36、108.10mg/kg.(2)兰州城关区地表灰尘中Pb、Cr平均值分别是甘肃省土壤背景值(17.9、69.3mg/kg)的5.34、1.35倍.总体来说,兰州城关区地表灰尘Pb、Cr含量处于国内中等偏下水平.(3)Pb、Cr在地表灰尘中主要以残渣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各采样点平均值中Pb、Cr残渣态分别占75.33%、79.01%.(4)地表灰尘中Cr赋存形态分布规律与土壤中一致,因受工业污染影响较小,推测Cr主要来自土壤源,各采样点含量相近且略高于背景值的分布特点是由于甘肃省土壤Cr背景值本身较高造成的.(5)地表灰尘中Pb除公园绿地为轻度污染外,其他采样点均已达到中度污染水平;Cr总体处于无实际污染水平.结合Pb、Cr主要以残渣态为主的特点,总体来说,兰州城关区地表灰尘中Pb累积污染程度严重,Cr无污染.  相似文献   

9.
云浮硫铁矿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云浮硫铁矿矿区及其周边土壤中Cu、Zn、Pb、Cd、Cr和Ni等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6种重金属的空间结构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都超出当地土壤元素背景值;结构性因素对Cd、Cu、Zn的空间变异起着较显著的主导作用,而随机性因素对其空间变异的影响是较弱以及不显著的;Pb和Cr表现为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随机效应与结构效应相近;土壤中Cd、Cr、Cu与矿石加工企业以及矿渣的堆放密切相关,Zn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施肥,Ni的含量除了受企业的影响外,农业施肥对重金属污染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Pb含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矿石的开采造成。  相似文献   

10.
硫化钠对土壤中铅镉的固定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硫化钠用于固定土壤中铅镉的可行性,考察了硫化钠用量及土壤pH、有机质对固定过程中土壤铅、镉赋存形态及固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硫化钠可改变土壤中铅镉的形态分布,明显降低可交换态铅镉的含量。条件适当时,铅镉可交换态下降值分别为63%和73%。硫化钠在固定铅的过程中,固定效率对土壤pH、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较为敏感,在有机质含量较低或酸性土壤中,硫化钠对铅固定效率较高;相对于铅,有机质含量和pH变化对镉的固定效率影响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11.
中国部分城市污泥中矿质元素形态与生物可利用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城市污水处理厂数目迅速增加,低成本、高效率的污泥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从北到南的五家污水处理厂消化污泥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和形态分布,为污泥资源化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消化污泥总体呈高有机质、高氮磷、低K、高矿质元素营养的相似性,但其理化性质如阳离子交换容量(CEC)、pH等差异较大,对矿质元素的形态分布与生物可利用性有明显的影响。同种元素在不同污泥中含量的差异较大,相差数倍,甚至十倍以上。污泥中不同元素含量明显不同,Fe的浓度最高,次之是Mg、Zn、B的浓度最低。连续提取研究表明,污泥pH对污泥中矿质元素的形态分布有明显影响,酸性污泥(厦门污水处理厂)中各矿质元素酸溶/交换态百分率明显高于其他污泥。Cu主要分布在氧化态;Zn的三态分布百分率均在10%以上;Mg、Mn的酸溶/交换态含量较高;Fe主要分布在残渣态;B氧化态和还原态的百分率较高。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次污水处理厂污泥品质调查,为污泥合理农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公路两侧土壤中铅和镉污染以及存在形态分布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测定了土壤中铅、镉总量,并采用五级连续浸提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北京市3条典型公路两侧的土壤样品中铅和镉的存在形态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选3条公路出京方向右侧的土壤铅和镉污染严重,其铅、镉总量分别是北京地区土壤铅和镉含量背景值的1.62~6.69、5.97~18.74倍.土壤中铅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等形式存在,镉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形式存在,而活性强的离子交换态浓度均较低.不容忽视的是,铅和镉的碳酸盐结合态在碱性条件下稳定,但是具有遇酸释放的隐患.  相似文献   

