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脉冲变频电磁场对水中藻类的抑制及去除效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脉冲变频电磁场对水华鱼腥藻的抑制及去除效果.结果显示,磁场对循环水样表现出很好的杀藻效果,水样在磁场中累积停留时间为6min时,杀藻率可以达到94%,累积停留时间为10min时,杀藻率可以达到96%.处理后的水样,藻细胞密度在120h内没有增加,生长受到抑制,经磁场处理的循环水样"磁记忆"时间可以达到120h.对于静置于磁场中的水样,处理1h后,藻的生长开始受到抑制.不同的处理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对于脉冲变频磁场,水以运动的形式通过磁场更有利于杀藻.  相似文献   

2.
变频脉冲电磁装置是物理水处理技术的最新一代产品,它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防垢、除垢难题,而且在杀菌、灭藻、除锈和防腐蚀方面也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孔石莼水溶性抽提液抑制3种海洋赤潮藻的生长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孔石莼水溶性抽提液对3种赤潮藻(赤潮异弯藻、中肋骨条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在实验的前4d内,孔石莼水溶性抽提液(0 25~2 0g·L-1)对各赤潮藻种的生长皆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应,最大抑制效应表现在接种后的第2~3d.各藻种生长受抑制的量随孔石莼水溶性抽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孔石莼水溶性抽提液的浓度达2 0g·L-1时,赤潮异弯藻和中肋骨条藻被完全致死,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受到强烈抑制.实验后期(5d后),低浓度处理组(0 25~1 0g·L-1)的藻种加速生长,表现为促进效应.经高温处理后的孔石莼水溶性抽提液对赤潮异弯藻和中肋骨条藻的抑制效应完全消失,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抑制效应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4.
X33双众功刀52高压静电杀菌灭藻技术研究/徐洪斌(东南大学环境工程系)…//污染防治技术/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一2(X犯,巧(l)一20一22环图X一11 高压静电场处理水伴随其电导率、溶解氧、声值等物理化学参数的变化具有显著的杀菌灭藻效果。其最佳工作电场强度为20kv/m,循环处理6h以上时杀菌率可达卯%以上;循环处理14d以上,藻类的杀灭率可达1田%。杀菌灭藻的机理是因为水中产生大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过氧化氢及OH自由基等物质,破坏细胞生存条件促使细胞死亡。图7表1参3X332(X) 202753东深源水生物预处理工程挂膜启动过程水质净化效果变化的分…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恒磁场对酪氨酸酶(TYR)活性及其催化降解酚类有机物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磁场强度(10~350 mT)处理下TYR酶活性均有提高,最佳磁场强度150mT下酶活力提高了27.1%.不同磁化时间下TYR酶活都有上升,但磁化60min后酶活上升幅度有所下降.酶经磁场处理后对温度、pH值稳定性增强,在温度为20~35 ℃、pH为5.0~10.0时均能保持较高活性,最佳温度为25℃,最佳pH为7.0;磁化后TYR酶的Michaelis常数Km为3.83 mmol·L-1,未磁化的Michaelis常数Km为2.65 mmol·L-1.磁场作用可促进TYR对酚类有机物邻苯二酚、苯酚、2,4-二氯酚的转化,反应速度依次递减,磁化处理对邻苯二酚反应的促进作用尤其明显;磁化处理后的酶对不同浓度苯酚和2,4-二氯酚的去除率均明显高于未磁化处理的酶,且随着酶用量增加,酚去除率提高.荧光发射光谱分析表明,磁化酪氨酸酶的荧光强度增强,构像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某种杀菌灭藻剂对高盐废水处理系统中生化污泥的降解性能的影响,按污水站生化池内污泥浓度向试验装置接种厌氧污泥、好氧污泥,控制与污水站系统相同的运行工况,以出水COD值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的杀菌灭藻剂投加浓度下生化污泥的降解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探索的投加范围内,杀菌灭藻剂会杀灭或抑制部分生化污泥中微生物,并且杀灭或抑制的速率大于微生物自身增殖的速率;厌氧和好氧反应的COD去除率与投药浓度呈线性关系,与试验时间也呈线性关系,试验进行越久、投加杀菌灭藻剂量越大的试验出水COD越高。  相似文献   

