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长江九江段水质公众健康危害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相应的数学模式分别计算了长江九江段水质的放射性污染物、化学致癌物、非致癌污染物对公众健康的危害.结果表明:长江九江段饮用水源经饮水途径所致危害个人危险为3.99×10-5a-1,未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最大可接受值5×10-5a-1,为可接受水平.危害作用最大的污染物是Cr6+r和As.群体年危险为12.68人·a-1,危害程度是:化学致癌物>放射性污染物>非致癌性污染物.  相似文献   

2.
杀虫剂单甲脒对绿藻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杀虫剂单甲脒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obliquus)和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osa)的短期和长期毒性。用细胞密度计算出的48hEC_(50)分别为1.42和1.41mg/L,96hEC_(50)分别为1.67和1.62mg/L长期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经试验初期的抑制后,杀虫剂单甲脒能促进藻类繁衍。  相似文献   

3.
以阳离子型微乳液CPC/正戊醇/正已烷/水为介质,进行了α-TNT-Na2SO3分光光度法的研究(ε=3.065×104L·mol-1·cm-1)与以CPC为介质(ε=2.644×104L·mol-1·cm-1)比较,测定灵敏度明显提高,α-TNT在0.05~20μ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相对标准偏差0.197%.该法成功地应用于污染土壤中及合成水样中α-TNT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铬(Ⅵ)-2,4-二氯苯基荧光酮(DCIPF)-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体系的显色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pH5.2~7.0范围内,铬与DCIPF及CTMAB形成红色三元胶束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78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0×105l·mol(-1)·cm(-1),铬(Ⅵ)含量在0~9.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配合物的组成为Cr(Ⅵ):DCIPF=1:2。拟定方法用于水中铬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采用AM1方法计算了环境致癌1,3-丁二烯的代谢物产1,2-环境氧-3,4-丁烯和1,2,3,4-二环氧化烷与DNA腺嘌呤和胞嘧啶烷化反应过程速率控制步骤的活化能,以及DEB和DNA大沟侧与不同序列DNA片断生成烷化股间横向联 产物的结构和能量。  相似文献   

6.
分析饮用水中五种卤代烃的顶空/气相色谱法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顶空/程序升温气相谱法快速分析饮用水中1.1-二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溴甲烷1.1.2.2-四氯乙烷五种挥发性卤代烃,分离效果好,其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检出限分别为0.50μg/l.0.10μg/l。0.98μg/l,0.56μg/l,1.20μg/l,其回收率在81.8%-102.7%之间,精密度在0.62%-12.1%之间。  相似文献   

7.
柳州地区各种红壤土种的酸沉降临界负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简单质量平衡法,多层模型PROFILE和基于植物响应标准计算柳州红壤和土种的酸沉降临界负荷,并建立了系统完整地收集,测量与估算模型所需参数的方法。结果表明,柳州红壤各土种的硫沉降临界负荷为0.50-1.80keq.hm^-2.a^-1,为保护95%的土壤不受酸沉降危害,柳州土壤的潜在酸度,酸度和硫沉降临界负荷分别为1.8keq;hm^-2.a^-1,1.9keq.hm^-2.a^-1和0.70  相似文献   

8.
掺入金属离子的TiO2纳米粒子光催化降解吖啶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酸催化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 Fe3+和 Cr3+不同掺入量的 TiO2半导体纳米粒子研究了这些纳米粒子对吖啶橙光催化氧化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 Fe3+和 Cr3+的掺入可明显提高 TiO2的光催化活性.进一步研究表明,在 Fe3+-TiO2体系中,最佳掺入量为 0.1%,而且中性介质和自然光有利于光催化氧化反应的进行,反应3h后降解率可达97.75%.在Cr3+-TiO2体系中,弱碱性介质和自然光有利于光催化氧化反应,最佳掺入量为0.05%,降解率可达87.54%.  相似文献   

