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重金属(Cd、Pb、Cu、Zn、Ni)溶液添加到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中进行堆肥,考察了污泥的堆肥过程对重金属稳定化的影响。分析发现:进入污泥后各重金属中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的总占比顺序为Cd(72.31%)>Ni(65.83%)>Zn(33.67%)>Cu(19.49%)>Pb(7.40%)。说明Pb、Cu及Zn与污泥化学物质反应较快,而Cd及Ni的反应速率相对较慢。在整个过程中Pb形态达到稳定状态最快,Cu和Ni的形态稳定速度次之,Zn形态变化稍慢,Cd变化最慢。该结论可为污泥堆肥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纳米材料以污染物形式进入土体,并对土体环境产生影响。从理论与实验两个方面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理论方面主要参照胶体运移机理对纳米材料在土体中运移过程进行初步解释。实验方面,多以柱淋洗实验模拟纳米材料在孔隙介质中运移过程,并着重探究了影响纳米材料运移性能的主要因素。最后,基于现有研究的成果与不足,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山区农村建房形成的土质崩塌体所形成的地质环境问题,在勘查的基础的上进行了建模及稳定性分析,按等厚均质土体进行建模分析,为治理工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冻融循环条件下武汉红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我国南方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由于土体冻融破坏,产生了很多地质灾害。而在土体冻融过程中,温度和含水量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取自武汉市汉阳地区的红色黏土进行不同含水量下的冻融循环试验,并连同原状土一起,进行了一系列土体物理性质和工程力学性质变化规律的研究,以验证冻融过程对土体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FLAC3D软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在不同夹层土体厚度及不同峰值加速度情况下,交叉隧道的地震动力响应进行研究,得出了交叉隧道结构的地震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上层隧道的相对水平位移差明显大于下层隧道的相对水平位移差。上层隧道地震应力反应大于下层隧道的地震应力反应。随着夹层土体厚度的增大,衬砌结构的加速度、位移和应力略有变化但总体变化不大,并得出0.5 D~2 D(D为隧道外径)的厚度为较理想的夹层土体厚度,此时加速度、位移和应力总体较其它偏于安全。此结论为穿越既有隧道的交叉隧道工程选线和穿越深度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现代城市建设中,狭长且超深的基坑肥槽因作业空间受限回填质量普遍偏低,肥槽回填土后期易产生不均匀沉降、渗水以及抗浮等问题,亟待采取新型有效的措施提高肥槽回填质量。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作为一种新型加固技术,可用于提高回填土强度并降低回填土渗透。为探究MICP技术应用于肥槽回填土的改性效果,以室内试验为先导,探讨2种改性方法在不同菌液细胞浓度、胶结干粉施加比例及胶结液浓度的配比下的改性效果,再将最佳配比的改性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验证。结果表明:2种改性方法中渗流法相较于拌制法胶结质量可控、改性效果更好。渗流法最优添加物配比为10倍稀释的菌液及低浓度0.5 mol/L∶0.5 mol/L(尿素与氯化钙浓度比例)的胶结液。现场验证试验改性后肥槽回填土相较于常规措施回填土,无侧限抗压强度提升174.2%~772.7%,压缩系数值减小0.09~0.41,孔隙比减小0.08~0.5,渗透系数降低1~4个数量级。改性后肥槽回填土对比常规措施回填土不均匀沉降基本消除,阻隔地下水渗流能力增强,回填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水土化学体系中钙镁对土体结构强度贡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区域的土体环境一般是处在常态即常温、常压、缓变异的水化学环境中,在这种环境中,影响土体稳定的要素-土体中的化学组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其对诸如地面沉降、土洞的产生都有重要影响。土体稳定受其结构强度控制,钙镁是土体结构构成中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与实践分析表明,在常态水环境下,其对结构往往起着控制作用,在常态水环境中,土结构的破裂面并不是通过颗粒本身,而是通过颗粒、颗粒集合体与集合体之间粒间连结。设计的常态水环境下的化学组份变异与CO2分压增高水环境下的室内模拟试验,揭示了化学组份钙镁对土体结构的贡献与对宏观强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土体固结度是评价真空预压法加固土体效果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而确定土体固结度的关键是土体最大沉降量的计算。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依据真空预压法施工前期土体沉降量的实测数据,利用双曲线拟合法进行拟合并预测土体最大沉降量及卸荷时的土体固结度,然后与常用的三点法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双曲线拟合法预测结果更加符合工程实际,且能保证工程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张云 《环境工程》2022,40(5):197-204+217