7.
应用新型大面积调制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Maxi-Imaging-PAM),以蛋白核小球藻作为指示生物,以典型的光合作用抑制剂敌草隆和莠灭净为测试物质,建立了微孔板式藻毒性检测方法,确定了实验参数对结果的影响,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检测石油废水的藻毒性.结果表明,最适实验条件为:藻细胞的暴露浓度在3.45×10~6~5.28×10~6 cell·mL~(-1)范围内,暴露时间为2 h时,毒性检测最灵敏,获得的敌草隆和莠灭净的半最大效应浓度(EC_(50))分别为(4.33±0.38)μg·L~(-1)和(3.87±0.27)μg·L~(-1).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某石油废水的藻毒性检测,确定其EC_(50)值为1.03%±0.07%(稀释百分数),相当于414.96μg·L~(-1)的敌草隆的毒性.本研究建立的微孔板式藻毒性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所需样品量少、可大批量测试等优点,对毒理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特钢方坯连铸机水,用添加水稳药剂和用次氯酸钠杀菌灭藻的处理技术,使水质稳定从而保证了特钢方坯连铸机的用水系统安全运转.经过多年的运行考核,数据稳定,连铸机用水安全正常.  相似文献   

9.
二溴次氮基丙酰胺(DBNPA)是一种理想的环保型杀菌灭藻剂和水处理剂。文章通过实验探索了合成DBNPA的最佳方法,并测试了DBNPA在冷却水系统中的杀菌、除粘和缓蚀性能,为DBNPA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油田注水中细菌繁殖快、含量高的特点,文章采用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技术对油田注水进行了杀菌试验,考察了脉冲电压、脉冲频率、处理量和杀菌时间对杀菌效果的影响,并对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电压和作用时间的增加,杀菌效果增强;当脉冲电压在30 kV,处理量为20 L/h,频率在50 Hz或者200 Hz时,具有显著的杀菌效果;随着处理量的增加,杀菌仪对细菌的抑制效果变弱。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扫频脉冲磁场对电厂循环冷却水中异养菌的影响,并对灭活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脉冲磁场对电厂循环冷却水中的异养菌有灭活作用。灭活率对频率和输出电压具有选择性,并且随着作用时间和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扫频范围100~1 000Hz、输出电压3 V、单次作用时间为15 s,温度45℃时,异养菌灭活率可达78.8...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大气压强电场电离放电的物理方法,将空气中的O2和海水中H2O(气态)电离、离解生成羟基自由基(.OH)等氧活性粒子,溶于部分压载水中形成高浓度羟基溶液,再注入到输运压载水的主管路中,实现在输送压载水的过程中快速致死海洋有害生物和病原体.在10 t.h-1的船舶压载水处理实验系统中,进行了.OH致死浮游生物和细菌的实验,.OH浓度为0.65mg.L-1时,致死率达100%,达到《国际公约》压载水排放标准.同时选用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进行.OH致死生物形态学研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OH严重地损害了细胞壁、细胞膜、胞内物质等的重要组成和功能物质.  相似文献   

13.
微等离子弧放电催化水处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钛为阳极的微等离子弧放电技术,研究了在模拟废水处理中放电催化效应及其机理,发现该技术对甲基橙有好的放电催化处理效果.甲基橙的脱色程度与峰值电压、脉冲频率、占空比、阳极电极面积等有关.在0.3mol·L-1的H3PO4电解液中,在峰值电压为550V、脉冲频率200Hz,占空比1∶180、阳极电极面积50mm×50mm条件下,20min内600mL、20mg·L-1的甲基橙溶液脱色率达90%.实验结果表明,该放电催化体系具有协同效果好、能效高、反应器设计要求简单等特点,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水处理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The inactivation of microorganisms by pulsed magnetic field was studied. It was improv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pulses evidently causes a lethal effect on E. coil cells suspended in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Na2HPO4/NaH2 PO4 (0.334/0.867mmol/L).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urvivability( N/N0 ; where N0 and N are the number of cells survived per milliliter before and after electromagnetic pulses application, respectively) of E. coil decreased with 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B and treatment time t.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medium temperatures, the frequencies of pulse f, and the initial bacterial cell concentrations have determinate influences in destruction of E. coil cells by the application of magnetic pulses. The application of an magnetic intensity B = 160 mT at pulses frequency f= 62 kHz and treatment time t = 16 h result in a considerable destruction levels of E. coil cells ( N/N0=10^-4). Possibl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sterilization of the magnetic field treatment we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shorten the treatment time, many groups of parallel inductive coil were used. The practicability test showed that the treatment time was shortened to 4 h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 groups of parallel coil when the survivability of E. coli cells was less than 0.01%; and the power consumption was about 0.2 kWh/m^3 .  相似文献   

