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前言光气是一种剧毒的化学气体。在染料、制药、农药及化工等工业部门常常做为重要的原料来使用。但在一些生产过程中又常做为废气排放到大气中。因光气剧毒,故对其排放要求很严格。在研究光气的危害及治理方法时,均需要光气的标准试样。但因我国尚无市售光气的化学试剂,向生产单位购买又因其剧毒,在包装、运输和保卫等方面国家又有严格要求,一般科研单位由于条件不具备,所以很难得到标准光气,使某些科研工作难于进行。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我国光气行业安全改造的主要内容 :安全防护距离 ,工艺技术 ,设备布置 ,设备设计及制造 ,仪表和应急电源等。改造后光气中毒事故由 5 .1起 /年降至 1 .5起 /年 ;中毒人数由 1 2 .7人 /年降至 1 .75人 /年。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光气(COCL_2)     
光气又称碳铣氯,无色气体,有腐草臭味,比重1.392,微溶于水,并逐渐水解,较易溶于苯、甲苯等。用于有机合成。光气是剧烈的刺激性毒气,高浓度吸入可致肺水肿,毒性比氯气大10倍,作用较持久,在生产条件下以急性中毒为主。中毒症  相似文献   

4.
太原煤化工区有毒气体泄漏环境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太原煤化工区氯气、氨气和光气这3种泄漏风险最高的有毒气体的事故条件,采用非定常的CALPUFF大气扩散模式进行了一整年的事故扩散模拟.获得逐时次事故扩散浓度场并分析3种污染物泄漏的全年平均风险及各季变化.结果定量描述了氯气、氨气和光气的致死浓度、中毒浓度和刺激浓度的全年及各季平均风险范围,并分析了不同有毒气体风险范围的差异及四季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2004年6月15日,位于福州市杨桥路上的福建省物质结构研究所(简称物构所)一下属企业因实验操作不当,造成有毒光气泄漏事故。在这次事故中有260人中毒,1人死亡。据福建省物构所办公室一位同志介绍,6月15日上午9点半左右,位于研究所大院内的一家下属企业在实验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发生有毒气体光气泄漏。从当天傍晚起,该企业员工陆续出现咳嗽、口干、流泪等症状,被先后送到福州空军医院和省立医院救治。最先被送到福州空军医院救治的1名员工经抢救无效死亡。之后所有接触到光气的员工都被送到福建省立医院。截至6月16日上午10点,福建省立医院共收…  相似文献   

6.
三氯乙烯是电子行业常用的一种零件去油剂,我厂过去在电子管阴极、阳极和栅极去油时,曾大量使用。但是,三氯乙烯毒性大,在高温下能分解出大量的盐酸分子、氯气和一氧化碳。特别是遇到裸露的火焰时,每克三氯乙烯能生成29毫克剧毒物质——光气。三氯乙烯在日光照射下,也能产生光气。由于三氯乙烯是液态溶剂,在使用中能大量散发到空气中,因此严重地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7.
光气(COCl_2)是一种剧毒的化学物质,除用于化学武器外,在化工、农药、制药、染料、橡胶、化纤等工业部门广泛应用。但因产生废气,对人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目前国内对微量光气尚无检测方法,国外现用方法均为水溶液吸收法,但存在着稳定时间短,灵敏度低等缺点。  相似文献   

8.
魏颖  汪健  梁依玲  马卫东  潘峰 《环境工程》2015,33(8):132-135
氯甲烷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易燃、易爆、有毒,且遇高热或火花时产生光气,是对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的危险化学品。氯甲烷伴生光气的性质在环境风险评价中容易被忽视,且国内目前缺乏对氯甲烷泄露事故风险的研究。以某石化装置的氯甲烷罐区为例,对最大可信事故,即氯甲烷管路泄露并伴生光气采用多烟团模式进行风险影响预测,分析事故影响范围并结合预测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希望为涉及氯甲烷的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和风险应急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光气又称碳酰氯,无色气体,有腐草臭味,有毒。环境中的光气主要来自染料、农药、制药等生产工艺。光气是剧烈窒息性毒气,高浓度吸入可致肺水肿,毒性比氯气约强10倍。在生产条件下以急性中毒为主,主要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吸入光气后,发生典型的刺激症状,初为干咳,数小时后加重,轻者出现咳嗽、胸闷、气促、眼结膜刺激和头痛、恶心等;重者可发展为肺水肿、呼吸困难,甚至出现休克。国外研究资料报道,光气浓度为20~100毫克/立方米时,人吸入30分钟即可致命。光气是什么气体  相似文献   

10.
《环境》1999,(7)
崔先生: 今年4月29日,广怡大厦工地发生的中毒事故,是工人在空气不流通的地下室喷涂防水涂料时,大量吸入含苯混合气体而中毒死亡。苯是工业中常用的,具有芳香气味、易挥发性的一种无色油状液体化学品,常作为溶剂及稀释液使用。市面上销售的油漆,多数都含有苯。使用油漆、黏  相似文献   