数值模拟是地下水原位化学修复设计的主要方法。从地下水原位化学修复过程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出发,分析了土体平衡方程、流体相连续性方程和溶质运移方程等基本控制方程,比较了常用地下水原位修复数值模拟软件的特征,指出土体变形对地下水渗流和溶质运移的影响以及现有地下水原位化学修复模拟中存在的问题,需考虑以下3个方面:1)原位注入化学修复模拟时应考虑土体变形、地下水渗流和溶质运移的三维耦合模型和模拟计算;2)药剂注入方式以及药剂注入引起的土体变形和破坏及其对土体渗透性的影响;3)药剂注入对土体固结变形和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泥石流的启动机理是国内外地质灾害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但是目前针对初始土体含水率对泥石流启动方量影响的研究较少,无法对泥石流的风险评价提供有效支撑。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苏约克河流域内典型的泥石流沟——乔库而泥石流为研究对象,利用PFC2D软件对该泥石流分别处于最小泥石流冲出量和物源区土体全部失稳启动两种工况下土体的含水率特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乔库而泥石流达到最小冲出量(10.1万方)时,物源区土体的含水率为31%~33%,即土体快达到饱和状态(土体饱和含水率为35%),此时物源区土体的黏聚力为19.2 kPa、内摩擦角为21.5°;(2)乔库而泥石流物源区土体全部失稳启动时,物源区土体的含水率超过了其饱和含水率,此时物源区土体的内摩擦角和黏聚力分别为9°和12 kPa;(3)乔库而泥石流物源区土体在降雨作用下仅能失稳,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导致土体运移过程中剪切强度降低,将很难形成远程运动的泥石流,因此有必要对其运移机理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力学计算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现有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力学计算模型的特点,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滑坡推力和桩前土体抗力的分布图形,分析了预应力锚索在锚索桩中的工作机理和预加固作用及其在力学建模中的考虑方法,提出了锚索桩改进的建模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对改进方法和原有方法进行比较,论证了改进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王东 《安全与环境工程》2012,19(4):145-147,156
土体固结度是真空预压法加固土体效果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地基最大沉降量的计算是确定土体固结度的关键。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GM(1,1)灰色模型在真空预压沉降预测中的可行性,根据部分实测数据计算了地基最大沉降量及土体固结度,并与常用的三点法和双曲线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GM(1,1)灰色模型的预测结果更符合工程实际。该研究对真空预压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降雨诱发浅层滑坡稳定性评价的前提是计算边坡的湿润锋深度,目前较为常用的计算方法是基于改进的Mein-Larson降雨入渗模型,但该模型假定斜坡土体初始含水率均匀分布,实际上斜坡土体初始含水率分布是不均匀的,其表现出越靠近地下水位土体含水率越高的规律。为了体现这一实际情况,提出一种指数型的土体初始含水率分布函数,对传统的非积水降雨入渗模型进行了改进,并通过有限元数值分析对土体初始含水率分布函数和改进的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解与数值解较为接近,说明改进的非积水降雨入渗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原位注入化学修复地下水时将修复药剂通过注入井注入污染地下水,它具有典型的渗流-应力-化学(MHC)耦合特征。论文建立了耦合的平衡微分方程、渗流连续性方程和反应溶质运移方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模型参数敏感性及某场地污染地下水原位注入化学修复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渗透系数、水动力弥散系数和注入压力对污染地下水修复效果影响显著,其值越大,达到修复目标的时间越短;土体中孔隙水压力消散滞后于注入井注入压力的消失,这种滞后消散特性有助于修复药剂在地下水中进一步扩散,提高地下水修复效果;药剂注入压力使土层产生明显位移,尤其是垂直方向的位移,弹性模量对土体位移的影响显著。