9.
美国哥伦比亚特区上诉法院认为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对饮用水水中氯仿设定其最大污染物水平目标(MCLG)为零是违反了安全饮用水法,因为该法要求EPA在最佳已知科学证据基础上作规定.虽然法院还没有告知EPA应如何修订MCLG,但这一裁决对间接致癌化学品的管理显然具有类似意义.EPA总是对致癌物设定其MCLG为零,但对氯仿,EPA将其归入可能对人类致癌物类,似乎应采取不同方式.氯仿是自来水消毒的副产品,它通过损害细胞和再生长间接致癌,而不是直接和DNA作用.EPA原先定氯仿的MCLG为300×10-…  相似文献   

10.
硝酸介质中冠醚萃取Sr~(2+)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硝酸介质中冠醚对Sr ̄(2+)的提取。结果表明在1,1,2,2-四氯乙烷为稀释剂时,二环己基-18-冠-6萃取Sr ̄(2+)效果最好,且当水相硝酸浓度为1.4M左右时分配比最大。用斜率法证明、Sr ̄(2+)与二环己基-18-冠-6萃合物组成为1:1。还研究了二环己基-18-冠-6-1,1,2,2-四氯乙烷体系对模拟国内高放废水中Sr ̄(2+)的提取。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Mangrovesareintertidalwetlands ,commonintropicalandsubtropicalcoastalregions,especiallyinbaysandriverestuaries.Theyareamongthemostbiologicallyimportantnatureresoursesonearth ,promotingthediversitiesofterrestrialandaquaticorganisms.Astheprimary…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矿区土壤重金属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结合调整评估阈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估和符合我国人体暴露特征参数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法,对我国典型多金属矿区—苏仙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并利用GIS分析了潜在生态风险等级空间分布,探究了成人及儿童致癌及非致癌健康暴露风险.结果显示,土壤中砷(As)、汞(Hg)、铜(Cu)、铅(Pb)、锌(Zn)5种重金属含量均超出背景值,且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大于1,综合污染指数达11.6.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全境内Zn和Cu处于轻微污染及以下;As污染呈西北(中度)—东南(强烈)污染风险走向,中度污染风险等级面积是强烈污染风险等级面积的2倍,空间上看,As的强烈风险区域覆盖柿竹园大型矿区位置;Pb在大型矿区位置周围形成面状3级(重度)污染风险区;整个研究区Hg潜在污染风险处于重度及以上等级.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全境土壤污染主要以重度及强烈等级为主,高风险(强烈等级)区域在空间上覆盖柿竹园大型矿区所在地,并向东南方向面状延伸至研究区边界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显示,针对成年群体,研究区存在显著综合非致癌健康暴露风险,其中,As对非致癌健康暴露风险的贡献最大;对于儿童群体,As、Pb的儿童非致癌健康暴露风险显著,手口摄入是这两种重金属儿童非致癌风险的主要暴露途径;致癌重金属As对成人不存在显著致癌风险,但儿童的致癌健康暴露风险显著.  相似文献   

