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介绍了新疆天业化工园区聚氯乙烯生产中废水的处理技术和综合利用情况,包括乙炔上清液的回收、含汞废液处理及聚合母液水的处理回收利用。利用节水技术,每年可回用水近580万t,氯化氢气体5万t,产生经济效益5380万元。  相似文献   

2.
每年回收处理废弃PET瓶5万t,制造可用于再生PET瓶的材料2.5万t,亚洲首家再生食品级PET切片生产企业——盈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再循环模式,每年可再生利用的PET瓶总量高达北京废弃总量的40%。  相似文献   

3.
2008年8月11日,“年处理6万t电子废弃物项目”一期工程正式投产。“年处理6万t电子废弃物项目”位于辛集市新城清洁工业园内。该项目被列为2006年省重点建设项目及河北省“十一五”规划纲要五大循环经济示范基地项目之一。据了解,项目由石家庄晶莹黄金开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总投资5亿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电子废弃物处理项目。工程分三期,一期项目生产能力年处理各类电子废弃物1万t,年回收黄金1t、白银5t,以及大量的阴极铜、铝、铁等金属,年产值可达3亿元,利税1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生产规模为年处理电子废弃物6万t,年可回收生产黄金4.8t、白银198t、  相似文献   

4.
聚酯(PET)瓶的透明度高、强度好、质量轻、阻隔性能优异,因而广泛用于包装碳酸饮料、矿泉水、调味品、化妆品、医药和农药等方面,而且其应用领域正在扩大,其废旧品的回收利用问题亦变得日趋严重。1998年美国销售PET瓶34.3万t,回收10.2万t,回收率为29.7%;1999年销售量为36.1万t,回收12.9万t,回收率为35.7%。而我国年需PET瓶约达2亿只,回收利用率几乎为零。这 不仅浪费原料,对环境亦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回收利用废旧PET瓶,既有利于保护环境,亦可节约原料,有助于缓解PET切片市场紧张状况。  相似文献   

5.
<正>首先,热烈祝贺"2015再生资源创新发展论坛"隆重召开!再生资源是供销社的传统优势业务。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全国供销社系统回收的废旧物资超过13亿t。现在,供销社共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3 000多家,回收网点17万个,提供就业岗位700多万人,主要品种年回收量3 000万t,年回收额2 200亿元,约占全社会回收额的三分之一强。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关系到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国家资源战略,也关系到农村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进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纺织服装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纺织品的年废弃量超过2 600万t,未妥善处置会造成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国家十分重视废旧纺织品绿色循环体系的建立,已形成多种回收利用途径并实现了产业化。涤纶在化纤中占比最大,发展废旧涤纶纺织品循环利用技术对建立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尤为重要。废旧涤纶纺织品的回收利用方式主要有物理回收、化学回收、生物回收和物理化学回收等。综述了废旧涤纶纺织品的回收利用技术,并介绍了企业实际案例,期望为建立绿色健全的废旧纺织品循环体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流化床富氧焚烧含油污泥技术的流程和优势,计算了富氧焚烧含油污泥系统主要设备的电耗和技术经济指标。流化床富氧焚烧含油污泥技术可实现烟气及其他污染物零排放,产生的蒸汽可直接供应油田生产和生活使用,产生的液态CO2可直接用于油井驱油,烟气中的SO2和NOx可转化为硫酸和硝酸。采用日处理200 t含油污泥的流化床锅炉年处理含油污泥量约73 kt,每年减少排污费7 300万元;锅炉年产蒸汽量约177 kt,每年节约蒸汽费用1 380.6万元,合计每年节约成本8 680.6万元。回收得到质量分数为40%的稀硫酸5.56 t/d,质量分数为37%的硝酸0.708 t/d,年回收CO2约99 kt。  相似文献   

8.
正20127年10月16日,葛洲坝环嘉包头分公司2 983 kW(4 000马力)废钢铁破碎线正式在包头铝业园区竣工投产。据悉,葛洲坝环嘉包头分公司于2017年年6月正式签约落户包头铝业园区。项目投资1亿元,投产后废钢铁回收利用规模可达100万t,废铝回收利用规模可达10万t,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利税3亿元,带动就业岗位300个。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保有量不断攀升。而随之而来的是动力电池将在2020年左右达到一个12~17万t的报废高峰,这些报废电池如何处理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考虑到未来电动车的发展趋势及环境问题,将带来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的蓝海。但事实上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实际操作工序上仍然存在大量的问题,专业性不强、安全性差、拆解不规范等问题突出,行业亟待标准的规范。  相似文献   