13.
应用化学提取法评价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州市楼顶降尘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粒度分布和重金属总量的基础上,采用单一化学提取法(DWLP、TCLP)和多级化学提取法(SEP)研究了大气颗粒物中4种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样品中96%以上颗粒小于100 μm,其中10 μm和2.5 μm以下颗粒分别占33%和11%.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含量很高,Cu、Pb、Zn和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62.43、1 033.81、830.32和5.80 mg/kg,是广东省环境土壤背景值的17~64倍.单一提取法中,TCLP的提取效率明显高于DWLP,表明pH值是影响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释放的主要因素.SEP法结果显示,Zn和Cd的生物可利用态比例远高于Cu和Pb.经DWLP和TCLP法提取后,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总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生物可利用态所占比例明显增加.通过综合分析,发现SEP比其他两种方法更适用于评价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资源枯竭区不同地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征及风险,以河北峰峰矿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13个土壤表层(0~20 cm)样品中Cd、Pb、Cu、Zn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4种重金属均高于河北省土壤元素背景值,4种地貌类型中土壤Cd、Pb均值分别为0.39、98.23 mg/kg,分别为背景值的4.15、4.57倍;Cd、Cu形成了局部污染;研究区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别为8.95和153.71,为重污染和中等生态风险;东部倾斜平原区中南部的Cd、北部的Pb为本区域土壤重金属形成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磷是生命元素之一。本文通过对海河流域不同土壤类型中各形态的含量分布以及水平与垂直变化的探讨,研究其在一定条件下土壤中磷的自然富集、增减途径、自然循环环境以及分布特征,为研究本区磷的库存量、流通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铅、锌、镉都是土壤中的痕量元素,它们在天然土壤中含量很低,正常情况下,土壤中含镉为0.01—2ppm,平均为0.35ppm,含铅为2—300ppm,平均为35ppm,含锌为1—900ppm,平均为90ppm。它们都是环境中重要元素,现已证明,铅和镉对动植物都是有害的。锌是动植物的营养元素,但是,在一定条件下,过量的锌对人和动物可能有致癌性。因此,它们在土壤中的含量多少对动植物生长和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土壤背景协作组提供的数据,对北京、南京、广东地区土壤中铅、锌、镉的含量水平、元素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样品来源及分析方法 根据各地区土壤母质类型,远离污染源以及按野外观察划分自然层次,采集不同类  相似文献   

17.
选取成都东郊唯一的火力发电厂周围的稻田土为研究对象,对稻田土中各种形态汞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与研究,探讨稻田土中汞的分布规律,为分析和判断稻田土中汞的迁移和转化行为及该区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重要依据。结果表明,处于火力发电厂烟尘排污口下风向的1#、2#、3#、4#采样点土样受到了严重的汞污染,呈现出高含汞特征,总汞平均质量浓度在9~41mg/kg,平均值为24.546mg/kg,远远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所规定的限值(0.5mg/kg),而处于排污口上风向的5#、6#、7#、8#土样没有受到明显的汞污染,大部分土样的总汞含量与成都市土壤汞平均含量接近;1#、2#、3#、4#土样中5种形态汞的垂直分布均呈现出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的特征;1#、2#、3#、4#土样中的各形态汞平均百分比为有机结合态汞>硝酸溶汞>残渣态汞>铁锰氧化态汞>水溶和可交换态汞,土壤中含有的大部分汞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难以被植物吸收利用,而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溶和可交换态汞虽然仅占极小一部分,但含量还是高于成都市土壤中水溶和可交换态汞的背景值。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表明,长白山棕色针叶林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普遍偏低,且大多以残渣晶格态存在。由于灰化淋溶作用较弱,使土壤中铁锰氧化态金属未从土壤中淋走,其中铁元素在土壤上层出现相对富集,其铁锰氧化物形态在淋溶层中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锑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优势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分析了冷水江锑矿区4个采样点土壤和优势植物中重金属含量,以及矿区生长的5种优势植物对Sb、As、Cd、Pb、Cu和Zn的的吸收与富集能力及其富集特性。结果表明,矿区土壤中6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超出湖南省土壤背景值和全国土壤背景值,土壤受Sb污染最严重,其次是Cd、As的污染。5种优势植物淡竹叶、苎麻、芒草、狗尾草和白背叶体内Sb、As的含量都超过正常范围,具有修复矿区土壤Sb、As污染的潜力。其中苎麻对Sb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大于1,满足Sb超富集植物的基本特征,可作为生态恢复的先锋植物;芒草对Cd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都大于1,对重金属有较强的耐性,作为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植物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矿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异常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某金矿区下游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异常区进行了调查,研究了异常元素的空间分布和相态组成.通过对土壤、水、农产品、大气沉降物等的采样分析表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异常是由于矿山开采,废水排放,下游引水灌溉造成的.对异常元素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土壤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