15.
铁阳极交变低频脉冲电源处理甲基橙模拟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在铁板阳极交变低频脉冲电絮凝法处理甲基橙模拟废水过程中,电流强度、通电时间、进水浓度以及交变脉冲时间对废水色度及COD去除率的影响,并总结出该法降解水中甲基橙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6.
对脉冲变频电磁场作用下,扫描频率和磁感应强度的变化对水华鱼腥藻细胞活性和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扫描频率从25-27 Hz增大到1-60 kHz时,磁场对藻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减小,但增大到60 kHz以上,磁场对藻细胞产生强烈抑制作用,累积水力停留时间4 min的藻样在48 h培养时间内已失去活性停止生长。扫描频率为50-100 Hz和1-60 kHz时,累积水力停留时间2 min的藻样,细胞受到磁场刺激生长加快;只有累积水力停留时间〉6 min,才表现出对藻活性的抑制作用。磁感应强度增大至120 G,磁场对细胞活性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增大磁感应强度有利于对细胞活性和生长的抑制。  相似文献   

17.
放电等离子体降解三氯乙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2种放电方式和2种反应器对三氯乙烯进行降解,脉冲放电和交流放电均对三氯乙烯有较好的降解效果,且电压越高降解率越大.对脉冲放电,当气体停留时间为15s、三氯乙烯初始浓度1350mg/m3、电压42kV时空腔式反应器对三氯乙烯的降解率接近100%;对交流放电,使用32kV的电压可使降解率达98%,且频率越高降解效果越好.与脉冲放电相比,交流放电的功率消耗量大、能量利用率低,且填充式反应器的能量利用率也低于空腔式反应器.对于空腔式反应器,三氯乙烯降解率达80%时所需的脉冲和交流放电能量消耗分别为4.9W·h/m3和116W·h/m3.  相似文献   

18.
湖泊沉积物既是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储存库,也是水体营养盐的二次污染源,可以缓冲水体氮磷浓度变化,进而影响水体营养盐的生物可利用性和藻类生长.本文以太湖梅梁湾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实验研究沉积物参与下外源氮磷脉冲式输入对水体营养盐浓度和藻类生长的影响,并阐明氮磷在沉积物、水和藻类间的迁移转化及再分配过程.结果表明,当以0.30 mg·(L·d)~(-1)的速率脉冲式输入氮时,实验组(有沉积物)水体氮浓度远低于相应的对照组(无沉积物),沉积物参与下水体氮约以0.144~0.156 mg·(L·d)~(-1)的速率脱除,根据单位面积估算水体脱氮速率约为40.793~44.193 mg·(m~2·d)~(-1),脱氮量约占外源氮的48%~52%;而相应对照组水体约以0.021~0.039 mg·(L·d)~(-1)的速率脱氮,脱氮量仅占外源氮的7%~13%,可见沉积物-水界面作为浅水湖泊反硝化等脱氮过程的主要场所,对减轻湖泊氮负荷具有重要贡献.当以0.015 mg·(L·d)~(-1)的速率脉冲式输入磷时,沉积物表现出明显的"汇"效应,约52%~58%外源磷以2.210~2.422 mg·(m~2·d)~(-1)的速率汇入沉积物,其余约23%~26%外源磷被藻类吸收,约20%~22%则以溶解态存在水体,可见沉积物的参与能有效地缓冲水体磷浓度对外源磷的响应.无外源输入时,沉积物充当磷源,以约0.310~0.468 mg·(m~2·d)~(-1)的速率释放磷供给藻类生长.薄膜梯度扩散技术(ZrO-Chelex DGT)原位高分辨分析显示,沉积物间隙水中有效态磷浓度远高于上覆水,并与二价铁显著相关,表明受铁结合态磷的影响,沉积物-水界面氧化还原状况发生改变会造成内源磷的大量释放.总的说来,在外源得到有效控制时,沉积物中的磷可以缓慢释放进入上覆水中并供给藻类生长,延滞水体对外源控制的响应.因此,在湖泊蓝藻水华治理时,氮磷协调治理可以起到更快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磁化处理对水体的复氧速率及生物效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试验证明,磁化处理不仅可引起水体物理、化学性质的异常变化,而且还强烈影响水体的生物性质(刺激藻类生长、抑止异养菌数等)。磁化处理引起藻类生产力显著提高的特殊生物效应,对加速水体的复氧能力,提高自净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