10.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清洗废液,利用间歇精馏的工艺对电解液清洗废液中的DMC进行回收,结果表明,该方法效果十分良好,对废液处理后可完全回收废液中的DMC,每周回收量可达1.8 t,同时实现了经济效益增长和环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国内外电子废弃物中塑料回收利用技术(机械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热处理技术),分析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机遇,提出了电子废弃物中塑料回收处理技术在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根据清洁生产的理论与思维模式,对生产双酚芴的传统工艺进行了改进,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代替传统的催化剂催化合成双酚芴,以沸水代替甲醇水溶液洗涤反应混合物,产生的废液经液液萃取和蒸馏处理,使苯酚等有效组分被回收利用,解决了废液的排放问题,基本实现了双酚芴产品的清洁生产。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双酚芴,每生产1t产品可从废液中回收1.6t苯酚,按30t/a计算,可节约资金约43.2万元/a。与传统工艺相比,双酚芴的清洁生产工艺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英国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提出"零废弃经济"的社会发展目标,并把纺织品服装的循环利用作为其中的优先领域。我国《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2015年"初步建立纺织纤维循环再利用体系,再利用纺织纤维总量达到800万t左右"的目标。在研究英国企业制服市场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英国企业制服回收及再利用的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英国企业制服的回收渠道和再利用途径,提出企业制服的回收再利用是我国建立纺织品回收再利用体系的重要方面,并对我国开展企业制服的回收再利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2年4月5日,应用废油再生技术的废油处理装置已连续稳定运行一个月,从废蜡油、废尾油、废机油等石化废弃物中提炼的无铅汽油、柴油,各项指标优于国家标准,回收率达85%以上,实现规模化生产。该技术由哈尔滨金武石化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开发。目前金武石化已形成年综合利用3万t废蜡油的生产能力,可产出燃料油2.25万t、液化石油气4500t、重油3000t,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石化废弃物再生燃料油企业。  相似文献   

15.
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现状及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塑料制品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负效应,随着塑料使用量的大幅增加,废旧塑料由于难以自然降解,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回收利用为处理废旧塑料垃圾开辟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道路。目前各国对废旧塑料回收利用都非常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乃至通过立法,开发各种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的关键技术。综述了废旧塑料的回收和利用现状,以及国内近些年来废旧塑料处理和回收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用活性炭纤维吸附回收废气中的苯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活性炭纤维吸附回收装置处理含苯废气。对处理系统、工艺流程、系统运行参数以及运行安全保障作了具体的叙述。运行实践表明,采用该装置处理含苯废气,苯的吸附效率大于97%,每年可回收苯270t,企业可得净收益58.4万元。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6月22日,中节能(天津)投资集团和河北瀛源再生资源公司成功签约,双方将共同投资建设国内最大的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北方(定州)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全力打造国家级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发展示范园区。当天,基地内总投资23亿元的10万t废旧轮胎综合利用、5万t废旧PET瓶回收加工项目、60万t废纸回收加工等8个再生资源  相似文献   

18.
<正>日前,由叁斗集团投资1.2亿元的九龙湾废旧物资回收处理中心项目,计划2010年底竣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交易废旧金属25万t,交易额5亿元,该项目也是云南首座电子  相似文献   

19.
简讯     
废纸回收亟须建立分类质量标准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繁荣,包装业的蓬勃发展,在大量的包装用纸使用以后,如何回收这些废纸,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数据表明,我国2011年纸张消费量约为9 000万t以上,以1/3的废纸使用率计算,每年可回收利用的废纸达数千万吨以上。相比困难重重的废旧电池、节能灯回收而言,废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焦作电厂除灰、输灰系统特点及回水管道结垢原因,通过对浓缩池高pH值溢流灰水防垢处理回利利用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在灰水回收管道中加高效阻垢剂防垢处理后回收利用方案,并通过工业试验确定了投资阻垢剂的种类和数量。该技术解决因灰水回收管道结垢而严重影响输灰水生产和灰水再利用的难题,回收利用了灰水水资源,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