整个场地在80 d时可达到污染物浓度小于0.6 mg/L的修复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钻探取芯的传统勘察方法探测地下岩土体结构特征信息存在精度低、信息不全面等问题,利用钻孔多属性测试技术,通过分析光学成像和声波波速等钻孔孔内多属性测试数据与地层结构特征信息之间的关系,可获取孔内声波波速和孔内摄像等数据,并得到地下岩土体的工程地质信息。基于钻孔多属性测试技术,研究了地下岩土体精细化分层、结构面定量描述的技术方法,阐述了岩体质量分级、岩土体动弹性力学参数和场地土类型的分析过程,并引入了孔壁岩体质量指标(WRQD)评价岩体完整性,总结归纳了基于钻孔孔内多属性测试的地下岩土体工程地质信息综合分析方法。通过工程应用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准确性,可为地下岩土体工程地质信息分析提供了一种多手段综合勘探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抗滑桩加固是滑坡防治的主要工程措施之一,桩周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对桩-土相互作用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抗滑桩桩间距的确定。基于抗滑桩最小桩间距的计算方法,通过解析法分析了桩周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对土拱强度条件和桩-土相互作用平衡条件的影响,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桩周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改变后对抗滑桩桩后滑坡推力分布形式的影响;针对部分渣土边坡中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导致抗滑桩桩间距较小的问题,提出了渣土边坡堆积过程中在抗滑桩设桩处周围填筑改良土体的方法来优化抗滑桩的最小桩间距,并对填筑土体类型、填筑范围和填筑深度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桩周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对抗滑桩最大桩间距的影响,并将其影响结果与桩周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对抗滑桩最小桩间距的影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桩周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对抗滑桩最小和最大两种桩间距影响效果不同的原因。以深圳某渣土边坡为例验证了在桩周填筑改良土体优化抗滑桩最小桩间距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增加施工成本和施工难度的基础上优化了抗滑桩的最小桩间距,可达到节省渣土边坡治理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以武汉某地铁工程为例,通过标贯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对地基土标贯试验指标N值与土体部分物理力学参数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线性拟合关系式及其相关系数。结果表明:一般性黏土和老黏土的压缩模量、内聚力及内摩擦角,砂土的变形模量、承载力、内摩擦角、剪切波速及动弹模量都与标贯击数N值成正比关系;对于不同的地层类型,其拟合精度也有所区别,而对于该工程地基土,砂土的预测精度普遍高于黏土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8.
浅析土壤环境中的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工业的污染使土壤中镉的含量增加,从而直接导致对食物链的影响,文章以镉为例,进行研究.而研究高等植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平衡、稳定的生态系统生产健康、优良的高等植物.因此,利用高等植物的生长状况诊断土壤污染,是土壤毒理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食品保鲜膜应用广泛,影响面大,"致癌保鲜膜"问题在我国掀起轩然大波;介绍食品保鲜膜的主要材质: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分析哪些保鲜膜不安全;增塑剂DEHA是否致癌物,为什么有比较安全的PE保鲜膜,商家还要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PVC保鲜膜;为什么有其他合法增塑剂不用,还要用违反国标的DEHA;不加增塑剂的保鲜膜是否绝对安全;保鲜膜能否放在微波炉里加热;有人不敢用保鲜膜,改用塑料袋、微波炉塑料容器了,是否保险.  相似文献   

20.
恐怖事件中恐怖分子常用化学武器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作好"反恐怖"工作,必须了解和掌握恐怖分子采用的武器性能,文章简要介绍了恐怖分子所使用的四种化学武器的性能、毒性、毒物的初步识别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