11.
光催化氧化苯甲酸时TiO2中毒机理及再生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苯甲酸作为模型污染物,采用强制中毒的方法研究了TiO2在悬浮光催化氧化体系中的中毒过程,并通过对中毒TiO2进行IR、SPS及XPS表征,分析了中毒后TiO2的表面性质,揭示了苯甲酸光催化降解过程中TiO2光催化剂的中毒机理.采用高温焙烧、UV光照射及超声波振荡等方法对中毒TiO2进行再生,并考察再生效果.研究表明,实验条件下,催化剂反复使用20次后将完全中毒.引起TiO2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苯甲酸及其降解中间产物,如羟基苯甲酸、顺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等吸附、积累在TiO2表面,占据了TiO2的表面活性位置,使其光催化活性下降;TiO2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团聚现象也会导致其活性降低.比较了高温焙烧、UV光照及超声波清洗3种方法对中毒催化剂的再生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使中毒后TiO2的催化活性得到一定恢复,其中高温焙烧对中毒TiO2的再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光气化学性质活泼,用途十分广泛。美国光气的年生产能力已达一百多万吨,并呈现了良好的增长势头。但光气的剧毒特性又迫使人们采取严格的防范措施,以确保安全生产,避免对操作人员的伤害。美国PB报告“光气职业暴露的推荐标准”是由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提出的,该推荐标准包括:环境浓度、医疗、毒物标志、个体防护、对工人的教育、现场处置、环境要求及检测等八个方面,此外文中还引用大量资料说明了光气的生物效应、该标准的进展以及光气采样、分析等若干问题。本文节译了“毒物标志”和“个体防护”两部分,供国内同行们参考(文中…  相似文献   

13.
法制园地     
“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第四次新闻发布会于今年9月24日在京召开,国家环保总局通报了清理整顿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最新查处的10家企业违法排污案。它们是:湖南省株洲化工集团公司违法排污案湖南省株洲化工集团公司属特大型化工企业,年排污水1500万吨,废气47亿立方米,是株洲市最大的污染源,虽然建有污染治理设施,但擅自停用的现象时有发生,群众反映强烈。国家六部门督查组现场检查时发现,该集团公司的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硫酸分厂故意不正常使用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站停止运行,高浓度酸性废水直排湘江,其中总汞、总砷最高时分别超标14倍和20倍,对湘江造成严重污染。江苏省靖江农药厂光气污染案2002年以来,泰州市环保局多次接到靖江市群众来电反映靖江农药厂废水、废气严重污染环境。该厂处于人口稠密地区,四周为居民区和学校。2002年该厂因设备故障四次发生光气泄漏事故,造成靖江市中学和东郊中学师生以及周围居民集体产生咳嗽、胸闷、头晕等症状。今年又四次接群众投诉反映该厂光气泄漏。经监测,该厂排放光气浓度均超过国家标准70余倍。今年4月,泰州市环境监察支队在突击检查中发现,该厂擅自停运全部废水处理设施,将未经...  相似文献   

14.
王帅  李婷 《装备环境工程》2021,18(2):108-114
目的 为有效解决战场电磁环境复杂度定量评估问题,针对战场电磁环境复杂度评估特性提出一种多级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方法 该方法 以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综合评价作为理论基础,对战场电磁环境的电磁辐射、电磁适应能力和电磁干扰要素进行考察,建立目标层、指标层、准则层五级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选取11种评价指标,采用和法原理和熵权法计算...  相似文献   

15.
西加鱼中(Ciguatera)原来只指食用产于古巴一特名叫Cigua的一种海产腹足类(Livona Pica)引起的中毒,后来扩大为食用产于加勒比海有毒鱼类的鲜肉或内脏引起的中毒,现在则泛指食用所有热带海域的有毒鱼类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名称。 西加鱼中毒由Martyr于1555年在西印度首次报道,日本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研究的。其研究的重点大多限于生物学和临床症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AgDDC光度法测定水中砷的改进方法江西合成洗涤剂厂任苏明,王燕玲目前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AgDDC)光度法测定废水中砷时用agDDC-三乙醇胺/氯仿溶液作为砷化氢的吸收液。氯仿具有低沸点(61.5℃),毒性大,使用和贮藏过程中易产生光气等缺点,...  相似文献   

17.
前几讲,介绍了几种常用的一些评价方法,每种方法往往只适用于一定的对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为了经济、有效、全面地进行评价,单一的评价方法往往收不到很好的效果。将上述几种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由此产生了综合型的方法。日本劳动省的“化工装置六阶段安全评价”方法是一个典型的代表,美国杜邦公司采用的“安全检查表——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故障树、事件树”三阶段安全评价决策程序以及我国的“光气及光气产品生产装置安全评价通则——三阶段安全评价”均属此类。  相似文献   

18.
麻痹性贝毒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误食染毒贝类,引起以外周神经肌肉系统麻痹为初始症状的中毒,称为麻痹性贝中毒。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麻痹性贝毒是由数种双胍基嘌呤类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现已查明这类物质多于16种,它们是非结晶、高极性和不挥发的化合物。其中某些组分如石房蛤素、膝沟藻毒素的毒力极大。这种中毒常导致人的死亡。 由于麻痹性贝中毒不断在世界各地发生,定期监测水产品所含毒素的毒力已成为水产养殖,环境保护和食品卫生部门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氯代烃与发烟硫酸反应的可能性,证实了当温度大于55℃时,四氯化碳和发烟硫酸在常压下可以反应生成光气;常压下,当温度大于15℃时,发烟硫酸和三氯甲烷可以反应生成光气;二氯甲烷在常压,温度小于60℃条件下不与发烟硫酸反应生成光气。针对氯代烃与发烟硫酸反应危险特性,提出了在发烟硫酸可能接触氯代烃时发生泄漏的应急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衣食住行     
消毒谨防“中毒”医卫专家指出,消毒作为一种有效的防护手段,应按使用说明书严格进行,不正确的操作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预防作用,反而会污染空气,降低人的免疫力。一些机关和家庭在室内喷洒消毒液时,室内人员没有离开房间,刺鼻难闻的气味导致许多人恶心、头痛,有的还出现了眼部水肿或更严重的“中毒”症状。还有些人竟用消毒液洗手,结果造成了皮肤过敏。专家为此提醒大家,在进行室内消毒时,室内人员应离开房间,尤其是老人、儿童及对消毒液过敏的人。消毒结束后,室内应通风30分钟到1小时后方可进入。另外,消毒液要按说明书所规定的量使用,没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