13.
提取时间对提取原煤中多环芳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北煤田气肥煤和夹矸样品为研究对象,以CH2Cl2为溶剂,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时间为10,20和30 min)和索氏提取法(提取时间为24,48和72 h)提取其中可抽提有机物,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提取液中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优控多环芳烃(PAHs)含量,来对比不同抽提时间对提取原煤中PAHs含量和分布特征的影响,为优化原煤中PAHs的提取条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淮北煤田样品中可抽提USEPA优控PAHs以菲为主,其含量占16种PAHs总量的40.0%~65.5%;夹矸样品中可抽提PAHs含量并不因其有机质含量低而明显低于原煤样品,夹矸中PAHs的迁移特征需引起关注.在实验条件下,提取原煤中PAHs,超声提取时间应选取30 min,索氏提取时间法应选取24 h.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土壤PAHs (多环芳烃)来源致癌风险的定量化,选取太原市城乡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PAHs污染水平并建立含量成分谱,利用PMF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识别污染源,采用蒙特卡罗模拟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并联合PMF模型和健康风险模型量化PAHs污染源的健康风险,比较不同污染源对土壤PAHs含量和对致癌风险贡献的差异. 结果表明:①太原市土壤PAHs污染严重,城市地区人群暴露于土壤PAHs的致癌风险超过了可接受风险水平(10?6),农村地区人群超过可接受阈值的概率在10%~50%之间. ②城市土壤中PAHs主要来自燃煤交通混合源(41.5%)、燃煤源(26.0%)、石油源(16.2%)、焦炉排放源(8.2%)和交通排放源(8.1%),农村土壤PAHs主要来自燃煤源(43.3%)、生物质燃烧源(22.3%)、交通排放源(22.7%)和焦炉排放源(11.7%). ③燃煤交通混合源是城市地区致癌风险的最大来源,贡献率为53.7%;交通排放源和燃煤源是农村地区致癌风险的主要来源,贡献率分别为46.3%和45.6%. ④不同污染源对PAHs含量的贡献与其对致癌风险的贡献存在差异,对于城市地区,燃煤交通混合源、交通排放源对PAHs含量的贡献率分别为41.5%、8.1%,而其对致癌风险的贡献率分别为53.7%、13.0%;对于农村地区,交通排放源对PAHs含量的贡献率为22.7%,但其对致癌风险的贡献率为46.3%. 研究显示,规避交通排放源是降低PAHs致癌风险的关键,建议将基于健康风险的定量源解析技术应用到土壤风险管控中,以期更为有效地降低健康风险,保护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鞍山市大气中多环芳烃健康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鞍山市典型区域(6个污染源、4个居住区、一个对照点)大气颗粒物中PAHs的监测,采用BaP当量致毒系数TEF,研究了鞍山市大气颗粒物中典型PAHs毒性当量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鞍山大气中典型PAHs污染主要以4~6环为主,不致癌BaP当量浓度为0.066ng/m3,致癌BaP当量浓度为12.7ng/m3,强致癌BaP当量浓度为8.1ng/m3,很强致癌BaP当量浓度为12.7ng/m3。BaP毒性当量浓度呈现出采暖期要远远高于非采暖期,工业区及工业区周边BaP毒性当量浓度要远远高于居住区和对照点。  相似文献   

16.
以焦作市部分城乡结合部学校、市区学校以及农村学校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土壤重金属含量,并进行富集因子分析以及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焦作市采样点学校土壤中Zn、Cr、Ni、Cu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2、65、31、22 mg/kg,均高于河南省土壤背景值;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呈现出城乡结合部学校城市学校农村学校。重金属富集因子分析表明除城乡结合部学校中希望实验学校Zn呈现出显著富集之外,其他学校土壤重金属整体污染比较轻微。焦作市学校土壤重金属对儿童的非致癌健康总风险(HI)排序为CrNiCuZn,但是均小于1,不存在非致癌健康风险;Cr的总致癌风险大于10~(-4),存在致癌风险,Ni的总致癌风险在10~(-6)~10~(-4)之间,其致癌风险在可接受范围。从不同途径看,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均是表现为手口摄入皮肤摄入呼吸摄入;从不同的学校类型来看,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均表现为城乡结合部学校城市学校农村学校。总体而言,焦作市部分学校的儿童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6种含氮杂环化合物对发光细菌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吲哚,吡啶,喹啉,异喹啉、2-甲基喹啉和8-羟基喹啉6种含氮杂环化合物对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作用及上述物质两两混合对发光细菌的联合毒性作用。结果表明,上述物质对发光细菌的EC50分别为11.75、591.50、24.30、8.24、52.26和0.88mg/L,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8-羟基喹啉、异喹啉、吲哚、喹啉、2-甲基喹、吡啶。所有物质两两混合的联合毒性作用均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某焦化类大型污染场地苯污染土壤为例,针对S1(单一用地)、S2(多种用地)、S3(考虑建筑设计)3种暴露情景,分析不同情景下场地土壤中苯污染的暴露途径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 S1情景下的苯致癌风险为9.2×10-5. 在S2情景下,规划的5个分区中仅E区(居住用地)苯的致癌风险(4.3×10-4)高于可接受水平(1.0×10-6), 考虑到各功能区累积致癌风险,则E区高污染可导致其他4个功能区〔A区(商业用地)、B区(城市绿地)、C区(居住用地)、D区(商业用地)〕的累积致癌风险(分别为6.5×10-6、2.2×10-6、7.3×10-6、2.2×10-5)均高于可接受水平,表明单一用地会低估污染物聚集区的风险. 在S3情景下,A、B、C区土壤中苯的致癌风险(分别为1.2×10-7、2.7×10-7、2.5×10-7)均未超过可接受致癌风险水平;D区由于污染土壤被完全清除,不存在健康风险;E区开发后由剩余土壤产生的苯致癌风险为2.7×10-5,D区受E区影响产生的累积致癌风险(1.5×10-6)高于可接受水平. 进一步分析表明,场地的用地规划与建筑设计等因素将影响风险评估中关键参数(包括污染源浓度、水文地质参数、暴露参数、受体参数等)的取值,从而影响风险评估结果;此外,各功能区之间的风险影响也不容忽视. 对于大型污染场地,结合用地规划进行暴露情景分析与风险评估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9.
太原市叶面尘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量金属污染普遍存在于城市环境的各个区域,了解城市痕量重金属污染现状,对污染控制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讨太原市叶面尘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太原市5个不同功能区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us Thunb.)叶面尘为研究对象,采用ICP-MS测定了As、Cd、Cr、Pb、Zn、Cu的含量,通过地积累指数法和Hankanson潜在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并采用美国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重金属的儿童致癌和非致癌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太原市居民区冬青卫矛叶面滞尘量最高为47.18 mg·g-1,文教区最低为11.92 mg·g-1,其中,Cd、Cr和Zn为叶面尘的主要污染物,平均含量分别为土壤背景值的8.00、2.69和2.04倍.地积累指数和生态风险因子分析表明,Cd是叶面尘中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其生态风险贡献率在不同功能区的叶面尘中占比为78.47%~87.19%.非致癌风险评价表明,Cr、Cd和As的风险均小于1.0,非致癌总风险值在不同功能区的叶面尘中为1.03~1.77,均超过了阈值1.0,表明对儿童健康存在一定的风险.而儿童致癌风险评价表明,Cr、Cd和As无致癌风险.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表明,叶面尘中重金属的来源为煤燃烧、交通排放和金属冶炼.  相似文献   

20.
于2020年3月~2021年2月对深圳市道路环境空气中PM2.5载带的15种金属元素的质量浓度进行时间分辨率为1h的全年在线观测.结果显示,深圳市道路环境空气中PM2.5载带金属元素的总平均浓度为(1062.3±434.6) ng/m3,其中Fe、Al、K、Ca和Zn为主要贡献元素,在金属元素中总贡献达到95.5%.Fe的浓度较高,受到与道路扬尘和机动车排放的强烈影响.金属浓度存在着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冬季浓度最高(1709.3ng/m3),夏季最低(644.1ng/m3).Mn、Fe、Cr、Zn和Ca元素呈现明显的双峰日变化分布,与机动车流量高峰一致.昼夜浓度分布结果显示,夜间船舶排放V和Ni的浓度高值得关注,而Mn、Zn和Ca的浓度白天较夜晚高,与白天机动车流量较高有关.高污染日总金属日间浓度和夜间浓度均为全年日间和夜间平均浓度的1.9倍.成年人与儿童暴露于深圳市道路环境空气的非致癌风险均低于阈值1,但是总致癌风险(6.5×10-6)超过阈值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